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发出什么样的后果只怕无法预料。”

    陆仁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心说这些话怎么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来着?好像是三国后期谁劝诸葛亮的话来着,现在却由徐庶扔到了自己的头上。摇摇头甩开杂念,陆仁轻叹道:“元直所言极是!实不瞒,这些我也早就查觉到了。你难道就没注意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具体的事我都不会过问太多了吗?

    “说句实在话,我就是想让幕僚们渐渐学会不必事事都来报我,该出主意的能下决定的试着自己去做,不是真正需要禀报于我的大事就不要干等我来下决定……不过我的这种想法似乎太简单了点。”

    徐庶道:“世间之事便是如此,言易行难。”

    陆仁道:“是啊,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就是我如果想这样去做,一个度就很难去把握住。放得太松,幕僚们可能会渐渐习惯于独断专行;抓得紧了又似乎和我不放开手去没什么分别。这次的事我费了不少心思去安排,也可以说是在考验我如今的行事如何。还好,多多少少我总算看到了一些成效,不过也看清了一些弊病。今后我还得多加注意才是。”

    徐庶微微点头,自斟一杯饮下肚去。

    陆仁也饮了一杯下肚,复问道:“元直,自你正式的来到夷州之后,接触到了很多你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吧?”

    徐庶道:“不错。对庶感触最大的便是主公的重商贸、工匠之议,而耕农农税极低、不征徭役之计初时更是令庶感到匪夷所思。直到正式的帮兄长佐理政才稍稍明白一些,原来这数者之间竟可以如此相辅相成且相互促展。像工匠为求制出的器物能卖得更好,势必会改良手头工艺,制出比别人更好的器物方可,反过来好的工具又能让耕农们的耕作更加快捷便利;商人们居中流通,税赋多从商而出……唉,庶鲁钝,一时间竟然说不出什么来,只是在心中有些心得而已。”

    陆仁心说你现在能说得清才怪了,我现在都说不清这里面的所以然来。当初试行的时候陆仁他们都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当中的平衡点和一些要点,现在夷州一切运行正常,也越来越富足,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成功。

    彼此笑了几声,这个话题就此放下。又是几杯过后徐庶问道:“兄长,这几日庶还有接触到一些事物……自甘将军远航归来之后,夷州出航的船队日亦频繁。庶一时好奇有参看过兄长的那张海图,心中惊叹天下之大之余对兄长的决策也生出些疑问……兄长,海疆虽有广阔万里,可图之土甚多,但多为蛮荒不毛之地。庶观兄长大计颇有相图之意,是不是有些欠缺计较?”

    陆仁道:“元直是不是想说,我前前后后派出许多的船队,去各处要点建城修港,分散了我手上本来就不怎么充裕的力量?”

    “正是此意。”

    陆仁晃了晃酒杯道:“有些事我现在都解释不清,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些个地方日后必有大用。也可能这些地方的用处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但是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好,远的不去说他,就说近处,海图中的各处要点就是向当地原住民销售我夷州粮食、布匹的商铺,然后再从当地购回可以销往中原各处取利的诸般特产。更甚者,我还可以在当地掠夺回大量的劳力供我驱使。这两年夷州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我用抢掠与购买来的人口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

    徐庶奇道:“只是建立商铺?那兄长为何不攻占下来?”

    陆仁耸了耸肩道:“眼下我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士子官员去管啊!再者攻掠必有大量的伤亡,而且当地的居民尚且食蛮而不化,如果真的强行用武力征服他们,逼迫他们去劳作,出产我们所需要的器物,肯定会引发他们的不满而奋起反抗。

    “我们现在的力量不足,不能因为一时的贪欲而拖住我并不充足的军力,而且就算是打了下来,随之而来不肯屈服的反抗只怕也会带来无边的烦恼。万一那样别说要他们出产可以取利的器物,只怕连这些要点的立足都难。

    “所以我是选择了这种比较温和的方法,挑合适的地方建港立城,尽可能的不与当地原住民发生冲突,并且与之确立行商互市的关系。既与彼和,我们卖给他们需要与喜欢的器物,他们也自然会以我们所需求的器物来互换……你我在此我不妨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这样其实就是能不动武而令其为我所用。等时日稍久,我们再把我们的文化传播过去,相信自然能让他们甘心臣服。”这些到是陆仁从诸葛亮对南蛮采取的政治态度里领悟过来的,并非他原创。

    徐庶歪着头想了好一阵,有些明白了陆仁的想法。别的不说,眼下对夷州产生了依赖性的山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且东南亚香料群岛的原住民再怎么好斗也不可能像北方异族,北方异族只要有马就能杀入关中,可这茫茫大海你没有很好的航海技术作后盾根本就威胁不到陆仁这里。换句话说,陆仁的这种以商业关系去征服、利用海岛原住民的方法是行得通的。

    接下来又谈了一些杂事,比如陆诚陆信那头已经在珠崖立稳了脚跟,新城也顺利的修建了起来,珠崖一带因为生活贫困而投奔新城的人很多。还有就是陆仁一直都很挂心的珠崖铁矿也已经找到,所以不久前陆诚拍了电服过来,希望陆仁能马上抽调一批工匠与粮食过去支援。这可是好事,在陆仁的计划中珠崖铁矿是很重要的一个先题条件,因此陆仁是二话不说,当即就着人去办。

    此外徐庶很好奇的问陆仁,像那霸、吕宋那头是怎么回事。陆仁解释说在那里建设可以作为陆仁退路之一的狡兔窟。都说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陆仁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同样的济州岛也在建设中,陆仁是打算把济州岛作为北进高句丽、东袭日本列岛的桥头堡。当然,这些事是一时半会儿也急不来的。

    谈来谈去,话题又转回了中原。陆仁伸手拍了拍徐庶的肩膀道:“元直啊,上次你跟我去过一趟泉州,那么在你看来,泉州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徐庶异常认真的道:“战略要地,其北是与我们交好的山越,其西连接港澳、珠崖,往东就是我们夷州。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但落入孙吴手中,夷州的局面就会十分危险。”

    陆仁点点头:“这几年我让你呆在夷州,目的就是让你熟悉一下我这里的许多事情。现在我觉得你已经熟悉得差不多了,打算让你去泉州镇守,你有没有意见?”

    徐庶顿时就觉得压力山大。只是像徐庶这样的人吧,压力越大还就越有干劲,于是乎马上就向陆仁一拱手道:“愚弟必不负兄长之望!只是……”

    陆仁道:“我知道,光你一个人过去肯定是不够的。而且这回我们是要正式的公布我们占据泉州的事,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和孙权叫板,所以你身边要是没几个帮手可不行。我是这样想的,咱们的军学院第一期的学员已经毕业,你可以自己去挑选几个帮手随你去泉州。”

    徐庶欣然点头:“如此甚好!”

    陆仁接着道:“另外,我把邓士载从珠崖调了回来,你把他带在身边吧。”

    徐庶呀道:“他!?”

    陆仁正色道:“元直别以为他年幼就抱有轻视之心。我这个宝贝徒弟虽然还只是个未曾及冠的少年,平时又显得比较沉默寡言,但是胸中才智已渐露锋芒。实话实说,我的这个徒弟里虽然看似精于政务,实际上却有能够统领军兵的潜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零七回 游走之间

    “元直别以为他年幼就抱有轻视之心。我这个宝贝徒弟虽然还只是个未曾及冠的少年,平时又显得比较沉默寡言,但是胸中才智已渐露锋芒。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只是精于政务,实际上他却有能够统领军兵的潜质。”

    说着陆仁顿了顿,继而微笑道:“不过他现在年岁还小,得让他多学、多历练才行。之前我让他跟着子良(陆诚)、子真(陆信)前往珠崖营建矿场,就是有要打磨他的意思。这小子也没有让我失望,事情都做得很漂亮。哦对了,元直你这次去泉州少不了要扩建城池、打理城防,士载已经有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能给你帮上不少忙。

    “再一个,我希望元直你介时能多多指点一下他来着,因为行军打仗、出谋画策这方面的事非我所长,教不了他什么,只能靠元直你了。哎,说起来士载追随我之前也是家境贫寒但仍好学不倦,事母亦至孝,这和元直你到颇有几分相似。我想你们应该会相处得很好的。”

    徐庶笑了笑,想了想又问道:“兄长是准备让我何时动身?”

    陆仁道:“没这么快。且不说你还要去学院挑选人手,我这里还得请高将军帮你挑选出两千士卒好让你带去泉州。不过元直你可别怪我小气,兵力方面我只能给你这两千人。”

    徐庶微微一愣:“高将军那里的两千人?兄长,夷州这里你不多留些人吗?”

    说清楚一下。夷州的人口基数一直是短板,直到现在在籍人口也才二十万。按夷州女多男少的那个七比三的比例,夷州的男子数量也就是在六万左右。而且这六万男子还得除掉老年人与未成年人,那么有相应能力的青壮男子大概只有五万。

    有着这样的硬件限制,陆仁手上的正规军当然多不到哪里去,直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七千人,但即便是七千人,这个数字在内陆地区都已经是超出了正常情况下的极限。你想啊,在那个时代常规的劳作基本上都是得依靠青壮男子去进行,而陆仁在海上力量方面还需要有大量的人手,所以在夷州这里进行生产的青壮男子实际上只有三万左右。

    要按当时一般的状况,等于就是这三万人要养活二十万人,而且还要负担着许许多多的支出项目。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