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亲身经历为噱头,骗得凡夫俗子冷汗直冒,不过是闲暇时打发时间的做法罢了。
正要起身离去,却被那位余郎君喊住:“刘郎君,似乎对余某的故事不感兴趣?”
“郎君所说,刘某亦听人说过了。”
刘郎君懒得废话,当然他也不想直接拆穿对方,毕竟萍水相逢无冤无仇,没必要让人下不来台。
“原来刘郎君也有颇多奇遇,不知可听过百鬼夜行?”
听到“百鬼夜行”,众人来了兴趣,这四个字光是听就觉得鬼气森森,端的是又可怕又想听,不过刘郎君依旧没什么惊讶之色。
“刘某未曾听过,莫非余郎君又经历过?”
‘又’字说得很重,略有嘲讽之意,刘郎君再怎么明事理,也是十七八岁年纪,血气方刚,一如河中落石,棱角尚未磨去。
“非也,东汉张衡所著《东京赋》有云:度朔山上有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者,神荼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饲虎。”
“然,看来余郎君读过不少书。”
刘郎君端正坐姿,对方若是敢信口开河,他不介意引用这段话,既然对方读过《东京赋》,那么应该是个读书人,所以闲谈打发时间倒是不错。
“《搜神记》有云: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刘郎君可知这‘百鬼’有哪些?”
“百鬼之百为虚数,意指数量众多罢了。”
“然余某却闻百鬼夜行之说,这百鬼一一都有来历。”
“某洗耳恭听。”
见着众人侧耳,余郎君喝了杯水,然后缓缓说来:“百鬼之一,曰缢鬼,又名吊死鬼。。。”
“缢鬼披头散发,面目苍白,眼睛突出,口够吐血色长舌,喜欢缠在有求死之人身旁,看其自杀死去。。。”
“百鬼之二,曰溺鬼,又名落水鬼、水浸鬼、水鬼。。。”
。。。。。。
一名驿卒走出大厅,从灯火昏暗人数众多的地方孤身来到黑漆漆的院里,他只觉得全身发冷,方才听那余郎君说“百鬼夜行”,真是刺激。
什么刀劳鬼、拘魂鬼、黄父鬼、五奇鬼、吊靴鬼等等,都是闻所未闻。
驿站每日接待南来北往的客商和官吏,驿卒们什么奇闻异事都听过,可他从没听过“百鬼夜行”,而这位余郎君还真把一百个鬼的来历都说出来。
听起来让人大开眼界,太有趣了!
然而当他内急要出恭时才有些后悔:茅房那里黑漆漆的,会不会有。。。厕鬼啊!
怕归怕,内急是一定要解决的,如今快顶不住了,再怕也得去出恭,只是确实怕的慌,所以他要找同伴。
不是一起拉,而是站在外面陪说话壮胆,他捂着肚子走到一旁的小楼,那里有值夜的同伴。
“哎,陪我去茅房,下回我陪你去!”
低声喊了几次,小楼上的人没动静,他恼火了却又不敢喊大声,走上楼梯去扯对方:“臭小子你给我装。。。哎?你抖什么?”
“那。。。那边。。。”
顺着发抖的手所指方向看去,他看了看随即脸色变得惨白:驿站外不远处的官道上,飘着许多鬼火,惨白的火光映照下,一大堆黑色影子正在前进。
夜色下,旷野中,鬼气森森,这些影子怕不是人。
官道在这一段周边可没什么乱葬岗,他祖辈都是驿户,也没见那天晚上外边冒鬼火,可如今这“盛况”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大半夜的这些鬼出来晃荡是做。。。百鬼夜行!一定是百鬼夜行!
腿肚子颤抖,浑身抖若筛糠,一下子控制不住噗嗤一声屎尿都落在裤裆里,顾不得恶臭扑鼻,两人连滚带爬下了楼,迎面撞见一人。
“怎么回事,好臭啊,哎哟,你怎么。。。”
“鬼,外。。。边有。。。鬼,百。。。鬼夜行。。。”
“扯吧你就,方才我也听了故事,还百鬼夜行。。。”
那人不相信,上了小楼,片刻后滚了下来,话都说不利索:刚听了百鬼夜行的故事,结果真就遇见了!
动静不小,大厅内的人都跑了出来,听得三个驿卒这么说,许多人面色一变,不敢上小楼去看,全都转到后院自己房里去了。
没人敢去招惹妖魔鬼怪,能躲就躲能避就避,为了开眼界把不干净的东西招惹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是枉死。
“我去看看!”
刘郎君倒是胆大,蹭蹭蹭上了楼,看着远处那“壮观”的场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当。。。当真是百鬼夜行?”
“哇,真是百鬼夜行哎。。。”
余郎君出现在他身后,不住赞叹着却面无惧色,相形之下刘郎君不由得为自己的失态讷讷,他看着那一大队鬼影陷入沉思:“兵荒马乱,这些妖魔鬼怪都出来作祟。。。”
“等等,兵荒马乱。。。这些鬼似乎排队排得很整齐,一如军旅模样。。。”
“说不定是阴兵借道呢?”
余郎君在一旁搭话,似乎是在给答案,但刘郎君不这么想:“不对,鬼神之说,大多是发生在荒山野岭人迹罕见之处,此处可从未听说过!”
“我知道了,一定是有人。。。是周军!是周军扮作鬼魅模样夜行军,避人耳目罢了!赶紧和驿丞说明此事,鸣锣鼓示。。。”
说话声戛然而止,一把短刀顶在他腰间,刘郎君愕然,因为持刀者正是余郎君。
“宾果,答对了,不过呢,答对没有奖励。”
余郎君微微一笑,看着对方问道:“兄台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不知是何方人士。”
“你。。。你是周军细作!”
“啧啧,义正辞严的模样,怎么,兄台是大隋忠臣?”
刘郎君无言,他还没有出仕,何来忠臣之说,见其不言语,余郎君继续毒舌:“大周忠臣杨坚已经壮烈殉国,不知兄台家中父辈,六年前是否为大周忠臣?如今要为哪个朝廷尽忠?”
“呜啊!”
刘郎君想反抗,却被余郎君轻而易举制服,尖刀抵在他脖子,眼角余光看去,大院里有许多人拔出兵器,制住了驿卒。
“有的事情看见了,最好还是当做没看见,再问一句,兄台是何方人士?”
“京兆武功,刘文静。”
“啊,原来如此,失礼了,某亦为京兆人士,宇文温是也。”
第一百二十一章 火龙烧仓
夜,渭水入黄河口南岸,广通仓,守军大多进入梦乡,唯有哨兵抖着精神值夜,然后不断的打瞌睡,一座座高大的粮仓,在夜色下伫立着。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仓外不远处是一条水渠,名为广通渠,此为隋国征发百姓挖掘的人工渠,从长安城东郊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入黄河。
关中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以供京师长安,又常受旱灾,粮食不足,需要关东输送粮草入关,若走陆路十分麻烦,所以多以漕运形式运送。
长安以北有渭水,但水势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常阻塞漕运,故而隋帝于开皇三年下令,命太子左庶子宇文恺率领水工另开漕渠。
自长安城东北引渭水,一路向东至黄河,长三百余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除了三门峡砥柱的险阻不能通船外,自潼关到关中的漕运大为便利。
而广通渠和渭口处的广通仓,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原本是要送往长安,只是因为年前周军攻破长安方才作罢,当时情况危急,广通仓守军甚至想过放火烧仓,避免粮食落入周军手中。
所幸各地援军云集长安城外,晋王杨广又率领并州军西进,由蒲津渡河抵达西岸后,分兵到此协防,广通仓成为大军的粮草供应地。
官军兵临长安城下,大部粮草均靠广通仓供应,而此处距离东南面潼关不远,西面为华州,西北面为同州,一旦有事,三方呼应,又有协防的并州军,可谓是固若金汤。
“所以你说我们大半夜的值夜,折腾个什么劲啊!”一个哨兵和同伴抱怨着,春寒料峭,夜里风大凉飕飕的,奈何不能生火取暖,只能硬熬。
“小声些,莫要让队将听见了。”
“怎么的,我没说错啊,周军从哪里来?能从哪里来?你说说看。”
“这秦岭不是很多山路么?”
“有很多山路能翻越秦岭是不假,可能走兵马的就那么几条,官军早就防着了,其他能走的就是经常摔死人的小路,这种路只有货郎和山民才走,大军怎么过来?
哨兵们发着牢骚,广通仓固若金汤,成日里风声鹤唳的值夜真是无聊,仓官倒还好好说话,毕竟都是熟人,凡事都有通融,可是协防的并州军将领就没那么好说话,一不如意就打骂。
“成日里又打又骂的,他们这是来协防,还是来作威作福?”
“傻了不是,并州军来这里当然是协防,不过防的怕是自家人。”
“防自家人?我们有什么好防的?”
“蠢啊!我们确实没什么好防的,你想想,皇帝他老人家没了,空着的宝座谁不想座?要想争那个位置就得有兵,要用兵就得有粮草,广通仓这么多粮草,谁不想要?”
“那万一争起来,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粮草是官府的,命是自己的,打起来不管是谁来,跪地撅屁股投降不就得了?你说是吧?哎,哎!看什么呐!”
一名哨兵看着旷野方向发呆,其他两人顺着方向望去,却见黑黝黝的野地里似乎有火光,飘忽不定,散发着幽幽绿光。
“这。。。这。。。”
“莫要指,会烂手的!”
“怎么会,怎么会,从来没有过的,怎么会有那东西啊!”
“莫要说了,不要看了,就装作没看见!”
“那要不要禀告上官?”
“你脑子坏了禀告上官!你怎么说?说见着那玩意了?若上官让你出去看看,你是去还是不去?”
几个人没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