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牛角和褚燕也都被吕布和赵云二人的绝世风采折服,身为对手,也不得不挑个大拇指。
张牛角向吕布拱手抱拳,“山野之人,见过度辽将军,久仰将军大名,今日一见,却是风采远胜传闻。”
吕布也微微一笑,回礼道:“吕布也见过张大统领,张大统领与褚燕头领的名号也是威震西山,有幸相见,不胜敬佩。”
“牛角乃是粗人,不会说话,今日与将军一战,也是情非得已。我们兄弟都敬佩和感谢将军在边塞与匈奴、鲜卑等异族玩命厮杀,保我大汉百姓避免遭受异族屠戮。”张牛角由衷的说道。
“可是当今朝廷腐败,皇上昏庸,奸臣当道,横征暴敛,只知搜刮百姓,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幸亏有太平道济世救民,天公将军率领我等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望将军与我们一起解民倒悬,共创大业。”
“大头领,此言差矣,虽说小人当道,奸佞横行,然而邪不胜正,必不会持久,大汉朝还是很多有识之士的。”
“别的地方我不敢说,并州境内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你我皆是汉人,何苦刀兵相见?”
“汉人内部的矛盾可以通过别的方法解决,不必自相残杀,白白便宜了外族。”吕布出言相劝。
“吕布将军,也许你说的有理,我们兄弟也不愿意汉人打汉人。可是这不是被逼无奈吗?”
“如今你我各为其主,就不说废话了,今日打过一场,如果我们输了,真定城拱手相让,也免得城中百姓遭受刀兵之苦。”张牛角苦笑的答复。
“好,大头领也是爽快之人,今日一战,如果我吕布输了,并州军退出常山国,黄巾军失败之前,再不踏入一步。”吕布也敬佩这样爽快之人,能不攻城岂不更好。
“好,一言为定!我黑山军众将士早就想领教一下并州军各位英雄好汉的本领,不如我们双方先搦战几轮如何?”张牛角听到吕布的回答,也有些兴奋。
吕布对这种请求自无不可,自己手下名将如云,最不怕和别人单挑了,尽管来吧。
双方各回本阵,黑山军打头阵的是孙轻,挥舞双刀,营前叫阵。吕布一方,张辽、太史慈、徐晃等人都要出战。
却有一人来到吕布身前请命,“诸位将军,赵云初来乍到,寸功未立,还望各位将军把这头阵让给我吧,不胜感激!”
吕布也有意给赵云创造扬名立万的机会,欣然同意,力排众议,就让赵云首发。
赵云出场,白马银枪,两马交错,一个回合,就将孙轻挑落马下。
孙轻的结拜兄弟王当上去为孙轻报仇,也只比孙轻多坚持了一个回合,同样命丧赵云枪下,赵云恨牛饮山的贼寇,捎带着也恨黑山军入骨,下手毫不容情。
吕布见到赵云的神勇表现,虽说意料之中,仍然高兴地命令擂鼓为赵云助威。
黑山军下属的山寨众多,各寨头领也都有几分本领,纷纷上前,可惜都不是赵云对手,不是死于枪下,就是逃归本阵,竟然没人能在赵云手中撑过三个回合。
一时无人登场,赵云跃马扬枪,大声叫阵,“还有谁?黑山军就不能出来一个厉害点的吗?”
张牛角和褚燕曾经听过赵云的名号,燕赵游侠,也算有这么一位,不过还是头一次在战场上遭遇。
没想到这个赵云竟厉害至此,连胜九阵,张牛角有些挂不住脸面,就要亲自上阵。
褚燕连忙将他拉住,“大哥,你可是一军之主,哪能上阵单挑?还是让我去会会他吧,如果我也不是对手,咱们不用再搦战了,直接全军出击。”
张牛角拗不过他,只好点头答应,让其多加小心。
褚燕单人独骑来战赵云,赵云虽连战九场,可是都没超过三个回合,正觉得不过瘾,却见褚燕亲自下场。
当下打起精神来,认真对待,褚燕其实并不擅长骑战,他身轻如燕,外号“飞燕”,却是身手敏捷之辈。
他使用长刀与赵云游斗,并不硬拼,不过即使如此,他也只撑了十个回合,只觉得赵云的枪越来越快,自己渐渐地都看不清赵云的枪走势如何了。
这才知道之前九阵,赵云根本未出全力,自己万难取胜,只能用险了,想罢,他卖了个破绽,便向本阵逃去。
赵云先前未曾追杀任何一人,只是因为对方都是小喽啰,不值一提,如今却是黑山军的二当家,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跑了,于是随后追杀。
褚燕边跑边偷眼观瞧,见赵云果然紧追不舍,便偷偷取出了两把飞刀,这才是褚燕的绝技。
谢谢水为之的月票,刚刚起步的我非常感谢珍贵的月票。更感谢订阅的读者们,谢谢一路有你们陪伴,才能下笔如有神,哈,夸张了一点。
第105章 决战真定之巅
赵云并不知道褚燕还有飞刀绝技,不过眼见褚燕快要逃回本阵,暗暗着急,便取下了身后长弓,拿起了三支羽箭,打算用连珠箭法,将褚燕射下马来。(全本小说网,https://。)
褚燕看见地上的影子越追越近,便回手甩出了两把飞刀,分上下两路,直取赵云的要害。
赵云正在搭弓瞄准,眼见褚燕的右手向后一甩,两道寒光闪过,便知道他用了暗器。
连珠三箭也脱弦而出,两声脆响,两支羽箭分别射中了一柄飞刀,还有一箭去势不减,直奔褚燕而去。
褚燕奋力躲闪,让过胸腹要害,仍然被射中右腿,还好箭头无毒。
张牛角见褚燕中箭,唯恐赵云继续追赶,高举佩刀,“全军出击!”发动大军,向汉军的方阵冲来。
赵云见褚燕负伤,本想追上去,生擒活捉,可是黑山军全面压上,赵云无奈,只好回归本阵。
十场全胜,这才是吕布心目中赵云赵子龙该有的水准!
见到张牛角发动了进攻,见惯大场面的吕布,自是十分平静,他扭头看向徐晃等人,“各旅按照防御阵型展开,咱们来看看这黑山军的成色如何?”
成廉、徐荣、朱灵等人各自领命回到自己的方阵,按照并州军步兵防御阵型展开部署。
黑山军的进攻阵型和其他的黄巾军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精锐集中在中路,左右两翼也都是普通兵士。
虽说黑山军的普通兵士比黄巾军的杂兵强上一些,也接受过一些训练,奈何装备低劣,又没经受过什么实战考验,所以对并州军的左右两翼而言,防御起来毫无压力。
黑山军只是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和不怕死的作风,拼死冲锋,压制着并州军,保持攻势而已。
吕布和徐晃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遂将左右两翼荣一旅和陷阵营三旅的部分连弩兵大约一千人,调到了中路,以加强徐荣的一旅。
黑山军的精锐们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包括兵士们的精神面貌都大不相同,他们也同样可以熟练的排出步兵进攻阵型,盾牌兵,长矛手,长弓手一样不少。
中路足足集中了三万名黑山精锐,张牛角和褚燕起事之后,这功夫可没少下,两人也有几分练兵的本领。
三万精锐,排成了前后三个各有万人的步兵方阵。
战斗伊始,前军一万人方阵便缓缓压上,都也有几分悍不畏死的气势。
黑山军阵中一万人里有两千名长弓手,而且勇敢的与并州军对射。
可是一些细节上的差距,也许就决定了最后的成败。
并州军的盾牌手身上穿戴的都是重甲,厚重的全身甲,分量十足,这样他们用大盾的时候可以尽量的来掩护后排的战友,而不必顾忌自身的防护。
这些盾牌兵也都是挑出来的身强力壮之辈,力气大于常人,非如此不能带着重甲在战场长时间的作战。
黑山军的盾牌就与其他的黄巾精兵一样,只是穿着普通的盔甲,四肢没有防护,大盾也大多用来保护自身,对后排的防护面具要小得多。
黑山军的长弓手也多穿着皮甲,这也是为了减轻负重,多带箭矢,还有就是对长弓手的重要性,认识没那么高。
并州军的长弓手则因为平时机动之时都有马匹代步,本身的训练强度也远大于黑山军,所以负重能力远大于对手。
不但身着钢制的盔甲,用的长弓的拉力也大于其他军队的长弓,射程和威力都胜出一截,箭矢也都是两壶,除此以外还要带一柄长矛或者环首刀,射完弓箭或者无力挽弓的时候就当普通步兵用了。
并州军的长矛手的装备也同样优于对手,而且还要多出两柄犀利的投枪,盾牌手也要背负两支投枪的。
并州军都是以班为最底层的编制单位,一个班十个人,标准的配置是这样的,两名重装的盾牌兵,每人配大盾一个,投枪两支,环首刀一把;
两名长弓兵,每人配长矛或环首刀一把,箭两壶,一壶二十支箭;
三名连弩兵,每人配长矛或环首刀一把,弩箭四匣,每匣十支弩箭;
三名长矛兵,每人长矛一把,投枪两支,环首刀一把。
班长多为长弓手或连弩兵,这样便于在后排指挥和观察。
双方短兵相接之时,并州军的步兵方阵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有军官在喊着号子,“一”,前排的盾牌兵要用力地将自己手中的盾牌狠狠撞向对面的盾牌。
厚重的盔甲,宽大的盾牌,加上超人的膂力,往往都会讲对手的盾牌兵撞个趔趄。
这个时候新的号子“二”就会适时响起,盾牌兵身后的长矛兵就会从上下左右的缝隙中,将长矛狠狠地捅出去。
直到扎到敌人的身体为止,一丈长的长矛自然不会走空,与此同时,盾牌兵会稳住身体,死死挡住对方的垂死挣扎。
接着就是口号和动作的周而复始,往往对方的阵型就会逐渐松动,不断倒下。
对待倒下的敌人,盾牌兵们却只会用他们的大脚踩着敌人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