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想到这么深的,整个朝廷上几乎没有,李世民,房玄龄,也是在看过孙享福的密奏之后,才了解他整个谋划的,用李世民当时的原话来说,“正明此策,真是神来之笔也!”
“陛下,老臣以为,法部能够承当此任。”
魏征率先跳出来出声支持了,事实上,他也比较担心法部的官员在地方上太闲了,因为,大唐一年,所有上刑的官司加起来才两三千起,如果法部的构架全面完善的话,那么,光县级以上法官都有一千多人,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每年可能只能判到两起案子左右,而且,往后的治安情况可能会更加好,他法部的官员如果都是吃干饭的,那就是个笑话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谁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反对,反而,附议者比较多,起码法部,农部,礼部,等诸多部门都率先出声,表示赞同了,这么多人表示赞同,没有人反对,李世民自然就宣布通过了。
而且,李世民还就具体的事务,做了一些交待,法官不仅要在当地宣讲律法,朝廷政策,公布一些即时讯息,还要组织当地的百姓,对于实习生,乃至当政的官员,做民意投票。
民意投票的结果交由吏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其中一项,所占比虽然不大,但也有占比,如果这一条是别人提出来的,朝堂上或许还有大臣反对,可这是皇帝提出来的,就没有人敢反对了,皇帝想要用百姓来监督官员,你拒绝监督,难道是要作奸犯科么?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不反对的原因,那就是世家的官员宗族极为庞大,在他们所掌握的地盘,这个民意投票,完全是就他们的加分项啊!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这或许还能让他们更好的把持地方呢!
他们却没有想过,民意加分高,政绩高了,李世民肯定会将他们提拔外调的,去了外地,你还想保持民意支持,那就难了,必须得做实事才行。
吏部的考评制度,相较以往,也有巨大的改动,政绩不好就会贬,这些人一旦遭贬,想要在原籍做官的可能不会太大,贬官的时候几乎没的选择,肯定是到偏远的地方去。
孙享福的这个坑挖出来后,事情还不算完,他还当众将水路转运公司成立以后,具体对于当地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刺激讲了讲,基本就是他跟林豹和武士彟的说辞一样,几乎讲了一个时辰才算完。
然之后,李世民和房玄龄就有些诧异了,说好的水路转运公司建立起来后,这些赚钱的项目都归咱三的呢!你一下在朝堂上全部讲了出来,哪些人精一般的大臣,下去之后,能不动作?
所以,孙享福又被李世民留堂了,御书房内,房玄龄,长孙无忌也在。
李世民自然是不好意直接跟孙享福说这些买卖应该留给朕来做,是以,眼神示意了房玄龄,他便先开口问道,“正明将这些可经营的项目全部都当众讲出,是何用意,老夫,一时半会还吃不透啊!”
“呵呵,房相,不知道您门下,可有数万精通买卖营生的手,可以在上百个码头,数十个行业,把整个商业链经营下来?”
“这······”
李世民几人马上懂孙享福的意思了,这块蛋糕太大,即便是他们,也不能一口吃下,在朝廷官员都存在巨大缺口的情况下,他们那里能弄出这些人手来经营,必须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才能一下子将整个场面激活,而且,也能让这块蛋糕的营养更加丰富。
“陛下,咱们掌握了水运,就是掌握了源头,不管他们做什么交易营生,朝廷收他们的税,咱们收他们的运输费,这笔利润就足够大了。商业,想要百花齐放,还是要大家一起来才好,您要是全部给他们垄断了,不仅对百姓无益,那些吃不到肉的人,也会想方设法反对,搞砸这件事情。”
一个地方,收水产的人,如果只有一家商户,那么,这个地方的水产是什么价格,就只是这一家商户说了算,百姓们想出售当地的水产赚钱,会别无选择的卖给这一家商户,那么,这个商户,就可以随意的压老百姓的价,让老百姓吃亏。
但是,如果这个地方有很多个商户都收水产,那么,他们之间就会相互竞争,为了收到更多的水产来贩卖盈利,商户会尽可能的抬高一些价格,这就会让百姓们得利。
而且,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加大官员们对于码头,仓储等基础建设的热情,快速的推进整个项目。
相信,有远见的些人,很快就会开始谋划在码头上建立自己的仓储和铺面,这样,收货和发货,就会很方便。
孙享福做的这一系列事情,为的就是让百姓们富裕起来,因为,他知道,民富了国家会更富的道理,所以,他只建议,把这个水路转运公司的盈利点,就放在船运业务上就好,只要垄断了船运业务,就已经可以在渠道上,掐死很多人了,走那停,走那不停,给不给你上货,都掌握在转运公司手上。
钱是挣不完的,你人手不够,还不如果断的放给别人去挣,而且,只有他们挣了钱,你才好挣他们的钱。
第423章 春耕调整
国家越来越大,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就势必变的越发不好治理,索性这些内部政治方面的问题,可以缓着来,大唐的整体基本面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渭南的冶炼厂开始出货之后,李世民现在有信心和任何国家干架。
当然,民始终是以食为天的,去年春耕的时候,孙享福只是组织到了一半,就交给了农门子弟接收,今年,农门子弟都去了善阳,孙享福却是留在长安独自应对了,不仅仅是换了位置,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也得换。
“陛下,大唐今年要应对与高句丽之战,还要防备吐谷浑,党项各部,以及吐蕃,一整年府兵都在全员服役状态,少了近三十万青壮男丁,地方上的粮食产量恐怕会大大的减少,朝廷能手上来的粮食税收,也会相应的减少。
而且,关中有新迁之民,近二十万户,渭南新城,还聚拢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是以,今年关中之地的农耕,要以粮食为主,保证将近五百万人口的口粮。”
过往的时候,整个关中之地的人口,顶多在三百万到四百万人之间,长安一城就占三分之一,而今年,虽然由于土地置换,五姓七家迁了很多人到关外去了,但同时也迁进来不少,高句丽,以及大唐内部各个少数民族迁进来的人口足有二十多万户,男女老幼,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十万人口,比迁出去的,至少多了二三十万。
外加上,还增加的近十万士兵的消耗,以及不确定具体会增加多少的外来务工人员,毕竟,渭南新城将开启一轮面向全国的大招工,到下半年的时候,总体突破五百万人口,都是很有可能的。
而由于南方那边的粮食,今年须要供应东北战场,基本不能向关中输入,所以,今年关中之地,就只能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养活自己了。
“五百万人的口粮?那岂不是要三千万石以上?关中的田地供应的过来吗?”
每个人每个月消耗半石粮食,其实是以往的算法,以现在的食物之丰富,一个人一天其实是吃不了两斤粮食的,当然,将预算定为三千万石也没错,市场上,必须要有这么多粮食的进项,才能保证物价的稳定,民心的安定。
“陛下,臣有把握让今年关中的小麦,亩产平均在四石以上,如此算下来,只要八百万亩田地来种植,产量就应该足够了。”
从去年开始,各县各城的沥肥工作就已经进行,现在,储备的有机肥,差不多足以给大部份的上田施用一轮底肥,再有朔州和洛阳那边精选培育了三轮的麦种,孙享福说亩产四石,其实是比较保守的,全部使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方法,亩产五百到六百斤,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李世民在这方便,十分信的过孙享福,点了点头又问道,“八百万亩适合种植小麦的田地,关中有吗?”
这个时期,关中的开发程度可不像后世,一个县都有百万亩耕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县,整体面积才一百来万亩,其中开发出来的熟田,超过三十万的都不多,关中之地现在虽然已经有三十好几个县,但整体耕地面积才一千多万亩,不过都是上田,因为中下田,去年已经全部实行了退耕。
从关中农户的人口户数,也可以得出比较具体的数据,整体改革之后,加上新迁来的农户,总共差不多一百万户,每户大概八十亩田左右,加上一些大户的私田,可不就是一千万亩多一点么。
“有倒是有,不过,八成左右的田地种麦子,那么其它经济作物的数量,就会大大的减少,百姓们的收入也会相应的减少,并且,让大部份百姓对自家所有的田地进行精耕细作,只怕会很辛苦。”
闻言,李世民思考了一阵之后,才道,“朕意,今年给关中给百姓减免税赋,另外,调关中参加训练的府兵帮忙耕种,而你幸福村去年预留下来的那些经济作物的种子,全部调往善阳种植,你以为如何?”
善阳那边由于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种出来的瓜果比关中还甜,棉花结的棉桃,也比关中的还多,这就是土地肥沃,日照充足的优势。
不过,那边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普通百姓没有关中的百姓善于耕种,去年那边的棉花瓜果,其实大多都是各大世家门下的汉民百姓们,在孙享福的指导下种植出来的,今年,要更大范围的上马这种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经济作物,就势必要让很多刚刚接触农业的牧民参与,在技术支持方面,承担的压力会大很多倍。
“臣尽量力求高产吧!”
关中的百姓,要适应精耕细作都得需要好几年的功夫,更加别说那些此前没有接触过农耕的牧民百姓了,所以,即便是孙享福,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他知道李世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