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陡地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说,会不会有两个关自在,一个死了,就换另外一个。”

    “两个关自在?这下官可从来没听说过……”裴蕴对杨广的奇思妙想本能地持怀疑的态度。

    “不仅有两个,倘若真的是在心意授意下,她的同党才杀了她的话,那么还会有第三个关自在出现。”杨广目视厅外,说道。

    裴蕴久在禁宫当差,反应不可谓不快,听杨广谈及还会有第三个关自在出现,脑筋转了转,忙附和着说道:“王爷英明,心意一死,自然会有其他人接替她的。”

    “冲之,你还没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杨广收回目光,直视着裴蕴说道,“我的意思是说,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操纵的:从数年前心意出卖第一个关自在,直至前不久她得到暗示,下一任关自在已经就位,她可以一死求得解脱,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并非只是前仆后继。”

    “恕下官愚钝,如依王爷所说,那么岂不是明指操纵这一切的就是长城公本人吗?除他之外,谁还有如此威权可以操纵心意的生死呢?”裴蕴倒抽了口冷气,顺着杨广的思路猜测道。

    “不错,冲之,你倒提醒了我。”杨广眼前一亮,“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呢?”

    裴蕴毕竟多年在南陈朝中为臣,立马意识到自己方才的言论很可能给旧主带来无妄之灾,急忙拿话往回找补道:“下官方才失言了,长城公如今已是亡国之君,在长安形同阶下之囚,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朝廷的严密监视下,又哪能能力于千里之外操纵江南发生的事情呢?王爷切不可把下官的话当真。”

    杨广对裴蕴的解释未置可否,摆摆手说道:“目下这些都是我的胡乱猜测罢了,因今日冲之给我带来了揭露同光尼寺事件真相的有力证据,我一时兴起,才同冲之多聊了几句,自然不会当真的。如今心意已死,而张仲坚、萧如水等‘雁巢’残部仍无迹可寻,依冲之之见,下一步咱们该从何处着手,将这些前朝余孽一网打尽,尽快恢复江南的平静呢?”

    “下官以为,王爷应当恩威并施,抚绥江南。目前最为紧要之事,便是设法从速缉拿张仲坚、萧如水等人,消除为乱江南的隐患。关于缉拿‘雁巢’残部,下官力主,再下钓饵,引诱张仲坚、萧如水等人主动现身,尔后将其缉拿归案。”

    “再下钓饵?但不知冲之欲以谁为钓饵啊?”杨广目光闪烁地问裴蕴道。

    “心意不惜一死欲保全的不是她唯一的女儿了尘吗?下官向王爷建言,索性将计就计,就以了尘为诱饵,逼迫张仲坚、萧如水等人再次出手救人。”裴蕴目露凶光,拱手答道。

    “你怎么就料定,张仲坚、萧如水一党一定会出手解救了尘呢?”

    “事在人为。下官的意思是,目下江南民间大多传言,是隐藏在民间的前朝旧将为报心意数年前出卖‘雁巢’五千人之大仇,潜入同光尼寺将她刺杀的。王爷索性就按此说法,以朝廷的名义隆重为心意发丧,同时传命将了尘送至建康,为其母守孝。消息一旦传开,张仲坚、萧如水等人必会产生错觉,误以为王爷消除了对心意的怀疑,而下官料定,心意临死前定会将了尘托付给其同党好生照料,如此,张仲坚、萧如水等人为了不负心意临终所托,也会于半道以刺杀反叛之女的名义行解救了尘之实的。到时,王爷正可暗伏精兵,将劫匪捉拿归案。”

    “不但要为心意举行隆重的葬礼,而且要以佛家葬仪隆重安葬静虚师太。再者,关于心意向朝廷投诚是真是假,单就眼下而言,尚不足以下定论,本王怎么忍心违她所愿,将其女儿了尘再次当做诱饵呢?”不知为什么,杨广听了裴蕴这一番建言,竟撂下脸来训斥他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02章 拒之族外

    (全本小说网,。)

    杨广陡然间翻脸,令裴蕴一时间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了,躬身站在杨广面前,额头上止不住地沁出一层细汗来。

    杨广见裴蕴如此变颜变色,因想到他虽为邀功而来,也确实查找到了揭露同光尼寺事件真相的关键证据,并将刺客锁定在了张仲坚、萧如水二人身上,不宜对他太过严苛,遂放缓语气吩咐他道:“关于查破建康两起命案之事,本王前已专委宇文述主持,冲之就不必再劳神费力了。我意,冲之不宜在广陵久留,须当立即返回建康,就由你来一力操办两位师太的葬仪,办得越隆重越好。另外,本王还朝这些时日,不知为谢氏重建祖茔这件事办得怎么样了?待谢氏祖茔重建峻工之时,本王可是要亲往先贤的,你回去转告建平,要他不得懈怠了此事。”

    裴蕴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诺诺连声,直至向杨广告退,登上返回建康的小船,才隐隐领悟到杨广的真实用意:杨广是奉命来抚绥江南的,绝不会把江南变做与“雁巢”残部为代表的前朝势力争斗的战场,他之所以明知心意、静虚都要通敌的重大嫌疑,却仍命自己来尽心操办二人的葬礼,并一口回绝自己主张用了尘为钓饵的建言,无非是为了继续拉拢江南的人心而已。

    参悟透了这层意思,裴蕴心安了许多,他坐在船头,将此次自己广陵之行的前后经过回忆了一遍,觉得杨广虽没有擢赏他,在言谈举止之间显然对他能够迅速查找出毒花粉这一关键证据还是颇为满意的,这令裴蕴暗地里松下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这位杨广寄予厚望的江南通短期内不至于被视做无能之辈而受到冷落了。

    且不说裴蕴返回建康,如何尽心尽力操办心意、静虚师太的葬仪,回过头再说说李靖。

    几乎就在建康城内发生同光尼寺事件的同时,从天台山上救得了尘返回会稽城的李靖也遇到了一件不尴不尬的事:在他救回了尘之后,会稽郡守韦晃带兵从天台山接回了顾姿儿,可是次日天还未亮,与顾姿儿同居一室的了尘就神色慌张地跑来报称,她的小姨失踪了。

    韦晃会同李靖得知此讯后,急忙派出官军在会稽城内外查找顾姿儿的去向,结果一直找到当日天黑也没有半点儿收获。而了尘在经历了遭遇绑匪劫持(独静是在了尘于东殴城顾氏祖宅中遇劫后,受人所托挟持她二人藏匿于沿海渔村的)之后,脑子显然受了刺激,不见了与她相依为命的小姨,变得痴痴呆呆,不吃不喝,形同痴傻一般。

    李靖因顾姿儿离奇地失踪,了尘又不停地缠着他要找小姨,才关注起顾姿儿的身份来,不得已只好请求韦晃派出骑军紧急赶往东殴城顾氏祖宅,打听顾姿儿的下落及身份、来历,请顾氏派人来会稽协助安抚了尘。

    同时,韦晃和李靖联名上书刚刚返抵广陵的杨广,请示要不要将了尘送往建康与其母亲心意团聚。为避免受到杨广的责备,在韦晃坚决阻止下,李靖只得向杨广隐瞒了顾姿儿于获救的次日离奇失踪,了尘精神失常的情况。

    东殴城与会稽相距不甚遥远,韦晃派出的骑军于第三天一早就赶回了会稽来向韦晃、李靖二人复命。

    前来东殴城接了尘北上与生母团聚本是李靖的差使,因此,他一眼瞅见前来复命的只有派去的军士一人时,首先开口问道:“怎么,顾氏没有派人与你同来吗?”

    那军士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呈交给李靖,答道:“顾氏不承认了尘是顾氏中人,其族长托小的带回一封书信,请将军过目。”

    李靖当堂展开书信观瞧,只见顾氏族长在信中明言:顾氏之所以接纳了尘在顾氏聚居之祖宅住了许多时日,概因其系顾氏之女顾姿儿带回,今悉顾姿儿弃了尘而去,顾氏对这一外姓女子自无接纳容留之责云云……

    “你前去东殴城,可曾将顾姿儿的来历、身份打听得明白?”李靖虽然对顾氏族长的答复感到失望,但细想想也情有可原,遂随手把信递给韦晃,向那军士问道。

    “小的打听明白了。顾姿儿系顾氏家族中大宗嫡女,早在南陈覆亡前就远嫁建康,嫁与南陈大将军萧摩诃为继室,后来不知因为什么缘故,甘愿放弃建康城中的荣华富贵,带着据说是她亲姐姐顾盼儿的女儿了尘返回了东殴城顾氏祖宅居住至今。”

    “不知因为什么缘故?顾姿儿是被萧摩诃休了,才返回娘家去住的吗?”韦晃在一旁看罢顾氏族长的回信,抬头问了一句。

    “好像……好像不是……”那军士犹豫了片刻,抱拳答道,“据小的在东殴城听当地百姓传言,似乎顾姿儿与南陈皇帝之间不清不楚的有什么牵联,并非是因被休才返回东殴城居住的。”

    “顾姿儿既已出嫁,且非因被休返回顾氏祖宅居住,这倒有些奇怪了。”韦晃摇摇头,面现困惑地向李靖说道。

    “顾陆朱钱为江南四大姓,而南朝上百年来一向以华夏正统自居,顾氏一族应是极为看重礼义、名节之世族望门,若无特殊原因,岂有不明不白的接纳族中出嫁女回家居住之理?其中必有不为外人所知的缘故。”李靖虽然年少,见识却颇广,沉吟着对韦晃说道。

    “兄弟,依我说,咱们既已从劫匪手中解救出了晋王点名要的了尘,对顾姿儿为什么回娘家去住就不必太留意了吧。倘若过几天王爷传命将了尘送往建康或广陵,你回去向王爷复命,尽可将了尘疯颠的责任都推到那伙劫匪身上,不就得了。”韦晃不屑为了一个于已不甚相干的顾姿儿枉费心思,大大咧咧地劝李靖道。

    李靖因想到顾姿儿与杨广有所疑心的心意师太(顾盼儿)系一母同胞,了尘因顾姿儿失踪又不停地在人前呼唤姨母,心知如韦晃所说必不足以令杨广满意,却也碍于自己身处韦晃掌管的地界,尚有诸多事情需仰仗他的帮助才能做到,于是便点了点头,表面顺从了韦晃的意思,心里却在期望着顾姿儿能主动回到了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