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农圣-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开始种地之后,孙享福嘴里几乎整天噼里啪啦的没完,当然,这些话幸福村的原居民们都是当发家致富的圣典来听的,丝毫不敢错漏,晚上收工之后,还会相互讨论,印证,怕自己听的不全,就这样,几天时间过去后,育苗的事情基本算是解决了。

    这才是第一步,近千亩的育苗棚,当然是奔着十万亩的农田去的,育完苗,当然是整田了,于是,关中出现一副奇景,正月还没出,就有大批量的农户开始整田了。

    “二力,这些日子,把整田的事情学完,明年你就能自己弄这些东西了吧!”孙享福跟并马而行的孙二力道。

    “嗯,但是后面怎么打理,我还是不会。”孙二力如实的道。

    “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全部记住,其实大多数农作物的原理都差不多,咱们在正月就育苗,二月初就移植到田地里去,比普通的种植期提前了一个月,幼苗将要长成成苗的时间正好处于春雨季节,这样水量供给就很足,六月仲夏的时候咱们种的东西差不多能收获,可以成功的避开七八月酷热的干旱期。有时候这种田呐,也像是在下一盘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琢磨,应对,才会高产高收。”

    对于孙享福的说教,孙二力已经习惯性的收听了,他年轻,接受能力强,这也是孙享福为什么不去司农寺找人来学自己的种田理论的原因,那些脑袋有坑的家伙,不会认同任何未知的东西,基本会像李世民一样,瞧不起孙享福弄的这一套,所以,只能让他们先看到成功的实例。

    整田如非是耕,耙,撒肥,对于还比较寒冷的正月就要出来干活,虞家和秦家的佃户们多少有些怨言,孙享福不得不派人给他们加了些餐,并且将早种有可能高产等一些情况跟大家说了说,也算是画饼,做思想工作。

    有四头犁和两三千壮丁在,没几天,十万亩地就耕完,之后又分,旱地,水浇地,以及要种植的作物不同,耙田,碎土,下肥,这个时期并没有很高效的肥,如非是粪水,草木灰,而且量还不大,不过有胜于无。

    各类田地的大小,孙享福提前测算过,是以,育种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二月初八这天,在暖棚里长了十几天的第一拨营养钵幼苗开始移植,各个农夫只需要挑着担子,将一个个土钵桃到田垄上手工钵机打好的洞里放好,种植就算完成了。

    所以,孙享福只需要先指挥人用手工钵机按分布的最佳密度打好洞就行,由于集合了秦家,幸福村的村民以及少部分雇工和虞家的部分佃户,人手十分充足,二月中旬之前,所有的幼苗移植完毕。

    当然,这也不是说孙享福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幸福村里,还有一千多亩大棚菜呢!这同样需要他带着大量雇工去完成,另外,所有承接了渔场下线,种植金花菜等鱼草的村庄也该发动起来了,反正天气暖和,不需要等到三月才开始耕种。

    一番忙碌下来,时间进入三月初,关中的人们脱去冬衣,批上春衫开始下地,孙享福也被皇帝一封圣旨召回了长安。

    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皇帝都会亲自下田做一场政治秀,让天下百姓知道他重视农耕,今年也不例外,地点选在了长安城外蓝田县的一处皇家农庄,所以,身为管理皇家农庄的二号人物,孙享福被派到这里打前站,划好皇帝要亲自耕种的地,并且备好仪仗和祭祀工具,迎接皇帝和参加这场秀的大臣们。

    一番参拜祭祀之后,李世民脱了龙袍,穿上了一身孙府特制的长袖长裤,走入田里。

    “还别说,你这些稀奇古怪的装束,穿起来干活倒是方便。”李世民穿好衣服,左右活动了一下,道。

    “呵呵,不是微臣设计的这一身衣服有多方便,是咱们以前穿的宽袍大袖不方便,不仅是种田不方便,骑马也不方便,外观看上去也慵懒,不精神······”

    “好了,你就别在朕这里推销你那成衣铺子了,生意不好是正常的,咱们汉人千年以来都是穿这宽袍大袖的衣服,习惯了。”李世民打住了孙享福的连绵不绝,便想上手试一下四个犁头的曲辕犁。

    他说的没错,孙府为聂三娘在东市开的成衣铺子确实没什么生意,因为这间铺子里卖的衣服太过新潮,男装几乎都是长袖,长裤为主,女装,则是以几种束身的长裙为主,有些之前在戏剧的舞台上展示过,有些还从没有人穿过,而且定价奇高,只有一些青楼卖艺女子偶尔敢穿这种浮夸的衣袍,毕竟,任何时代大家对艺人都是比较包容的。

    相对应的衣袍,也要相对应的妆容才能看出整体效果,以唐人端庄的发型,再加上满头插的金银头饰,穿一身束身的衣服,好看才怪。

    所以,除了一些有意模仿戏剧里面装扮的女子,大多数都不会打破传统,去成衣铺子买衣服,铺子开张没多久,就被人定义成了戏服铺子,这算是孙享福第一次投资失败,不过他并没有气馁,老马能把一堆大家用不上的商品推销出去,孙享福认为,自己应该也能,毕竟,衣服多少也算能用的上的商品。

    “陛下,这四头犁一路下去就是一厢田,所以犁头必须扶正,微臣帮您在前面赶牛。”

    孙享福找的便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田给李世民耕,要是给耕跑偏了,这块田就难看了。

    “起,呔。”

    两头犍牛在孙享福的吆喝下,一路向田的另一头走去,后面扶着犁把的李世民几乎没有感受到多少阻力,此刻,亲自耕过地,他才知道这曲辕犁果然犀利。

    田垄旁边,大臣们看到李世民这么高效的耕出田地,纷纷鼓掌叫好,这也是望江楼的戏曲给这个时代带来的一种新鲜潮流吧!

    “也就是在耕田的时候,朕才觉得你确实是个农家出生的小子,给朕说说,年后这两月你都忙活了些什么,望江楼少了你的戏剧,客人可少了不少。”李世民扶着犁把,一边走,一边道。

    “呵呵,那是必然的,天天大吃大喝也是会腻的,这两个月微臣带着几家的佃户们耕种了十万亩地,现在田地里的新苗都差不多都有小腿高了。”

    “有小腿高?你都种的些什么?直接跟朕说,种了多少亩粮食吧!”李世民诧异的问道。

    “呃,一亩都没有,全部是棉花,瓜物,蔬菜之类的。”孙享福见李世民表情不善,打了个梗才道。

    “混账,坏朕大计也。”李世民怒而咆哮道。

    “呃,微臣只是种了点地,怎么就坏您大计了?”孙享福愣道。

    “哼,没有粮草,朕的大军如何出征,十万亩良田,至少能给朕产出二十万石粮草,你全部种了乱七八糟的玩意,朕的大军今年要是没有粮草出征,皆你之罪也。”李世民继续咆哮道。

    好吧!孙享福此时才算明白,为什么农夫种什么,都需要朝廷规划了,在这个时期,种田,绝对是个政治问题。

    此刻,孙享福不敢跟李世民说的第二个问题了,不仅是种了棉花和瓜物的十万亩,皇家农庄,和孙二力发展的一些下线村落,大约还有二十万亩地种植的是金花菜等鱼草,今年,或者以后都不会再种粮食,他怕李世民现在知道这个情况后,会当场将他砍杀。

 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细作的好处

    场面很尴尬,孙享福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跟李世民答话,稍微冷静了片刻,孙享福想到了人群中的秦琼,如果自己拿这些地出来种别的东西会影响李世民的布局的话,秦琼不可能不提醒自己,还任由自己把他家全部的地都种上。

    所以,李世民这货又在他面前演戏。

    想清楚了这一点,孙享福便安心不少,找了个过的去的理由道,“启禀陛下,微臣记得,大臣封地或职田的产出,是算在大臣的俸禄里面的,并不需要交税,所以,不管微臣这十万亩地种出来的是什么,貌似也短少不到朝廷头上啊!”

    李世民闻言一愣,却是继续不悦道,“每年的粮产和消耗都是有定数的,你少种了十万亩,大唐的粮食就少了二三十万石,市面上少了这么多粮食,朝廷到时候势必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才能买的到可供用度的粮食,这你怎么解释?”

    “呃,陛下忘了渔业司加大后宫的鱼货供给之后,后宫的其它粮食蔬果的用度便减少了么?微臣种的西瓜,胡瓜,香瓜,亩产或可达数千斤,十万亩的产出,何止百万石,到时候这么多的瓜果流向市面,百姓们去吃瓜,吃的粮自然就少了,而且,瓜藤在收割之后还能作为牲畜饲料,可比那些桔梗要好的多。”孙享福解释道。

    “如此,后宫中的蔬果用度,以后便由你提供,朕倒是要看看,能省下多少粮食。”李世民一副不信邪的语气道。

    孙享福却是知道,这货绕这么大个弯子,就是想免费吃自己的瓜,当真无耻。

    “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孙享福哀叹道。

    “这诗是好诗,被你嘴里念出来,却是失了韵味。对了,你这是在向朕抱怨吗?”李世民先是在诗句的意境里面陶醉了一阵,又想起了孙享福念这诗时的样子,顿时瞪眼看向孙享福道。

    “呃,没有的事,没有的事,陛下,扶正了,别跑偏······”

    孙享福指着犁把手喊了句,总算分散掉了李世民的注意力。

    四个头的曲辕犁简直是耕地神器,几亩地,被李世民几个来回就犁完了,这时,满靴子泥的李承乾和李恪等皇子便拿着个粮袋子在田地里撒起来,李世民自然要亲自去教导,给大臣们做表率的。

    “你们可觉得这农耕之事辛苦?”李世民一边撒着粮种一边向几位皇子问道。

    “嗯,泥巴沾在靴子上,走都走不动,还有,这粮种袋子好重,儿臣提着吃力,要是这么大一块地全部由儿臣一个人种完的话,儿臣只怕要累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