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鲜于银还是听的瞠目结舌,没想到幽州豪族家地窖这么深,果然不是欺行霸市的流氓可比,为人还这么豪爽,粮食都是十万石的送啊。
邹靖倒是含笑不语,他家也是士族,倒是不会对十万石粮的礼动容,只不过笑中嘲讽居多,方才他是看到了几个土财主,挤眉弄眼的对暗号了的。
至于为何嘲讽?幽州谷贱,边郡地广人稀却有大片屯田,特别是有为供应数十万边军建造的大粮库,储粮设施远比内陆州好。
大汉的粮食产地与大粮仓,不是在甘泉,河套,凉并幽等边郡,就是在太湖之滨的太仓,巴蜀的都江堰地区。
以粮产论都江堰地区亩产最高,还要远超江东,高产田亩产能到二三十斛。其次就是“良田”标准的十石田,水网纵横的荆襄九郡地区就分散着很多这类的小块肥地。
再次就是黄淮长等河系周边,内陆州的粮田,小亩石栗,大亩三石上下。
最差的就是幽并凉边州,包括凉州河套在内,大亩亩产皆两石上下,比都江堰地区的高产田能差出十倍去。
水利与气候对亩产的影响,比土壤肥力还要重。
像汉之龙首渠,就是循山坡旱地开暗渠,灌溉盐碱地,穿商颜山地下而过。无表水不惧蒸发,暗渠长十余里,灌溉盐碱地四万多公顷。把早先亩产不过石,甚或长不了作物的废地,变成了亩产十石的良田。
这种暗渠传至西域,就成了“坎儿井”,即便在干旱的戈壁,照样能种棉花,小麦,瓜果。
大汉像是龙首渠一类的暗渠,白渠,漕渠是不少的。运河就是更宽的渠,漕粮嘛,就是循灌溉的渠运粮。
但什么渠,都没有“都江堰”这个鬼地方邪性。
这个由秦决定兴建,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负责督造的水利工程,与燕歌一样,借助了自然地理与古蜀国留下的改造基础,不筑坝,不大改,就是对自然地理小修。
嫌河深就扔点石头进去,嫌河窄就循着自然流径,拓宽一点。挡住河的山体,不炸不挪,而是削去一点。
就这么不大改,不筑坝,只把自然修一修,整个容,就达到了无坝引水的目的。这个诡异的水利工程建设思路,导致了都江堰是不用维护的,因为就是自然。
乡村的水渠都要维护,要清淤,要修补,而灌溉千万亩良田的都江堰超级水利工程,居然是不用维护的。
长城都塌多少回了,秦的砖长城,西汉的夯土长城,很多都塌陷,风蚀,大雨涝溃,被黄沙埋没了。都江堰可好,屁事没有,连维护都不用,一直好好的。
都江堰那个鬼地方太邪,又是个盆,搭在盆上一条湿毛巾,水还会被毛巾引下呢。由于自然水位落差,导致地上不涝,地下却始终很水润。
因为是盆,它就是个井,井外风再大,它古井不波,旱涝都保收。
因为旱涝是井外的事,它从来不涝不旱。
水大顺河自然走了,天上不下雨了,那不还有地下水么?
由此导致都江堰那个鬼地方,亩产居然能到三十石。这是3600汉斤,相当于现代亩产1800斤,而幽州才180斤。
这是在没有农药,化肥,高产粮种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都江堰那个地方很邪。
可大汉十三州,户数过百万,口数五百万以上的益州、豫州、扬州,荆州四州,就占据了大汉人口总量的四成三。除豫州外,其余三州皆在长江流域。
一个豫州,仅下辖的颍川,汝南二郡,沛国、鲁国、陈国,梁国四国,人口就过五百万。
而大汉三边,河套凉州,一个州人口才40多万,并州60多万,幽州最好,人口250万。
而三边随意一州,面积都是豫州五倍以上,屯垦面积也都远超青州、豫州、司隶、兖州,徐州等州,有大量屯田。
边地地广人稀,屯垦面积却不少,加上储粮设施较完备。
这就造成了大汉粮食亩产最差的就是边州,地太多不爱惜,非良田宁抛不种。可粮价最低的同样是边州,因为人均粮食产量最高,且粮价最稳定的还是边州。
凉州,并州,幽州边疆之粮,居然要诡异的反输司隶,支援中央。且幽州每年都要用来与青州,翼州换二到四亿铜钱,粮丰但钱荒,缺布糖盐女人等。
大汉的边疆区特点,就是除了兵,马,粮,地之外,啥都缺,连罪犯老婆都要进口。
但幽州是不缺粮不缺地的,饥民流民都知道北上边州求活。
且幽州钱价极贱,大宗粮食外卖价格,栗米,谷,大麦,才只有均三十钱。豆豉五十钱,黍米即黄米,三十八九钱。最好的小米粱米,不到六十钱。
中联储的股石计价就是栗谷,钱景等人大方的送李轩“一礼十万石”,实际不到300万钱。
邹靖暗笑,几个财主一礼十万,且都要撑出一副豪奢模样,而李轩当初予他的一礼是多少?仅财货就一百六十余车,一万万钱。
送上亿财货之重礼,面都没露,提都不提。蔡和,王双戟等三千黄巾叛军,是被邹靖剿灭的,一百六十余车财货是战利品,仅此而已。
鲜于银就是在此战中,先敌发现,身先士卒,率雍奴义从为先锋,首破南逃之黄巾,阵斩王双戟,被邹靖叙功举荐,被刘虞征辟为骑都尉。
至于黄巾前营叛将蔡和?求降不纳,被缚之马后拖死……
邹靖时下也是暗叹,随北盟风生水起,刘备等人初时的寒酸自然瞒不过人。传的最邪乎是北盟初创,仅靠十金,十帛,百贯钱。
可上亿的财货,说送就送。一个风暴般疯传八方的神农大赛,一年赏金就是千金。光是这个豪气,虽明知北方军劫掠了半个广阳,幽州只起风闻,州府却少见弹章,边郡之军,更是无人愿动。
相比之下,劫掠了另外半个广阳的公孙,善财难舍,名声就差多了。传来传去,都传成广阳全是公孙劫的了。
“小仙直说罢。”
邹靖端起酒盏,把盏内残酒一饮而尽,一抹嘴道,“中联储之利,北盟究竟欲取几何?”
“两年内,一文不取。”
李轩伸手比划了个二,不是谈判,而是直接把契约中的上缴比例摆了出来,“第三年,上缴一成,第四年两成,其后每年上缴利润多一成,直至第十年的八成止。从此之后,中联储利润中的八成,上缴北盟,此为永例,屡世不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五七章 你小看了我的诚意
(全本小说网,。)
“八…八…”
愿予北盟再添份万五子钱税,已感觉是大出血了的方圆,听到要上缴八成利润,整个人都不好了,浑浑噩噩道,“盟内一石不投,净入八成。我等一群人,各个身家性命相投,共分余下两成?”
“恐怕分不了。”
李轩笑吟吟道,“这中联储粮仓要扩建,网点要扩大,伙计要发钱,不也得从剩余的那两成利润中出?总不好意思让盟内出钱吧?”
“我去。”钱景也傻了,蒙蒙楞楞道,“我没啥不好意思,我就想知道我图啥?”
“是啊。”
盖准一脸迷茫,“中联储再好,我落不着几个好啊。辛辛苦苦为北盟做嫁衣,还得赔上个闺女?”
“仙帅,生意不是这么做的吧。”
安邦首先从“上缴八成”的恍惚中清醒了过来,以为李轩是在开玩笑,是在漫天要价,马上就来了个就地还钱,“我安氏真心实意入股,别管缴不缴,缴多少,我二房的三百股既吐,就没收回来的道理。”
顿了顿,认真的看着李轩,“仙帅且拿出对自家人之诚意。”
“八成,就是对自家人的诚意。”
李轩抬手举了个八,比安邦更认真,“这不单是生意,还是合伙人资格认定的问题。是是否让你们真的具备合伙人实力与权力的问题。为了在贱商轻贾的当下,奠定未来商权与君权对等的权利,我要拿出我对商的诚意,八成就是商人要付出的诚意。权利与义务对等,才是长久的生意。”
“李君何意?”钱景略蒙楞。
“我的意思是,商人的身家性命,不是靠君王与武士的怜悯保障的,不是靠道德保障的。商人要学会自己保障自己,要能自己为自己做主,要具备与君权,军权,民权,议价的实力,或共同毁灭的能力。”
李轩手上大拇指与食指开着的八,没有合上,“这八成,是为了向时下的盟内,与未来的北盟上下,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为什么有这个权力,为什么北盟的货币发行权,在一群商人手里?”
说着,环顾方圆,钱景,安邦,盖准等人,沉声问,“因为你们钱多?因为你们地广?因为你们利润大?所以,你们就该有这一权力?那北盟为何不直接接管你们赚大钱的权利?为什么不把中联储置于人民的管理中?”
“人民?”
邹靖冷哼了一声,嘲讽道,“你是人民,还是我是人民?谁是人民?小仙何不把大汉找来,让我看看。”
钱景与方圆闻声却沉默了下来,他俩不是破虏校尉,是商贾,自与邹靖观感不同,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问题。
“任何答案都无法解释这一问题,能解释这一问题的只有利益与效率。”
李轩没搭理邹靖,而是对钱景等人道,“只有当君王,官僚,武士,农民,工匠,市民,一干人等都做不到。只有你们,能用二成利捍卫中联储,捍卫北盟货币的坚实信誉,只有你们能做到。
只有当中联储与北盟的利益一致,只有当替换掉你们,除掉你们,把中联储从你们手中夺走,会伤害北盟上下所有人的利益。只有你们让北盟不敢承受这一代价,你们才算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
你们要的不是利润,而是把你们这群人的专业素养,持续的朝上提升。是把你们这个圈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