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是民用,而且可以军用。”秦浩明目光闪动,道:“这东西可以给配备给军队,军队驻扎在外,每日都要伐木取暖做饭,所需甚大。
有时候甚至要分出不少的将士,出去专门砍树伐木。如果有这个东西,倒是可以将不少将士解放出来。”
现在的部队取暖,高级将领还能供应一定的白炭。但一般的军官和将士,就只能烧柴取暖。
尤其是在冬季野战,干柴难寻。许多将领常常为了寻些干柴而大伤脑筋,有时候不得不忍受烧着湿柴熏得泪水长流。
“将蜂窝炉配备到军中,一个总旗准备一个,便可以解决营帐的取暖问题。
更重要的是,将士们还时时有开水可喝,有热水可用,再也不用洗冷水澡喝冷开水。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秦督高明,卑职还真没往这方面想。”李守业眨巴着小眼,恭维着说道。
“你是没有当过大头兵,不知道野外住在帐篷里的感觉。前几月在蒙古草原,有些将士全身都是冻疮。
那时候的我们为了找点柴禾取暖,可是大伤脑筋。”
秦浩明微有感慨,在后勤保障不足的年代,当兵无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对啊,这蜂窝煤如此耐用,一天也耗费不了多少媒,军中只需要购进这些煤渣,然后由士兵自己做成这样的蜂窝煤,便可以解决冬季取暖的大问题。
还有,大海航行,存储薪柴要占用整整大半个船舱,有时计算不准确或者航行耽搁,还面临断炊的风险。
现在有这东西,无忧矣!”
举一反三,卢欣荣兴奋的抚掌大声赞叹。
用同等薪柴的空间来存储蜂窝煤,效率可提高数倍,海上航行时间可以更久,那就意味着有更持久的战斗力。
“夫君,如此方便实效的物件,我们可以销售蜂窝煤、蜂窝球,哪怕是只赚一文钱,也会日进斗金的。
毕竟是要天天用,而且大明人口众多,就算有十分之一的百姓选择用蜂窝煤,那也非常可观了。”
秦浩明身边的颜芸娘见大家说得热闹,也闪着明亮的大眼可爱说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场众人眼中闪过讶然,心里暗赞二夫人果然心思灵动,顷刻间便从中看出这其中的巨大商机。
“这事啊,技术含量不大,容易生产复制。不过如果先做的话,倒是可以赚一大笔钱,不仅是蜂窝煤,便是这蜂窝炉就能卖不少钱。
别的地方不敢说,闽粤两省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秦浩明朝着芸娘笑笑,肯定了她的想法。
这些家庭日用品在方便百姓的同时,当然要用来牟利养军。
崇祯十三年的时局还算平稳,李自成、张献忠被杨嗣昌暂时压制,建奴也没什么动作,正是他趁机扩军发展势力的大好时机。
而钱财粮草,便他所要重视的问题。
“这样,总督府最近不是在筹措国资委吗,这些民生类的产品,便由其下属的商业司经营,大家看如何?”
众人自然无异议,纷纷说好或者不错。
见事情似乎告一段落,李想走上前去,汇报了胖八爷和南洋局今日的举动。
“卑职以为,若是福州城各个商户店铺都依照这个法子行事,每年应该有二十万两银子。
这钱是一方面,市井之中也将遍布耳目,但有风吹草动,秦督就能第一时间知晓,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朝廷每次要加税赋,从上到下都是说扰民,朝廷不应与民争利,现在秦督用官方和民间的手段,想来他们应无文章可做。
只是抢了他们的饭碗,等到知道此事,怕是要跳脚。”
听完汇报,阎应元摇摇头叹息着说道。
“不过是以暴易暴罢了,普通商户反正都要遭到盘剥,与其交给帮会保护费,那还不如我们来收。”
秦浩明撇撇嘴,及其不屑。
与民争利,这完全是狗屁文章,是文官揣着糊涂在装傻。
他们打着这个旗帜,垄断暴利行业,不用交税,而且衙役混混也不敢敲诈他们。
而普通商户呢,他们能逃得过盘剥,不可能的事情嘛,甚至,这些势力就是他们在后面支持。
原本好好的事情,却要用帮派的手段来解决,实属无奈!
“万历年间,张首辅常说,天下财赋,本是个定数。国库要有积存盈余,一是要清理田亩,查出那些歼滑之人隐蔽的田地,增加税基。
二是要合并徭役税赋,徭役之事已经成了徒劳民力的恶政,不若折合成银钱收上来,有什么劳工之事,再发下去,国家少了无谓的贴补和损耗。
三是量入为出,节约各项的开支……可秦督的做法,若是能在整个大明实施,那要凭空多出多少银钱……国力也……”
这是张居正原来给万历小皇帝灌输的经济政策,是紧缩的财政做法,而今由洪迪新口里念出,却有了几分讽刺的味道。
只是说到后面,他自觉不可能,便不再往下说。
ps:感谢书友星星点灯星光打赏,铭感盛情,感谢诸君月票支持,故土难离敬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算了,让小胖他们继续闹下去,闹到他们坐不住为止。”煦暖的阳光下,秦浩明挥挥手,不再理会此事,转而神秘的对众人说道:
“本督今天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一定让你们大吃一惊。”
说完,示意一直陪着笑脸的中氶陈美春带路,朝一座新落成的作坊走去。
此时的冶造局与几个月前破败景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崭新的阁楼作坊分布在不同区域,地盘也拓宽不少。
一路上,时不时有自发前来加班的匠工学徒,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欢快,见到秦浩明他们经过,纷纷驻足行礼。
现在整个冶造局上下,谁不知道秦督对他们真心好。俸禄提上去不说,重要的是秦督拿他们当人看。
每日过来,不管是对工匠还是学徒,都是笑眯眯的打招呼,从未板着脸,摆什么官老爷的威风架子。
为了帮陈中氶出气,更是把福州城鼎鼎大名的姜家子弟暴打一顿,这份恩情,全局的人可都记着。
众人走到作坊前,郎官龚瑞鸿已经等候多时。
看得出来,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新衣服,脸上也打理得清清楚楚,整个人显得精神奕奕。
在向他们问过好之后,举手转身便要带他们进入作坊之际,冷不防戚婉如出身问道:
“龚郎中,请问你身上的布料是福州城哪家商铺购置?”
“咦,还真是,戚妹妹眼光真好,龚郎中身上的布料如是也从未见过?一定非常昂贵吧?”
女人对衣服总是敏感些,很快,柳如是也发现不同之处。
经过提醒,众人这才发现,今天,龚郎中身穿一套全新的青色圆领棉袍,也不知道是用哪里的棉布做的,布料十分轻薄匀称。
市面上常见的棉布总免不了有些经纬不匀,有些棉纱粗,有些棉纱细,看上去粗的地方聚集成结。
但龚郎中身上的这件棉袍,就全没有这样的问题,浑身上下匀称一体。
戚婉如在第一眼看到龚郎中,就发现这个问题。
那龚郎中本来仪表一般,但穿着这样体面的一件棉布圆领,倒是显出一些精致的气质出来,有些官家的体面。
戚婉如本身擅长女红,也曾经为了秦郎和他的亲卫,亲自上街买布料做年服,自然清楚,福州市面上的棉布,无论产地哪里,都没有这么好的做工。
也不知道织布时候如何淘汰细选棉纱,才能做出这样的好布出来。
比起这样的棉布,市面上一般的棉布就显得十分粗糙了。
“启禀夫人,这布料一点也不贵。”龚郎中微微自得,拱手行礼。
卢欣荣吃了一惊,好奇地说道:“龚郎中这新衣精致匀称,所用布料定不是凡品,如何能不贵?
就伯玉所知,天下南北的棉布,没有一处所产棉布能有如此精致。
做这样的布料,哪怕细选棉纱,专选那一样粗细的精纱织成布,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效果?
伯玉猜测,是不是松江府的大织坊,用精细棉纱,推出新布,其必然金贵。
还是说现在龚郎中有钱,故而不觉得贵?”
“卢大人,不是这样的。这布料是下官自己……不是……是秦督教下官……”
“不要说,都到门口,进去你们就知道了。”
关键时刻,秦浩明打断想说清楚的龚郎中,抬腿跨入作坊中。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怎么如此精美的布料也和秦督有关,难道真的无所不能?
进入作坊内,众人这才发现里面摆放着几十架纺纱机,旁边的桌子上,还有已经成型的布料,和龚郎中身上一模一样。
只是,那几十架纺纱机,还他们平日里所见过的有些不同。
秦浩明不理众人诧异的眼光,微笑着朝龚郎中点点头。
龚郎中拱手行礼,也不答话,走到一个挂着纱锭的纺纱机上,开始现场织布给众人看。
其中,戚婉如看得尤其认真。
她发现,龚郎中的动作显然不算熟练,只是机器好用。
纺纱时候,只要转动纺纱机的大转轮,带动转轴,转轴就会通过绳套转动锭杆。完成后这一步后,小小的倒转一下大转轮再顺转,使的纱线从锭杆钩上脱下。
最后放下锭子压板使锭子与锭杆同轴转动,将纱线卷绕到锭子上,便完成整个过程,将棉花纺成棉纱。
随着飞梭的每一次穿越经纬,那织机就就随着龚郎中的操作回线一次,织布的速度十分可观。
龚郎中操作了半个时辰,织出了两尺的宽布,效率足足是大明时下织机的两倍。
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