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武唐-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瑾心头一凛,顿时明白了上官婉儿的意思,如果天后想要对付某某朝臣,监察御史自然是不错的打手,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便可写状子当殿进行弹劾,犯事官员即便是宰相,也须得当殿摘除冠帽,接受御史台的审查,可以说,监察御史是悬在百官头上的一把利刃,杀人不见血腥。

    上官婉儿此番提醒可谓冒了极大的风险,若是被武后听到此话,必定会给她带来杀生之祸,此际毫无隐瞒对陆瑾说出,其深深的情意以及那止不住的担忧,已是显而易见。

    陆瑾轻轻颔首,原本成为监察御史的喜悦也如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大感棘手起来,沉吟半响言道:“我毕竟才刚进御史台,对于朝廷律法并不算精熟,想来天后也不会太过重用我。”

    上官婉儿摇头笑道:“七郎若是这么想就错了,现在察院的那帮监察御史,很多都是官油子,若非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去得罪位高权重的朝臣,天后需要的,正是你这种不知者无畏的愣头青,什么都不懂才不会害怕。”

    陆瑾哑口无言,顿觉武后是将自己置在燎炉之上,烘烤了起来。

    有读者反映陆瑾的性格太过谦和,没有男儿霸气。在这里专门说明一下,陆瑾是受陈郡谢氏熏陶成长的乌衣子弟,陈郡谢氏家训为“雅道相传”,具体表现为以“德素传美”、“节义流誉”,概称为“德门”,加上他的老师是当代大儒孔志亮,因而培养出来的陆瑾也是一个谦谦君子,不过,人会因为环境而改变的,如果大家仔细读过简介,就会明白布衣为什么会这样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15章 御史台

    武后是在上阳宫丽景台书房接见的陆瑾。

    如上官婉儿所料,起先武后对陆瑾大是褒奖了一番,言语中充满了陆瑾为北门学士争光,令她大感欣慰之意。

    若非陆瑾时才听了上官婉儿一席话,说不定现在听到天后这样褒奖自己,便会忍不住暗生感动。

    心头有所防备之下,陆瑾自然是如履薄冰,再看武后挂在脸上的笑容,似乎都有些虚伪做作。

    果然,说到后面武后话锋一转,语气严厉地开口道:“陆卿,你乃新晋监察御史,可不要如现在某些监察御史一样无所事事,尸位素餐,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展现出少年郎的锐气朝气,替天皇和朕好好整治一下这朝堂的风气,知道了么?”

    陆瑾急忙拱手道:“微臣明白,必定按照圣人旨意,尽职尽责履行监察御史之职。”

    听他这么说,武后眉头轻蹙,玉面也是为之一沉,她刚才听得明明白白,陆瑾说的是按照圣人旨意,天后之名却是只字未提。

    此话之意,表示他乃是忠于朝廷的监察御史,而非忠于某个人的监察御史,武后相信以陆瑾的聪慧,绝对不会在言语中犯下这样明显的错误,铁定是故意为之。

    然而武后依旧是不以为杵,她曾暗地里多方了解陆瑾其人,明白他是个堂堂正正,不会靠钻营取巧获得晋升的人物,这样的人成为监察御史,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因为他不会向那些干扰办案的势力进行妥协,认定了的事情必定能够一查到底,这或许就是未经过官场洗礼的书生意气,文人傲骨。

    心念及此,武后笑道:“好,那朕就拭目以待了,陆御史,即便是离开了翰林院,你也依旧要记住是我北门学士,若是有所空闲,也不妨前来翰林院坐一坐,朕若遇到不解之问题,也会找你前来垂询。”

    陆瑾正愁以后与上官婉儿相见困难,一听此话正是得偿心愿,点头应命。

    出了上阳宫,陆瑾沿着台阶缓慢而下,脑海中却是思忖不断。

    正欲顺着青砖铺成的宫道绕过上阳宫正殿,却见道旁花丛内的凉亭中似乎站着一人,举目一望,太平公主正对着他颔首微笑。

    上巳节时,陆瑾与上官婉儿在洛水之畔偶遇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不仅当面致歉,而且还收拾了那群为非作歹的地痞无赖,陆瑾原本心头还留有对她的几分芥蒂,也烟消云散了。

    他微微一笑,举步走至亭内,拱手笑言道:“殿下好有闲心,竟在此地赏花为乐,实在羡煞吾等。”

    太平公主得知母后今日要召见陆瑾,故此专程来到这里等候,听到此话嫣然一笑也不解释,淡淡道:“状元郎,太平在此恭贺了。”

    “殿下客气,陆瑾实在受之有愧。”陆瑾笑了笑,却没有将话题展开,隐隐约约似乎有离开之意。

    太平公主好不容易才等到与他单独相处的机会,连忙言道:“对了,监察御史可不比棋待诏清闲,七郎你初去察院,一定得谨慎从事,万不可随意招惹权贵,弹劾权贵,若有什么麻烦之事,尽可找人给本宫带话,本宫一定会设法相助。”

    陆瑾点头笑道:“好,微臣知道了,现在微臣还赶着去御史台报道,公主殿下,请恕微臣告退。”

    太平公主贝齿轻轻一咬红唇,娇靥上露出了几许郁闷之色,无奈颔首道:“那好,你去吧。”

    及至陆瑾走出凉亭顺着宫道而行,渐渐消失在了远方,太平公主依旧站在亭内痴痴凝望,没有离开脚步,半响回过神来怅然一叹,喃喃道:“这个冤家……对我真是太敷衍了……难道我就这般不遭他喜欢么……”

    ※※※

    御史台位于皇城右侧,与兰台毗邻,与鸿胪寺隔着天街相望,占地宽阔,楼宇相连,看上去极是气派。

    秦汉之时,皆以御史负责举国监察事务,官署称御史府,长官御史大夫更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权柄极重。

    南北朝时改御史府为御史台,隋唐两代沿置,是朝廷监察机构,也是朝廷司法机构之一,负有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之职。

    在贞观之前,御史台仅仅风闻奏事,没有司法权力。贞观间,御史台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如此一来,等同于集弹劾之权与审判之权为一体,这也为后世的酷吏政治提供了基础。

    唐时御史台共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长官御史大夫一人,官阶从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五品上。

    其中台院有侍御史四人,官阶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有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掌殿庭供奉之仪;而陆瑾所在的察院,则有监察御史十人,分察六部及地方州县,官秩正八品上。

    陆瑾施施然地从御史台门坊而入,一面宽阔的影壁霍然入目,上面携刻着“獬豸吞官”图,图中獬豸张牙舞爪大是狰狞,直看得人心生胆颤。

    獬豸乃是中国古代神兽,它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有一角,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每当獬豸怒目圆睁,就能辨别是非曲直,识察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因而獬豸被奉为护法神兽,更是司法的象征。

    陆瑾站在影壁前驻足观望,正巧两个身着深青官袍的官员从身旁而过,其中一个体态矮小臃胖的中年官员愤愤然地言道:“那狄仁杰真是一个猪狗奴,刚升任度支郎中就拽得不行,本官前去查案他居然不理不睬,还给我脸色看,正是太可恶了。”

    旁边那弯腰驼背的官员轻叹言道:“武御史难道不知狄仁杰与宗三好关系非常要好么?以前狄仁杰在担任侍御史的时候,宗三好便时常给他支持,如今你想动度支来往账目,没有宗三好的支持,自然不是那么容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16章 御史骂街

    几句话飘入陆瑾之耳,开始他只是觉得狄仁杰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细细回想,才记得狄仁杰正是在裴行俭寿宴那天,捡到他贺礼画卷的那位侍御史,没想到他现在竟然去了户部担任度支郎中,可谓不错的高升。

    度支是户部下辖部门,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以郎中掌其事,也就是说大唐所有的钱财收取花费,都是由度支郎中审核决定的。

    再看那两人官服,大唐官服颜色都有着明文规定,如陆瑾这样的八品官官服颜色是为深青色,不能有丝毫逾越,瞧这两人服饰颜色,不用问也应该同为监察御史。

    想来应是这武御史想要察看度支账务,却被狄仁杰拒绝,因而才露出这般愤愤然的表情。

    正在陆瑾暗自揣测之际,武御史又冷哼言道:“李御史啊,你不妨想想看,这段时间裴行俭率领三十大军远征东~突厥乱党,其中支用开销,是多么的庞大惊人,其中难道就没有官吏贪赃枉法,暗中敛财么?”

    弯腰驼背的李御史轻轻捋须,摇头言道:“然若要调查账目,就须得冻结度支一切开销,这样的责任太大了,若是因粮饷发放不及时,让裴行俭大军缺粮缺穿,必定会惹来麻烦。”

    武御史冷笑言道:“哼,有我姑母撑腰,难道我武懿宗还怕他狄仁杰不成!我这就去找宗三好问个清楚,一定要让他答应下来。”说完之后,挥袖离去。

    李御史想劝却又不好劝说,也只得紧跟他而去。

    陆瑾站定暗思:从此人的言语听来,他的姑母似乎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朝堂之上姓武的权势女子,不用问也一定是天后她老人家了,莫非这武懿宗是天后的子侄?还有,他们口中的宗三好乃是何人?莫非是御史中丞宗秦客?似乎宗秦客正是分管察院的御史中丞。

    思忖片时,陆瑾淡然一笑,决定还是早早前去向御史大夫报到为上。

    御史大夫的公事房位于台院之内,乃是一间环境优美的精致跨院,四面种着花草树木,角落一片粼粼水池,颇显幽静。

    陆瑾到的时候,御史大夫高智周正在批阅公文,看到陆瑾入内,不禁捋须笑言道:“状元郎能够来到我御史台,真是令老朽喜出望外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