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范梵志面无血色,他没想到自己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会落魄至此。
“大王,大王!敌军来势汹汹,如今又占了国都,臣以为,大王先转到别处,与勤王大军汇合后再做打算。”
“也只能如此了。。。”
范梵志有气无力的说着,他萧瑟的走出帐篷,遥望山脚处的典冲城,依稀可见城内有火光闪烁,也许是敌军宿营的篝火,也许是他的王宫在燃烧。
双拳握紧,随后无力的松开,范梵志欲哭无泪,今夜对他来说,是个不眠之夜。
第四十九章 惊不惊喜?
次日上午,黑着眼圈的王頍,拿着厚厚的账簿来见宇文温,而宇文温同样也是黑着眼圈,两人均是一夜无眠,不过却有差别。(全本小说网,https://。)
周军昨日入城之后便帮助林邑国库“搬家”,因为事前已经做好各项安排,所以周军的“义务搬家”有条不紊的进行了一夜。
王頍和其他军吏同步记账一起忙了个通宵,林邑的夜晚依旧又热又闷,却又不能挽起袖子,或者光着膀子,因为蚊子也很多,所以王頍等人遭了罪。
不过参与人员都有“辛苦费”,作为无名无分的记室参军,王頍是没有俸禄的,而“辛苦费”则不是他熬夜的目的。
宇文温就不同了,纯粹是热得睡不着,虽然没有被蚊子叮得满身包,却捂出了一身痱子,那是白日里为了防刺客,身上穿了太多护甲。
“大王,初步的统计结果出来了。。。”王頍将账簿交到宇文温手中,而宇文温粗略的翻了翻便切入主题:“金银有多少?”
“金锭将近一万五千斤,银锭约十八万斤。”
“这么多?你们没重复计数吧?”
“大王请放心,绝无重复!”
宇文温拿着账簿,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急促了,林邑国的富庶他早有耳闻,没想到居然能富庶到这种地步。
一斤十六两,黄金累计超过二十四万两,若按一两黄金等于十贯钱的“汇率”来换算,即是二百四十万贯铜钱。
十八万斤白银,即二百八十八万两,按一两白银等于一贯钱的“汇率”换算,是二百八十八万贯。
金、银合计价值五百二十八万贯铜钱,或者是五百二十八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呢?明朝万历年间的“万历三大征”,朝鲜之役耗费约七百余万两白银,播州之役和宁夏之役各耗费约二百余万两白银。
那么有了抢劫林邑国库所得金银,宇文温再砸锅卖铁凑两百万两白银,就可以去朝鲜打倭寇了!
好吧,那是一千年以后的事情,国库里还有象牙、犀角、玳瑁、香药等值钱之物,扣去发赏和孝敬朝廷的那一部分,宇文温出征以来的所有军费开支,靠着抢劫所得全都能补上还有盈余。
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寡人有一事不明。”
“大王请示下。”
“俗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林邑国人为占族,文化习俗与中原多有不同,但林邑王总不会傻到所有的金银都放在国库里吧?”
宇文温发现了“盲点”,开始质疑王頍统计出来的数字:“寡人知道,一万斤黄金熔成一坨,不过一步见方大小,但是林邑王有那么蠢,把国库所有的金、银都放在一个地方么?”
“大王,典冲城周长大概八里。若以四边城墙等距计,长宽均为二里,城内面积还要扣去民宅、权贵府邸、军营、官府、王宫的区域,试问还有多少地方,能修建一个以上的国库?”
宇文温的质疑难不倒王頍,他不知道宇文温何以认为“一万斤黄金熔成一坨,不过一步见方大小”,但账目绝不会有错,而逻辑上他也能够解释清楚。
“管理库房首要的就是防内贼,库房越多用人越多,内贼也就越多,林邑国有海贸之利,而岭表交广一带均以金银作为通货,平日里用金银的次数会很频繁,如果国库分作几处,极易为内贼所趁。”
说得很有道理,宇文温再无疑问,不过他的兴奋点还远不只这一处:他在庙里见的神像,那可是纯金的!
“大王,恕在下直言,那么高的神像,耗金量恐怕已经超过一步见方的金锭,那神像恐怕不是实心的。”
“呃。。。可是林邑国每年有海贸之利,日积月累下来,总会囤积许多黄金不是?”
“大王,刘宋元嘉年间,宋军攻破典冲获金银无算,最后满载而归,恐怕林邑国的日积月累,至此不过百四五十年,所以在下以为,那神像即便是纯金,也是空心的。”
“无妨,无妨,总归是金的不是。”
宇文温兴致很高,国库的金银,加上金像和王宫抄掠所得,恐怕是个很大的数字,他这一趟没白来,也不枉费自己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渡海突袭。
“哎呀,你说这小小林邑国居然有如此多的金银,朝廷会不会觉得是个惊喜?”
“大王,元嘉年间宋军讨伐林邑国,相传当时的林邑王愿出黄金一万斤、白银十万斤,并放归掳走的日南郡百姓,以此换得宋军退兵。”
“寡人记得宋军最后还是攻破典冲了,所以?”
“所以宋军主帅不傻,而朝廷诸公若是在大王报的账目上,没见着抄得黄金过万斤、白银过十万斤,恐怕物议会愈发沸腾。”
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嘛。。。
阴阳账簿什么的,肯定不存在。。。
。。。。。。
今日是“惊喜日”,所以惊喜连连,宇文温看账簿看得嘴巴笑得差点合不拢,随之而来的还有其他惊喜。
那就是国库里抄出一些黄金制品,诸如金像、法器、首饰一类,熔成金锭会导致大幅贬值,所以要单独装箱带回国,而这些黄金制品在造册登记之前,还得请宇文温“过目”。
问题随之而来:为何是在造册登记之前过目?
这种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宇文温不是毫无瑕疵的圣人,也不打算让手下变成苦行僧,大家在林邑那么辛苦,捞些外快带回去给家人一个惊喜,那也是不错的事情嘛!
走在金灿灿的一盘盘黄金制品中,宇文温只觉得目不暇接,不过他的目光很快定在一个金佛上,那金佛拳头大小,做工精良,不过在众多的物品之中,却并无特别之处。
宇文温走上前拿起金佛仔细端详,旁边的人就当做没看见。
片刻之后,宇文温面色微变,将那金佛放回原处,装模作样的继续“过目”,但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这尊金佛,底部边缘花纹里隐藏着一串数字,这串数字说明这尊金佛是赝品,外层是金,内里是黄铜,而宇文温之所以认得出来,那是因为这金佛是他黑工坊的作品。
宇文温掌握了炼制金属锌的工艺,所以能够批量制作出假黄金(黄铜),而他的黑工坊就以此制假贩假,靠着假黄金制品牟利。
结果他的假货居然在林邑国库里出现,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搜刮来的黄金和黄金制品中,搞不好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是赝品,还都是宇文温黑工坊的杰作!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五十章 嘉禾
典冲郊外,又一支林邑军队遇伏全军覆没,阵亡者横七竖八倒在道路两旁,在这种炎热的天气下,尸体很快便会腐烂,而大量的尸体若不及早处理,很容易引发瘟疫。(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正是周军想要的效果,所以阵亡的林邑将士,其尸体就这样在烈日下暴晒,引来无数苍蝇聚集,连带着昨日另一支全军覆没的林邑军队,形成了一个让人避之不及的“风景线”。
沉寂下来的战场不远处,宇文温闻着若有若无的尸臭味,没觉得有何不妥,战场上死人司空见惯,所以尸臭对军人来说是很寻常的气味。
此时此刻,他站在土路旁的田埂上,举目望去俱是绿油油的稻田,田里都是开始抽穗的水稻,接下来若是没有被风灾、水灾祸害,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收获稻谷了。
宇文温从田里拔出一株水稻,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起来,他之所以对这株水稻如此青睐,是因为此禾两穗。
一般情况下,一株水稻抽一根穗,也就是“一禾一穗”,若是田里出现了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那可是不得了的祥瑞。
这样的禾苗被称之为“嘉禾”,人们普遍认为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若按文绉绉的说法,“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而通俗一些的说法,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如果庄稼长势良好就意味着粮食产量增加,粮价也会大幅下降。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有吃的就不会造反,如此一来王朝就没有内忧,从这个角度看,嘉禾代表天下太平的说法确实没错。
而宇文温之所以对这株嘉禾感兴趣,完全是触景生情,他在黄州(巴州)种了差不多八年的田,被人骗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买不到想要的水稻种子。
林邑国国都数次变迁,最后定都于占城,而历史上在北宋年间,中原引进了名为“占城稻”的双季稻,在江南地区大规模推广双季稻的种植,从此粮食产量开始明显增加。
占城稻是泛称,并不局限于占城周边的水稻,泛指交州、林邑等地“一年双熟”的双季水稻,宇文温当然知道占城稻的好处,所以一直都在努力引进这种水稻,让自己的种田大业有质的变化。
这个时代的中原,水稻基本都是单季稻也就是一年一熟,生长周期较长,只能靠不断开垦农田扩大种植面积来提升粮食产量。
而宇文温所在的黄州,即便大规模兴修水利、扑灭钉螺开垦荒滩,能扩大的农田面积始终有限,根本比不上河南、河北那些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所以他为了增产增收什么办法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