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锋-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从容道:“自然是面见陛下,请其再发明诏,备述曹操威逼陛下,矫诏陷主公于不义!”

    马超见说,愈发不解,沉思片刻后,大呼妙计,暗忖道:“不管天子在哪,反正我就认定在洛阳!等把禅位的事平息下来后,老子已经兵临许都了!那时候,老子再把以前的密诏拿出来,这叫奉旨勤王!”思及此,顿时心情大好,笑道:“孔明谋略并于管、乐,诸公不及也!”

    诸葛亮连声逊谢,拱手再道:“未知主公面圣之后,作何打算?”

    马超见问,遂将方才所思告之。

    诸葛亮微微摇头,沉吟道:“入洛阳面圣,不过权宜之计,曹操若闻之,岂无后手?”

    马超闻言,面色一沉,心道:“尼玛,这样一来就剩打口水仗了,可是皇帝在曹操手上,老子明显处于劣势啊!”念及此,遂问计诸葛亮。

    诸葛亮沉声道:“所谓祸兮福所倚,曹操此计虽阴狠,却不明大势,故其败必速矣!亮临行之时,曾与文优、叔明二公议定,就于此时召集六部众官及各州刺史、太守商议禅位之事,并将陛下禅位之诏书下发各州各县,明言无论士民,皆可畅所欲言,绝不加罪!如此一来,别有用心之辈、居心叵测之徒必然群起生乱!届时,主公已求得陛下新诏,就用以安抚人心,却使监察司暗记生乱士族百姓之名姓籍贯,缓缓剿除之!待治下绥靖后,便顺应天意,登基为帝!继而聚齐大军,一举扫除凶逆,荡涤乾坤,开不世之伟业!”

    一席话落地,马超大觉振奋,忽皱眉道:“孤治下七州之地,百姓数千万,士族门阀多不胜数,若波及太广,恐酿成大乱,一发不可收拾!”

    诸葛亮闻之,淡然道:“昔日主公设立军团,真乃先见之明也!文优公已行文各军团长,令其等驻兵各县,即便士族门阀皆反,亦不足为虑!盖因主公治军严谨,上下一视同仁,故士族子弟难耐苦楚,鲜有从军者,即便偶有牵连,亦难以成事,主公大可宽心!”

    马超见说,沉思不语,暗道:“有道理,老百姓不可能反对,也没有理由反对,军队更不可能,庞德、郝昭、赵云等也都是历史有名的忠臣,那我还担心什么?至于士族门阀,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这一批杀了,建国以后会再出来一批,根本杜绝不了,只能削弱他们的影响,打压他们的势力,嗯。。。是时候推行科举了。。。”思及此,遂颔首道:“孔明言之有理,孤智虑短浅,所凭借者,唯勇力耳!天幸诸公鼎力辅佐,否则万难成事!”

    诸葛亮闻此言,忙下拜,叩首道:“主公大智若愚,文韬武略冠绝天下,切不可妄自菲薄!”

    马超闻之,自嘲一笑,上前将之扶起,言道:“孔明休得过誉!”言毕,转口道:“眼下关内饥民十数万,孔明可有良策安置?”

    诸葛亮见问,答道:“此事并不难为,不过耗费粮草罢了,然若日后曹操每失一地,皆依样施为,主公即便粮草如山,恐亦不敷支用。”

    马超闻说,细思之,大怒!切齿道:“若曹操胆敢如此,孤便是掘地三尺,亦要夷其九族!”

    却不知此举实乃贾诩所为,曹操亦是奔回许都方才接报。

    但见诸葛亮转带忧色,沉吟道:“眼下叔明公已调取安定、广平二仓粮米,运往长安兴平仓,足可支用年余,但并非长久之计,若曹操果真如此,恐主公无力兴兵矣!当预先谋之。。。”

    马超闻之,顿觉头痛万分,暗道:“要真是这样,老子积攒再多粮食也不够用啊!就说眼前,十几万饥民,加上十几万大军,两万骑兵,一天至少得五千石,一个月就尼玛十几万石,加上各大军团,吃也把老子吃垮了,还打个毛线的仗?!”因问诸葛亮道:“户部可曾提及粮草短缺?”

    诸葛亮摇头道:“未曾提及,或因自去岁始,叔明公便令工部广设渠堰,引进益州良种,于关中种植稻米,据闻此物夏种秋收,产量远高于麦粟,且收获后,即可播种冬麦,如此循环往复,一年两收,百姓再不复饥馑之忧矣!”

    马超闻说,暂时放下心来,即令诸葛亮先去歇息,却吩咐丁禄整军,明日赶赴洛阳见驾,再令李敢统铁骑为前部。

    次日,李敢领军先行,探马外放百里,戒备森严!马超引丁禄等统五千亲卫随后进发。

    两日后,即抵达洛阳城外。但见城门大开,然行人稀少,几成空城,戍城之军卒亦不过百人,且并无甲衣,见大军至,皆匍匐在地。

    马超暗自摇头,抬手驱散其等,令李敢分兵守把四门,自领亲卫直趋皇宫。

    早有留守宦官迎出宫门,跪伏道左,声称陛下已携百官驾幸许都。

    马超闻听其等音色尖利,顿觉悚然,暗忖道:“老子也穿越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听见太监说话,尼玛!太难听了,真想不通皇帝怎么受得了?”腹诽几句后,乃扬鞭大喝道:“陛下重临东都,天下皆知!尔乃何人?竟敢诓骗于孤?!”

    宦官闻说,叩首如捣蒜,哭告道:“奴婢句句属实,还请唐公息怒!”

    马超强忍嫌恶,喝令擒斩此人,枪指左近另一宦官,问道:“陛下何在?”

    那人倒也机灵,忙叩首道:“陛下闻知唐公亲至,故令奴等于宫门迎候,还请唐公移步!”

    马超闻之,暗觉满意,乃扳鞍下马,引百余亲军入宫。不想,入眼一片凄凉,残枝积雪覆路,竟无人清扫,不由皱眉忖道:“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可怜啊!”

    丁禄见其驻足不前,即出言道:“主公,此间宦官宫娥着实可恶,待末将尽数擒之!”

    马超抬手止之,摇头道:“上无威仪,则下人逾矩,其等不过可怜之人,奈何收之?”言毕,信步前行。

    约两刻钟后,马超步出宫门,聚集众宦官道:“孤方才觐见陛下,相谈甚欢,方知禅位诏书,乃操贼矫诏,并非陛下本意,故陛下再发明旨,令你等代为传诏!”言毕,即令丁禄取出早已备好之诏书,逐一分发。

    众宦官一时莫名其妙,愕然接过,愣立当场。忽有伶俐者当即下拜,山呼万岁!众宦官反应过来,尽皆叩首领旨。

    马超淡然一笑,微微侧身避让,接着道:“曹操、孙策皆为乱臣贼子,故无需前往传诏,只需发往孤之治下即可!”

    众宦官心知肚明,若往许都、江陵传旨,必死无疑,忽闻此言,顿时大喜,再拜称谢!

    马超挥手令其等起身,吩咐亲军传令李敢:“将洛阳城中百姓、兵丁尽数迁往函谷关!”言毕,即上马起行,令丁禄尽取此间宦官宫娥,一并回返函谷关。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35章 聚清河门阀定计

    (全本小说网,。)

    长安城,政务省大堂,李迪据案高坐,堂下六部官员居左,李开及各州刺史立于右侧。

    李迪面色肃然,朗声开言道:“唐公已于两月前攻入函谷关,兵威震慑中原!故天子明发诏令,欲禅位唐公!现诏书在此,诸公以为如何?”

    众官虽早已知晓此事,但闻李迪亲口道出,仍觉惊异,相互对视一眼,皆缄口不言,一时间,堂下落针可闻!

    但见李开从容出列,拱手环施一礼,沉声道:“唐公文治武功不下先贤,放马塞北、横扫东夷,西域诸国亦即将划入版图!其功便是秦皇、汉武亦难望项背!如今汉室失统,百姓倒悬,气数已尽矣!更兼曹操、孙策各自拥兵数十万,窃据一方!放眼天下,能一统宇内者非唐公而何?故开建言诸公联名上表,请唐公践位,以承大统!”

    话音一落,众官心下巨浪滔天!王达、杨奇、陈克等马超死忠即出列附和。杨阜、辛毗、姜叙、张鲁等面色淡然,闭目不语。余者众官亦各自思忖得失,除刘璋欲言又止外,并无一人出言。

    李迪见此,与李开对视一眼后,抗声道:“此言差矣!大汉传世至今,已历四百载,且当今陛下聪慧仁厚,几无过失,岂能妄言废黜?再者,唐公固然功盖寰宇,但世食汉禄,则永为汉室臣属也!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扫清天下,重振大汉天威!岂能恃功犯上,为此大逆不道之举乎?!”

    李开见说,上前一步,冷声道:“非也!昔日始皇暴虐,民不聊生,高祖方得龙兴咸阳,盖因天下有德者居之,非在一家一姓也!高祖可代秦,唐公岂不能代汉?!”

    李迪佯作大怒,拍案而起道:“李文优!汝可知忠孝节义乎?”

    李开冷笑一声,竟置之不理,转而顾谓众官道:“诸公皆乃世之高士,想必自有明断,还请诸公详加斟酌。”言毕,拂袖而去。

    李迪假作怒极,几欲昏阙。

    忽闻杜畿出言道:“叔明公息怒,何不就将此事上禀唐公定夺?”

    李迪闻之,慨然道:“此言有理!迪以为,唐公世代忠良,必不肯为此篡逆之举!诸位且请回府细思之,十日之后,再议此事!”

    众官闻说,各怀心事,无言而退。

    一时间,马超治下各地一片沸腾,尤其雍、凉、肃、并、幽五州,百姓皆自发聚往府衙,跪请马超登基!唯冀、益二州百姓虽并无此举,然亦无人公然反对。总之,各地百姓拥戴马超者,十居八九。

    清河县,一处别院之内,冀、并、幽三州及河东、河内等地门阀齐聚一堂,与会者多为长房嫡子或族内话事之人,细数之下,竟多达数十人!

    但见一人离席下堂,拱手环施一礼,朗声道:“小子裴绾,字文崇,世居河东,今冒死前来清河,只因有一语不吐不快,若有冒犯之处,还请诸公海涵!”

    众人闻之,微笑还礼,皆道但讲无妨。

    裴绾再施一礼,言道:“昔日曹公治冀州之时,公等虽亦未曾出仕,然尽皆良田千顷,仆从成群,坐享祖宗福荫。然自归马孟起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