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岩只道是萧如水本人也出身于后梁宗室,为顾全本宗本族的体面才如此尽力地帮助自己,哪知萧如水之所以肯如此不遗余力地促成此事,还另有他无法向萧岩说明的一番苦衷。

    三天后,萧岩派人果然打探到了秦王杨俊外出巡视的具体日期和详细行程,萧如水即与萧岩约定待杨俊一离开江陵,即可开始发动后梁宗室及百姓渡江投陈了,并派人渡江将这一讯息禀报给了周罗喉,请他及时发兵过江来接应萧岩。

    大隋开皇七年春三月甲子日,南陈长城公建兴六年同一天,后梁王叔(后梁灭国后被封为隋朝安平王)萧岩,萧谳二人带领后梁宗室及他们的部曲、佃客,同时还有受到他们鼓惑的一部分后梁百姓共约十万多口人趁隋朝山南道行台尚书令、秦王杨俊分赴治下诸州府巡视的机会,从江陵城外沿江近百里的江面上分乘数百只大小船只开始渡江投陈。

    依照事先约定,南陈九江郡守、领军将军周罗喉亲率三千水军过江前来接应萧岩、切谳等人弃隋投陈。

    在辽阔的江面上,当日间满目皆是满载着男女老幼南渡投陈的船只,黑压压铺满了整个江面。

    留守江陵的隋朝江陵总管崔弘度在萧岩率人开始渡江后不久就得到了禀报,正欲率领水军登船前去拦截,却又接到了襄州发来的紧急军报,称秦王杨俊在从江陵赶赴襄州巡视途中,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刺客的半道行刺,请崔弘度速发兵前去解救。

    崔弘度权衡轻重缓急,还是不敢置杨俊的求救于不顾,而去率军阻拦萧岩率众渡江投陈,于是急命麾下佐领率领水军登船前去阻拦萧岩率众南渡投陈,而他自己则率领五百精锐骑军出城来救杨俊。

    待崔弘度率军在距襄州城约五十里处的一处村庄里找到了秦王杨俊和他的亲兵卫队时,经向杨俊当面一问方知,此次拦路行刺的这伙刺客人数虽有数百之众(书中暗表,随萧如水前来行刺杨俊的都是萧岩府中的亲兵),却像是虚晃一枪,一触即溃,唯有领头的一人,随行护卫杨俊的梁默从他的身形、步法依稀他就是数月前从他手下逃脱的“雁巢”大护法萧如水,一路追赶他去了。

    崔弘度听杨俊说到这里,心中暗道声不妙,情知上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了,遂将今日发现有大批船只从大江北岸拔卯南渡,怀疑有大批后梁百姓欲渡江投奔南陈的情况向杨俊作了禀报。

    杨俊当即传命沿江诸州,尽出当地水军,尽可能多地拦下南渡船只。他本人也立即取消原定的行程安排,会同崔弘度一道返回江陵,亲自安排部署在江陵附近江面拦截南渡船只的行动。

    待杨俊和崔弘度匆匆赶回江陵城,登上城楼,注目向南面的大江江面上望去,只见一片帆影已在视线中化做了一个个黑点,眼见数以百计的船只即将渡过大江,到达大江南岸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75章 谁劫走的萧如水

    (全本小说网,。)

    萧岩派去随萧如水刺杀杨俊的几百名亲兵们可以打一阵就跑,可萧如水不行。他深知如不能给杨俊造成足够的威胁,就不足以吸引江陵城内的崔弘度将注意力转移到杨俊身上,从而给萧岩率众人渡江投陈争取宝贵的时间。

    所以,萧如水于事先择定的行刺地点一出手,就直扑队列中间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杨俊而去。

    杨俊尚未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突见迎面半空当中一道黑影冲着自己飞掠而来,不及细想,忙纵马提缰,欲闪避到一旁。

    萧如水当头一剑劈空,随即在空中打了个盘旋,飞起一脚直踢杨俊。眼瞅着杨俊就要被萧如水一脚踢下马,萧如水但觉身下一点寒光闪过,暗叫声不好,急忙抽腿腾身疾落而下,身形刚一落地站稳,即向对面看去。

    这一眼望去不打紧,萧如水不由得叫了声苦,原来挺剑站在他对面的正是老对手白发梁默。

    萧如水脸上虽蒙着块黑纱,但从他方才扑向杨俊那一刺一踢的身形招式上,梁默似乎已认出了他,冷冷一笑,用剑尖指向他,喝道:“好朋友,咱们又见面了,今天不分出个胜负来,你休想再走。”说罢,不由分说,举剑当胸便刺,萧如水也顾不得再去刺杀杨俊,挥剑来挡,两人闪展跳跃战在了一处。

    时间稍一长,跟随萧如水前来行刺的萧岩府中的那些亲兵无心恋战,一个冲锋砍倒几位隋军后,登时作鸟兽散了。

    萧如水被梁默死死缠住,眼见杨俊被上百名亲兵簇拥着离自己越来越远,心里发急,遂手上加紧发力,迭出杀招逼退梁默,纵身跳跃着向杨俊撤退的方向追去。

    饶是梁默在后紧追不舍,萧如水仍然挥剑砍倒了几名杨俊的亲兵,生生从人群中将杨俊拎了起来,愣是杀开一条血路向前冲了出去。

    梁默唯恐踩踏到已方军士,心中存有顾及,脚下才稍稍慢了几步,就被萧如水直闯进人群中拎起杨俊就跑,他因秦王被擒,登时急了眼,脱手掷出手中的佩剑,直打向萧如水的背心。

    萧如水只顾将杨俊夹在腋下单手挥剑分开人群向前直冲,待听到身后金风声响,再要躲避已然来不及了,只得尽力向旁一闪,要害处虽然避过去了,却被梁默这一飞剑插进了左肩头。肩头中剑,萧如水撒手扔下杨俊,负伤落荒而逃。

    梁默先后两次与萧如水交手,都堪堪落了下风,这一次瞧得清清楚楚,萧如水左肩中剑,丢下杨俊负伤而逃,他哪肯放过这个生擒萧如水的难得良机,一边吩咐军士保护好秦王,一边紧跟在萧如水身后追赶了下去。待到江陵城内的崔弘度闻讯带人前来解围时,萧如水和梁默早已在百十里外了。

    肩头中剑,身后又有梁默紧盯不舍,萧如水强撑着跑出有大半晌的功夫,终因肩头伤处失血过多,脚下渐趋放缓了下来。

    梁默心里攒着一口气:今天说什么也不能叫萧如水再跑了,提着一口气直追出有上百里远,终于发现前面跑着的萧如水脚步放缓了下来,心中不由得一喜,遂使出一招“恶虎扑食”来,纵身向前一跃,将萧如水扑倒在地,死死地压在了身下。

    萧如水终因失血过多,又被梁默扑个正中,整个人结结实实地压在了自己身上,眼前一黑竟晕了过去。

    尽管未能及时阻拦下萧岩率众渡江投陈,但梁默经过三次交手,终将“雁巢”大护法萧如水生擒活捉,也挽回了杨俊的一些面子。因梁默腋下夹着昏迷不醒的萧如水返回江陵已近当晚三更时分,杨俊即命郎中为萧如水止血包扎伤口之后,将他用牛皮绳五花大绑地捆住,关进一间值房中令军士严加看守,同时自己连夜草拟奏章,向父皇杨坚详细禀报了后梁之叛的前后经过,请求朝廷兴兵伐陈,准备待次日天明,即多派军士将这道奏章连同萧如水一道押送回长安。

    可是,第二天天亮,梁默因放心不下,早早地即起来前往关押萧如水的值房查看,却惊讶地发现,门外负责看守萧如水的四名军士俱都七歪八横的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着。

    梁默心头登时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忙大声唤醒沉睡未醒的军士,命他们打开房门,进门一瞧,不禁惊得目瞪口呆:昨夜被五花大绑关押在房中的萧如水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已然无影无踪了。

    梁默再往房内地上散落着的捆绑萧如水的那堆牛皮绳上一瞧,见绳堆上还放着一方白色的绢帛,绢帛好像写着字。他急忙走过去,从绳堆上拾起那方绢帛,在手中展开观瞧,只见上面醒目地写着一行字:“乘人之危,算什么本事!待我徒儿伤势痊愈,再来寻你!”

    瞧这留下字据人的口气,似乎是萧如水的师父!

    梁默回身询问那四名昨夜在房外看守萧如水的军士,结果没有一人明白昨夜自己是怎么着了别人的道,竟莫名其妙地倒地昏睡了过去。甚至房门钥匙还挂在一名军士的腰间,丝毫没有被人解下过的痕迹。

    他遍查值房内外,居然没有发现昨夜那人是如何进入值房,将萧如水劫走的,心下不免骇然,急忙带着那四名军士前去向杨俊禀报。

    杨俊本在奏章中向杨坚禀报了捉拿“雁巢”大护法归案一事,倒头一觉醒来,忽见梁默带人来报,称萧如水已被人从自己府中劫走了,不禁拍案大怒,急命全城戒严,搜查萧如水的下落。

    江陵城内的数千军士搜查了一天一夜,也未能找到萧如水的下落,杨俊无奈,只得将奏章重新改过,命人用六百里加急传送长安去了。

    三天后,隋高祖杨坚接到杨俊的紧急奏报,得知了后梁王叔萧岩率领数万之众弃隋投陈,已被南陈接纳的消息,不怒反喜,即传高颖、杨广等重臣前来临德殿会商正式兴兵伐陈大计,一场三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灭国统一大战即将拉开帷幕。210144(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76章 一道联姻诏书

    (全本小说网,。)

    南陈背信弃义,公然接降纳叛,接纳了后梁十万人丁弃隋投陈,并将率众投靠的两位后梁宗室:安平王萧岩和义成王萧谳分别册封为东扬州刺史和吴州刺史。消息传至隋都长安,朝野哗然,隋朝群臣纷纷上书隋高祖杨坚,要求兴正义之师讨伐无信无义之南陈,一举实现南北统一大业。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道请求讨伐南陈的奏章像雪片似地被传入大兴宫,随即就没了回信,直至后梁之叛过去了半年之久,隋高祖杨坚始终没有下达兴兵伐陈的正式诏书。

    有多少了解其中内情的大臣们私下纷纷议论,有的说朝廷之所以迟迟未发伐陈诏书,是因陆续从河北、西北等地抽调军队奔赴江淮,军力尚未完全集结;有的说清河郡公杨素在信州督造伐陈战船,目前还没有打造出足够数量的战船;还有的说皇帝正在盼着将已逃往高句丽的“雁巢”大首领关自在(高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