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汉年间,贵霜翕侯崛起,统一了五大部族,建立了贵霜帝国,又南下攻占了喀布尔河流域和克什米尔地区。
以后几代国王都积极开疆拓土,向西向南扩张。
其鼎盛时期的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至咸海,都城设在了白沙瓦,也叫富楼沙。
时至今日,贵霜帝国的统治日渐衰败,康居、大宛都脱离了它的控制,花剌子模、呼罗珊、西部总督区也都是若即若离。
不过即使如此,贵霜帝国的人口仍然超过了七百万人,帝国军队数十万之众。
而且贵霜帝国融合了古希腊文化,东方文化、古印度文化,科技还是比较发达的,金属制造业也比较先进,武器制造技术十分成熟。
帝国军队以骑兵为主,兼有古希腊的步兵和古印度的步兵两种风格。
大汉与它交战,最不利的因素就是距离遥远,大军调动和物资补给都比较困难。
虽然有康居为盟友,大宛和西域的乌苏等国也可以提供部分兵力和物资以及粮食,不过主要还是靠大汉政府自己来解决。
不出意料的,在长安的朝堂之上关于中亚的战事问题,又是争论不休。
反对者大有人在,基本上是文官反战,武将主战。
反对者的理由自然还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财政紧张,补给困难这些老生常谈。
可是这一次是贵霜帝国主动宣战,不算中央军擅起战端,人家要打上门来了,中央军总不能当缩头乌龟吧!
再说了,荆州之战刚刚结束,国内暂时天下太平,曹操和孙权此次可是大伤元气。
巩固他们新到手的荆州地盘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能力发动内战?
冀州、青州收复之后,黄河流域基本上都归于一统,太平无事,百姓安定,生产、生活都恢复了正常秩序。
而且长安朝廷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大修公路,兴修水利设施,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屯田政策推广开来,农业发展迅速。
整个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是风调雨顺,连连丰收,贸易繁荣,商旅往来如织。
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提高,用沮授的话来说,就是可以支持吕布大干一架了。
所以吕布才不会理睬那些呱噪的反对声音,一门心思的加紧备战。
他视察了关中地区的工业基地,为了加紧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中央军军工部下属的三大军工基地,关中工业区,并州晋阳工业区,青州即墨工业区,全部开足了马力加班生产。
每天往长安运送装备和物资的马车和运输船是不绝于路。
新型头盔需要换装,最起码所有参战部队都要优先换装一遍。
炮兵营的迫击炮也要换装,迫击炮弹和手榴弹要增加弹药储备基数。
前装滑膛燧发枪已经定型,开始批量生产,不过受制于负责的工艺和简陋的生产手段,产能有限,仅仅换装了特战师的一个旅。
这个旅就是现在参与过试用的那个旅,就是文聘的特战一旅,哦,文聘升旅长,霍峻也升师长了。
这个旅取消了长矛手和弓弩手,只保留了重装步兵,长矛手和弓弩手全部改行成为了火枪手。
原先的神射手一律装备了专门给他们准备的前装线膛枪,成为了吕布梦寐以求的狙击手。
普通的滑膛枪射程只有一百到一百二十丈,可是线膛枪的射程却高达四百丈,比迫击炮还远呢,可惜没有瞄准镜。
吕布签署军令,由法正担任此次对贵霜帝国战争的中央军方面的最高统帅,全权指挥所有参战部队。
除了原先驻扎在康居的第六师,驻扎在大宛的骑兵三师和驻扎在乌孙的骑兵七师之外,长安将会派出大量援军。
太史慈的第九师,曹性的骑兵五师,霍峻的骑兵六师将会在战争结束之后轮替原先在中亚和西域的三个师,不过首先要一起参战。
还有其他的多支部队也将前往中亚参战,每个参战师都配备了炮兵营和手榴弹。
这么巨大的需求数量,所有的军工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
因为现在很多工厂还应该叫做手工作坊,都处于手工制造阶段,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人手。我是奉先
zj190128g
第322章 战前准备
工厂的选址也要仅靠江河的沿岸,因为马钧发明的一些制造设备已经可以依靠水力来驱动,能解放不少人手,还能做到一些人力不及的工作。全本小说网,HTTPS://。m;
所以上述三大工业区的许多中老年人和妇女都被征召进了工厂,参与生产组装各式装备。
反正那个时代有许多工作只需要能够重复劳动的体力,不需要技术。
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许多工作岗位,充分利用了闲置劳动力,也给百姓增加了更多的收入。
有些保密性不强的军工作坊,军方已经出让给了私人,这也是吕布的建议,这样可以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也导致了第一批军火商人的诞生。
他们的利益从一开始就与军方的对外扩张紧密结合,捆绑在了一起。
他们是对外战争的既得利益者,更是最大的支持者。
能够成为第一批军火商人的可不是普通人和普通的家族,他们都是关中、并州的各大财阀,以及中央军背后的各大家族。
他们用大量的奴隶去种田、放牧、修路、兴修水利,而让更多的汉人去他们的工厂工作。
奴隶的需求量上升,又刺激了奴隶私掠队的壮大,北方草原上出现了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奴隶私掠队。
他们也需要采购大量的武器装备,招募更多的人手。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各行各业紧密结合,推动生产、经济、技术的共同发展。
对外战争和奴隶猎人这都大大唤醒了汉人血脉里的尚武精神,从小习武,锻炼身体成为了许多穷人家孩子的日常,参军或者去草原成为了他们的人生理想。
因为骑兵五师、骑兵六师还远在青州和冀州,尽管有便利的水路运输,也需要时日。
战备物资的运输和囤积也都需要时间,所以吕布决定增援部队还是分批前往大宛前线。
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已经大修扩建了几次,许多路段都已经铺上了沥青混凝土碎石路面,所以人员调动和物资运输的速度都大大提高。
沿路的几大军镇已经做好了接收、存储大量物资和接待参战人员的准备,修建了许多仓库和兵营。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西域各国除了提供必要的参战军队之外,还要提供粮草、饮水,分担解决中央军的部分补给问题。
不过吕布也从神医张仲景这里得到了好消息,神医在吕布的提醒和建议下研制出来了军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实用的药剂…行军散。
解决疲劳,预防疫症和水土不服都是它的效果,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另外,神医还帮助制作出了一份军用便携口粮,可以长期携带和存放,不易变质,容易消化,能提供一定量的热量和营养。
第一批增援部队由太史慈的第九师和牵招的骑兵第十师组成,不过骑兵第十师只是由凉州到乌孙国去换防,只有第九师是真正要到大宛前线的。
第二批援军就是将要从长安出发的警备二师、特战师和荣一师。
警备二师由高顺亲自率领,因为这个师恐怕是中央军各主力师里面唯一没有参加过大战考验的部队。
这一次也是积极请战,高顺亲自带队也是为了保证警备二师少犯错误。
他并不会影响法正的指挥决策,只是给法正打下手的。
他将主要负责后勤管理,各参战部队的协调、调度工作,因为高顺是对各支参战部队最了解的人。
第三批参战部队则由骑兵五师、骑兵六师和第四师组成。
第四师是去凉州接防的,骑兵六师的师长则由霍峻接替了赵云。
所以真正的参战部队如下,第六师、第九师、警备二师、特战师、荣一师、骑兵三师、骑兵五师、骑兵六师、骑兵七师。
一共九个师的部队,其中三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荣一师是一个骑兵旅加上两个步兵旅的编制,特战师则是一个火枪旅,两个骑兵旅。
二零一年的七月,太史慈的第九师第一个到达大宛的首府贵山城。
法正已经带着骑兵七师先期到达了,张杨的第六师也已经从纳赫沙布南下,就驻扎在大宛和贵霜的国境线上。庞德的骑兵三师也已经前出到了边境地带。
情报部的人员正在将各种情报送到大宛,他们的效率很高,短短时日,就用金钱收买了不少贵霜帝国的大小官员,许多重要的情报都送到了法正手中。
虽然已经宣战,可是贵霜帝国的政府和军队的运作效率远远低于大汉。
他们的军队还在征召之中,东方和南方的常备军正在通过陆路和海路向粟特行省集结。
波调太子也亲自上阵,他要统帅全军与大汉作战,也算御驾亲征了,可是他才刚刚从白沙瓦动身,而且他那奢侈豪华的车仗速度缓慢。
从旁遮普、犍陀罗等行省或总督区征调的军队也都在路上,而在帝国的组成之中实力最强,军力也最强的呼罗珊总督区和西部总督区,还在和贵霜王室以及波调太子扯皮,谈条件。
也就是说,就现在,在大宛国境对面的粟特行省,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还只聚集了来自花剌子模、赫拉特、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和粟特的兵马。
五个行省的部队加在一起,大约有十五万人左右,除了步兵和骑兵,甚至还有骆驼骑兵,赫拉特就派出了三千骆驼骑兵。
法正和司马懿正在研究是不是应该主动出击,趁敌人的统帅未至,主力未至,先干他一家伙。
马超这样的好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