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才公莫吊胃口,有什么一口气说完多好?鞑子怎么就没有八万人马了?”
杨陆凯通过这一仗,非常敬佩秦浩明,跟他相处不错,应此大大咧咧的问道。
秦浩明微微一笑,知道杨陆凯作为卢象升的亲兵将领,平常听号令成了习惯,许多事情没有自己思考,情有可原。
“鞑子已经深入大明京畿劫掠长达四个月左右,大明的城池也攻克了几十座,该杀的也已经杀完,该抢的也已经抢完。
说句不客气的话,整个河北都变成了他们的狩猎场,任他们自行攫取。
之前他们没有后勤辎重,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所以可以速度奇快无比。
现在估计粮食已经充足,俘虏也不少,金银财物更是不可估量。
主人如此大方,吃到肚子里的是万万不可能吐出来的。
那么他们必然要分兵看守财物和俘虏,如此兵马自然少了,速度也降下来。”
秦浩明向众人分析的时候,脸上目无表情,可是任谁都听出了他声音里的一股股悲愤。
天雄军众将听着这些,望着秦浩明年轻的脸庞,心中百味陈杂,脸上有些火辣。
在大明自己的国土上,不能保家卫国,护卫大明百姓,作为军人,是他们的耻辱。
同时心里也有些无奈和郁闷,有心杀敌,却处处受到掣肘,奈何?
“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让鞑子的八万人马全部聚集在赵县。
那么我们只要加强赵县的城防,组织全县的百姓共同守城即可。
按照五比一的兵力,我们只要一万五千的兵力便可牢牢拖住鞑子八万大军。
另外守城不需马匹,况且赵县也提供不了战马的草料,如果可以组织五千的精锐骑兵,每人双马或者三马,跳出赵县,实行机动作战则更好。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倒要看看鞑子有多大的勇气,敢和我们死磕?”
秦浩明这次没有停留,依然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
“妙!妙不可言!如此一来,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把鞑子拖在赵县,看杨本兵和高监军有什么理由坐视不管?”
戚纲兴奋的拍着桌子,大声叫道。
“浩明想得是不错,可是鞑子大军怎么能如你所愿,率领八万大军合围赵县?而不是继续去劫掠其它城池?”
游击张松荣蹙着双眉,歪着头,一颗独眼在暗夜中褶褶生辉。
秦浩明舔舔讲得有点干裂的嘴唇,仿佛嗜血的野兽,声音冰冷没有一丝感情,
“把消息扩散出去,敌酋多尔衮的一千五百正白旗已经被我们全歼,铸京观于赵县,问他们可否有胆量观之?”
“鞑子不是要惩戒大明吗?我到要看看他们的脸面往哪里搁?”
满清现在对大明的战争百战百胜,正是心高气傲的时候。
统帅岳托虽然老持沉重,可副帅多尔衮却是锐气十足,加上死的又是他的正白旗,估计岳托拦都拦不住。
其实鞑子内部也不是铁桶一块,只不过我们没有合理利用罢了。”
秦浩明讲得合情合理,分析得丝丝入扣,不说和他合作过的张松荣、戚纲等人,便是总兵虎大威和杨国柱也是大为叹服!
杨廷麟更是说出天纵奇才等评价非常高的话语。
其实有一点秦浩明还没有讲,那便是卢象升在哪里,他基本可以肯定鞑子会闻味而来。
因为如果能够生擒卢象升或者杀死他,则可令天下大震。
大明朝自与鞑子开战以来,虽多次损兵折将,但尚未有督师战死的先例。
军心可用!
卢象升看着眼前一幕,不禁心中赞叹,天佑大明!
“诸位将军,鞑虏肆虐,吾等食朝廷俸禄,自当为国尽忠,为君分忧!驱逐鞑虏,义不容辞!
今日夜深,望诸位将军各自回营安歇。明日卯时三刻,帅营大帐再议!浩明也请参加。”
卢象升说完举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率先离去。
秦浩明和其他人等也急忙喝完杯里的酒,各自回营就寝。
第二日,天渐破晓,大地朦朦胧胧,如同笼罩着一层灰色的轻纱。
此时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刻,可是军营内的第一通鼓已经响起。
大明军令规定,帅帐议事三通鼓过后,有将领未至者,最高可以立即处斩。
而三通鼓也就是三炷香的时间。
秦浩明可不敢冒险挑战权威,急忙立马起床,解决完个人卫生后奔赴帅营大帐。
想想也挺有意思,卯时三刻,也就是六点钟未到。
开完早会,刚好吃个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效率还挺高。
第三通鼓还未敲响,天雄军众将已经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并未有人迟到。
概因卢象升以身作则,治军颇严。
秦浩明谢绝众将让他站在队首的好意,只是站在队伍的后面,静静等待卢象升升帐。
开玩笑,军中排资论辈严重,自己又没有任何官职,人家不过做做样子而已。
真要自高自大当仁不让,估计会让许多人心中不爽。
秦浩明那里会做如此不智的行为,再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五节 部署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第三通鼓堪堪响起,卢象升全身铠甲,头戴白网巾,从主帐走到帅案后坐下。
见面三次,秦浩明还是第一次看见卢象升作武将打扮,心里暗自赞叹,果然不愧大明第一文人将领称号。
一身锁子甲外形美观,穿着贴身,愈发显出他儒将本色。
至于头戴白网巾,秦浩明知道卢象升还是在服父丧之故。
他尚属首次看见大明武将高级铠甲,相对于其他普通将领的皮甲,锁子甲其防护性更强,且透气性好。
而且比板金甲要轻便灵活,锁子甲的重量不超过15公斤,还可按需要配合其他铠甲使用,以增加防护范围和强度,还有修补方便、综合防护能力强等优点。
但是由于其制作复杂,要量身定做,成本高昂。
只是作为武官铠甲和亲军甲胄,在基层将领中普及率不高。
卢象升看见众将都已经来齐,满意的点点头,老调重弹说了一些当下的局势,勉励众将奋勇杀敌莫负皇恩等等。
随即拿出桌上的令箭径自大声说道:“大同总兵虎大威听令!”
“末将听令!”
甲胄在身,虎大威双手抱拳膝盖微屈算是行了军礼。
“命你部负责赵县城防,所需人手器械可要求赵县林知县全力配合。”
“遵令!”
“大名府守备戚纲听令!”
“末将听令!”
“命你部负责肃清赵县附近鞑子斥候,侦查军情。”
“遵令!”
“天雄军游击张松荣听令!”
“末将听令!”
“你负责通知天雄军将士归建,违令者斩!”
……
卢象升胸有成竹发号施令,众将一一遵命,明显是早有谋划,现在只不过是按方抓药而已。
“杨总兵和秦秀才留下,其他人按令行事!”
“遵令!”
众将轰声如雷,气贯云霄。
秦浩明站在队尾,目睹这一切,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事情总算迈出积极有利的一面,不管此战结果如何,他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变。
“杨总兵,宣府镇历来被称为九边之首,其中防御部署最为严密,军中器械颇多。
赵县情况你也知道,原本不过河北内地一个小城,比之任何城池都颇有不如。
奈何风云际会之下,不得已要据此城而守。
防御部署需要地利和器械,地利尚且可以依靠人力,可军用器械却是无能为力,可否……”
杨国柱是宣府总兵,从二品挂镇朔将军印。
卢象升虽说是他的上司,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可是抽调防御物资,还是要跟杨国柱商量才行。
不要看虎大威、王朴和杨国柱同为九边总兵,可是杨国柱的官阶品轶是高于他们二人的。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和大同府为京师西北屏障。
宣府镇的职务设置级别较高。宣府镇设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驻宣府镇城,并且总兵官挂印称将军。
九边重镇中总兵称将军者有六个,分别是:大同曰征西前将军,辽东曰征虏前将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将军,延绥曰镇西将军。
六大军镇将军中以“镇”字为将军号的只有两个,规格上高于“征”、“平”字打头的将军。
而宣府镇被称为九边之首,所以总兵位置也更重要。
“我亲自走一趟,刚好可以运些粮食,顺便抽调部分兵力,兵部也不会察觉。就是不知鞑子是否如秦秀才所愿?”
杨国柱对于卢象升的请求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双方合作两年,交情不错,现在正是同舟共济相互扶持的时候。
此次鞑子寇边,已经攻城略地十几处,事后崇祯皇帝必然要追究失地之则。
作为九边之首,他也有部分责任。
只是对于秦浩明的判断,尚有疑虑。事关重大,他也不藏着掖着,索性直言相询。
“此战的关键不是鞑子是否会来,而是卢总督是否有能够抵抗朝廷旨意的勇气和决心?”
秦浩明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一脸坚毅对卢象升问道。
“浩明所言何意?”
卢象升不明白秦浩明的具体意思,反问道。
“若是朝廷下旨要我们分兵支援其他县城,或者放弃赵县移防他县,卢总督如何应对?”
此事大意不得,若是真发生这样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