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什么?!白道州附近哪里来的突厥五万人马,要是敢谎报军情,本帅立马便斩了你!”杨爽闻言暗吃一惊,在马背上探着身子向那斥候逼问道。

    “小的方才所说,如有半点虚言不实之处,就请大帅现在就砍了小的的脑袋。”

    杨爽这才展开周摇那份军报,匆匆浏览了一遍,随即叫过营中的另一名行军总管杜彦来,向他下令道:“周摇差人来报,白道州城外发现有来历不明之突厥大队人马,你即刻率领麾下两万人马,火速驰援白道州,同时探明这股突厥人马的来历、详情,不得有误。”

    杜彦张口正欲领命,就见由远至近又飞弛而来一匹战马,马背上前来报信的斥候不待勒马站稳,即从马背上飞身跃下,手持一面红旗,语调急促地向杨爽禀报道:“报大帅,白道州现已被突厥大军重重围困,危在旦夕,周总管差小的来敦请大帅火速回军增援。”

    杨爽倒抽了口凉气,心中暗想:瞧这阵势,想必周摇在白道州遭到了劲敌围攻,连军报都没功夫写了,直接差斥候手持红旗来向我告急来了。

    “我且问你,围困白道州的突厥大军从何而来,彼军中打的是何人旗号?”

    “禀大帅,小的从城中破围而出时,似乎瞧见突厥中军大帐前升起的是一面绣黄大旗,旗上写着的突厥文字小的就不认得了。”

    “你可看清,这面绣黄大旗上可绘有一颗狼头?”

    “没有。”

    杨爽听罢,心下不由得犯起了嘀咕:周摇接连派出两路斥候,促请自己撤军回援白道州,若是突然出现于白道州城外的这支突厥大军是从西北撤回的沙钵略部族主力,自己立马撤军回援白道州似乎还值得,但倘若不是,自己放着眼前唾手可得的都斤山不去攻取,岂不太过可惜?

    被杨爽唤来令其率军回援白道州的行军总管杜彦见此情形,抱拳向杨爽建议道:“白道州实系我大军通往雁门关的唯一一条退路,万不可失陷于突厥之手,恳请大帅亲率主力大军立即回援白道州,末将愿率本部两万兵马,一天一夜之内拿下都斤山,以做呼应。”

    依杜彦所说,恰和杨爽方才下达的军令调了个:杨爽本意,是集中主力,全力拿下都斤山,同时,派出一支人马回援白道州,其重点仍放在进攻上;而杜彦却建议杨爽及时调整攻守重心,将大部兵力用于确保白道州不失陷上,孰重孰轻,可谓一目了然。

    杨爽紧蹙双眉,骑在马上沉吟良久,最终做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仍派杜彦率军回援白道州,只不过将回援白道州的人马从两万增加到了四万。而他则率领两万人马,继续向都斤山发起进攻。

    杨爽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都斤山是突厥必死守之地,一旦被隋军攻占,围困白道州的那支突厥主力大军必然不惜一切代价地要设法绕过白道州,千方百计从隋军手中夺回都斤山,到那时,不但白道州之围可解,杜彦率领的四万大军还能于半道出其不意地给突厥主力以迎头痛击,可谓是攻守均衡,一举两得。

    杨爽的计划不能说不完美,可他偏偏将他率军攻占都斤山与那支突然出现的突厥主力大军攻下白道州的前后次序给估算颠倒了,从而直接导致了整个战场形势的急剧恶化。(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69章 染干的转变

    (全本小说网,。)

    先来说一说突然出现在白道州城外的这支突厥大军吧。

    正如杨广预料的那样,突利可汗处罗喉与杨广订下了城下之盟,以主动让出白道州,劝说其兄沙钵略可汗摄图从西北撤军为条件,交换得杨广不再继续向五原城发起进攻,进而直接威胁到都斤山,处罗喉率领所部人马从白道州撤回五原城的次日,说派出亲信谋士索图带着自己写给儿子染干的一封亲笔书信,赶赴了西北沙钵略中军大营。

    染干自从在周盘一战中险些死在隋军猛将达奚长儒手下,率领突厥先锋大军仓皇撤退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郁郁寡欢,显得心事重重。

    染干虽深受摄图和可贺敦宇文般若信任和器重,但从最近数月以来的亲身经历中,这位年轻的突厥王子也隐约感觉到,隋朝和汉人并非像自幼长辈们说的那样软弱可欺。出使长安时比箭败于张须陀手下,而前几天以十几倍于隋军的兵力将达奚长儒困在了周盘,结果自己却差点儿丧命于他的枪下……

    同时,精明的染干也敏感地发现,可贺敦频繁来往于白道州和西北突厥中军大营之间,似乎也并不像她自已标榜的那样,是为了突厥的利益,而更像是利用突厥强大的兵力实现她复辟宇文氏皇权的目的。这使得染干对这位自己一向奉如神仙的美丽女人心中开始产生了不信任感。

    索图带着处罗喉的亲笔信来到沙钵略中军大营面见染干之时,正是染干思想产生动摇之际。

    当着索图的面儿拆阅完父亲的亲笔信,染干起初还对父亲主动向隋军请和感到不满,私心里认为父亲过于保守,只知死守,不图进取,待听索图向他详细介绍罢晋王杨广在河北诸州就地招募得了一支三万人的新军,不但将处罗喉所部团团围困于白道州城内,而且屯集粮草,企图直接北上,进攻突厥境内的五原城,处罗喉迫于无奈,才以全部族内附隋朝作为担保,和杨广订下了城下之盟时,染干不由得既惊又怕起来。

    他惊的是,没想到和他素有同门师兄弟之谊的杨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胆魄和智谋,在出镇并州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就在当地招募得了数万人的一支大军,并亲率这支人马转守为攻,向父亲所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从而使得大可汗牙帐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之中。

    而染干感到害怕的是,倘若父亲真的带领部族老幼内附于隋朝的话,自己的处境就变得危险了。他并非完全没有察觉到,伯父摄图特地带上他随突厥主力大军西进,暗有将他视为人质,约束父亲之意在其中,如果自己不能按照父亲在信中希望的那样,劝说摄图从西北撤军,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反复思忖了两三天之后,染干决定,将父亲所部如今所面临的困境据实向沙钵略作出禀报,至于要不要从西北撤军回援五原城,就交由沙钵略自行做出决断,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说多了反而易招致沙钵略对自己的怀疑。

    事有凑巧的是,染干决定向沙钵略如实禀明处罗喉所部遭遇隋军出关进攻,放弃白道州,退守五原城的同时,与沙钵略合兵一处,共同举兵南侵的达头可汗玷厥也因获知了隋朝皇帝征调攻陈二十万大军北上,其先锋部队已进抵至关中的消息,产生了见好就收,从西北退兵的念头。

    当达头委婉地向沙钵略表达了此次举兵南侵,收获颇丰,不妨趁隋朝主力大军到达西北之前,主动从关中撤出,再派使节前往长安,压服隋朝皇帝向突厥低头服软,称儿上贡的想法,沙钵略尚未开口,陪坐在侧的可贺敦宇文般若柳眉一竖,毫不留情面地驳斥达头道:“叔父莫不是怕了那杨坚不成?眼瞅着我大军只要渡过渭水,便可直接向隋朝帝都长安发起进攻,一旦攻下长安,隋朝就不只是向我突厥大可汗称儿上贡,而是要成为突厥大汗国的附庸之邦了。在此紧要关头,叔父不思进,反思退,真叫人想不明白是何道理?”

    沙钵略听宇文般若说得在理,连连点头,附和道:“可贺敦所言甚是,叔父欲在此时撤军,不会是另有什么缘故吧?”

    达头梗着脖子争道:“我不过是替大可汗着想,才献策撤军以图长远,大可汗反来疑我。罢罢罢,目下隋朝太子屯重兵于咸阳,麾下更有宇文忻这样的名将辅佐,只要大可汗麾下人马能够渡得过渭水,我达头愿亲率部族十万儿郎,充做大军先锋,攻下长安,以酬大可汗联兵之谊。”

    侍立在一旁的染干瞅准时机,忙跨步向前,抱拳向沙钵略禀道:“大可汗容禀,昨日我得到消息,隋朝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晋王杨广亲率三万大军出关,已攻下了白道州。我父已和雍虞闾王兄率军退守五原城,于今之际,是否需撤军回援五原城,还请大可汗决断。”

    达头一听这话,登时来了精神,挺身站起,力劝沙钵略道:“大可汗牙帐就在五原境内,倘若一旦有失,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请大可汗速速传令撤军回援五原城,以确保都斤山不失陷于隋军之手吧。”

    沙钵略驾前的头号亲信重臣——特勤(突厥官名)窟合真平素和染干的父亲处罗喉政见相同,私交甚好,并不赞成沙钵略对隋朝大举用兵,此时也趁机劝沙钵略道:“大可汗,依目下我军在关中面临的形势观之,虽然屡有小胜,然并未挫敌主力,尔今虞庆则固守弘化,隋太子杨勇得宇文忻辅佐,屯重兵于咸阳,如此相持下去,形势恐于我军不利呀。再者,我三可汗大军会合一处,虽然在兵力暂时保持了对西北隋军的优势,可阿波可汗所部十数万兵马被隋朝陇兰道行军元帅窦荣定阻拦于甘凉之间,无法于短期之内赶来与我大军会合,而隋左仆射高颖已率攻陈二十万大军正星夜兼程,从江淮攻陈前敌驰援西北,此消彼长,前景殊为难料。此时,如果大可汗牙帐再有什么闪失的话,我军将丧失根本之地,军心士气必将产生极大的动摇,后果不堪设想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0章 两可汗恩怨

    (全本小说网,。)

    听到自己最亲信的重臣窟合真也劝自己从西北撤军,沙钵略瞟了一旁坐着的可贺敦宇文般若一眼,心中也开始犹豫起来。

    宇文般若之胶使尽诸种手段,好容易劝得沙钵略举突厥全国之兵南侵,眼见得在达头、窟合真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沙钵略变得动摇起来,她哪肯就此罢休,也从座中站起,劝说沙钵略道:“臣妾与窟合真特勤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