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张将军放过他们,小人该死,一时糊涂,误国害己!”
黄永发噗通跪地,老泪纵横,浑浊的眼中显得有些空洞,更有着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自以为做得很隐蔽,天衣无缝,妄图左右逢源。现如今,万贯家财有何用处,更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
人生不过百年,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三尺,要那么多干什么?占那么多干什么?贪那么多干什么?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了何用?
脑海间,黄永发想起当初老祖宗说的话,可惜悔之晚矣!
“希望你是真心悔悟,老老实实地把情况说清楚,但有遗漏,莫怪张某心狠手辣。”
张松荣把书办召过来负责记录,冷着脸对万念俱灰的黄永发阴沉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一节 所获颇丰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密密麻麻的几十页纸,记满黄家遍布全国的大小产业。有些产业连黄永发本人都不知晓,还是几个管事补充,再加上账册方才得以完善。
不说别的,单是太原城的窖藏,就不知凡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其地燥,故不腐,其土坚,故不崩。
山西富商多利用地窖藏其物资或银两。黄永发藏粟数百万石,皆窖而封之,大大小小有几百处之多。
黄永发似乎也认命,连私藏的三千具铠甲及大量兵器弓弩都没有隐瞒,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单凭此一条,就坐实他的罪行,依大明律令,说是谋逆都不为过。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这些财物你们黄家便是几代人也吃喝不完,何苦与建奴眉来眼去,遭此灭门之灾?”
张松荣望着满脸灰败的黄永发,手里拿着他招供的财物清单,慨然而叹!
只是一晚的功夫,在太原城里盘踞了上百年的黄家,就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烟消云散,不复之前的辉煌。
虽然现在没有统计出具体财物有多少,但粗略估算,近千万是有的。
应该说,像黄家这种大商贾,现银并不多,大多用于周转。
通过适才负责查抄黄府的账房和银库的书办汇报,只有一百三十万多两白银和一万多两黄金,其余的金银细软还未清点完毕。
真正让张松荣动容的是黄家的物资,仅粮食一项,就有上百万石,一千多万斤。
相较于不能吃也不能喝的金银细软等阿堵物,在乱世中,这些粮食不知要救活多少大明子民?
至于说其它像硝石、绸缎、牛筋、上好木料等战略物资,有固然欢喜,但反倒没有粮食让张松荣来得如此震撼!
“麻五,这里的事情你不要管,立刻带领四百名将士在城里维护治安,若有人煽动或领人作乱,一律格杀勿论!”
黄家在太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今满门被擒,张松荣怕有动乱发生,故而未雨绸缪。
“诺!”
亲卫麻五迅速领命离去。
“洪赞画,你留在黄府细细清点商铺田产,登记造册,呈送秦督。”
“张通判,还要劳烦当地衙门征召脚夫,这些物资要赶紧运到宣府,秦督可是盼眼欲穿呐!”
“李千户,押着黄府管事辨认粮窖具体位置,派将士们把守。”
“赶紧让快马向秦督奏捷,咨询具体处置意见。”
……
张松荣马不停蹄,一一妥善做出安排。
黄府的物资实在太多,没有十天半个月多次往返,根本无法完全清空。
若是加上大同、介休、临汾同时行动的其他几户晋商,张松荣担心宣府根本没有如此大的仓库盛放物资。
唔,此乃快乐的烦恼,留给秦督头疼。
张松荣乐滋滋的拍拍脑门,洒然一笑。
斜阳高照,落日的余晖依旧肆虐宣府大地,今年的干旱几成定局。
巍峨高耸的总督府,在太阳的炙烤下,愈发显得高大威严。
府衙门房处,断了一脚的李少军,躲在阴暗的角落摇着蒲扇,躺在摇椅上气定神闲望着十几位坐立不安,等待秦督接见的千户、把总、守备,无声的笑了笑。
他是追随秦督阵斩阿巴泰的那场战役,坠马受伤,左腿被战马踩烂。
九死一生之下,军医把断腿截肢,侥幸存活下来。
原本认为此生已废,等待他的将是生不如死的日子。哪知峰回路转,秦督仁义,对他们妥善加以安排。
受伤越重,安排越好。
譬如自己和前任李彪,一个断手,一个断腿,皆是残疾之身,百无是处。
不要说是在堂堂的总督府,便是在乡野村道做那护卫之事,怕也是遭人嫌弃?
可是秦督愣是不以为意,说他们是天残地缺,古之恶来,有他们在,睡觉安宁。
这不,李彪听说看守更重要的地方去,此处,便全权委托自己看守。
时常,秦督入门而过,若是没有紧急事情,都会和他唠叨两句,基本上会说老李辛苦之类的话语,让人暖心。
其家人亲眷也是第一批安排进入水泥厂,今后可谓衣食无忧。
诚如秦督所言,这一切都是靠他拿命换得。
如今,见宣府边镇各路千户把总因为贪腐,四处托人求关系要求见秦督,他心里觉得过往的一切俱都有所值。
“军哥,你腿脚不便,无需如此!”
正自得间,李少军见秦督身边的书办许杰大步流星走过来,急忙挣扎着要站起来行礼,却被对方所阻。
“无妨,谢过许大人,礼不可废!”
纵使如此,李少军还是站起身,端重向许杰行礼。
今日一切大不易,万不可因此骄傲自满,让人嫌弃,致使秦督为难。
“诸位将军,秦督今日无暇在身,不方便接见各位。有什么话,大家不妨对我明言,许某一定转告。”
回过李少军的军礼,许杰转身对忐忑不安正在等待的十几位大小将官说道。
他们的来意,许杰心知肚明,无非是来探探口风,早做安排。
“那……那秦督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方便,或者我等改日再来。”
说话的是大同边关的守备林区,平日里和晋商走得比较近,最是担忧。
他原本是戚纲的下属,好不容易求得戚纲手书一封,不意却连秦督的面都见不着,不免有些着急。
“就是,就是。”
其他人见状,纷纷附和。
“诸位,请稍安勿躁!秦督已知诸位来意,并有言,请大家细听。”
许杰见此,脸色一寒,大声喝道。
“请许先生指点。”
林区急忙躬身行礼,同时示意众人禁声。
事关身家性命,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大气不敢喘。
“秦督言,过去事情,诸位或有不当之处,然俱是军中同袍,不想深究。”
许杰把秦浩明的话复述一遍,见众人有轻松之色,蓦地脸色一寒,提高语气继续说道: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秦督有两条路供诸位选择,一,降职使用。二,把吃进去的吐出来。
时间紧迫,何去何从,请诸位认真抉择,告辞!”(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二节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许杰说完,不待众人发问,转身就走。
这些千户把总,基本上都是世袭,身家大多不菲。
按秦督私下所言,皆是蠹虫之货,难堪大用。唯有些许家资,或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故而,利用晋商之事为契机,对他们进行调整或罚没,便也顺理成章。
许杰跟随秦督时间不长,然短短数月时间,纵观他所作所为,令一贯高傲如他,唯有赞叹二字。
说起来,许杰也是官家子弟出身。
其父徐孺亭,字孟侯,号东郊,歙县上路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
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
其自身入学国子监,和秦督幕僚洪迪新乃同年。
崇祯十一年,初闻复社巨子张溥对秦浩明大加赞赏,他尚不以为意。
之后的事情,则令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整日里俱是秦浩明的消息。
终至最后,竟然高升至五省总督之职,文人中最显赫的位置。
至此,他才动了想要见识的心思,究竟是何等人物?何等才情?方能让如此多人赏识?最终走到如今这一步?
不得不说,成功委实没有侥幸。
秦督的才艺他无从考察,唯有从日常行事中略窥一二。
别的不知道,自己初次负责的宣府兵仗局,亲眼目睹他改变上千年的传承,大规模造出百练钢。
接着又用几个时辰,解决铁匠从事一辈子而无法解决的无缝钢管问题,此等手段,世间几人可为之?
便是总督府日常事务处理,自己看他好似随意为之,如今想想,却是处处有深意,令人叹服。
难得的是他不落俗套,润物无声,悄然间改变许多事务,却令人无从察觉,这才是本事,这样的人,值得他期待和追随!
“秦郎,这是婉儿为你纳的福履,试试合脚否?婉儿好修改?”
总督府后院,有个不大的小空地,稀稀疏疏间种了一些花花草草,平常是秦浩明用来锻炼身体的地方。
靠近东南墙角,摆放几张矮凳和茶几,那是晚间秦督大人休闲的场地。
今天,是戚婉如首次拜访总督府,怪不得许杰说他无暇在身。
未婚妻首次上门,秦浩明自然要推掉一切公务,陪戚婉如畅游总督府。
“不错,不错,终于有人为我纳鞋,今后再也不要四处寻找鞋铺。”
秦浩明接过戚婉如递过的福履,左右细看,发出爽朗的大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