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有吃观音土的,到后来连土没得吃,开始人吃人。”
“第二个问题,租子如果定为四成或者五成,势必就要核实产量,杜绝隐瞒,我没有这么多人手和时间耗费在这上面。
田亩之间收成差别顶多也就三五斗,统一收一石,余下不管多少都归他们自己,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也不用一亩亩去核实了。”
秦浩明说到这里暗自感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方法,已经得到历史验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二十二节 护卫队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其实于秦浩明而言,把土地承包,每亩收取一石的租金,是他探索土地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
事实告诉他,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秦家村人自身抓紧农时。
他们会自动关注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
这样,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知疲倦并且不辞辛苦地经营。
而不把土地分配下去的害处,使用佃户制,就是地利不能充分利用,人力不能充分发挥。
不告知农时,佃户就不抓紧生产,不教农事,佃户就不干活。
大明粮食已经不是短缺的问题,而是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再不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只会越来越糟糕。
秦向东恍然大悟,原来从锱铢必较的环节跳出来,这就是最简单有效的管理方法。
既保证了租子的收缴,又不必耗费人力物力逐家逐户核实产量,同时还能间接提高生产积极性。
缴完租子,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个诱惑对于终年填不饱肚子的佃户不可谓不大。
想到这里,秦向东敬佩不已,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法子,却一举多得,真是好算计。
“至于第三点,更好解释。
换成你们,从劳累一年却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能吃饱饭还能存下余粮,你会不会抗缴租子?
若是这样还抗租,只能说明是懒惰无用、偷奸耍滑之辈,这种佃户,我们不要也罢,赶走便是,相信有的是人来租种。”
秦浩明伸伸懒腰,语气轻描淡写。
说起来,他根本不担心抗租的问题,一则是定租极低,对租种之人根本形不成压力。
二则,他相信秦家村人,也相信自己的掌控能力。
若不是怕引起非议,加之海军尚为成型,这万余亩土地,他真没放在眼里。
倒是五叔公所说的土地肥沃者占便宜,而土地贫瘠者吃亏的事情,让他蓦然一动。土地是自己的,自己掌握着重新分配的权利。
“一年修整一次田埂,二年修整一次田界,三年进行一次重新划定,这些都应成为常例。
若是碰巧发生大灾,要减轻租税。
租户减产三成,要减轻租税五分之一,若减产五成,则免租。
具体的你们拟定一个条款,跟租户讲清楚。”
考虑到自己的田地中,有许多是新开垦的,害怕田力不足,秦浩明又反复交代秦家族人。
“秦族长高义!”
话说到这里,众人已经明白他根本没有在乎这万余石粮租,单纯是考虑整个秦家村人的利益,无不叹服。
事情定下来,秦浩明就离开宗祠,前往护卫队的军营。
相较于族里的琐事,他更关心的还是军务。
三里之外的护卫队大营,占地三十多亩,历经多次修葺扩大,已能容纳两三千人马。
高高的箭楼俯览四方,碗口粗细的木桩建成的栅栏团团围住,营门口密密麻麻地堆集着拒马,鹿角。
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卒在栅栏之后,不时地来回巡逻。
大营之外,不时能看到归来的骑兵巡逻队与正在出发的巡逻队交错而过。
看来余佑汉是把宣府边关学到的照搬到护卫队大营建设上,否则,单凭以前从未有过军旅经验的张云,绝对打造不出有实战气氛的军营。
离大营还有一箭之地之时,箭楼上的护卫队员早已看见他,铛铛的敲着锣鼓示意秦督到来。
秦浩明微微一笑,肯定是余佑汉知道他会来军营视察,故而命令执勤将士注意,好有一段准备迎接的时间。
大踏步向着辕门走去,他急切想看看护卫队是否如张云所说的那样精锐。
三通大鼓过后,在秦浩明自己的时间里,大概是十分钟左右。校场上已整整齐齐站成三个方队,一目了然。
第一方队三百五十人,是自己的亲卫。第二方队二百人,是余佑汉率领的本部两百人。
第三方队原本有八百人,张云和卢欣荣赴任前带走一百人,现在七百人整。
“禀告秦督,校场现有将士一千二百五十人,请秦督检阅训话。”
见到秦浩明站在队伍上方,余佑汉从第二方阵出列,用足力气大声说道。
“诸位将士,兵无魂,则兵不成兵,文恬武嬉、提笼架鸟,就是一个行尸走肉。
军无魂,则军不成军,战力羸弱、一触即溃,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国无魂,则国将不国,国力衰微、政权倾覆,就是一片废墟瓦砾。
如此这般,岂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怎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很不幸,现在的大明正处在如此状况。而这,也是本督想训练新兵的原因所在。
今天,你们是第一批护卫队将士,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你们的队伍。
希望你们努力训练,他日在战场上斩将夺旗,封妻荫子,成就你们的传奇。”
清晨的阳光照拂在秦浩明的身上,金光闪闪。在临浦的普通一天,秦浩明对护卫队定下了期许。
“斩将夺旗,封妻荫子!”
下一刻,余佑汉抓住最能激起将士们兴趣的一句话,大声吼道。
“斩将夺旗,封妻荫子!”
“斩将夺旗,封妻荫子!”
……
“以百人队为单位,把你们平时训练的展示给秦督看,出发!”
“第一队,随我出发!”
秦家子弟秦浩迅速出列,全副武装,扛着一根一米多长水桶粗细的圆木,往五里外的狮子岩跑去。
接着是第二队、第三队……
“具体怎么样?”
来到在余佑汉身边,秦浩明问道。
“真心不错,本身就是精挑细选出来,身体素质不差,伙食又能跟上。
现在已经能听懂所有的军事术语,能按照命令一丝不苟的执行军令,欠缺的无非就是实战。”
余佑汉眼中闪闪发光,毫不掩饰其中的自豪。毕竟,这里面有他的心血。
“是五里?还是十里?”
望着最后一波负责监督的天雄军将士离去,秦浩明好奇的问道。
负重前行训练是他提出的,两者的区别很大,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在军用日晷的计时下,堪堪一刻钟,第一个抵达校场的是随着卢欣荣入闽的杨峰超,随后是秦浩和陆陆续续的护卫队员。
“这家伙身体素质非常出色,从小习武,将来可以入选斥候营,现在是第三队试百户。
秦浩也不差,跟随您去金陵路上学过绘图,已经能熟练的在军事地图上做分析布置,有模有样,第一队试百户。
王顶峰,临浦葛村猎手,看起来五大三粗,其实心思细腻,第七队试百户。
李天目,原莲塘卫所将士,今天发挥不错,第五队试百户……”
按照护卫队员回来的先后顺序,余佑汉对他们如数家珍,一一点评给秦浩明听。
“不错,继续努力。”
见到他们相差无几逐一列队,秦浩明笑得很开心。十里负重训练非常考验将士耐力,体能消耗大。
如今他们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只是相差十几分钟,这说明两点。
第一自然是训练刻苦;第二则说明整体素质差不多。
想到时间,秦浩明心里一动,地平日晷制造容易,安装简便。但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
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沙漏等与之相配。
而行军打仗,没有精确到具体时间,不方便友军配合。
大明从代万历皇帝得到二架意大利的自鸣钟,历经几十年时间,也可以自产。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
若是稍加改进,把体积变小一点甚至做出手表,那无疑对各军之间配合非常有利。
这事要尽早解决,秦浩明点点头,心里想到。
“解散,休息一刻钟后吃饭!”
征得秦浩明同意,余佑汉走上前,对面红耳赤气喘吁吁的护卫队员大声喝道。
校场东侧的茅屋顶上炊烟渐渐淡去,十几个老兵抬着一个个大木桶摇摇摆摆走出来,将木桶放在空地之上,又去屋内抬一摞粗口海碗。
几个人挥舞着木勺,敲打着木桶的边缘,放出嘭嘭的声音。
“开饭啦,开饭啦!”嘶哑的吼声在校场响起。
护卫队员每人拿起一个粗瓷大碗,排好队伍,依次走到桶盆之前。
一大碗米饭,浇上一勺蒜苗青菜夹炒的猪肉,小孩巴掌大的肉片之上,肥瘦各占一半,瘦的鲜红,肥的透亮,与蒜苗青菜裹在一间,不但味香,更是色佳。
另一处,则有木耳、豆腐、红萝卜等时下蔬菜,荤素皆有,汤上漂着鸡蛋花和韭菜,委实丰富。
便是没吃早饭的秦浩明,见此也忍不住咽下了一口唾沫。
“每天的伙食都是如此吗?”
举着粗瓷大碗,秦浩明朝排队的余佑汉问道。
“嗯,基本上是鱼和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