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温的空气经由通风管,进入相对密封的室内,给室内带来一阵清凉。
又有抽风机在清凉殿顶部抽风,将受热上升、聚集于顶部的热气抽出去,并且使得室内的空气流动,不会让人有憋闷的感觉。
这一套复杂的室内降温装置名为“水冷蒸发式空调”,简称“空调”,降温效果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比不上直接坐在冰鉴旁凉爽,但整个房间的降温效果不错,身处其间十分惬意。
宇文温“发明”的这套“空调”,实际上是抄的,原型就是后世已经很常见的蒸发式空调,这种空调不需要制冷剂,纯粹靠水蒸发时带走热量的原理对空气进行降温。
正是因为不需要制冷剂,所以能够在这个时代被他“发明”出来,成为“装逼”必备之用具。
宇文温进入清凉殿,经过双重“保温门”进入室内,只觉迎面一阵清凉,看了看挂在门口的温度计,此时室温是二十七度。
而室外温度是三十度,内外温差只是三度而已,但在这个没有真正空调的时代,能够实现这个温差,宇文温真的很满意。
室内,两位美人已经就绪,身着“秘书套装”的尉迟明月和陈媗,见他入内,赶紧迎上前来,为他宽衣解带。
换上“居家便服”:短衫(t恤),“七分裤”,再穿上拖鞋。
这就是宇文温的居家生活服饰,按照这个时代的观点,他的穿着就是奇装异服,简称“服妖”。
宇文温在“家里”时,怎么舒服怎么来,当然,为了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在儿女面前的衣着还是很正常的。
但他有自己的坚持,要按着自己的想法过日子,不然这个皇帝就做得太憋屈了。
作为皇帝,宇文温当然有更好的消暑方式,那就是选一处山地建离宫(行宫),一如后世“承德避暑山庄”那样,避暑效果肯定不错,还“环保”。
但皇帝出行牵一发动全身,不仅嫔妃、皇子、公主要随行,文武百官也要跟着去行宫,如此一来,护卫及随从必不可少,浩浩荡荡几万人的队伍,入驻的行宫和一个城池没区别。
这么多人的饮食起居,所需物资都要额外从京城运输,运输成本不会低,而行宫和道路每年都要维护,都是不小的开支。
宇文温觉得纯粹为了避暑就如此折腾,太劳民伤财,解决办法就是在宫里装“空调”,这样比较省钱。
还有逼格。
更衣完毕,宇文温开始办正事,来到硕大的战术棋盘边,在两名秘书的协助下开始加班
战术棋盘上分布着丘陵、河流、旷野还有红蓝两军的兵马,宇文温手持战报,对前不久的萨水之战进行“复盘”,从另一个角度来感受当时激战的情景。
他看着战术棋盘,尉迟明月和陈媗从旁协助,她俩根据“战谱”,对敌我双方的兵棋进行操作,让宇文温可以专心关注于战场变化。
之前,身在长安的宇文温收到的只是捷报,而过了将近一个月后的今天,才拿到了详细的“战谱”,随着“战谱”一同回来的,还有东征军最新的情况。
海上风暴不断,陆上阴雨连绵,位于萨水畔的大军形同孤军,现在已经回撤至鸭绿水一线,以此缩短粮道,并摆出姿态,迷惑高句丽君臣。
让对方以为,今年周军也就真的是春来秋走。
前线如何操作,宇文温无需操心,他现在关注的是萨水之战官军是怎么赢的。
这一战,两军对垒,排开堂堂之阵,军阵绵延十余里,步骑结合,若按“传统”的打法,那就是步兵对撼、骑兵伺机穿插,从侧翼突破,然后来个左勾拳或者右勾拳定胜负。
但因为火炮的投入使用,此战官军实行侧翼突破的重任就由火炮承担,而重量轻、易于机动的轻炮,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宇文温“看着”高句丽军的南翼被轻炮击溃,“看着”绵延十余里的军阵就这么崩了,对轻炮的战场表现很满意,对行军元帅长史王頍的表现很满意。
燕王宇文维翰虽为主帅,但实际指挥权是在王頍手中,王頍自称熟读兵书,胸中有韬略,但即便真的是兵法大家,却未必会正确使用火炮。
火炮是跨时代的兵器,未见于任何兵书记载,所以火炮该怎么用,是“传统军事家”要解决的问题,宇文温觉得王頍也不例外。
现在,萨水之战的结果表明,王頍对于火炮的运用,至少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因为轻炮的设计初衷,就是用于战场迂回,从侧翼而不是正面击破敌军军阵。
这种战法,适用于步阵对战,在与突厥交战时很难有机会验证“轻炮侧击”的效果,所以萨水之战是一个很好的战例,而辽东战场,正适合火炮发威。
高句丽这个国家,宇文温觉得其国内体制很像“古典****”,依靠大大小小的山城,维持统治的同时,对外扩张。
一旦有强敌来犯,就依靠坚城防守反击。
若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在没有配重投石机的时代,无论是隋军还是唐军,想要啃下一座座坚固的高句丽山城,都要花费大量的兵力和时间,所以半年时间根本就不够。
高昂的运输成本,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中原王朝在春天出击的军队,到了秋末,就只能撤军。
敌前撤退很考验主帅的本领,以及各部兵马的配合,这个时候,一不留神就会被追击的高句丽军搞出个歼灭战,正是因为如此,妄图毕其功于一役来收复辽东的战略,都会落得铩羽而归的结局。
宇文温一直一直引以为戒。
但现在,周军不止有配重投石机,还有更先进的火炮,高句丽的堡垒战术失效,防守反击连防守都做不到,更别说反击。
即便如此,宇文温也没有掉以轻心,他没有打算今年就必须把高句丽灭掉,但辽东是必须收回来的。
不然,对不住三十万人东征的大阵容。
战斗复盘结束,宇文温坐在一旁思考问题,尉迟明月和陈媗开始收拾棋盘,两人身着“秘书套装”,曲线尽显,诱惑非常,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
按照作战方案,夏末以前,东征大军第一、第二批次的主攻方向是在鸭绿水两端,将高句丽国土“腰斩”,而第三批次十万人投入作战之后,主战场才在辽东。
目标,是歼灭高句丽的辽东驻军主力,按照之前的估计,对方在辽东能够拼凑起至少十五万的大军,其中包括靺鞨各部骑兵。
高句丽立国数百年,生命力很顽强,而且立国之初,和辽北地区的扶余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居住在扶余故地的靺鞨各部,对于高句丽来说,就是很好的盟友。
即便最近几年,周国行疲兵之计,甚至还故意释放天花病毒,让辽东高句丽军民伤亡不小,助战的靺鞨各部同样损失巨大,但对方依旧能够垂死挣扎,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宇文温身处长安,前线战事想操心也操心不了,如今儿子宇文维翰率军在鸭绿水畔静候时机,负责对付高句丽的“本土军团”,身在辽东的行军总管杨济,就要负责对付高句丽的“辽东军团”。
这是杨济第一次独力承担“战略方面”的重任,官军能否在辽东取得关键性胜利,就要看杨济的指挥能力如何,宇文温对此颇为期待。
杨济在营州总管任上,连年对边境番族用兵,整合了辽西地区部分契丹、奚(库莫奚)部落,然后以靺鞨八旗军为骨干,组建了一支番族骑兵队伍。
今年是这支军队第一次投入大规模作战,效果如何,决定了这支军队的后续发展方向。
可以说,这是一支“模范军”,和历史上的“城傍”不同,如果效果不错,将来朝廷经略辽东、草原,就要以此作为模板进行推广。
让那些愿意亲近中原王朝的游牧、渔猎部落,成为大周官军的马前卒。
边境番族是杀不完的,但边患又要解决,所以宇文温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城傍”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尝试建立东方版的哥萨克。
这种尝试能否成功,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最关键的第一步必须走好,所以,一切就看“项目负责人”杨济的表现如何。
辽东战事是关键,宇文温想着想着,忽然说道:“摆棋盘,按辽东地形来摆!”
第二百四十九章 鹰视狼顾
秋风萧瑟,吹黄遍地草木,旷野里,周军大营,行军总管杨济正在巡视营区,此次出征,军中兵员组成复杂,除了靺鞨兵,多有契丹、奚等胡族士兵,他为了以防万一,经常巡营,发现问题立刻解决,不留后患。(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不同部族的士兵,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交流起来有障碍,很容易因为误会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冲突,杨济作为主帅,不希望打仗的时候自己军中有人临阵倒戈,所以不敢掉以轻心。
人心隔肚皮,杨济无法预测谁会心怀不满、谁会笑里藏刀、谁会临阵倒戈或者里应外合,除了布置了该有的预防手段,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一视同仁,避免不满的情绪在军中蔓延。,
所谓一视同仁,就是既然打仗,无论胡汉士兵,该有的待遇就该有,不能厚此薄彼。
扎营时,不能老是让胡兵在不好的位置扎营(潮湿、迎风等),平日里埋锅做饭,伙食要一样,不能汉兵吃的是好米,胡兵吃的是陈粮。
既然都是大周官军,那么装备要一致,马匹的分配也要合理,同样不能厚此薄彼。
简而言之,要把靺鞨、契丹、奚族士兵当自己人,否则人家不是傻瓜,见着自己被区别对待,上战场会出力才怪。
而一视同仁,在军法上也有体现,不能为了收拢人心,就对胡兵放宽要求,违反同样的军纪,不能汉兵打二十鞭,胡兵就可以法外开恩只打十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