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听鱼赞介绍完丁三儿的履历,一口气从头泄到了脚:瞧这架势,要更换丁三儿,说不准还会惊动父皇杨坚和母后独孤伽罗呢。
得了吧,这主儿手艺虽差了点儿,可人还算是靠得住,由他在府中掌厨,至少自己不用担心饭食中会被人下毒。无奈之下,杨广也只得这样安慰自己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五章 甩不掉的尾巴
(全本小说网,。)
(求收藏、求推荐)另一个杨广最为关注的人则是每日跟随他身边的鲜于罗了。一提到鲜于罗,杨广不得不承认,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贴身护卫和跟班儿,是到目前为止,最能令他从这场魂穿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的人了。
同时,杨广并没有被鲜于罗的花言巧语、机灵乖顺蒙蔽了双眼,在接受了省博物院近两年的“国宝讲解小明星”历识课程的培训之后,结合平时阅读大量的历识掌故,他私下里总结出了一个千年不变的历史规律:君王身边多小人。鲜于罗是整座晋王府中最接近自己,也最了解自己一举一动,甚至是内心想法的人,他必须确保鲜于罗既无条件地绝对忠诚于自己,同时还不能是毫无操守、品行的奸佞小人。
关于鲜于罗的出身、品行,从鱼赞那儿得到的答复,令杨广基本感到满意:鲜于罗是鲜卑人,其祖上曾在北魏一朝做过州刺史。到他父亲那一辈时,家道中落,只在西魏和北周的军队中当过伙长之类的下级军吏。十年前,鲜于罗的父亲在北周攻灭北齐的那场大战中不幸战死,当时,鲜于罗父亲归属的那支北周军队的主将杨坚便将不满六岁的鲜于罗收留在了自己府中,指派给了二儿子杨广做伴当,一直至今。
这样的出身、履历应该能够确保鲜于罗对自己的忠诚,可就不知这小子的品性到底怎样。杨广听罢鱼赞的介绍,暗自寻思着要找个机会试探试探鲜于罗的为人。
安若溪离开晋王府后,杨广最感头疼的便是每日到太学上学了。最近几天,身为皇家子弟首席教师的太子少保、纳言苏威新近又被皇帝册为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要职,一人身兼五职,数得上朝臣当中第一大忙人,无暇来太学授课,便由官居内史舍人的裴矩代替他,兼讲书经(《尚书》)和诗经。
自从那天临场考校,杨广在后世唐朝几位伟大诗人的庇佑下,借助安若溪的事前押中考题,以及三首流传千古,当代小学生必背的唐诗名篇,出尽了风头,从诸皇子和勋戚子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裴矩眼中视若至宝的学霸,短短几天时间里,杨广就切身感受到了在古代做一名合格的学霸是多么的不容易。
且不说每堂课,裴矩都要提问杨广关于当堂所授经义的理解,一旦他回答得稍有偏差,即命罚抄课文五遍,而诸如杨秀、虞孝仁等人,即使是答得驴头不对马嘴,根本不着边际,也只受到几句无关痛痒的责备,单说这当堂赋诗一事,裴矩无疑是把杨广当成了一位天才的诗人,往往会在讲解《诗经》的过程中突然给杨广命下诗题,令他当场赋诗一首,借以告诫其他学生,要以杨广为学习的榜样,发奋学习,天天向上。
幸亏杨广脑子里的存货还有那么个百十首,短期内还勉强应付得来,可是,做为一名一千多年后的小学毕业生,他脑中死记硬背下的却是不同时期,不同诗风的数十位诗人的名篇,不仅诗风颇为不同,即连用字用词上也风格迥异,时间稍稍一长,被当场考校的次数一多,难免会漏出马脚,使学识渊博的裴矩开始怀疑起,在晋王府内,杨广的身边有不止一位高才、诗人辅助、教导杨广。
这几天来,在太学中唯一令杨广感到庆幸的是,他经过上百次的抄写课文,认识的字渐渐多了起来,对不标句读的古书慢慢也读得通顺了。
杨俊、杨秀兄弟二人自那天与杨广在太学的院中干了一架之后,上下学路上和课间休息时和杨广碰面时虽不甚搭话,彼此间冷淡了许多,但也未敢向以前那样口出不逊,公然讥讽杨广,兄弟间相处得还算平安无事。
虞孝仁听说了杨广在与他到“江南岸”酒楼渴酒吃饭的当天,回府后便将安若溪赶出了晋王府,情知再无法将父亲虞庆则家书被盗一案推到安若溪身上,也不再和杨广谈起此事,只时不时地欲拉杨广到“江南岸”喝上两杯,抑或逗引杨广随他到东市订一只海东青来驯养。
几天时间里,杨广吃下了几十枚茶叶蛋,嘴里能淡出鸟来,心里早就巴不得随虞孝仁一起再赴“江南岸”,尽情享用谢讽亲手烹制出的各式美味了,可是,每每他和虞孝仁说说笑笑地从太学的院子里走出,想到“江南岸”大快朵颐之时,迎面都会撞上一个铁塔般的身躯挡住去路。
张须陀做为李渊亲自挑选,指派来守护杨广的贴身卫士,这几天来可说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论是杨广走到哪里,他都会如影随形地跟到哪里,可一旦发现杨广欲脱离王府、太学这两点一线,要擅自行动,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拦在杨广面前,口无二话地说上那么一句“将军有令,请王爷即刻回府”,尔后用他那双大牛蛋眼直愣愣地盯视着杨广,直到杨广顺从他为止。
曾经有那么一两次,虞孝仁在一旁瞧着张须陀不顺眼,想替杨广教训教训他,开始时严厉申斥他,得不到丝毫反应,及至后来虞孝仁实在忍不住了,趁张须陀瞪视杨广,对自己没有防备之机,举起手中的驴鞭,劈头盖脸地朝张须陀抽了下来。谁知,还未等他手中的鞭稍挨着张须陀的身体,虞孝仁只觉一股大力向自己袭来,尚未看明白张须陀使的是什么招势,就横飞出了足足三丈开外,重重地摔落在地,半天爬不起身来。
杨广从初次见面就不喜欢这个做事呆板,不懂礼貌的家伙,曾不止一次地找到李渊,请他把张须陀从自己身边调开,同时,也借机向他说明自己只不过是应虞孝仁之请,到“江南岸”喝喝酒,改善一下伙食,顺道逛逛东市而已,断不至有什么危险的。
李渊脾气出奇地好,不管杨广在他面前如何的威逼利诱,他都用一句话来回答:“调开张须陀可以,那从此以后就只能由我陪着王爷了。逛东市也可以,须得我入宫禀明娘娘。”搞得杨广半点儿脾气也没有。
有了张须陀这个甩不掉的尾巴,杨广甚至常常觉得自己不像个王爷,倒像是个犯了罪的囚徒,每天被张须陀押解着从王府到太学,再从太学回到王府,一点儿也不得自由。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地把李渊,连同可恨的张须陀一起赶出晋王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六章 朝堂上的一场好戏(上)
(全本小说网,。)
(求推荐、求收藏)转眼就到了宇文阐头七的日子,头天晚上,宫中派中使传下皇帝的口谕,命所有皇子并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于次日五更准时在露门集合,参加朝廷为宇文阐举行的盛大葬仪。
这对杨广来说,意味着他在穿越的第七天,终于有机会见着这一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了。
杨丽华作为宇文阐的嫡母,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不过,她却以身体偶感风寒为由,婉言拒绝参加宇文阐的葬仪,这使杨广更加坚信,杨丽华一定是从宇文阐的生母朱满月那儿得到了唆使人杀害宇文阐的真正凶手是自己的父亲杨坚,以拒绝进宫参加葬仪来表示她的愤恨和不满。
杨广私心里也觉得杨坚如此兴师动众地为一位死在他手里的前朝皇帝举办葬仪,有些滑稽可笑,但一想到这将是他穿越以来第一回入宫晋见皇帝,与大隋朝的文武群臣会面,小心脏仍禁不住呯呯直跳。
当天天还未亮,杨广就早早地起了身,洗漱穿戴已毕,悄悄叫上在殿外廊房中值夜的鲜于罗,直奔府门而来。
两人一脚跨出晋王府的大门,却只见一身朝服的李渊笑吟吟地正站在府门外候着他们呢。
“王爷,今天奉皇上旨意,我也要入宫参加介国公的葬仪,就让张须陀留在府中当差,我陪着王爷入宫去吧。”
杨广无奈,只得在鲜于罗的搀扶下,翻身骑上了驴背,与李渊并辔而行,向露门的方向走去。
“表兄,你说这介国公倒底是被何方妖孽缠上了身,夺去了性命?”杨广不怀好意地边走边向李渊问道。
“听说娘娘于介国公薨逝的当日,已命会真大师率领一众弟子进驻弘圣宫作法捉妖,会真大师佛法精深,想必如今已有了结果吧。”李渊目不斜视,回答得滴水不漏。
“七天前,鲜于罗在府中发现的那名不速之客,依表兄之见,会不会也是妖孽化做人形,潜入我府中,欲行不轨?要真是如此,我也要请会真大师来府中做上几天法事,镇一镇妖气。”杨广话中有话地试探着李渊的反应。
“阿纵,”李渊改口称呼起杨广的小名来,“表姐身为北朝的大天元皇后,静帝一朝的皇太后,她搬入你府中居住,有些许小贼随之而来,原本就在皇上、娘娘预料之中。会真大师擅于捉妖,却不一定会捉贼,你说是吗?”
听李渊话中之意,分明有杨丽华在他府中住得一天,他和一百名千牛卫就决不会撤离。杨广的脸色登时变得难看了起来,再无心思与李渊搭讪,闷声不响地只管摧动大青驴向露门走去。
远远地,杨广看到露门前已聚集了有二三十人,其中一位个头最矮的似乎是自己的五弟,汉王杨谅,遂撇下李渊,直奔杨谅跑了过去。
“五弟,想不到你小小的年纪,起得却如此之早,我还寻思着,这会儿露门前不会有人,想不到你赶到了我前头。”因曾受杨谅命护卫梁默解围之惠,杨广对这位幼弟颇有好感,翻身下了驴,亲热地同他打着招呼。
“二哥,快来见过姑丈。”杨谅用手一指立在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