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再想不起王世充还对他说过些什么话了。
各路历史人物纷纷粉墨登场,并且无一例外地在向自己示好。这使得杨广颇感不知所措,同时心中又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兴奋:先不急着处置这些日后的对头吧,我倒要瞧瞧你们在小爷的严密监视下,将来能蹦哒多高!
被不经意间冒出个王世充来这么一搅和,杨广心绪繁乱,也忘记了将鱼俱罗留在府中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到头来要交待给他个什么样的差使,见张须陀再无话要说,便推说自己身体困乏,早早地打发了鱼、张二人离开,自己也回到寝殿,一头扎到了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
经过一夜好睡,第二天一早,杨广完全恢复了精神,躺在床上回想着昨天查案获得的各种线索。既然摸排的效果还算不错,那么接下来就是劝说安若溪充做自己在万善尼寺中的内应,协助自己查明南陈潜伏于寺中的奸细,最终抓获关自在了。
想到这里,他披衣起身,走到几案前拿起张须陀整理出来的出身于大江以南的各位僧尼的名册,再次逐个审视了起来。
蓦地,安若溪的名字跃入了他的眼帘:对呀,三个月前就听长姐杨丽华介绍过安若溪的身世,她也出身于江左,纵使目前已排除了她是宇文般若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但如若她也是南陈谍报机构“雁巢”的成员,又该如何呢?
不过,随即杨广便在脑海当中否定了自己这个颇为荒唐的想法:安若溪若是南陈派到长安来的奸细,那么在隋代周之前,她必会想方设法地留在千金公主身边,至少也要千方百计地埋伏于当时贵为大天元皇后的长姐杨丽华身边,而决不肯来到自己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雁门郡公府中的;再者,安若溪先是因被母后独孤伽罗点名提到,后来又被长姐杨丽华提议自己将她有意发落到前朝嫔妃聚集的万善尼寺出家修行,存心试探她对前朝的态度如何的,她怎么会是南陈派来的奸细呢?
穿越以来,因身份、地位的不同,杨广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之前只有在历史书和电视剧中才会经历到的种种事情,如今,他已不是那个一心只想着顺利通过小升初考试,进入一所名校的小六学生杨小宽,而是堂堂的隋朝左武卫大将军、并州总管,已获准开府建衙的晋王殿下了,即便是因年纪、阅历的原因,像昨天冷不防碰到王世充这样将来会成为他大对头的历史人物这种事,仍会令他手足无措,心烦意乱,然而,在识人、相人方面,年仅十三岁的杨广已能够由表及里,将一个人的出身、性格、为人等因素连在一起通盘思考,进而对此人是善是恶、是忠是奸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在排除了安若溪是南陈奸细这种臆测之后,杨广果断决定,今天再次造访万善尼寺,当面说服安若溪,并劝说她回到自己身边。
可是,今天又与昨日不同,未等杨广开口命人去传唤张须陀、鲜于罗二人陪自己一同前往万善尼寺,瑟瑟就来向他禀报说,虞孝仁、李浑两位公子正在府中正殿内候着见他呢。
这个虞孝仁,上回一大早跑来找自己,是欲将谢讽推给自己,今天又是为了什么,他竟和李浑一道来了?
杨广心里打着个大大的问号,更衣洗漱已毕,在萧萧、瑟瑟两个的陪侍下来到前院的正殿。
一见杨广走进正殿,李浑头一个起身迎了过来,满脸焦急地迎头问道:“王爷,我昨日听我们家老爷子说,皇上已任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统一节制北境诸军,对阵突厥去了,如此一来,王爷出镇并州之事会不会…。。”
联想到李浑的父亲是当朝太师李穆,他能如此迅速地得知杨爽任帅的讯息也就不足为奇了。杨广望着殿内这两位一心巴望着能随自己一同出镇并州的故交好友,摇头苦笑了一声,好言安抚二人道:“你俩一大早来到我府上,就是为了此事?父皇册任我六叔为帅北上,是为了要将突厥人从临榆关驱赶回关外,原与本王出镇并州并无多大牵涉,你二人只管静下心来,在家随时等候本王的传唤就是,大可不必如此。”
虞孝仁和李浑相互对视了一眼,俱对杨广的话将信将疑。虞孝仁走至杨广面前,伸手从怀中摸出卷帛册来,向杨广说道:“王爷,这是昨日在我这儿登记、报名,愿随同王爷您出镇并州,为朝廷效命沙场的一张京中各府公子的名册,请王爷过目。总计有三十七人。”
“名册就先由你收着吧。待本王离京出镇的具体日期定下来了,再看不迟。”杨广心中惊讶:竟有这么多长安城中的官宦家子弟愿随自己出镇并州,表面却表现得淡淡的,似乎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虞孝仁、李浑见杨广进得殿来,连坐也不坐,并且尚未说上两句话,就已向自己二人下了逐客令,颇感扫兴,无奈之下,只得意态怏怏地主动向杨广提出告辞,转身离去了。
“去唤张须陀、鲜于罗两个来,即刻随本王出府。”一俟虞、李二人的身影在视线中消失,杨广即大声吩咐两名随侍的侍女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4章 吃了一记闭门羹
(全本小说网,。)
孰料,当杨广带着张须陀、鲜于罗二人才一跨出晋王府的府门,抬头便望见虞孝仁、李浑两个并未离去,而是在府门外守候着他呢。
见杨广果然有事急着出府,虞孝仁满脸堆笑地凑上前来,冲杨广拱手施礼道:“王爷,方才有件事忘记了禀报王爷,故而我两人还没走。”
杨广不愿他二人知晓自己在查案,皱了皱眉头,面带不悦地问道:“什么事啊?”
“高连升高老板,王爷您还记得此人吗?就是那个在东市经营皮货的辽东老客。”虞孝仁觑着杨广的脸色,有意讨好地说道,“他昨日也到了我家中,要我向王爷通禀一声,说是他订的一批皮货再有个三五日便可抵达长安了,随同这批皮货一道送来的可能会有几只‘海东青’,嘿嘿,就是不知道其中有没有‘玉爪’。高老板自知身份微末,不便登王爷的府门,所以烦请王爷如果到时有空儿,不妨亲临他东市的铺面去瞧上一瞧。”
经虞孝仁提醒,杨广才依稀想起自己在“江南岸”酒楼与高连升初次见面之时,的确曾说过要他替自己留意着觅得一只“玉爪”的话,于是淡淡一笑,冲虞孝仁说道:“这位高老板也是位有心人,本王多日前顺口一句活,他竟如此放在心上。你代我先谢谢他,就说我到时一定去登门叨扰。”
虞孝仁见杨广说着,抬腿就要走,忙紧走几步,傍在杨广身旁,嘻笑着补充道:“高老板还说,他也听说了王爷开府建衙的喜讯,待王爷大驾光临他的铺面之时,他从辽东新近运来的这批皮货中精心挑选一件上好的大氅奉献给王爷,权当做他孝敬王爷的一番心意吧。”
杨广放缓了脚步,心中陡生警觉,用眼角的余光睨着虞孝仁,冷冷地问道:“高老板一个生意人,对本王开府建衙也如此热衷?你结识他有多长时间了?”
虞孝仁万没想到自己上赶着拍杨广的马屁,讨他的欢心,却拍到了马蹄上,杨广非但不领情,反倒怀疑起高连升来了,连忙替高连升解释道:“说起来,这位高老板和我们家也是多年的交情了。家父还在京中任职时,我家中所用皮货概由高连升供应,王爷,他虽是高句丽王的族叔,但一向都是只专心经商,从不参与邦国间政务的,您大可放心就是。”
高句丽与南陈相距万里,高连升又是高句丽王的族叔,他即使身负秘密使命,只怕也只是高句丽王摆设在长安的一颗棋子吧。杨广边走边思虑至此,也不禁哑然失笑:自己这两天一心只想着尽快抓获南陈间谍头子关自在,借此赢得父母信任,好早日放他出镇并州,几乎快要到了草木皆兵,怀疑一切的地步了。
“王爷,您这是要到哪儿去呀?”见杨广脸上泛起了一丝笑容,虞孝仁忙趁机探问道。
“哦,我到万善尼寺去替母后在佛间上两柱香,之后还要入宫面见父皇、母后。”杨广故意装做漫不经心地随口答道。
“那……”虞孝仁是给他把梯子便妄想着登天的人,趁势就要请求与杨广同往万善尼寺上香,不想却被李浑一把给拉住了。
“大家伙还等着听咱俩的回信呢,快走吧。”
万善尼寺的知客僧心仪听说晋王一大早来寺中进香,当即带领着一干知客僧尼迎到了山门之外,却仍是不肯放张须陀、鲜于罗二人随同杨广一同进入寺内。
张须陀这回可不答应了,用手点着心仪,攘臂大叫道:“长安城中最近不太平,要是殿下在你这寺中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倒要瞧瞧,你这姑子还能活得成活不成!”
或许是听到了什么传言的缘故,被张须陀如此跳脚一嚷,心仪倒是犹豫了,思忖片刻,冲张须陀合掌施礼道:“这位军爷说的也在理。如此,你二人便随王爷一同进寺来吧,但须记得,切不可在寺中随意走动。”
杨广带着张须陀、鲜于罗二人随心仪先到了寺中大殿内向佛祖、菩萨诚心诚意地上了两柱香,起身后方向心仪说明要见安若溪一面。
“请殿下暂到方丈待茶,住持师姐今早起就入宫拜见娘娘去了,心意师姐正带着寺中僧尼做早课,贫尼这就打发人唤了音到方丈来见殿下。”心仪边向杨广做着解释,边将杨广一行三人让往后院的方丈落座。
“心严师太时常入宫去见母后吗?”杨广颇有些心虚地问心仪道。
“通常每个月都会去个一两回的。”心仪垂着眼皮,轻声答道。
“若溪,不,了音她在寺中,一切还好吧。”杨广走进方丈,在上首坐下,又问心仪道。
“都好,都好。了音悟性甚高,颇得心意师姐青睐,如今正由心意师姐亲自指点着,在藏经堂中研修佛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