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炽繁作为嫡母已经尽力,生母自己选亲家,如此行事,算是皆大欢喜。
宇文温此时看着名单,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他长子、次子(太子)娶的媳妇,其娘家都是关陇集团中的家族,老三娶的媳妇,娘家出身荆襄。
现在,尉迟炽繁拟定的名单里,有荆襄出身的官宦人家(包括武勋),也有关陇权贵,还有山东出身的官宦人家。
就是没有出身“五姓七望”的人家。
五姓七望,指的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个第一等的世家。
五姓七望在世人眼中,是尊贵家族的象征,能与其中之一联姻,是自家莫大的荣耀。
那么,为何尉迟炽繁在拟定名单时,没有把五姓七望人家考虑进去呢?
道理很简单,人家根本就看不上你,何必自讨没趣。
说到贵族,五姓七望才是世人眼中的第一等贵族,皇族也得靠边站,五姓七望的子弟根本就看不上皇族,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态度是很明确的。
你个关陇暴发户,武川镇粗鄙莽夫后代,有什么资格娶五姓七望女!
虽然关陇集团之中,也有五姓七望的旁支家族,陇西李氏和荧阳郑氏实际上没有那么“清高”,但说到“尊贵血统”,还得主家大支。
人家看不上皇族,宇文温自然不会厚着脸皮上门求亲。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宇文温在婚事上也是有骨气的: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们!
他才不迷信什么“五姓七望”,自己儿子要娶的媳妇,其家庭必须源自皇朝的基本盘,或者说源自他的基本盘,所以,五姓七望靠边站。
尉迟炽繁是知道他这个态度的,所以拟定的名单里,自然不会出现五姓七望的人家。
宇文温不稀罕什么“天生贵种”,已经下定决心,迟早有一天要把世家门阀的根基挖断。
政治上取消你们的特权,子弟想当官就得靠军功,或者考科举,入了仕,就得循资格升迁!
经济上干掉庄园经济,让你们的土地变相贬值!
知识上大兴学政,打破你们对知识的垄断!
到时候你们经济破产,典当庄园,兜里没钱,连暖气、空调都用不起,撑不起逼格,再去玩喝五石散、女装或者裸奔的魏晋风流试试?
裸奔有伤风化,是犯法的!到时警察把你们抓起来,送到澳州开荒!
宇文温想着想着,杀气蹭蹭蹭就冒上来了,尉迟炽繁见着夫君面色不对,有些担心的问:“二郎?这名单?”
“嗯?啊,没事,没事。。。”
宇文温干咳几声,将思绪收回来:“此事,我仔细琢磨。”
“嗯,妾就等二郎的决定了。”
仔细琢磨的意思,就是要让杨丽华、萧九娘看看名单,各自合计一下,尉迟炽繁明白,也不说破。
其实她对宇文温的婚姻观有些腹诽,本来男女十三、十四岁成婚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和宇文温就是正常婚龄结的婚,结果宇文温倒好,蛮不讲理的规定儿子们成婚年纪为二十岁。
说什么“中二期”,说什么少不经事,说什么“自己还没成人,无法履行做父亲的职责”,尉迟炽繁都不知道宇文温是怎么冒出如此念头的。
知道事情原委的人,明白天子另有考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这个做嫡母的蛇蝎心肠,盼着庶子们晚婚,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连个后代都没有。
当然,男子成婚年纪往后些倒无所谓,大把贵族子弟到了二十多岁才成婚,毕竟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如果碰不上合适的联姻对象,多等上几年都无妨。
所幸,女儿们的婚龄门槛没有被宇文温提高,如今除了尉迟明月、陈婤去年为宇文温生的女儿,其她女儿都出嫁了。
现在,“大龄青年”宇文维屏、宇文维行要成亲了,还得从地方任上回京,在尉迟炽繁看来,这就是瞎折腾:早几年办完婚事,不就结了?
她正要和宇文温说别的事,却听宇文温问:“我记得,长孙家的女郎,也到适婚年纪了?”
朝中高官,姓长孙的倒是有几个,但尉迟炽繁不清楚宇文温说的是哪家:“长孙家?哪个长孙家呀?不知夫君说的是?”
。。。。。。
唐国公府,面容有些憔悴的李渊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他刚结束守丧,消息闭塞和外界有些“脱节”,所以需要看邸报、报纸来了解最新的消息。
之前,唐国太夫人独孤氏去世,李渊悲痛欲绝,丁忧回家守丧,在母亲墓旁结庐而居。
既然结庐而居,自然就不问世事,府里事务,都是夫人窦氏操持,虽然这期间府里都有邸报、报纸按时送达,但李渊基本上都没看。
他自幼丧父,是母亲拉扯大的,知道母亲不容易,所以很感恩,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在,如何不会悲痛欲绝,守丧期间哪还有心思了解新闻。
现在,看着报纸,李渊渐渐入神,连筷子都不动了。
新式火轮船开始承担航运重任;皇朝使者远赴极东之地,发现‘新大陆’,其上土著疑似殷商遗民;秋末,新式电报机实用化,朝廷即将大规模布设电报线。
时局发展之快,让李渊有些错愕,尤其那“电报”即将普及的消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按照报纸所说,电报线路架设完毕后,中枢和边疆的联系,可以实现当日完成。
譬如,交州龙编城内粮仓失火,长安当天就能知道这件事。
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便利通讯工具,现在真的出现了,如此来,天下形势,又是一个新局面。
李渊心中震撼,放下报纸,呆呆看着,不知该说什么。
房外传来说话声,不一会窦氏入内,见着李渊已经吃完饭,便陪着说话。
说着说着,窦氏叹了口气:“妾本已为二郎选了个人家,奈何,晚了一步。”
李渊次子李世民到了成婚年纪,他知道夫人张罗着为儿子说亲,便问:“嗯?是谁家女郎?”
“长孙家的。”
“长孙家的?那可是有几家呀。。。”李渊想了想,想起什么:“啊,原来是。。。被谁捷足先登了?”
“陛下。”
“呃。。。”李渊说话声音不由自主低了些,“陛下看中长孙家的小娘子?”
窦氏正要点头,忽然一愣,看着李渊,笑道:‘陛下是为了皇子娶亲,夫君想到哪里去了?’
“噢。。。”李渊有些尴尬,不过这倒没什么,他觉得既然不凑巧,那就给李世民另寻人家得了。
对此,窦氏心中有些遗憾,因为她本来看好长孙家的女郎,奈何姑婆(婆婆)去世,守丧期不好张罗婚事,所以,迟了一步。
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事(续)
寒风凌冽,雪花飞舞,私第内,礼部官员、治礼郎高士廉正与母亲、妹妹交谈,房里点着小火炉,火炉顶部有烟囱连通屋顶,炉膛里燃烧的木炭闪烁着火光,发出的些许温暖,勉强将房内寒气驱散。(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如今长安城里的官宦人家,大多用上了暖气,一到冬天就烧锅炉“供暖”,让起居室里温暖如春,但高家财力有限,用不起这昂贵的“暖气”,只能退而求其次,烧小火炉取暖。
高士廉刚从宫里回来,将天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和妹妹:“陛下的意思,是过完年就把婚事办了,礼部选了几个良辰吉日,如今就等咱家来最后确定。”
“吴王如今出镇地方,未听见什么流言,说其有何恶行。”
“我听太学博士们说过,吴王品行端正,举止有度,观音婢嫁过去,想来不会受什么委屈。”
他妹妹高氏听到这里,说:“有劳兄长了,观音婢嫁入天家,受不受委屈,都看她的造化,这门婚事,全凭母亲和兄长做主。”
高士廉见母亲和妹妹没有什么要问的,点点头:“诸般事宜,礼部自有规程,而皇后也会派遣女官前来处理相关事务,聘礼,后日就会送来,这是草拟的礼单。”
高氏接过礼单,仔细一看,愣住了:聘礼之丰厚,让她难以置信。
良田华宅、珠宝首饰、布帛钱粮自不必说,居然还送南洋贸易公司的股份!
虽然只是分红股,但每年分红至少万贯!
两洋贸易公司还有各轮船招商局的股份(分红股),可是下金蛋的鸡,一般官宦人家都未必能“认购”多少,结果。。。
天家果然出手阔绰,高氏拿着礼单,不喜反忧,喃喃着:“天家聘礼如此丰厚,观音婢的陪嫁却。。。日后会不会,会不会。。。。”
“小妹勿忧,天子说了,咳咳。。”
天子说的话很直白,即将转述内容的高士廉干咳一声,继续说下去:“天子说了,这又不是买媳妇、卖女儿,礼轻礼重,都无所谓。”
“皇子娶亲,聘礼不能少,不然会让人嘲笑天家吝啬,至于新妇嫁妆,量力而行,毕竟新人成婚后是要好好过日子的,又不是要和谁家攀比。”
“再说了,四郎将来成亲,家里有些财力,让人说媒也有底气嘛。”
高氏闻言问:“天子真是这么说的?”
高士廉点点头:“是,为兄一个小小从九品治礼郎,天子没必要故作姿态。”
他见母亲欣慰的笑了,自己也笑着对妹妹说:“观音婢能嫁个好夫婿,想来妹夫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观音婢成了吴王妃,想来那个狂徒,不敢再对四郎兄妹无礼了。”
高氏拿着礼单,看着母亲和兄长,想想这些年的经历,默默点头。
她是长孙晟的续弦,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排行第四,名为长孙无忌,女儿长孙氏小名观音婢。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长孙晟病逝,没多久,高氏和一对女儿随后就倒了霉:被长孙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