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农圣-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太多了,只怕会引起朝廷大动作。”韦叔谐一副满意的神情道,审出来的事情越多,那么他的功劳越大,他已经幻想着回到长安之后,自己的官能升到什么层次了,至少也堂部二三把手的样子。

    “呵呵,肃清了这些老鼠,国朝才好快速的发展,人民富裕了,我们就富裕了。”孙享福跟韦叔谐的共同话题其实并不多,毕竟他是世家出生,十指不沾阳春水长大的,而孙享福,只是普通农民出生,并没有与生俱来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是附和道。

    “人民富裕了,我们就富裕了?正明此话何意啊?”

    想不到自己随意一句附和的话,竟然引来韦叔谐不解的询问。

    在古人看来,世间的财富就那么多,我富了,别人就必定会穷,如果让那些穷人富起来,那么我们这些原本富裕的人,就会变穷。

    所以这些世家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保护自己的财富,不管是知识还是金钱和固定资产,都算是他们的财富,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想方设法不让其它的阶级富裕起来,这也是变相的保护自己的财富,这便有了王麟要对付孙享福的时候,其它世家纷纷响应的局面。

    “大人您想想,百姓不富,怎么买的起在下的咸鱼黄豆酱,他们买不起在下的咸鱼黄豆酱,您的咸鱼在下也就买不起,所以,当他们有钱买的起咸鱼黄豆酱时候,我也富了,您也富了。”孙享福打了个很实际的比喻道。

    “可是,要让百姓们富起来,那他们便要先挣到钱,这些钱从哪里来?”韦叔谐继续问道。

    “当然是从有钱的人手上挣来啊!”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有钱的人,谁愿意把钱给穷人挣?”

    “我愿意啊!只要我花的钱,是用来建造像望江楼这样能为我日进斗金的产业,我为什么要怕花钱?”

    韦叔谐闻言,貌似血管里面的堵塞物瞬间被冲开了一般,愣了好半晌才道,“要是有这样的产业,富人们倒是愿意花钱置办。”

    “所以呀,这就是个循环,世家的人为了保留自己的财富,将财富积压在手上,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有钱,就应该利用这些钱,置办更多能够赚钱的产业,搞活市场,不仅好了自己,也好了别人。

    卡死了这些钱在手上,反而会让市场变的萧条,让他们自己挣钱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同时,逼迫穷人和执政者下决定推翻或铲除他们,韦大人觉得,是积累财富在手上活的长久,还是将钱流放出去,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活的长久?”

    孙享福此言一出,韦叔谐更加愣了,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论调,但是,这论调居然说的通。

    “不对不对,你说的不对,世家用这一套行事法则传承了千年,证明这套法则是有效的,你说的道理虽然说的通,但钱放出去了,却未必挣的回来,万一被别人挣走了呢?”想明白了此节的韦叔谐大摇其头道。

    “传承了千年,可不是说能够一直传承下去,那是因为这个时间内没有出现文化的大进步,世家能够传承下去的,其实只有开创世家的那些先贤的精神,您觉得像望江楼这样的产业会是大唐的最后一个吗?肯定不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的一些年里,会有很多像这样的产业在大唐诞生,当粮食多到吃不完的时候,世家手中掌握的土地就会变的不值钱了,他们如果还没有找到新的盈利产业来维持,就将会坐吃山空,当老本被啃尽的时候,就是倒塌的时候。”

    “这······”

    韦叔谐居然被孙享福说的无言以对,望江楼的例子摆在眼前,亩产十石三的稻谷已经出现,难道世家真的到了要找新的出路的时候。

    然而,当他的眼神再度恢复清明,看向孙享福的时候,发现他竟然看着自己在笑。

    “你为何跟老夫说这些?”

    “因为,在下觉得,韦家会很愿意做第一批转型的世家。”

    “为何会这样觉得?”

    “因为利益啊!难道您会嫌自家挣钱的产业太多吗?”

    “那你倒是给老夫说说,有什么产业值得我韦家花巨资去打造。”

    “那可就多了,就看您能不能做韦家的主了。”

    孙享福这里确实有个需要投大钱来做的项目,而且,这个项目还非得跟关陇世家合作不可,因为关陇世家,才是关中真正的最大地主,起因,是孙享福想要融化底层仓里的那些水晶矿石。

 第152章 齐民要术火了

    水晶矿石的熔点在1700度以上,而普通柴碳的温度才一千度左右,即便是煤炭,也很难达到1700度,所以,想要炼制水晶,就必须要先把温度能够达到2300度的焦煤弄出来。

    关中之地产煤的地方不多,而由于技术原因,这个时期开采非露天的煤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非常的巨大,孙享福是不指望李世民会投钱干这个的,通常他投了钱,利益也归他了,所以,找原本就是关陇地主的韦家合作,会更靠谱一些。

    孙享福知道,一旦这煤炭生意做起来,里面的利润会很大,同样,影响也会很大。要知道,关中之地现在至少有上万户是靠打柴烧炭帮补家用的,解决不好这些人的吃饭问题,他贸然弄出个煤炭产业来,害的可能就是这上万户百姓。

    然而,生意的事,在船上不好谈,需得实地勘测之后,才好具体协商规划,所以,孙享福只是跟韦叔谐表达了一个意向,毕竟,除了跟皇帝和七宗五姓合作之外,孙享福只能选择跟关陇世家合作,这事情才办的成。

    像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这些新崛起的勋贵,也就是在长安周边有些田地而已,不像关陇世家,少的有一个县的地盘,多的,甚至有半个州,乃至一州之地,弘农杨氏就是个例子,整个弘农郡,你要办大事,都不能做第二家想,李世民都得纳他们杨氏一女为妃,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带着沉重的货物,船队就是走的慢,幸福号虽然可以不受季风和顺逆流的影响,但有两位钦差在船上,也不能甩开大队伍独自先走,所以,慢悠悠的走了十几天,船队才到扬州,而此时,关中之地,正在进行秋收。

    一大早的,就有一队飞骑赶往了蓝田县的皇庄,这里,有李世民春上亲自耕种的一块地,当时他专门让人做了记号,说要秋收之后过来看产量的,而且,他并没有将这事忘诸脑后。

    做秀就要做全套,教了太子和几位皇子播种,自然也要教他们收割,所以,今天李世民不是一个人来的,同来的还有太子,吴王李恪,濮王李泰,齐王李佑和梁王李愔。

    “父皇,就是这块田了,儿臣记得,您看,这里的麦子比旁边的田地长的高壮一些,麦穗都很饱满。”李承乾对于和孙享福有关的事情都比较上心,才走到田地便,就指着田里的麦子道,当然,这些话,是长孙冲早就教过他的。

    “嗯,朕知晓,你们兄弟五个,今天就把这几亩麦子收割了吧!”李世民闻言随意的点了点头道。

    镰刀割麦茬,这玩意确实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小孩子都能干,但说要割几亩地,就有点难为这些孩子了,李承乾年纪最大,初时还不觉得,割了几把之后,就感觉腰不行了,想抱怨来着,可站在田埂上的李世民在与同来的长孙无忌和萧禹,魏征等人商量事情,他也不好打断。

    当然,还有比他更加不堪的,年纪最小的李佑和李愔,胡乱的割了几下,就一屁股坐在了田地里用镰刀追杀起了地里的爬虫,伺候他们的内侍见此情景,便寻了空挡李世民道,“陛下,太子和几位皇子还年幼,做不得这粗活,还是奴婢们代劳吧!”

    “哼,几个没出息的家伙,现在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了吧!在一旁看好了。”

    李世民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孙享福的成衣作坊设计的紧身衣服,不需要将下摆系在腰间,也不需要将大袖捆扎实,干起活来很方便,长孙无忌等人也是同样装扮,见李世民下地,他们也都纷纷走了过来弯腰割麦。

    他们的镰刀是精铁打造,割起来很快,不过,他们也只负责割倒,至于收拾,自然有奴婢负责,不过半个时辰,六亩麦田便被几人割完,而内侍,早已将大部分麦税撮成颗粒,堆积在了一张大麻布上。

    “此地所产之麦,当比其它田地多出两三成。”看着堆积的半人高的麦子,魏征估摸道。

    “可不止,今年关中干旱,作物产量都不高,上等良田的亩产都少有两石以上的,中田只有一石半,下田更是一石都没有,甚至还有一些绝收地,相对来说,至少高出三四成。”

    长孙无忌掌户部,对于关中农田产量一清二楚,其实他这已经是照着好的说了,关中今年的小麦,就没有产量超过两石以上的,绝收地占了至少两三成。

    “究竟亩产多少,我等称过不就知晓了。”

    李世民说罢,就有内侍将称杆架起,提前缝制好的布袋,将麦子装一袋,称一袋,待一干内侍将所有麦穗上的小麦撮成了颗粒,基本上也就称完了。

    “陛下,一共三千一百二十七斤。”

    “多少?”

    “三千一百二十七斤。”

    “居然有这么多?臣记得,这好像只有六亩地,岂不是说,亩产达到了四石?”魏征有些发愣道。

    “魏卿算的不对,应该是亩产四石三以上。”在一旁看热闹的李承乾插话道。

    魏征闻言在心里一默算,还真是,自己的心算居然还没有一个孩子准确,顿时便拱手向李承乾道,“太子聪慧,算学竟然比老臣还精通,老臣佩服。”

    李承乾这种爱表现的孩子,最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了,闻言便喜笑颜开的道,“这算不得什么,孤那师妹候舒雅才叫厉害呢!不过,据说孙府有更厉害的,乘除法口诀,他们个个能倒背如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