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又即将作为前锋,前往六盘山阻挡鞑虏联军,想来未来的史书上,必定会有他浓重的一笔。
“不,张将军召集所有没有任务的将士集合,今天是我们定南军正式成军,授予军旗的历史时刻。”
此刻,秦浩明看着王府四周红漆涮成的柱子,感受到历史的变幻如潮水般涌上自己的心头。
虽然踏上辽东半岛,一举夺得旅顺口和金州,现在又拿下瓦房店,但秦浩明知道,考验他们的时候才真正到来。
一直以来,他又是取巧,又是以强胜弱,始终没有和鞑虏进行一场堂堂正正血战,这难以让鞑虏痛到胆战心惊。
甚至,鞑虏心里肯定不服气。
那么,就在辽东半岛上掀起一番血雨腥风,让鞑虏听到汉人最强烈的声音。敲打他们的丧钟,从此刻开始。
在此之前,他要做的就是凝聚军魂。
总督府的兵员很杂,有宣大边关的天雄军,也有新近招募的江浙兵,还有福州当地遴选的卫所兵。
应该说,在他足量钱财的保障下,总督府的近两万将士训练很艰苦,精神面貌非常不错,很有强军风采。
但秦浩明知道,这远远不够,因为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军魂。(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六十八节 军魂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一支军队要成为强军铁军,必须有他们的魂魄,必须要有铁一般的意志,方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因此,这也是秦浩明原来没有为定南军授旗的原因。
可是今天,他认为正合适,也恰逢其实。
大战在即,还有什么比成军授旗更能鼓舞士气?
那代表着一种认可,代表他们是有组织的人,代表他们是一个利益组织,可以瓜分胜利的果实。
很快,大队的士兵涌入了王府。
由于文教粗疏,王府并不曾如大明宫室那样取了好听的名字,但形制上和大明的建筑几乎没有区别。
围墙外是大型的广场,里面是三楹五间的大门,内里又是一样规模的大门。
再内里就是一道九龙壁,再往里就是规模较高,宏制很大的正殿,门开五楹七间的宏伟正殿。
从建筑风格来说是标准的大明式的建筑,卷棚顶的偏殿,重檐攒尖的小阁,重檐歇山的正殿,殿顶都是上覆黄瓦,与大明宫室的式样完全相同。
秦浩明走出宫室外,将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肃立着。官场上则是几千着甲将士如标枪耸立,鸦雀无声。
前面,是大小将官和侍从室等文官,阎应元手里捧着早就做好的军旗。
四周的人都将眼光望向秦浩明,众人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同以往的东西,一种浓烈兴奋的情绪弥漫着。
“国难当头,鞑虏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
青石雕刻而成的甬道上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四周寂寂无声,秦浩明走到将士跟前,怒吼出这十六个字。
“有此雄心,裂土封侯,可矣。”黄宗羲目观鼻,心里终于有了一丝明悟和决断。
“军出于民,民心所向之兵才无敌于天下!”
秦浩明站在高台上,望着下面阵容整齐的队伍,心中无限豪情涌上心头,语气逐渐激昂,“魂者,器物之统摄也。
有勇于牺牲的军人,才有无往不胜的军队。军魂之伟大,在于不管遭受再多磨难,也能傲然屹立于群山之巅,信念如铁、踏破贺兰山缺。
军魂之力量,在于不管面对何种强敌,也能决然胜战于逆境险境,所向披靡、横扫千军如席。
军魂之魅力,在于不管面临再多挑战,也能慨然决胜于危难之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人无魂不立,军无魂不胜,国无魂不强。”
这一刻,秦浩明忘记过去,忘记将来,穿越时空,只有军人这千百年来最真实的想法,倾泻而出。
短短数语,下面无论是文武将校还是普通将士,都被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奋得心潮澎湃。
他们觉得,跟着这样的统帅,不论何种情况,必能踏破贺兰山缺!
“张将军请出列,今日本督代表千千万万华夏百姓,向你授旗!”
秦浩明用尽全身力气,从阎应元手里接过旗帜,大声嘶吼。
“末将张云,带领全军一万七千将士接旗。”
万众瞩目中,张云脸庞通红,率先出列,单膝着地,双手行礼高喊。
“今日本督和诸位有幸组建定南军,逢战必上,自觉请缨。
现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国难当头,鞑虏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逢战必上,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
此时,张云和阎应元二人带着现场几千人,单膝着地,口里念着这几句话语,泪流满面。
寥寥数语,无需多说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定南军从成立之初,和其他军队大为不同。
一种情结的东西,渐渐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接下来的数日,已经授旗的定南军,在一个个千户的带领下,怀着高昂的士气分赴六盘山,构建阵地,阻击鞑虏的到来。
而秦浩明则在瓦房店,整合各方资源,准备接下来的血战。
只是在等到张松荣和殷雨昂,祖宽和吴三桂宣大联军的时候,秦浩明豪情大发,让乎徒的族人为他们起舞助兴。
事情发生时,不少台吉都面露屈辱之色,乎徒更是面色铁青,只有少数台吉面色如常,并无异状。
如果不是乎徒向来勇敢善战,几乎要被人认为是胆小鬼和懦夫。就算如此,在宴席散后,一名鞑子把一口唾沫吐在乎徒胸前,骂道:
“胆小的鼠辈,不配做成吉思汗的子孙。”
很多台吉抵触这种差事,他们再怎么说多半是贵族,有一些是黄金家族的后裔,现在不仅被迫在宴席上跳舞给汉人看,还得替汉人打杂……
他们投降只是想保留性命,当然也想保留原本的地位和富贵,如果什么都没有了,那当初还不如选择打到底。
而这些,秦浩明一一看在眼里,压住李想跃跃欲试身影,只是低声吩咐几句。
很快,李想眉开眼笑离开,把下面的百户小旗指使得团团转,低声浅笑去安排。
————————
夏日的阳光总是耀眼,虽然时间到了八月份,已经是夏季最毒的时候,多铎亲率一万铁骑,和多尔衮兵分两路,兵锋直指瓦房店。
只不过,作为前锋,他的目标正是瓦房店外东北方向的群山峻岭。
而此时,张云山寨的头目和士卒骨干,都叫到一号山寨,进行着最后的攻守训练。
秦浩明站在瓦房店城墙上,忧心忡忡得瞭望着北方,只见北方号角嘶鸣,尘烟滚滚,建奴的大军终于到了。
浩子杀气腾腾地说道:“大人勿用担心,瓦房店工事齐备,士卒训练熟练,这一仗咱们赢定了。”
秦浩明摇摇头,意气消沉说道:“当敌人的箭矢穿过同袍,当同袍变成死尸,当同袍缺手断脚、肠流满地,他们还能坚持下来,你再说这话不迟。
说到武勇,汉人到底难敌黑山白水间崛起的野兽。”
“大人何必长他人灭自己威风!”出人意料的,浩子第一次发表他的看法,旗鼓宣扬的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六十九节 太子朱慈烺(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六万大赏!)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作为总督府侍卫长,肩负着保卫所有文武百官的重责,浩子并不是因为爱出风头,以言辞取悦秦浩明之人。
而是以他一贯稳健的作风和忠诚,赢得了秦浩明的信赖。
但在目睹授旗仪式后,不得不说他的心态也有所变化。
秦督几日前和将士们的讲话,与他昔日那篇《中国少年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难当头,鞑虏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逢战必上,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这中间道不尽的慷慨激昂,说不出的热血沸腾。
恰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能说出这般话语之人,断然不是区区闽粤两省方寸之地所能容纳。
对此,不要说是浩子和侍从室文武等在嘀咕,便是许多普通的军将,也在议论纷纷并且心有荣焉。
加入这样的队伍,有这样的主帅,大家都觉得前程有保障。
所以,浩子才会说出如此高志向的话语。
“一将功成万骨枯。”秦浩明摇摇头浅叹一声,心里却更加坚定起来。
汉人要想不被屠杀,唯有拿起手里的武器屠尽异族。如此,才能让子孙后代免于战火纷争。
没有实力,就永远没有和平,这是千古以来颠簸不破的真理。
崇祯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崇祯正在文华殿举行日讲。
近来他对这种形式的讲课越来越厌烦,对文官们嘴里的圣人言语、微言大义也不再全盘接受和相信。
对东林党和纯粹的文人也越来越不信任,只是由于惯性的作用,还在坚持而已。
说实话,现在连他自己都不晓得还能坚持多久。
倒是在金台下陪侍的太子朱慈烺听的津津有味,脸上一副痴迷入神的模样,崇祯微不察觉皱了一下双眉,旋即悄悄松开。
崇祯和天启兄弟二人都没有接受过完全的帝王教育,天启即位前好歹是长哥儿,多少学了一些。
而崇祯是意外成为皇帝,对帝王心术的掌握是他自己逐渐摸索出来,其中间走了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