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到了现在,陆仁感觉拿下整个辽东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可以不用再这么拖下去了。再按陆仁的打算,就是想在今年的冬季摆平公孙渊,拿下整个辽东,然后利用冬季的这几个月对辽东的百姓进行相关的调整与安排,这样到明年的二、三月间,辽东那边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可以相对顺利的组织百姓进行春耕生产工作。

    另外让陆仁选择着要在严寒的冬季完成辽东攻略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根据老曹那头的细作发回来的情报,不久前老曹已经攻破了阳平关,张鲁退守汉中城。就地理位置而言,张鲁的阳平关一丢,汉中城基本上就危险了,也就是说老曹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拿下汉中。

    然后再按邺城那边发回来的情报,老曹的大本营里那也是暗潮涌动,简单点说就是老曹的大本营有些不太稳定。对此陆仁到是早有预料,因为后世有学者指出了老曹集团在这方面的问题,而且陆仁也深知这可不是自己能影响得了的事。

    再说白一点,就是陆仁知道到了现在这个份上,老曹为了稳固后方,在匆忙的拿下了汉中之后肯定会急匆匆的赶回去搞他的政治斗争,换言之就是老曹的主力部队不久之后就会回到河北,介时就很可能没什么时间给陆仁对辽东下慢棋。所以所以,陆仁也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加快一点对辽东的攻略步伐,务必要赶在老曹回河北之前把辽东拿下来,造成一个即成的事实,让老曹对辽东和辽西只能来个“望辽兴叹”。

    说起来陆仁本来时间是够的,可中间不是因为“他”的意外出现,使得陆仁离开了夷州三个多月吗?如果不是这三个多月时间的意外“支出”,陆仁完全有把握可以把辽东牢牢的握在手里,甚至都不用在严冬的季节对公孙渊发动进攻。或许,这就是典型的人算不如天算吧?

    “好了,就这样吧!依依你回头再辛苦一下,把你记下来的这些送去荀公那里,由荀公再审阅一下,有什么问题就直接修改。再告诉荀公,确认无误之后直接向辽东那边发送过去,给我一鼓作气的灭了公孙渊!”

    “诺!”

    一番的计较完毕,陆仁看看天色也差不多了,就向陈依依召召手道:“都到了这个时辰,依依你就顺便在我这里吃顿家常便饭再回去吧。”

    因为正事办完,陈依依也就没再那么认真严肃,所以是笑着应道:“好啊!不瞒陆叔你说,我还真打算在陆叔这里蹭了顿饭再回去。对了,我特别想吃陆叔你这里的糖醋带鱼,陆叔你看是不是可以……”

    陆仁笑了:“几年前令尊把你送到夷州来就读的时候,你在我这里吃的就是糖醋带鱼,却没想到会成为你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不过依依你知不知道,当初我劝令尊把你和你妹妹都送到夷州来读书的时候,可着实费了不少的口舌。”

    这是实话。陈宫是个很传统的士人,这从陈宫抛弃老曹和下邳城破之后慷慨赴死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再之陈宫在来到夷州之后,在夷州还没怎么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去了交州,虽然有帮陆仁稳住交州的落脚点的意思,但也有躲去偏远之地隐居的用心,换句话说就是与陆仁之间的接触相对有限,所以夷州这里许许多多在发展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对陈宫没产生多少的影响。

    受限于此,陈宫虽然对陈依依有进行教育,但也只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而已,其中的不足之处可不是一点半点。而陈依依和她的妹妹年纪小、性子活,对夷州的关注程度也比陈宫要高上许多,然后就生出了想要去夷州学院求学的心思,但当时的陈宫没有同意。

    后来是陈依依暗中托人带了信给陆仁,请陆仁出面劝说一下陈宫,陆仁也是花了不少口舌才说动了陈宫,所以现在才会有陈依依以优异的成绩在夷州学院毕业,然后成为了甄宓的助手而坐在这里的事情。对此陆仁的评价是:“要是中间再插进来一个和陈依依相恋的小男生,岂不是就要成了我这里另一个版本的《梁祝》?那陈依依是不是也要女扮男装的来夷州求学?”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却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今时今日的夷州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而这,也是陆仁想要看到的事情……

    ————————————————————

    辽东,襄平。

    十二月隆冬之季的辽东,正是满天冰雪的季节。而在这样的季节,在当时来说是绝对不适合进行作战的时间。

    身在襄平城中的公孙渊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一直认为陆仁的全面攻击应该是在明年的开春之后才会到来,那么公孙渊再怎么说也应该可以得到两、三个月的喘息时间。而有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公孙渊或许还能够再玩点手脚,给自己赢得一些翻盘的机会。

    但此时此刻,襄平城下震天的喊杀声、隆隆的炮火声,却打碎了公孙渊的这个心思。公孙渊很惊愕,真的很惊愕,他真的不明白陆仁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对襄平发动这样的攻城战。要知道以当时的战术理论,陆仁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之下发动攻城作战,简直就是在把大量优秀且精锐的士卒往绞肉机里塞!

    可是很快的,公孙渊就明白了陆仁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发动攻城作战,是因为有着什么样的底气才会这么做。

    拿冲车撞城门?拿云梯去抢占城墙?那都是要拿人命去填的活,陆仁可没那么笨!

    夯土磊出来的城墙是挺结实的,被严寒之下的冰雪冻上一冻,那更可谓是坚固异常。可咱手里有火炮,干嘛不用?被冰雪冰过的夯土城墙是更结实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也就变得更加的脆了吗?用火炮一轰,那可就是成片成片的碎裂而开。

    当然了,现在用的这些从炮舰上拆卸下来的火炮都很重,动不动就几百上千斤,要搁在平时运输起来会是件很麻烦的事。可现在的天寒地冻,对行军打仗固然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于运送火炮却多出了一些便利。组合型的雪橇车一搞好,把火炮往雪橇车上一放,拖拉而行到是省了不少的力气。事实上古人们要运送一些巨大而沉重的东西,比如说巨大的山石什么的,也都是要等到冬季,利用冰雪之便来进行运送,陆仁方面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改良了一下手法而已。

    好吧,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总之陆仁的部队并没有按一般战术的去进行攻城作战,而是架起了三百多门火炮,隔着老远的就开始对襄平的城门、城墙进行狂轰滥炸。至于吕玲绮与陈宫统率的西线部队,还有甘宁和邓艾统领的南线部队,则并没有急于上前攻城,而是列好了战术阵型严阵以待。按陆仁的战术指导思想,就是:

    “襄平的城墙没有彻底的轰烂,或是我给你们准备好的弹药没有打完之前,你们谁都不准轻举妄动!简单点一句话,我要的是低损失甚至是无损失的完胜,却并不是要你们用精锐士卒的性命去拼回来一个惨胜!老子的兵力其实不多,而且个个都是宝贝,那些不必要的损失会让老子肉痛!相比之下钱粮算什么?钱就是王、八、蛋!!有人有地,咱们还怕赚不回来吗?”

    都是跟了陆仁多少年的人了,哪会不清楚陆仁的这种“以本伤人”的主导思想?所以吕玲绮这几号人看着那场面,尽管心里面都痒得要命,却还是咬着牙没有乱动,心中只是在祈祷着这该死的城墙赶紧的倒塌吧。

    再看公孙渊这头,那真叫一个苦不堪言。公孙渊麾下的这些辽东兵本身就有不少在夷州的火器面前吃过苦头,然后作出夸大与谣传,使得这些辽东兵对夷州的火器有着一份深深的畏惧之心,此刻再见到这种狂轰滥炸的场面,真的是胆都被吓破了。

    另外更要命的,却是公孙渊原本以为是守城的一道天然屏障的满天冰雪,此刻却反过来变成了限制住了公孙渊的槛牢与镣铐。那厚厚的积雪,使得不管是步兵也好、骑兵也罢,在雪地之上根本就是寸步难行。这里到得说一句,公孙渊为了利用冰雪来限制陆仁部队的行动,对襄平城外压根就没有作过清扫冰雪这样的事情,所以襄平城外的积雪可不是一般的厚实。而此时此刻,却让公孙渊变成了作茧自缚,城里的兵都派不出去。

    不过说实话,就算是公孙渊派兵去冲,诂计也没多大的效果。陆仁的两线军团都是严阵以待,又有火炮快弩这样的利器,公孙渊派兵去冲只怕也和送人头差不了太多。

    这些都是战场上的情况,而在战场的背后,却是辽东的百姓在给陆仁的部队输送着给养与物资。其中有由公孙恭出面征调的,但也有很多是自发的。应该说陆仁作出的“先期投资”,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收到了回报,而公孙渊之前也确实做了不少让辽东百姓大为不满的事。现在有陆仁出来领头,辽东百姓也乐得帮忙……说实在的,至少你来帮忙当当搬送工什么的,陆仁方面还会管饭管工钱。

    终于,在三百多门火炮猛烈的轰击之下,襄平城的城门碎了、城墙倒了,早就憋足了劲的吕玲绮和甘宁他们也都人上马、刀出鞘,只等着一声令下就冲进城去大开杀戒。可就在这个时候,襄平城的各处都扬起了白旗,成片成片的辽东兵向陆仁的部队投降。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这仗还怎么打?

    公孙渊也投降了,不过这家伙嘛,却是被他的士卒们给抓了起来,并且送到了甘宁的马前之后才投的降。按那些个辽东兵的说法,就是公孙渊原本是打算弃城逃亡的,说到底也并不是想主动的投降。再按公孙恭对公孙渊的了解,如果被这家伙逃了出去,那么以这家伙的本事,以及对辽东地区的了解,多半会拉拢到一些山泽亡命,然后就在辽东的地界上四处为患。说白了,就是会成为一个打游击的强盗头子。

    陆仁闻讯之后也是暗呼好险。虽然陆仁喜欢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