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按兵不动?(二十更)
来弘捂着自己的伤处,血液不停地从他的指缝间冒出,他的嘴角动了动,还想再说些什么,来整却在他的耳边低语道:“二郎,别说了,七郎这回犯的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杨玄感又是诬陷我们父帅谋反,现在已经一万张嘴也说不清了,再有对七郎的辩护,只怕又成了我们来家的罪状啊。”
来弘咬了咬牙,低声道:“六弟,这个关系,为兄不是不知道,只是难道我们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七弟走向万劫不复吗?”
来整的眉头微皱:“现在是军议,公众场合父帅当然不能说什么,以后再相机行事吧。”
来弘叹了口气,在来整的扶持下起了身,身着仍然面色阴沉,鼻孔里尽是大口粗气的来护儿行礼道:“孩儿无敌,出言无状,还请父帅责罚。”
来护儿沉声道:“你们几个小子,都给老子听清楚了,本帅只说最后一遍,来渊这个反贼,已经不是我来护儿的儿子,也不是你们的兄弟,而是不共戴天的叛贼,死敌,见面之后,有死无生,对他就得象对杨玄感和李密这两个贼首一样冷酷无情,不,还得更加下死手,因为他不仅反叛朝廷,反叛天子,还置我们来家于灭族的危险之中,不更应该杀吗?”
来楷的眉头一皱,行礼道:“父帅,孩儿谨记。”
来弘和来整等人也都只能跟着行礼。来护儿对几个儿子的反应还算满意,神色稍缓,开口道:“好了,现在不谈那个反贼的事情了,继续我们的军议,周副帅,战报你也看过了,对于现在的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周法尚的神色严峻,虽然他的子侄没有参与叛乱的。可是他很清楚,自己同为南朝武将,命运与来护儿是息息相关的,上回两人搭档。渡海远征,却是功败垂成,若非王世充相助,只怕都要死在高句丽。
回国之后,杨广虽然仍然让他们留任。却是派来了崔君肃来作为长史,名为长史,实际上此人并无军事才能,纯粹就是起个监军作用的,这说明杨广对他们也起了疑心。
这回右翊卫大军渡海不成,却是先被杨玄感诬蔑谋反,又出了来护儿之子来渊勾结叛军之事,可谓是焦头烂额,所以前天来护儿本想直接起兵攻击杨玄感,周法尚却看出崔君肃的神色有些不对劲。所以居中调和,建议再观察一阵再说,为的就是结营自保,以免再落下什么把柄给人利用。
可是来护儿再次问向了自己,周法尚心知肚明,他是想要寻求自己的支持,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后,周法尚咬了咬牙,开口道:“来元帅,本将以为。最好还是继续观察一阵为好,历城的齐郡郡丞张须陀,能征善战,现在反贼起事。不知道他那里立场如何。我军若是出师讨贼,得防止后路被人抄截啊。”
来护儿摇了摇头,说道:“张须陀张将军是极为忠于圣上的,这回我们的探子也观察到,他现在仍然是在历城一带率州军兵讨贼,就在十五天前。变民军裴长才部,突袭历城,张将军正在城外巡视,一时间不及召集军队,只剩五骑,被贼军围住数百重,箭如雨下。”
“可是张将军却是勇气弥厉,大呼杀贼,在贼阵之中来回冲杀,身被二十多创,血流满身,仍然面不改色,终于等到了城中的守军集合反击,于是大败变民军,斩首数千级,一举消除了这股子变民军对历城的威胁。如此忠勇强悍之将,实乃我大隋之福,又怎么可能变节倒向贼军呢?”
张须陀这个超人般的英雄往事,这些天来已经在齐鲁大地四处流传,即使是营中众将,原来准备渡海的将士们,也都是赞叹不已,只是在这个时候,听到了张须陀的消息后,崔君肃却是眉头一皱,沉声道:“来大帅,这张须陀既然有如此的本事,能以五骑突破两万敌军的围困,为什么杨逆作乱至今,他却不发一兵一卒去讨伐呢?我听说这张须陀原来也是杨素的手下,跟杨玄感交情非同一般,难不成,他们二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来护儿的脸色微微一变,转而摇了摇头,正色道:“不会的,崔长史,张将军虽然神勇退敌,但也身上受了二十多处重伤,这会儿正在休养,无法作战。至于跟过杨素,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就是本帅,也曾在杨素的帐下听令过,这和杨玄感的谋反,是两回事啊。”
崔君肃冷冷地说道:“杨逆起事,就是因为身为监军的治书御史游元,监管不力,各种反迹没有及时汇报,象李密这种行踪诡异,为陛下所不喜的人跑去杨玄感那里,还成天四处观察附近的地势,这么重大的情况也没引起他的警惕,现在本长史在此,绝不能重蹈他的覆辙!”
来护儿的眉头挑了挑,周法尚却沉声道:“崔长史这话又是何意?难道到了现在,你还在怀疑来大帅,怀疑我右翊卫全军将士的忠诚吗?”
崔君肃冷笑一声:“对于来大帅,我自然是放心的,如果来大帅有异志,这会儿崔某已经是身首异处了。但是对于张须陀,我实在是放不下这颗心,他的齐郡部队,也有几万人了,离黎阳又是最近,按说应该主动去平叛才是,但现在却是在观望之中,这实在是诡异得紧。若是他真的与叛军通谋,在我军出发时袭击我军的后备辎重粮草,断我军粮道,那我们的处境,就危险了!”
说到这里,崔君肃环视四周,缓缓地说道:“现在陛下的命令还没有来,并没有指示我军要做什么,如果此时出兵讨贼,是违命抗旨之行,也会落下一个图谋不轨的恶名,有杨玄感的例子在先,以后很难洗脱这个罪名。加上张须陀的动向不明,所以,崔某以为,按兵不动,等待圣命,才是上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兵明志(二十一更)
此话一出,帐内的众将们纷纷点头附和,来护儿的面沉如水,他的心如明镜,这崔君肃倒未必是真的怀疑自己,而是不想担这责任,毕竟违令出兵,就是矫诏抗旨,杨玄感亡了大隋,自立为君,这姓崔的作为世家子弟仍然可以得到重用,就象现在跟着杨玄感一起造反的那些世家子弟们一样。
可是别人可以走这条路,来护儿却不行,不仅仅是因为他出身南方,只是在大隋才得到了提拔,一路靠战功升到今天的地位,更因为普天之下,大概也只有杨广才会为了制衡关陇世家,而如此破格地提拔任用这些江南武将,若是让杨玄感得了势,那就算自己倒向他,也不可能有比现在更高的地位了。
想到这里,来护儿咬了咬牙,沉声道:“崔长史,难道就这样看着叛军攻击东都,我们作为大隋在中原不多的强大军队,就这样见死不救吗?”
崔君肃勾了勾嘴角,沉声道:“来大帅,你有陛下让你出兵的圣命吗?或者说,你有东都留守,越王殿下要你出兵的圣命吗?”
来护儿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但这是有原因的,陛下现在还没有回中原,不知内地情况,也不好下什么命令,而东都被贼军围困,现在只能闭城防守,这个命令也传不出来。所以,现在是我们作为臣子,显示忠诚,自行决定的时候了。”
崔君肃冷笑道:“来大帅,只怕未必吧,东都既然可以把叛军围攻的消息传出来,也能给你下命令,你手上的这个加急塘报,不就是从东都来的吗?”
来护儿的嘴角勾了勾,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羊皮军报,却是暂时想不出什么话反驳,只能点了点头:“不错,是东都传出的,不过那是在敌军围攻前的事,现在敌军的势力已经庞大,东都水泄不通,再无战报可以传出了。”
崔君肃哈哈一笑:“未必吧,我的来大帅,他们这塘报上,说明了要求西都大兴的留守军队尽快出关作战,也要求涿郡的大将李景提供支持,甚至让镇守江陵的大将****起部移文,要求其出兵,可偏偏就是漏了来大帅你,来大帅,你觉得这是个巧合吗?”
来整抢道:“那是因为杨逆散布谣言,说我父帅与其通谋,他起兵也是借口来平定我军的叛乱的,现在他自己反了,这个谣言不攻自破,只是东都的守将一时消息真假难辩,为防万一,所以没对我们下令,但也没有说我们是叛军啊。”
崔君肃重重地“哼”了一声:“那是因为我们现在按兵不动,没有加入叛军的行列,这才是自保之道,若是我军现在就全军开拔,没有至尊的旨意,我们就是擅自行动,就会给视作叛军,就算平叛成功了,也没有好处!”
来护儿摇了摇头,沉声道:“崔长史,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林大人,原谅我,这段找不出更好的诗啦),我等身受国恩,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机,需要我等有能力的人出手相救,救兵如救火,东都已经被围攻,危在旦夕,若是我们都不出兵相救,那还有哪路兵马能全力以赴?”
崔君肃摇了摇头:“有大兴的卫玄,还有涿郡的李景,他们的兵力都强过我们,有他们出手,不缺我们这一路吧。”
来护儿断然道:“不,卫玄的责任重大,要防守关中门户,若是他只以部分兵力出战,那是杯水车薪,解不了东都之围,若是他全力出击,那万一战事不利,则关中门户洞开,杨玄感和李密都是出身关陇的大世家,如果入关中,哪怕是分兵以偏师入关中,也如同龙飞九天,鱼入大海,再想制住,就难于上天了。所以关中之兵,轻易不可动,至少,不能让他们单独行动。”
“至于涿郡,那里的情况崔长史不是不知道,山东和河北,已经是变民四起,历城的张须陀尚且给变民军打到郡治城下,更不用说闹得更凶的河北一地了。李景大将军正是四面出击平叛,手中兵力有限,他要保证征辽大军的后勤辎重,根本不可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