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次日,夷男还是起了个大早,看过了牛羊的养殖方式,他还要看看善阳城是如何解决那些牧民的生计问题的。
善阳城的工业区几乎占了整座城四分之一的区域,在靠南的城墙边,是一溜高大的砖瓦房生产车间。
对于夷男的到来,这里的管事似乎早有所料,都不用夷男多问,就开始给他介绍起了工坊的情况,当然,也是怕夷男不懂这些东西,问不到点子上。
他最先进到的是皮革工坊,然后,目睹了一张羊皮,从上到桌案上,到变成羊皮袄子的全过程,很快速,制作出来的成品精美。
从哪些圆圆的,有着草原风霜痕迹的脸上,夷男一眼就认出,这些妇人原本都是草原上的牧民,她们或许善于杀羊,剥羊皮,但绝对制作不出那种穿上之后显得很修身,而且很保暖的羊皮袄子,最关键的是,他们以往不可能会在羊皮袄里面兜衬布,更不会在羊皮上面绣花。
“像这样的袄子胡人很喜欢,咱们汉人也喜欢,自从胡人把咱们的存货全部买走以后,各地商人的订单都挤压在这里,光是关中地区,就有二十万件的订单,咱们作坊一天才出两千件,得几个月才做的完呢!”
用抱怨的语气炫耀自己的成绩,负责皮革作坊的这位管事很有才,他的话又让夷男很惆怅。
出了皮革作坊,他又到了人数最多的木工作坊去看了看,然后,他就傻眼了。
难道自己的薛延陀部跟突厥有这么大的差距?
这里可是过万工匠,而且,看上去个个都是熟手的样子,而他们的外貌,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突厥人啊!
什么时候,突厥人中,有这么多会打制汉人农具,家私的工匠了?
夷男带着疑惑在这里看了很久,最终看出了些许门道,就是所有干活的人,似乎都只干一样,然后,经过了他们的工序,会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最终所得的成品,精美,好看,而且牢固好用。
夷男觉得自己找到了汉人办事的一些特点了,或许,他自己也能开一个这样的作坊,为薛延陀部的子民打造箱子,椅子,犁耙等等日常用具,然而,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不建城,学习汉人的生活方式的话,这些东西似乎不用打造,以往,他可从不坐椅子,都是在地上铺一张毯子坐,现在,才两三天,我就习惯性的往椅子上坐了,这样会让他更舒服。
再度惆怅的走出了木工作坊,进入了铁器作坊,这里,按说不应该对他一个外人开放的,但却没有任何人阻止他进来,甚至有一个管事一早就等候在了门口,似乎就等着他过来问问题的。
城中的铁器作坊,只是打制民用的铁器,而且,不涉及到比较高端的冶炼知识,但即便如此,夷男也在这里看了一下午。
铁水变成犁头,铁锅,菜刀,等等的过程,他全部都没有漏下,而且,还让他属下的人跟着他一起记,等他的肚子饿的不得不回去进食的时候,管事的一句话差点让他当场摔倒。
“我家大都督说了,如果夷男首领向大唐称臣,大都督会在帮您建立的城池中,开设一间铁器作坊,不仅对外贸易,还会派人专人教你们这些打制技术,教到你们会为止。”
铁器制作工艺,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早在汉朝时期,匈奴人就自己生产铁制兵器了,到了这个时代,已经进步了很多,善阳铁器作坊的这一套生产模式,不过是增加了民用铁器生产的效率而已,在孙享福看来,并没有多大价值,毕竟,草原上缺的是铁。
而真正的高端冶炼工艺,则是在军营的作坊之中,那边生产的,就不是铁了,而是钢,用铁器对抗钢器,结局是怎么样的,一想便知。
接下来的几天,夷男还在继续往下看,烈酒,香水,防冻霜,以及煤炭,煤炉的生产作坊,他都去看了,基本一样没搞懂,因为他没有基础知识,根本不知道这些分散的工序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更加别说那些特殊的组合方式。
孙享福放心让他看的原因就是,等他全部学会这些知识,搞懂了原理的时候,他差不多也该老死了,而那时,他建立的薛延陀汗国对于大唐来说,早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一个努力爬行的乌龟,是永远赶不上一匹努力奔跑的骏马的,更何况,孙享福要的,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差而已。
第275章 半路领旨
人在接触比较多自己不懂的东西的时候,就会迷茫,迷茫中的夷男选择了向人求助,他的求助对象就是卢文中,王旭这些世家子们。
然后,他得到了一个结论,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才去做,作为一个统治者,只需要懂得用人就行,汉人的皇帝再有能力,不是也将地盘交给地方官管理吗?只要他和几大世家展开深度的合作,那么多难的事情都会变的简单,到时候他需要什么,只要知会一声,属下的人就能全部帮他得到。
于是,夷男跟他们达成了一些所谓的合作协议,未来的薛延陀汗国,将会启用大量的汉人世家子为官,而为了让他的汗庭能像善阳城一样繁荣,他必须要先将一部分治下的百姓派过来学习汉人的耕种,以及其它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夷男的人派过来,却是会被几大世家掌控,而且,由于夷男的野心不小,他第一次派过来的人口数量,就将达到二十万,这些人,大多都是夷男今年收拢过来的,对薛延陀部归属感还不够深的人。
当然,夷男与世家子们达成的协议远远不止这些,据无影儿给自己汇总的情报,各家还跟他达成了奴隶购买协议,至于奴隶怎么来,那就要看夷男的手段了,东边地界的国家和部落有不少,一旦夷男的汗国建立,兵锋必然更加强盛,抓奴,可是一门生意。
至于其它的一些奶牛,奶羊,购买交易的协议还有很多,像扬州四大家,直接跟夷男签订了咸鱼豆酱专供协议,以后,漠北的咸鱼豆酱买卖,可都是扬州四大家说了算了,夷男,会在其中占很大一部分盈利。
这些都属于商业事,作为孙享福来说,其实不仅不应该干预,还应该鼓励,虽然他们私下达成协议,有些挖孙享福的墙角,但这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手段。
世家子不甘心放弃以往自己能够赚取的利益,用利益攻势,先拿下了薛延陀的大老板,于是,苦的就是薛延陀百姓了,然而,薛延陀的百姓继续穷困下去,对于孙享福的民族迁移融合计划,其实是有好处的。
穷则思变,会寻找出路,大唐就是他们的出路,当他们逐渐的了解了安北大都护府的户籍政策和百姓福利,只要不傻的话,都会选择前来投靠孙享福,这种投靠一般不会是单个的牧民,往往都是以小部落为群体,集体的来,很容易形成风潮。
大的方向上来说,夷男这次的善阳之行是成功的,于他自己和孙享福来说都是这样,通过这次善阳之行,夷男将整个薛延陀未来发展的命脉都掌握到了自己手中,而孙享福,则是终于得到了夷男向大唐称臣的奏章。
十一月下旬,夷男终于依依不舍的带着属下的兵马离开了善阳城,可以预见的是,在这里享受了半个多月的他们,回到了苦寒的漠北会非常不适应。
将善阳的防务交待给郭破和席君买等人之后,孙享福和苏定方领着一干人等开始冒着风雪往长安赶路。
马上就要进入贞观三年了,孙享福来到这个世界也快有三年的时间,他在努力的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在一点点的改变他,看到马车外的冬雪寒梅,孙享福便不由的吟起诗来。
“傲雪寒梅独自开,唯有伊人踏香来,懂得寒梅透彻骨,梅花香自苦寒来。”
孙享福念罢四句,虞秀儿顿时便用崇拜的目光看向他道,“夫君这朵梅花,可不是独自开,妾愿做那寒梅枝叶,伴随夫君,一生一世。”
闻言,孙享福会心一笑,道,“为夫可不敢自比寒梅,顶多算是给寒梅提供生长条件的一点养分而已。”
听他之言,虞秀儿立马就懂了,接话道,“夫君是把善阳比作了一株在北地雪中盛开的梅花么?”
“是啊!对于大唐来说,它就是一株雪地里盛开的梅花,散发着迷人的香味。为夫此去长安,就是想将这梅花的种子,撒满整个北地。”
“妾原以为,夫君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疲懒之辈,现在看来却是错了,既然夫君有改变整个北方之志,那么妾便一路陪着夫君,不过······”
“你是担心翼公说的那些事情吧!放心,陛下是不会忌惮我的,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的给我加权力,加担子。自始至终,为夫担心的都是人心,汉人对胡人的接纳之心,胡人对汉人的认同之心,这两个问题处理的不好,即便为夫现在做的再好,百十年后,也会被毁于一旦。”
孙享福的脑子,在后世都能轻易的考上研究生,自然不会不好用,他稍作分析,就能清楚自己现在状态,他并无子嗣,而且不善掌兵,讨厌征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造反的,像李世民这样的智者,当然看的到这一点,所以,自从孙享福在朔州证明了自己之后,李世民给他的官位,爵位,越来越高,管理的地盘也越来越大。
然而,作为后世过来的孙享福却是知道了李唐由盛转衰的一个重点,安史之乱。
这是不仅仅是安禄山,史思明两个叛逆的问题,关键还是李唐的民族融合政策没有执行好,即便是没有这两个人,也还会有其它的人会跳出来搞事情。
孙享福想在太宗朝,或者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这些隐患消除掉,就需要做太多的工作,这需要李世民的支持,所以,回到长安之后,孙享福打算好好的跟李世民谈谈。
“夫君过于忧虑了,百十年后的事情,又有谁能说的清楚呢!况且,况且······”
“况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