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81章 破围
(全本小说网,。)
李渊率领三万兵马,星夜兼程地北上赶赴并州增援,半个月后,前锋已抵达并州南郊。杨广得报大喜,指派张、王两位行台仆射代表自己出城迎接,将李渊及所统大军接进了并州。
兄弟二人自长安一别后,已分别有近半年的时间,特别是杨广,虽然人在并州,但心中时常会想起这位多年以后会成为隋朝终结者的表哥。
令杨广颇为意外的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渊会自告奋勇,主动率军北上增援自己。莫非历史的脚本已悄然做了大的改动,李渊不再是真正历史上的那位唐高祖,而他的命运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杨广面对着风尘仆仆的李渊,心中胡乱想道。
李渊率军及时赶来增援,使得出关接应杨爽大军安然撤回关内平添了更多的希望。但是,经杨广与李渊、张威、王韶、李彻商议后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派出得力的斥候,突破突厥军队的重重包围,将关内援军抵达的消息禀报给被困于五原城中的杨爽,与他约定南北两路同时行动,一举打破突厥人的包围。
在此之前,无论是杨广本人,还是曾率军试图收复白道州的李彻,者曾派出过多路斥候,或乔装成突厥牧民,或绕道而行,尝试过前往五原城联络杨爽,可如同杨爽在五原城向关内派出的多路斥候一样,尽皆一去不返,不知是在草原上走丢了,还是被突厥人发现杀掉了。
自从率军与突厥开战以来,杨广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信息传递的快慢对战场上克敌制胜的重要性,他也深切地体会出中古时期,冷兵器作战条件下,作为一名全军统帅,要想保持常胜不败,是多么地不容易。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杨广经过反复考虑,终于想出一条在军中悬赏招募斥候,出关联络杨爽的办法。他在包括自己骠骑营在内的并州所有驻军军营中颁下赏格:凡能出关联络上杨爽大军,与其约定南北两路同时行动,再活着返回并州来的斥候,无论其现任何职,他都将以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他晋阶仪同以上的勋阶,赏万钱。
仪同位份虽不算很高,但对于普通的隋军军士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位了,何况还有万钱的赏赐?赏格颁下后不到三天的时间,前来报名做斥候的军士就把行台衙署值事房的门槛给踏破了。
杨广命段达在前来报名的军士中层层筛选出了二十名军士,向他们交待下了同一项任务: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甚至包括向突厥人诈降在内,北上联络上杨爽大军,并在十天以内返回雁门关。
由于其时距离白道州得而复失,杨爽大军被困于五原已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杨广同时决定,无论这二十名军士中能否有人联络上杨爽大军,三天后,以李渊和李彻二人为统军主将,带兵四万,出关向白道州发起进攻。
结果,待李渊、李彻二人率领四万大军刚刚赶到白道州城外,安下大营,中军帐外就有军士来报称,晋王派去联络杨爽大军的斥候有人来禀报消息。
李渊也还罢了,陪坐在下首的李彻一听此讯,两眼中登时放出光来,立马命传那斥候入帐来见。
稍顷,只见从帐外大踏步走进一位牧民装束的大汉,进得帐来,冲李渊、李彻二人一躬身,朗声说道:“赵才不才,带回了卫王写给两位将军的亲笔信,请两位将军过目。”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呈给了李渊。
“赵才,我且问你,你是如何再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躲过了突厥人的层层关卡,到五原城见到卫王的?”待赵才自已报出姓名,李彻才恍然想起,他就是那个受虞孝仁所托,带信给杨广的原“杀胡寨”寨主,禁不住惊奇地向他问道。
“此事说来也没什么难的。小的自幼在山林间生长,对于在黑夜中辩识方向最为擅长,七天前,小的出了关,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径直朝北,而是一路向西,走出去足足有百里,尔后再向北走,结果,一路上连一个突厥人都没碰到,就爬过两座山,来到了五原城,见到了卫王。”
七天之内便在南北相距三百多里的两地间来了个往返,这赵才不止擅长辩识方向,而且其脚力也决非寻常人可比呀!李彻听赵才简要讲述罢,暗自咂舌惊叹道。
“我且问你,卫王这封信上并没有写明南北两路同时行动的时间和地点,他可是向你当面交待下了?”李渊匆匆浏览了一遍杨爽的亲笔信,将信随手交给李彻,向赵才问道。
“将军果然英明。”赵才不知深浅地当面夸赞了李渊一声,示意李渊屏退帐中诸人,待中军帐中只剩下了他和李渊、李彻三人,才压低声音禀报道,“小的从五原城临行前,卫王特地交待,要小的当面向统领援军出关来接应的主将禀报,他将在五天后半夜子时,亲率大军,自五原城南门往东二十里的位置向南突围,请两位将军同时采取相应的行动,配合突围。”
“卫王麾下,还保存有多少可战之兵力?”李渊点了点头,又问道。
“这个,卫王没说,小的也不知。只是卫王曾带着小的到五原城南门外走了一遭,满地都被血染红了,到处都是死尸。。。。。。”
“行了,你暂且退下休息吧,晋王许诺给你的赏赐,稍后会兑现给你的。”李渊打断了赵才的絮叨,命他退出帐外,方对李彻说道,“齐安公,目前已可初步断定,赵才之言大抵属实。咱们就依卫王所说,将向白道州发起进攻的时间定在五天后的子时,争取一战攻下白道州,接应大军撤回关内。”
战事进展远比李渊、李彻二位预料得还要顺利,由于突厥境内东西两方的交通要道——云州城意外地被宇文忻率军攻占,使得东路回援五原城的突厥主力不得不从白道州调兵西进,意图尽快从隋军手中夺回云州城,确保西征讨伐阿波的沙钵略大军能够安全地返回故地,所以,留守白道州城内的突厥军队在隋军攻城前已得到窟合真的指令:不必死守城池,给隋军留出一条撤退通道即可。
也正因如此,突厥东路军主帅——第二可汗庵逻也没有率军拚死阻挡杨爽大军向南突围,而是彼此心照不宣地各退了一步:突厥军队放杨爽大军顺利地和出关来增援的李渊所部会合,共同撤回雁门关,突厥大军尾随其后,再次占领了白道州,使得雁门关外的局面恢复到两国开战前的原状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82章 辩白
(全本小说网,。)
杨爽率领着残存的近五万人马,随同李渊、李彻所部一道撤回关内,回想起此番自己率军北伐的前后经过,非但一城一地未得,反而折损了将近三万人马,杨爽既羞且愧,回到并州城内,只匆匆和杨广等人打了个照面,便将军权委托给杨广,自己则回到住处,一病不起。
杨爽抱病给皇帝写了份请罪奏章,要求杨坚免去他河北道行军元帅之职,并推荐杨广代替他执掌北境大军。杨爽在这份奏章中,毫不隐讳地列举了杨广自出镇并州以来,采取的种种强军措施,其中特别指出,此次自己率军北伐,被困于关外,若不是杨广不拘于朝廷军制,就近向杨俊求援,及时求得救兵增援并州,自己只怕就要全军覆没的命运了。他认为,杨广年纪虽小,但以他之能,足以担当其河北道行军元帅的重任,率领大军北御突厥。
一个月后,杨坚给杨爽这道奏章的答复下达到了并州:准杨爽所请,免去其河北道行军元帅之职,其军权暂由杨广代掌,调杨爽回京,仍兼任雍州牧。
杨爽奉调离开并州后,河北道行台的军政大权便尽赋予杨广一人统掌,他也成为了杨俊、杨秀三位出镇外藩的皇子之中唯一一位独掌军政大权的皇子。开皇二年四月间,杨广刚刚年满十四岁。
暂且撂下杨爽返京不提,拐回来再说说李渊。
李渊统领三万援军抵达并州后不久,就因西线战事发生变化,他没费多大力气,便成功地率军从关外接应回了杨爽大军。虽然杨爽为此一病不起,但毕竟能于突厥重兵围困下解救得五万大军安然归来,仍算得上是一件喜事。于是,在李渊、李彻等人率军返回并州的当晚,杨广命安若溪带领着一帮仆妇、近卫包起了饺子,就在自己居住的小院内设宴为李渊、李彻等人接风洗尘。
因杨爽称病不出,随同他北伐的麾下将领如杜彦、周摇等人也自感无颜应邀赴宴,所以,前来赴宴的只有李渊和李彻并赵才等不多的几位将佐。
待酒过三巡,饺子也端了上来,李渊左顾右盼,见四下无人,才凑近杨广,低低的声音向他问道:“王爷,这安若溪怎么又回到了你的身边了呢?”
杨广这些日子满脑门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能接应杨爽大军平安从关外归来这一件事上,根本未曾留意到李渊已发现安若溪守在自己身边,此时听李渊问起安若溪因何回到自己的身边,才猛然惊觉,忙含混其辞地敷衍他道:“原是我离京前,她奉命还了俗,这才又回到我身边来的。表兄,请再饮一杯。”
令杨广后来越想越感到不安的是,李渊也仅仅向他问了这么一句,便就此打住,不再继续追问下去了。
糟了,我方才应该声称安若溪是奉旨还俗,而不是奉命还俗。李渊是母后身边最亲近的人,难保他回长安后不会瞎搅舌头,泄露了安若溪就在并州自己身边的秘密。杨广话一说出口,就不禁后悔起来。
“表兄有所不知,我自到并州出镇以来,多亏了若溪在旁建言,才在当地招募得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并一度收复了白道州。尤其是此次六叔大军被困于关外,若不是若溪建言我向东都的阿祗处求取援军,表兄也不会率军北上,如此顺利地解了关外之围。。。。。。”杨广人虽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