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三十四节 形势大好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当然,要说完全没有担忧也不尽然,一是送报纸的速度,如何快速送到读者眼前,这是个问题。
二是在其他城市的扩张,也是跟速度有关。
毕竟,报纸讲究实事性。虽说不可能跟后世一样,每日一报,但若是日子相差太过久远,则失去新鲜感。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交通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成为制约复报发展的桎梏。
接下来,众人一起探讨了复报版面的问题。
大儒们的学说单独一版是肯定的,这可以拉住天下士子的心。福州城内各个府衙,尤其是总督府的一些政策,理当要一个固定的版面。
再就是福建省内文人士子的一些新闻,这是常态也可以占一版面。还有给一些商家的广告,所以版面是越多越好……
如此粗略算下来,六个版面比较合适。特殊时期,可以临时增加。
在没有网络和竞争的情况下,其实盈利是可以预见的。
一但质量跟上,销量上去,前期成本高点,后期每张报纸赚个一文钱,甚至于二文钱,都是小意思。
每期加印个几万份,总量上去,想想其实依靠报纸在大明赚钱也挺快的。
讨论了半天,最终,秦浩明决定加一个长期特殊的广告版面,先开始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
再加一个官方广告版面,用来夸奖国子监士子吴峰等人投笔从戎的事迹,相信配以大明少年说,应该可以吸收一些年轻的人才。
官方广告不在意赚不赚钱,而是为了政治需要,引导正确的思路。
转眼间,十二月初八来临。
在秦浩明的带领下,福州各个府衙主官,以及四处邀请来的当世大儒,在喧嚣的锣鼓声中,大明复报正式开始试营业。
当日,因为有秦浩明的大力支持,福州的官府衙门大到主官,小到书吏,基本人手一份。
另外,齐集在福州城中的复社成员,以及早就听到了消息的士子们,纷纷人手一份,一睹为快。
相较于这些人情上的销售,秦浩明更关心的还是真实市场上的销售。
因为是试营业,第一期所发行报纸的区域不会太多,主要是以一些周围的酒店、妓院、书店等一些公共场所为主。
在秦浩明宣布复报开始营业后,第一批大明复报,在秦浩明早就准备好的人手中,开始陆续出发。
出发前,每个人在报社里吃了热乎乎的米粥,还有两个大肉包。背袋装了报纸,拿着防晒防下雨的雨伞,一个接一个的出门。
这些人中,基本都是十几岁的穷苦孩子。
二狗就是其中之一,做为一名只有十三岁,天天靠乞讨养活重病父亲的小乞丐,幸福来得太突然。
他的情况让秦浩明知道后,得到了特殊照顾。不但把他父亲接到官署救治,还悄悄的把他工钱涨了三成,调到了送报三组当小组长。
每一组后面都会有一个小马车,马车上面全是报纸,送报的人要是送完了,就可以直接上马车上取。
甚至于在目的地到达之前,马车边上还配有坐位,送报的人手两边有栏杆,各自上车坐着,收起雨伞。
赶车的老汉轻轻一甩鞭子,马车稳稳的走动。看起来,在这少马的福州街道上,格外的显眼。
左拐几个街口后,车夫向车边上的送报人等,叫道:“第一站城隍庙的到了,准备下车的注意了。送完了这附近的,就在这路口等马车回来。
秦督说了,这公共马车现在暂时不对外接外客,是自家的。到时候大家再一起坐车回去!”
“知道了,老王叔。”众送报人皆是回道,二狗犹其叫的最响亮。
送报只占用早上的时间,一个月三两左右的银子。
秦督好心多给三成,就是五两左右。送完报,再去报社帮忙,这一个月下来就是十两左右的收入。
这份工作,二狗绝不能失去。一家老小,特别是重病的父亲全依靠这份俸禄来养活。
下了车,做为三组的组长,二狗开始对众人分配任务。
不过因为事先都说好了,只是再重复一下罢了。每个人送五十家,每家二份报纸,辰时之前送完仅可。
二狗做为组长,要送八十家,当先来到一家酒店外面。
给开门的伙计鞠躬道:“这位哥哥,我是来送报纸的。大明复报,事先说好的!”
“哦,是有这么回事,掌柜的说过。那就放桌子上吧!”
伙计还算客气,一句话低头自己忙活,也是个实在人。
二狗入内,给每个桌子上都放上一张报纸,想想又拿出十张,交到伙计手上。客气的说道:
“哥哥,留十张在柜台那边,若是有人看,还请稍加说明一下。多谢了!”
“好了,知道了。”
如此这般送下来,二狗格外的认真,心眼也多,明明送的地方要比别人多,却是手脚勤快,第一个提前送完了。
早早的站在原来的接送路口,等待马车归来。
这样一来,基本算是把整个福州城覆盖一遍。剩下的,则是看市场反应。
最终,秦浩明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复报的威力。
福州城百姓皆是抱着不同的心情,或自己掏钱独买,或者几个人合看,纷纷拿起了大明复报一探究竟。
午时不到,对福州城百姓发行了一万份报纸,就已经销售一空,甚至于还有外地的书商找上门来订货。
一些之前只要货不多,签约的福州书店老板,尝到了甜头也连忙向报社催货。
不得已,张溥连忙下令,双倍工钱将回家休息的印刷员工叫回来,当场加班加点的干活!
第二天,天刚亮。
看着新印出来的报纸,让人送向四面八方之后。报社里也不得安宁,来拜访的举人,学子士子,商家名流踏破了报社的门坎。
事情,一切都朝着有利的形式发展。
只不过,这些都和秦浩明无关,他把事情都交给张溥、杨廷枢等人应付。他的重心,有更重要的事情。(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其实,秦浩明的时间并不像他所说的那般日理万机,忙得脚不沾地。
借口,这都是借口,目的便是推脱不必要的应酬,好在家中陪陪三位娇妻。
时间是挤出的,这话委实没错。
时至今日,总督府虽说有侍从室帮忙处理军务政务,可许多大事还需要他拿注意,如果事事亲力亲为,他想要马不停蹄如劳模般也是可以的。
可秦浩明选择从制度规矩入手,建立标准,这无疑让他轻松许多。
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精兵强将,帮忙他处理各种事务。
总督府刚刚组建不久,所有的文武将领均是他从微末提拔起来,或为亲卫,或为士子,或为贤达之人。
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老资格可讲,自然也就少了几许龌龊。
这是每一个新兴组织的特色,创业之初,虽然事务繁杂,劳心劳力,可那种欣欣向上的趋势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每天时时刻刻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势力逐渐发展膨胀。
此刻,秦浩明在总督府办公室,浏览了近段时间各地工程建设的速度,让人把洪迪新叫来,低声吩咐几句。
然后深深懒腰,准备开溜。
刚走到门口,碰见许杰和吴锋两人联袂而来。
“得龄,进生,请坐,有何为难之事?”
秦浩明心里暗叹一声,想要翘班看来泡汤矣。没有什么大事,他们一般会用公函的形式转到侍从室,不会亲自过来。
“秦督,这里有一篇文章,是一个说书的童生所写,学生委实难以决断。”
吴锋脸色古怪,手里拿着一份文章,恭谨的递给秦浩明。
“辛苦了,本督看看。”
秦浩明笑眯眯的接过文章,对他们说道。
这两天,吴锋和许杰二人临时兼着复报终审的岗位,忙得不可开交。应该是没睡好,精神看上去有萎靡。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严崇年著。”
入眼处,细腻的小楷字让秦浩明精神恍惚,蓦然一愣。让他愣住的不是文章名,而是作者的名字。
怎么这么巧,跟后世为钱连祖宗都不要,闭着眼睛说瞎话,荼毒青年一代,为老奴努尔哈赤及康麻子四处吹嘘的某人相似。
秦浩明定下心神,认真翻看这篇文章。
文章并没有出奇之处,而是老调重弹,阐述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任用宦官搜刮矿税,鞭尸首辅兼帝师张居正这三件事。
“你们怎么看?”
秦浩明面无表情,走到许杰和吴锋跟前,隔着檀木茶几对坐着。
“秦督,虽说民间多有议论此事者,可二十年来从未有人胆敢著书说事之人。
学生以为,此人为了区区虚名而诋毁万历帝,罪该万死!复报万万不可刊登此文,至于如何对待此人,请秦督定夺。”
许杰心中明显早有计较,此刻说出自己的看法。
“得龄,你也说说?”
听完许杰的话,秦浩明不置可否,右手敲打着茶几,朝吴锋说道。
大明言论环境宽松,文人士子私底下品评过去帝王,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奇。可如严崇年这般,想用复报发表自己的言论,却还是第一个。
“学生以为,此人虽有求名之嫌,然所言皆是时下士子主流。可若让他公然发表,恐怕会引起天下士子热议或共鸣。
若此,天子知晓此事,复报将成众矢之的,轻则遭朝廷诘难天子训斥,重则遭朝廷查封取缔。故学生意思,不予理会!”
吴锋语气中显然有点赞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