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信望见那些兵器后脸色一变,急忙向糜贞道:“糜姐快入车中,这些人可能会是贼人!”
糜贞却轻轻的摇了摇头道:“不,这些人不会是贼人。这里是许都城下,城中有的是曹公麾下的精兵勇将,山野草寇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来这里惹事生非。依我看这些人到像是背井离乡的流民……你仔细看看,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妇人,而且差不多个个都面有饥色,应该是想赴许都受募屯田却在途中粮绝了的人众吧?”
论看人的经验,陆信远远不如糜贞。而现在听见糜贞这么说,陆信到也跟着看出了些门道。不过为了小心起见,陆信吩咐商队人众小心戒备并且缓缓前进。糜贞很欣赏陆信这种办事稳重的性格也就没有提出异议,只是想了想之后糜贞便唤过几个家丁,让这些个家丁把商队中剩余下的那些干粮给这些流民送过去。糜贞虽说平时有些大小姐脾气,但其实心地很善良,经常会做些赈济流民的事。
二十来个糜氏家丁背着干粮袋向那帮流民赶了过去,糜贞见头几个流民一拿到了干粮就猛啃便笑着点了点头,陆信也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不过很快陆信的笑意就僵在了脸上,因为那边有几个人正在赶过来,而且这几个人的腰间、背上可都带着兵器。陆信见状急忙向家丁唤道:“拦住他们!别让他们惊吓了糜姐!!”
马上就有家丁拦住了这几个人,不过这几个人将到近前时可能查觉出了对方神情的不对,再加上远望到对方的领头之人是个女子,知道这样过去是不太方便,于是赶紧停下了脚步,向糜贞这边遥遥拜倒道:“吾等多谢小姐的赠食之恩!”
糜贞一听这口音就楞住了:“这是江左吴地一带的口音啊!还有看这些人的举止,应该是书礼门第之人,怎么会跑到许都来了?阿信,你过去问问他们是什么人。”
陆信会意,跳下马车向那几个人迎了过去。几句话问过之后,陆信带着极为惊愕的神情赶了回来,而在惊愕间陆信的口齿居然都有些打结了:“糜、糜姐,他们说他们是江东吴之四姓中的陆氏族人,来、来许都是来投奔老大的!”
“啊——!?”糜贞的一张俏脸也惊得变了形:“我、我听出他们是吴地口音,可也不、不会真的这么巧吧!?”
————————————————————
许昌城南,萌村。
陆仁办起的家禽养殖场被陆仁取名为“晓鸣”,而陆仁此刻正手执竹简,大声的向众多村中来学习养鸡经验的妇人进行“养殖技术讲座”:
“各位,这段时间里你们在鸡舍中实习,也都有了些养鸡养鸭的心得了吧?我今天再给你们讲解一些圈养鸡鸭要注意的事情……”
在那个时代,特别是战乱不堪的年代,寻常百姓能有口饱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各种肉食相对来说简直就是只能供贵族阶层享用的奢侈品。陆仁在有充份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把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养殖技术一搬出来,鸡鸭的大规模养殖一举成功。
现在养殖场里如果把新孵化出来的鸡苗、鸭苗都算上的话,数量已经是在六千只以上。如果按三个月出笼来算,那用不了多久,陆仁就至少能贩卖三千只鸡鸭到许昌城里去。再以当时鸡鸭的价格,赚到的钱可绝不是个小数目。别说是在那个时代了,就算是在现代,按一只鸡鸭三十块软妹币来算,三千只鸡鸭都是一大笔的软妹币。
这么大的一笔钱,迁居到萌村的流民们那还不个个都恙慕得要命?结果一听说陆仁要在晓鸣养殖场中办养殖技术培训班,而且只需要家中不是主要劳动力的妇人来学习就可以习得,马上就有一大批的农家妇人赶来学习。这些人的要求也不高,不敢贪图能像陆仁那样大规模的养鸡贩卖取利,只求自家能养上足够自家改善生活的鸡鸭也就行了……毕竟寻常百姓人家那种小农经济的心态不是陆仁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改变的。
陆仁也乐得如此。这一大帮子妇人来他这里,就肯定要进养殖场通过帮工的方法实践学习,这一帮手做事他等于是多了许多不用付薪水的劳动力。反过来他把养殖技术教下去,既能达成他心中的愿望又能够赚回百姓佳评的,何乐而不为?至于这些人的小农经济心态,陆仁虽有些无可奈何,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也正好保证了他的肉食家禽生意不会被人抢掉吗?
却见陆仁在台上讲得卖力,台下的妇人们听得认真,而在陆仁所站立的台侧,小陆兰正在一方书案那里快速的记载着陆仁所讲解出来的话。要知道陆仁手中的竹简就是写了个提示大纲,陆仁的讲解基本上是对着芯片中的资料照读,真正的抄录转载出来全在陆兰这里。
好不容易一节讲解完,陆仁便停了下来,由妇人们发问一些不明之事,同时也给陆兰一点休息与整理的时间。再看小陆兰一放下笔就直抖落手,毕竟要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来进行速记工作其实真的很勉强,很多地方陆兰都是拿假借字先顶着,回过头问询过陆仁之后再好好整理出来。
忽然陆诚跑了进来向陆仁唤道:“老大老大,阿信他回来了!”
陆仁正在抽空喝茶,一听到陆诚的呼喊立马就把口中的茶喷了一地:“阿信回了来?太好了!我这里正等着他们买回来的东西用呢!各位,今天就到这里,都各自回家休息去吧。我家中有事,我就先走了!”
也不待众人施礼陆仁就跑了出去,只剩下个小陆兰气恼不已的一边甩着手,一边收拾笔墨用具准备一个人回去,连带着小嘴都嘟起来老高:“这么多竹简,我哪里搬得动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三十五回 陆氏子弟
“妹子、阿信,你们回来啦!我要的那些东西你们买回来了没有?”
嘴里这么喊着,陆仁一路小跑的奔入了大厅。看见了糜贞和陆信的时候,陆仁本来是想开两句玩笑的,但却发现厅中另外还坐着几个不认识的人。而这几个人就穿着而言,给陆仁的第一映像就是落魄流民,而且身上还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些早已干透发黑的血迹。
流民如果有了这种身上带血的情况,陆仁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盗贼”,人也就跟着警戒的向后退了两步,手指亦快速的在眉心上点了一下以防不测。
“妹子,这几位是?”
糜贞没有说话,反到是那几个人当中领头的人站了起来,向陆仁施礼道:“敢问先生可是许都令陆仁陆义浩?”
陆仁迟疑了一下便还礼道:“在下正是陆仁。至于许都令……两个月前还是,现在却已经不是了。足下何人?”
这人的脸色本来就有些难看,听了陆仁的话之后脸色更是变黑了不少。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从怀中取出了一卷字帛,双手捧给了陆仁:“请陆……陆先生过目。”
陆仁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还是把字帛接了过来展开检看。但陆仁仅仅是看了一个开头,惊讶之情就溢于言表,心中暗道:“‘弟,陆逊陆伯言百拜……’,不会吧!?这个论放火的能力和美洲狼不相上下的家伙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写信给我!?”
细细的把信看完,陆仁又向那人仔细的询问了一下,同时再比对了一下史料,陆仁这才明白了过来。
陆仁最初穿越时的“着陆点”是在东汉初平四年的春天,即公元193年春。而在之前的一年,即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孙坚在与刘表的战斗中战死。之后就是孙策依附在了袁术的麾下,并为袁术攻取了庐江,庐江太守陆康被孙策所杀。
陆康当时是陆氏一族的家主,史料上说这一段的事是“袁术与(陆)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陆)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陆)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简单点来说,就是陆康已经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而当时陆康之子陆绩,也就是“袁术座间怀桔以奉母”的那个陆绩年纪还很少,就把宗族重担交到了当时仅有十三岁的陆逊的身上。(陆逊生卒年份为183-245)。
之后孙策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去江东打自己的江山。为了扩张自身实力,孙策对江东一带的大姓豪族所采用的方法是“得不到支持的就杀”。至于吴之四姓中曾被自己杀掉了现任当主的陆氏,孙策当然也不会例外,反正推说一句“是时某尚为袁术帐下一将,不可不听其令”就能把仇恨推到袁术的身上去。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年不满十六却已硬扛下宗族重担的陆逊为了保存陆氏血脉,只有率领族人投奔并支持孙策。
以现在的时局,这些和原有的历史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但是却因为陆仁这个异数人物的出现而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改变。
原来陆仁自兴平二年成为濮阳令之后,因为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件使他的声名已经渐渐的流传了出去。到建安元年正式成为许都令时,有关于他的一些事迹早已经流传到了江东一带。本来这在那个时代也不算什么很特别的事,但问题是在陆仁编造的身世中曾有提及他是吴之四姓中陆氏的偏枝旁系,那些好事之人也就这样流传出去了。
当陆仁的名声流传到江东一带的时候,因为孙、陆两家本有仇隙,陆逊这一代的子弟又没有什么可以出仕为官支撑起家族的人,所以陆逊所率领的陆氏在孙策的手下其实日子并不好过,时时刻刻都要防备孙策突然找个借口就把陆氏给灭了。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突然听说在新都许昌有个担任朝庭重职的陆氏旁系子弟陆仁在,陆逊马上就派出了人去许昌打探消息。
为什么要这样?其实说白了就是陆逊在为陆氏宗族留一条后路,一但确认陆仁的确是陆氏子弟之后,陆逊就打算从宗族中分出一支支流去投奔陆仁,希望能借此事在陆氏时都可能被孙策夷族的情况下保存下陆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