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子,你尽管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男孩缺乏社会情感技巧是毫不奇怪的,例如,一个动不动就哭喊的男孩其情感所获得的社会回应大多数是负面的:会被人不理睬、孤立、不尊重,并不断被告诫别总是叽叽歪歪的。但是在没有解决哭喊的原因(恐惧、悲伤、愤怒)之前,他不会平静下来。也许表面上会平静下来,但是却没有把内心表达出来。教会这类男孩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之不再“悲悲切切”,事实上并不是一件办不到的事,而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应该让这类男孩懂得怎样把稍显过分的情感表现和自己的真实想法一致起来,承担这种社会情感技巧教育责任的应该是家长、教师或辅导员。
通常,当男孩强烈的内心感受没有表达出来或是被注意到时,就需要通过哭喊来宣泄一下。“骄纵情感”往往会导致漫无目标的敌对行为(见第四章),而不会让男孩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哭喊就是一种骄纵情感,其他的还会体现为:好斗、自夸和欺负人,这些表现都是根植于情感的。这些行为决定了男孩的社会关系形象,并进而交替影响着男孩的情感发展。
好斗性 这是一种在学校和运动场上引发了社会问题的骄纵情感。10岁的孩子会在输掉比赛走回场边时把盛饮水的瓶子踢开,将愤怒(恐惧?)表达为傲慢。制怒是一种不太困难的社交技巧,像这样的男孩应该学会更好地控制情绪。如果他的同伴对他的发作不予理睬,并且有成年人及时地“开导”他,对他的行为和情感控制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如果仅仅是没人理睬但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做,那他就不容易学会控制愤怒情绪。
自夸 如果一个男孩总是夸耀自己的篮球技术及以往的比赛成绩,他的队友和同伴就很可能对此嗤之以鼻。自己稍加留意或是被成年人点拨一下,他就会幡然醒悟并停止“吹牛”。正视自己并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情感技巧,情感能力对处理人际关系大有裨益,男孩应该充分认识并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男孩必须学会运用情感而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男孩面临的社会条件(10)
欺负人 欺负人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表达,一般是由于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显示实力、报复或者是自卑心理在作祟。我认为欺负人的男孩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想让心里痛快些,但是他表达情感需求的方式却伤害了其他人。近来频繁发生的学校暴力事件促使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严密的预防措施。诚然,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包括家长在内的成年人没有从男孩的情感需求这个根本去解决问题,效果不会太好。我们首先必须尽力帮助男孩表达情感需求。
必须要认清欺负人的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被欺负的人也应该宣泄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免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诸如产生“我真没用”之类的想法)。越是年轻,就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导致欺负人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其实,未尝不可说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来,不过对于男孩来说这就破坏了“同流规则”(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真心不可外露)。欺负人的和被欺负的应该同样得到帮助:男孩应该有机会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告诉包括父母在内的值得信赖的成年人。
体育和竞赛
体育竞技是男孩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否亲自参加,都会对男孩造成影响,因为“同流规则”要求对团队的忠诚,参与或不参与体育竞赛的男孩都在同一个标准的约束下,都要接受崇尚不惜一切代价去获胜的“同流规则”的衡量。
有个说法叫做“要么得到要么失去”,我认为应该把它改成“有得到就会有失去”。体育比赛对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把胜负绝对对立就是不利的一面。当体育活动演变成单纯的对抗,其结果就只能是一方获胜另一方失败。想想看,这是一种极端的思维逻辑,要么上到顶峰,要么跌进谷底。这种“不是……就是……”的思维方式是极其错误的。我认为,在这种氛围下取胜或失利都是对人性的摧残,胜者觉得很了不起(成了无敌英雄),败者感到丢脸极了。
如果处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氛围,那么就需要有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随时保持高度的亢奋和进取心,以防可能的失败。这种状态给情感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不惜一切代价、在任何时候都要获胜的信念严重影响了与别人的正常交往。
应该看到,体育竞赛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情感所需要的经历:挫折、愤怒、兴奋、骄傲、窘迫、果断等等。从体育中可以不断得到情感表达和情感控制的机会,每一个项目都能让人体会到稍纵即逝的机会感。事实上,让男孩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使自己变得勤奋、坚韧、充满活力(不论输赢如何),说明体育竞赛其实是对情感发展非常有意义的锻炼。
友谊
深厚的友谊和长久的交往关系必须依靠亲善能力才能建立,亲善能力包括大量的阅历和技巧,最重要的一是能相互信任,二是能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并和他人交心,当然大多数男孩都能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起友谊来(马克比 1990)。友谊并不意味着必须在一起交头接耳地说悄悄话,当然,大多数男孩可以通过体育、娱乐等方式建立起与伙伴之间的友谊。我曾经见过两个7岁的女孩依偎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节目,但是不可想象同样是7岁大的男孩也会这样,这种差别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社会因素和生理结构。我希望的是在男孩之间也可以建立起善意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友谊,现实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能够对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慰藉,它为男孩在情感上遇到的不如意提供了排解的机会。我从那些前来就诊的男孩中了解到一个非常一致的情况:最令他们难受的事就是没有知心朋友。诚然,交一个好朋友并维持住友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要有一定的情感技巧。
或许与男孩的情感表达最相关的就是他拥有“值得信赖”的人们,假如男孩不懂得应该对信得过的人说说自己的内心情感甚至是“心底的秘密”,有一些事就会发生。一种情形就是会使男孩闭锁自己的情感,继而让情感以不适当的负面方式发泄出来(抱怨或欺负人等等),甚至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
另一种可能的情形是男孩不知道该把谁当作倾诉对象,他们可能对不值得信任的人敞开心扉,这将导致非常糟糕的后果,特别不利于他们挣脱“同流规则”的束缚。暴露内心反而受挫会进一步把男孩推向“同流规则”。
所以男孩对友谊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除非男孩有机会和其信得过的人亲密交谈,否则他将要么随便找人倾诉,要么回避情感。如果男孩体验到的友谊是那种只能做不能说的,那其实就是又回到了“同流规则”,这和我说的宝贵的友谊是两码事,这种情况下要先教会男孩怎么交到真正的朋友。在孩提时代能够交到好朋友的经历是受益终身的宝贵阅历,可以从中体验到交谈、倾听、互信、帮助、正视、宽恕……以及从恐惧到爱护的所有相关情感。
不寻常的行为
谈到男孩的社会活动就必须考虑它们的“不寻常”行为,也就是指那些与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角色有所不同的行为。不寻常行为与老一套的男子汉概念格格不入,是对“同流规则”的破坏。
男孩面临的社会条件(11)
对男孩违背男子汉传统概念的惩罚来得太早、表现得太粗暴、持续的影响也太深远(林琦和基尔马汀 1999),对女孩则不是这样。极端情况往往是:高中的女孩可以打垒球、参加田径比赛,而男孩若喜欢芭蕾、轻音乐、诗歌就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寻常的而受到惩罚。
担心被看作是胆小鬼、不够男人或是怕被人形容成女孩子气,就像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道路上的紧箍咒。我认为男孩惧怕受到对“非常规行为”的惩罚极大地损坏了他的情感表达能力,他们在生活中,都有过因为不那么规范的行为而受到冷遇和嘲笑的经历。对不寻常行为的羞辱和惩罚就是让男孩情感“蒸发”的元凶,男孩由于恐惧受到惩罚而丧失了自己的情感。
结论
情感往往由于诸如愤怒、悲伤和恐惧等负面感受才被觉察到。在当今文化中,“别这么多愁善感”是一种轻蔑的说法,这意味着比较而言高兴和自豪之类的正面情感也不会被人关注。对男孩来说,体会或表达正面和负面的情感都是不光彩的——应该害臊的。然而,情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男孩也不例外。只有具备了体会幸福和悲伤、自信和恐惧的能力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我坚信,每个人天生都有体会并表达情感的权利,男孩也不例外。
男孩必定会有社会交往,而一旦超越了像“同流规则”之类的狭隘的男子汉框框就会被惩罚。这些促使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男孩的社会交往过程,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男孩必须在家里、学校和邻里之间学会完整地做人,不是吗?
以上针对“同流规则”的负面影响做了一番剖析,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我并不反对男孩有一群同流的朋友,我也认为某些情况下“同流规则”也会有其积极的一面,而且在生活中有时候也确实需要有所掩饰,也经常需要“全力争胜”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我的意思是:“同流规则”太有“主宰”意味了,它损害了男孩的情感发展,为了男孩我们至少要使这些规则得到合理的修订。
第三章
成长过程中的男孩及其情感(1)
从出生到青春期,男孩在很多方面逐渐地告别了情感,我们的目的就是防止男孩彻底失去这些情感。
吉米是那种人见人爱的男孩,他天性好动,上小学时不喜欢学习,但是他在足球场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天性顽皮,让人一看见他就会忍不住想笑。但是当他升入高中后,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