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渡江侦察,立了大功,不仅传递了情况,探听了敌军虚实,斩获敌军也有二十七人,在岭南作战中也斩首累积达四十一枚,确实是员勇将,听说此人极其善走,能日行数百里,可有此事?”
王世充连忙点起头来:“不错,此人是有这异能,所以在军中一直是作为传令信使。”
高熲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王都尉,在你的这个奏本来之前,越国公班师回京师,也特地为此人上奏本请功,保举他为仪同将军一职,故而本官对此人有印象。”
王世充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铁杖现在不是在岭南么?怎么越国公又单独给他请功了?江南的战事结束了吗?”
高熲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越国公在你走之后的这几个月里,一路转战闽越,叛军首领高智慧曾调集十余万叛军,据守钱塘江,连营数十里,江上战船千艘,声势浩大,与越国公隔江对峙,当时上开府来护儿将军献策,由他率精兵五千,搭乘四百多条战船,从钱塘江上游偷渡,奇袭敌军后方大营。
高智慧由此进退失踞,叛军首尾不能兼顾,士气大降,越国公趁机挥军强渡强塘江,与来将军前后夹击,高智慧兵败如山倒,大军崩溃,我军斩俘三万,余众皆溃散,高智慧只带了五千残兵向着南边逃跑。
此后上开府史万岁将军请命率偏师三千直取婺州,越国公大军走海路,史将军所部一路跋山涉水,与沿途据险而守的叛军大小战斗百余场,一路扫清浙江山地中的各个叛军据点,攻取婺州,斩贼首汪文进。
当时的越国公大军一度在攻取了温州后与史将军失去联系达两个月,还以为他全军覆没了,后来史将军把军报放在竹筒里,顺溪流漂下,才让越国公知道了他的状况,两军会师,越地全境平定。
至于闽地的匪首王国庆,先是接纳了高智慧的兵败来降,然后派军拒守仙霞岭,企图靠着险要地势阻止我军,越国公却出其不意,率军从海路直捣他的老巢泉州,王国庆惊慌失措,逃入海岛,最后接受了越国公的招安,拿下高智慧,向我军投降,至此,闽地也全部平定,这次历时一年多的江南叛乱,总算是结束了。”
高熲虽然是缓缓地道来,但王世充仍然能从他那平静的语气中感觉到这几个月的惊心动魄,无论是来护儿的渡江偷营,还是史万岁的转战三千里,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其辉煌程度足以载入史册,就连自己这次平定岭南的功劳,最多也就和这两位半斤八两呢。
不过整个战事的进程倒是和当初自己和杨素夜论军机时如出一辙,想到这里,王世充不觉小小地得意了一下,脸上也露出点喜色。
高熲看到了王世充的这个表情,眉头微微一皱:“你们岭南那里战事结束后,这些军官们领了赏钱后就直接回了苏州,这麦铁杖脚程比较快,一个人先跑回去了,正好撞见越国公回京复命,他也不多说什么,每日都是跟着越国公的车驾,晚上也是在越国公的驿站外投宿,越国公对此人有印象,也向他详细问及了岭南的战事,便特地又单独上了一道奏本,为此人请功。”
王世充心中窃喜,没想到麦铁杖还有这么一手,但他脸上去摆了一副平静的表情:“铁杖这两战确实立了功,他在之前平定南陈和出使突厥时也有所表现,希望高仆射能多加考虑。”
高熲点了点头,转头对着那个八品文官说道:“柳述,拟文,帐下大都督麦铁杖,讨贼有功,升为五品车骑将军。”
ps: 下一更,17点,由于早晨八点的那次更新把昨天晚上的最后一更发重,导致本章也跟着滞后,现改正过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六十一章 论功行赏(三更)
那个名叫柳述的文官,刚才进来后就一直在高熲的侧面一张低矮的方案上作着记录,宫廷里皇帝的起居有起居注,在这种仆射级高官的办公场合,也是有专门的文官作这种记录,起草公文,相当于后世的秘书,而这个柳述,看起来就是个白面书生,自然是做这种事的优秀人选。
高熲宣布完了对麦铁杖的奖赏后,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沉吟了一下,对王世充问道:“王都尉,这个麦铁杖文化水平如何,能否处理公务?”
王世充摇了摇头:“此人自幼家贫,没上过学,不识字,只是有一身好武艺。”
高熲点了点头:“那看来不能让他当哪个州的骠骑将军或者车骑将军了,只能给个仪同的官职,让他领份俸禄回家闲居,有了战事再起用。柳述,改一下,转为五品仪同。”
一旁的柳述飞快地把这些话纪录下来,头都没有抬一下。
高熲看了一眼王世充,开口道:“王都尉,明天本官会奏明至尊,为这次的有功人员报功,到时候也会让你上殿听宣。至于在岭南施行府兵制的事情,本官还要仔细研究一下,你先回去吧。”
王世充有些意外,今天高熲连跟其他官员的会面都拒绝了,只是为了等自己,可没想到这几句话就完事了,而且态度显得有些冷淡,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安,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行礼退下。
王世充走后,高熲摇了摇头,对柳述说道:“去请越国公进来吧。”
少顷,一身戎装,征尘未洗的杨素,从偏门走了进来,见到高熲便大笑着行礼道:“独孤公,别来无恙!”杨素当年是高熲所举荐的,所以对高熲一直非常客气。不呼其字,而是直接学着杨坚一样叫他独孤公。
高熲笑着起身回礼,请杨素在案前的客椅坐下,早有仆役献上清茶果盘。隋唐时的茶道还未流行,只限于象高熲这样的达官贵族才有资格享用,因为高熲办公劳神费脑,所以在这办公之处一直煮着茶,随时饮用。也就是杨素这样高级别的官员过来谈事时,他才舍得分一杯,象王世充这样的,可是没资格喝茶。
杨素也不客气,端起来就喝了一口,笑道:“一路行来,口渴得不行,还是独孤公想得周到啊。”
高熲指了指自己案前的几个奏本,说道:“处道,你来之前。那个曾在你手下任过参军的王世充刚走,而你给麦铁杖请功的奏本,我也给他看了,按你后来给我的提议,我准备给麦铁杖一个五品仪同,放他回家。”
杨素微微一笑:“此人武艺出众,且有异能,但毕竟是一勇之夫,并无领军作战的兵法才能,加上其人目不识丁。如果这次不是从苏州一直跟着我,我见其心诚,我是不会上奏给他个五品仪同的,最多给个都尉之类的打发回家了事。”
高熲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可是你既然明知王世充在岭南又立了大功,为什么建议我给王世充的也是一个五品仪同,把他闲置呢?”
杨素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收了起来,看了一眼正在埋头记录的柳述,欲言又止。
高熲看出了杨素的意思,笑道:“处道。这位是柳述柳业隆,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杨素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柳述乃是北周名臣柳机之子,也就二十多岁,前几个月刚刚娶了杨坚最钟爱的幼女兰陵公主,身为驸马,可谓春风得意,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在高熲这里当文书,显然是为了积累政务经验,以后要大力提拔的。
于是杨素对高熲直言道:“王世充此人,和麦铁杖是两个极端,麦铁杖以仪同虚职闲置,是因为他不堪大用,但王世充却是太堪大用,精明过了头,此人全无根基,又很会钻营,现在二十多岁就一下子把他拔得太高,我恐怕对他,对朝廷都不是好事。”
高熲点了点头:“处道言之有理,此人确实大才,但多是奇门歪道,而且行事酷烈,不择手段,如果需要阴暗外交和战争的时候,此人是能派上用场的,但现在江南已平,突厥畏服,天下安定,需要的是稳定和发展,他的那些腹黑招数,最好还是束之高阁的好。
而且这次我把跟了我多年的裴世矩派到岭南,本想让他历练一番,可没想到裴世矩跟王世充碰到一起后,处处给此人牵着鼻子走,以其巡抚之尊,还要被身为检校行军子总管的王世充所压制,甚至心甘情愿地为王世充的自作主张打圆场。哼,要不是这次他们确实立了大功,少不了责罚他们的。”
杨素笑道:“独孤公不必如此,裴弘大我还是了解的,断不会被王世充骑到头上,此人外柔内刚,智计百出,只是确实不知兵,所以在战事上需要倚仗王世充而已,你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高熲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担心的不是裴世矩会给王世充架空,逆转,而是恼他身为世家子弟,却要和王世充这个商人之子深相结交,裴世矩此举,显然是背弃了他作为世家子弟的立场,只是因为王世充有钱有才,就想和他长期结交,以后在官场上共同进退。”
高熲说到这里时,对一边的柳述说道:“这些不用记录了。”
他转头继续对杨素道:“处道,你我都是世家子弟,现在的大隋,无非就是文武分治,打仗靠着那些柱国家族和关陇贵族,治国则是依仗汉人为主的世家大族。
王世充这样的人,出身草根,虽然有才,但年纪轻轻,一下子进入我们这些大姓的朝堂,并不合适,只会招来嫉恨,对他个人也没太大好处。
他很喜欢做生意,那我就给他个仪同的官职,让他去经营自己的生意好了,这点上,我和处道你的看法一致。”
杨素微微一笑:“理当如此。”
第二天,大兴宫内,足以容纳数千人的大兴殿上,文武两班官员分列左右,只有身穿红袍的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上殿朝见,一身绿袍的王世充站在队末的位置,显得格外地扎眼,昨天在尚书省见过他的几个官员,这会儿也都忍不住议论纷纷。
杨坚今天还是跟前年平定南陈时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