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8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雨向陆仁回以一笑:“先生言重了!小雨身为女子,却能得先生的信任在外主事,到是小雨应该谢谢先生给小雨这种能够一展己才的机会。啊,他话就不多说了,先生,这是丁夫人着小雨带给先生的书信。”

    一封信交到了陆仁的手中,陆仁展开看过之后点了点头,问道:“孩子们都来了?”

    赵雨点头,回手向各船招呼了一下,顿时就有百余人纷纷站到了陆仁的面前。这些人大的不过二十出点头,小的也就十六、七岁。陆仁一个个的望将过去,虽然已经时隔七年,映像都有些模糊了,但陆仁还是能叫得上其中一些人的名子。反过来,陆仁现在的外貌和当年的差别不大,这些从抚幼义舍里出来的孩子们,也能从记忆中找到陆仁的样子。

    “陆大哥!”

    也不知是谁带头喊了这么一声,这百十来号人不论男女,全都向陆仁一齐单膝跪倒。而此时的陆仁回想起了当初的一些事,鼻间也是一酸,连忙上前把这些人扶了起来,不自觉间眼角也有几许的泪珠悄然划落:“都起来,都起来!来了好,来了好啊!你们听着,从今天开始,这夷州就是你们的家!而我,也始终是你们的陆大哥!”

    众人纷纷起身,蔡琰和陆兰也不知何时来到了陆仁的身边。在陆仁身边的几号人之中,除了已经故去的婉儿之外,就得属蔡琰和陆兰对抚幼义舍的感情最深,现在见到这般情形,蔡琰和陆兰的眼角也都挂上了泪痕。

    “都来了,都来了……大家快起来。”

    “是啊是啊,大家快起来。哎?你们可能都快不认得你们的小兰姐了吧?没关系没关系,大家先到家里去,小兰姐亲自给你们做菜,为你们接风。”

    一番的折腾之后,这百十来号人都站了起来,陆仁也就让蔡琰和陆兰先把他们都接去自己那里再说,自己这里当然还有点事要和赵雨谈。不过等蔡琰和陆兰领着众人走出去几步,陆仁却又一拍脑门,急匆匆的向众人喊道:“你们这群小子都给我听着,先好好的休息几天,等休息好了之后,都给我乖乖的滚到学校去报到!”

    “学校!?”抚幼众全都懵了头。

    陆仁呵呵一乐:“你们也不好意思白吃白住我的吧?那就去学校好好的再学点东西,别当个屁用都没有的米虫。学校里有很多学科,你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学。比如……你,就是你了。”

    说着陆仁一指某个家伙,笑道:“我记得你小子当初就很喜欢学着我的模样做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就去学校里学机械专业。”

    众皆哄然,陆仁只是笑了笑就挥手让众人先行离去,随后就领着赵雨来到了码头附近的议事点中。等茶点什么的放好,无关之人都轰了出去,陆仁这才神色一正向赵雨问道:“田子泰那边是什么情况?”

    田子泰即田畴,在帮助老曹解决了乌丸之后跟着老曹去了邺城,老曹当然也要封个官爵什么的给田畴以示褒奖。如果是按原有的进程,田畴是坚辞不受,但现在由于陆仁插了一脚进来,田畴在陆仁的授意之下接受了曹操的官爵,然后就找了个借口又去了北平。由于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田畴在一段时间之内并没有与赵雨有所联络,只是很偶尔的会和赵雨打个招呼而已。

    这时赵雨另取出了一封书信递给陆仁:“田子泰依旧不愿为官,所以曹公对田子泰虽然数有征辟,田子泰也只是在北平托病而不往,仅仅是挂了个虚职虚爵而已。不过田子泰也担心再这样下去终有一日会触怒曹公,进而祸及宗族,所以准备在晚些时候率领宗族部曲迁居到夷州来。这封信,就是他问询先生肯不肯收留他们宗族部曲的信。”

    陆仁乐了,心说我干嘛不收?田畴这是怕我这里担心会得罪他老曹不成?可别人不清楚到也罢了,陆仁会不清楚老曹后来逼田畴出来当官其实是打政治牌的意味远远大于对田畴本人才干的意味?

    老曹最初让田畴当官,田畴推辞了一下之后老曹也就顺了田畴的意,但是后来在赤壁吃了败仗回来,汉庭里的旧臣就借机找老曹的麻烦,说老曹的不是,老曹为了个人威望的问题,就又把田畴当官的事给搬了出来。说白了就是要做个样子给那些汉庭旧臣们看而已。而与之相近的事例,就是老曹后来还搞过一个《让县自明本志令》……反正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老曹自说自话,搞出来的一个政治秀罢了。

    至于田畴……田畴早几年前就到过夷州,而且在和陆仁见面详谈之后,明显的就表露出了想率领宗族迁居夷州,借此来避开北方的那些纷乱时局的意思。如果当时不是田畴的心里还挂念着一些事情,所以请求陆仁对他提供帮助去搞定乌丸,田畴可能早都在夷州定居好几年了。简单点说,就是田畴觉得陆仁手上的夷州合他田畴的性子。

    而陆仁这里就更好说了,田畴当时就有留下不少族人子弟什么的在夷州定居,后来去北境搞事情,田畴带去了一些精壮子弟作为基础力量,但同时也从收容的流民中吸纳了不少人员来补充力量。这要是过来,其实就等于是直接给了陆仁少说几千人的部曲好不好?陆仁现在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员,会不肯要才是怪事。

    至于得罪老曹……陆仁可不相信老曹会为了一个不愿当官的田畴和几千人马,而放弃与自己这里的巨额交易。就算老曹想,那些已经从与陆仁的贸易中尝到了浓浓的甜头的各方士族恐怕也不会答应吧?别的不说,死蚂蚁不还正在徐州那里当着刺史,与自己这里的贸易额也越来越大了吗?

    ————————————————————

    (奥运开赛,瓶子看比赛去了,精神有点不集中,写得有点乱来着,请见谅!另外射击的首金没能拿下来,瓶子表示有点不甘心……)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八十九回 发展策略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时代、办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才是重中之重?

    没错,是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且说现如今的陆仁坐拥夷州,称得上是当时的一方诸候,自身的实力也还说得过去……至少陆仁的属领比较安定,经济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强,那么是不是就表示陆仁可以招揽到大量的人才了呢?

    不好意思,事情可没那么简单。陆仁的地盘相对来说虽然还不错,但自身仍然有着一些硬伤。别的不说,单是孤悬于海外这一条,其实就已经能让许多人才对此而止步不前。再说得简单点,就是以当时人们的观念,夷州可不是那么好去的地方,毕竟想去夷州就得坐船出海,而那个时代的海又是那么好出的吗?

    再者夷州正式的以大汉新州的身份进入大众的视野才只不过是建安十二年的事,还有很多很多的事并不为人所知,所以现时点在许多人的眼中,夷州仍然是那个他们映像中的蛮夷不毛之地,而在正常情况之下,又有几个人愿意跑到那么落后的地方去找事做?这就好比是在现代社会里的跨省打工族,其首选的目标当然是那些发达城市,没听说过有谁会跑去落后地区打工赚钱的。

    再次,以当时的那些内陆地区士族集团的普遍的思想观念,诂计也没几个人会把陆仁给当成一回事。其实在这一点上也别说陆仁了,不把老曹给当成一回事的士族还不是一样的大有人在?

    陆仁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这些劣势,同时也很明白现时点的自己如果是想按照当时正常的情况去招纳人才的话,基本就等同于扯淡。所以一直以来陆仁奉行的都是以自我培养为主的路线,同时对一些有条件、有机会的人才,陆仁会进行挖角与捡漏。

    这用陆仁自己的话说,就是“正儿八经的招纳人才咱是不行,可是咱专业捡漏,专捡那些出身不怎么样的寒门子弟还不行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子还就偏偏更喜欢这些出身门第都不怎么样的寒门子弟,因为这些寒门子弟的身上没有高门大户子弟身上的那种臭气,用起来也要更顺手一些。而事实上,寒门子弟不就是后来庶族地主阶层的前身吗?”

    这里顺便扯一些闲话,自汉代开始,经魏晋南北朝,甚至一直到唐代,其实都是士族地主阶层坐大的时代。而对于封建统治者、对于帝国性质的政权来说,士族阶层的势力太大明显是不合乎要求的,于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科举”制度,其真正的意义除了选拔人才之外,更多的时候就是在让平民阶层去打破士族阶层对官场、对仕途的垄断。再到宋代开始,华夏就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庶族地主阶级执政的时代,旧有的士族势力基本无力再去垄断官场与仕途。

    按某些后世学者的评论,士族阶层在价值观上,更偏向于自身的宗族,对皇帝这位老板都可以往后排;而庶族地主阶层由于宗族性不强,所以更倾向于多向皇帝老板负责,所以皇帝老板更喜欢庶族阶层,而且相对来说庶族阶层受职掌权,也的确更符合帝国性质的需要。

    (ps:以上说得不是很全面,瓶子也懒得去翻书查阅了,差不多就行了哈!而且真要是翻书再拷过来,难免有骗字之嫌……虽然瓶子从来就没少骗字数。)

    当然了,那些事对陆仁来说有点遥远,陆仁也没胆量,更没那个实力真的去和当时势头正劲的士族阶层们作对,但陆仁可不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士族阶层的舞台。而在这一点上夷州的某些劣势,反过来却又是一种优势。传统的士族不是对夷州这片“蛮夷不毛之地”不感兴趣,不太可能到夷州这里来出仕为官吗?陆仁还正好不希望这些个士族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而人才问题始终都是要解决的,这也就是陆仁当初为什么会大力的发展文化教育,甚至在很多时候不惜花费血本都要半强制性的让适龄人入学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