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失意的人就是公孙瓒,他满以为凭借剿灭黄巾的功劳,朝廷能将幽州刺史奖赏与他,结果大失所望。
他只是获得了一个护乌桓中郎将,骠骑将军的虚名,还是当他的辽西郡太守。
朝廷直接任命了宗族大臣刘虞担任幽州刺史,这里面也有防范吕布与公孙瓒勾结的原因。
公孙瓒也不含糊,牢牢控制着辽西郡、右北平郡和辽东属国,根本不鸟刘虞。
一八五年元月底,一封迟来的告急书信送入洛阳,造成的震动不下于黄巾起义。
大汉最大的兵源地,民风最彪悍的凉州发生了一件大事。
早在上一年的十二月,湟中的羌人首领北宫伯玉响应太平道张角的黄巾起义,率领族人起兵反叛,凉州的羌人各部纷纷响应,他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不与放还。
凉州刺史左昌派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防止叛军进犯。叛军见阿阳县无法得手,便转攻金城郡,斩杀了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允、韩约二人入伙。
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改名为韩遂,并且推举边章为首领。
一月底韩遂等人率领数万羌胡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兵锋直接威胁皇家陵园。
汉灵帝刘宏震怒,祖宗陵寝不容有失,只能再次令皇甫嵩为主帅,董卓为副将,率大军出征。
这自然又是何进的主意,皇甫嵩乃是当世第一名将,不算吕布的话。董卓跟着他,比较容易混出成绩来。
而且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董卓就在凉州长大,又久在凉州从军,熟悉当地情况。
第121章 凉州乱起
皇甫嵩用兵一贯稳重,出兵以后稳扎稳打,逐渐推进,董卓不服,自己领兵冒进,被韩遂击败。(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时,中常侍张让向皇甫嵩索要贿赂,皇甫嵩自是不肯给,加上之前征剿黄巾之时,皇甫嵩还向皇帝举报过中常侍赵忠的逾规之事。
所以两大宦官联起手来,诬告皇甫嵩久战无功,徒费钱粮,居功自傲,董卓也不帮皇甫嵩解释。
汉灵帝听信谗言,将皇甫嵩从三辅召回,撤掉了他的左车骑将军,将封爵也将为了都乡侯。
吕布听说此事,便向何进自荐,称其愿意领兵去凉州平叛,这当然是吕布打算染指凉州找好的借口。
不过朝中也有明白人,何进的幕僚,包括袁绍等人都极力反对让吕布参与凉州战事。
以并州军的战力平息叛乱自是不在话下,就怕吕布会赖在凉州不走。其实张让与赵忠的背后未必就没有李肃的身影,这也是贾诩的主意。
可惜现在的朝廷从皇帝到何进,对吕布的警惕性都很高,他们绝不能看着吕布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了。
最终拖了两个月之久,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将,再一次封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同在张温部下效力。
张温调动了黄巾之乱以后,汉军的最大规模的兵力集合,一共调集了各州郡步骑兵十余万人,驻扎在美阳,以保卫皇家陵园。
韩遂、边章等叛军首领听闻张温的大军驻扎与美阳,便也引军驻扎在美阳,两军对峙。
双方初次交手,战力强悍的羌胡骑兵竟然略占上风,汉军初战失利。
张温以圣旨召见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去晋见张温。张温因战事不利而责备董卓,董卓毫不认错,还顶撞张温。
时任张温参军的孙坚,私下里劝张温杀掉董卓以竖立威信,而且董卓受召未到,正违反了军纪,杀他合情合理合法。
张温却认为董卓在凉州一向有威望,杀死董卓,恐影响平叛大业。
两军一直僵持对峙到十月,某夜,有流星划过天空,光芒照在叛军的营地,叛军的牲口受惊,纷纷嘶鸣起来。
边章、韩遂等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准备退兵,军心涣散。
董卓从叛军处得知此消息,便于鲍鸿一起出击,大败叛军,斩首数千人。
叛军退回凉州金城郡的榆中县,张温派周慎率三万人追击至榆中。
董卓要求去协助周慎,却被张温拒绝,张温派董卓率领三万人去讨伐反叛部落先零羌。
周慎没有听从孙坚的劝告,截断敌人的粮道,而去包围榆中城,结果被边章、韩遂断其粮道,丢弃辎重,打败而回。
董卓去讨伐先零羌也并不顺利,先被包围,后来侥幸逃脱,倒是保持了全身而退。
张温的平乱过程并不顺利,不过他与皇甫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舍得花钱打点何进与张让,两大势力他都不得罪。
甚至在长安被拜为太尉,成为第一位领军在外的三公,很得皇帝信任。
凉州战事持续的这一年时间里,吕布无时不刻不在关注着,所有的战报,都会在第一时间摆上他的书案。
他对凉州觊觎已久,凉州兵士能征善战,而且凉州还是一个出人才的好地方。
可惜此时的东汉朝廷对丁原、吕布父子已经是重点提防,决不允许其权利继续扩大。
吕布只能是自己动手布局,冀州打下了两颗钉子,幽州又支持公孙瓒与刺史刘虞争夺权利,青州那里还埋下了虎面人和唐周这一手好棋。
还是静待风云变幻吧!急是急不来的,上天终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一年的时间,沙陵军官学校的第三期都已经招生完毕,开始上课了。
赵云和太史慈都顺利的从第二期毕业,成绩也都相当不错,两个人都得到了银质奖章,这已经是最优秀的了。第二期毕业生中没有全优的学员,第二个于禁并没有出现。
高顺彻底伤愈复出,并且指挥荣一师的部队参加了平定并州羌人叛乱的军事行动。
轻松打败了多个羌人部落组成的联军,然后按照吕布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安抚,拉拢羌人部落。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比如粮食短缺问题,使得叛乱的各部羌人心悦诚服,真心归降,再不复叛。
就在这一年,吕菲菲还给高顺生了一个儿子,吕布羡慕高顺,说他是双喜临门,让他请客喝酒。
高顺让吕布帮他的儿子起名字,吕布思虑再三,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高旗,自有一番寓意在其中。
不止高顺有了孩子,成廉、宋宪、方悦等人也都在这段时间纷纷结婚生子,倒是让吕布好不尴尬。
虽说吕布今年其实也才22岁,可是古人结婚生子都早,丁原、吕二叔早就催他成亲了。
吕布也想啊,他早就托丁原,何进等人替他向王允求亲,想要请求王允将其女儿婵儿许配给自己,礼物都松了好多,也不知道这王允是为了什么,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
弄得吕布都想让李肃把婵儿抢回并州得了,只好与婵儿更多的书信往来,倾诉相思之苦,婵儿也明确表示此生非吕布不嫁。
老天看顾,并州、度辽地区在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屯田的人们已经收获他们的第二批粮食了,自然又是大丰收。
除了自用的部分,他们还上缴了大量粮食,进入草原游牧的部队也因此受益良多。
他们不用像草原各族担心冬天大雪造成的影响,已经修进草原的官道,可以使草原的皮毛,牛羊肉,矿石源源不断的送回并州,又可以将并州的粮食、盐、茶及时送进草原。
所以在草原上放牧的汉军游牧部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整天吃饱喝足之后,除了征战各族,就是压着各自的女人制造下一代。
他们真的像吕布说的那样去做,每个汉族男子娶上五六个女子,生他十个八个儿子出来。
抓到的奴隶越来越多,打仗立得军功也就越多,他们获得奖赏也就越多。
最初选择放牧的汉军只有两千人,也就是两千户,另外还有六千户平民也选择了放牧生活。
而现在在草原上放牧的汉军已经增加到了四千人,编成了四个团,仍然以连为单位,建立定居点。
新增的汉军除了一部分是立功受赏的并州军老兵,也有一些在黄巾之乱中抓来的俘虏,教育之后加入并州军的。同样的有更多的黄巾义军出身的兵士选择了屯田。
第122章 战斗不息
此外放牧的平民也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从六千户翻了一番,达到了一万两千户,这在内陆,已经是一个郡的人口了,增加的比例倒是和汉军保持一致。(全本小说网,https://。)
能增加这么多人,还是因为并州军在草原上屡战屡胜,经常还有匈奴仆从军和汉军的骑兵旅进入草原轮战。
而自从中原战事平息以后,陷阵营和荣一师的部队也轮流进入草原实战,所以草原各族轻易不敢招惹汉人。
就是汉军的大敌鲜卑人,也不敢大举进犯汉族的灵帝,只能眼瞅着汉人在一点一点地蚕食草原。
汉人的定居点建立的越来越深入草原,而定居点建到哪里,官道就修到哪里,官道在草原中的部分,沿途都会在适当的距离修筑有烽火台,并且附带建立了驿站。
驿卒从附近的汉人定居点和专门成立的路政队伍里面抽调,定期轮换,有了这些草原中的驿站,长城上的一些烽火台都可以撤销了。
并州军在冀州的驻军,大部分都已撤回云中,只在中山国保留了张辽的荣三旅,和新成立的骑一师第三旅,旅长是曹性,也是并州军的老人,丁原的老部下,之前一直在草原上协助方悦管理放牧部队。
在常山国则保留了魏续的陷阵营二旅和郝昭的独立旅,另外在两国各自组建了地方守备旅,就是之前的民团。
并州和度辽各郡的民团也正在改编之中,正好沙陵军校的第二期毕业生有好多人还没有安置,只是暂时的编成了一个教导团,这些毕业生可以先到地方守备部队锻炼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