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的实力还是可以打造的。
不光是加强防护,改良现有的硬弩也是他们实力可及的的事情,射程和射速都有所提高,完全可以和连弩对射,就是速度慢上一些。
黄忠的荆州军就新增添了不少的盾牌和链子甲,硬弩也更新装备了不少。
所以在知道前方有中央军在等待他们之后,荆州军开始在行进中更换阵型,重装步兵八千人拿着大盾,换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黄忠对部下的训练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行进中更换阵型,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混乱,一切也算是井然有序。
不过这样一来,黄忠所部的行军速度就更慢了,这也给了中央军更长的准备时间,壕沟可以挖的更宽更深了。
路再长,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荆州军比预定的时间晚了两个时辰,终于磨磨蹭蹭地走到了中央军的防线之前。
这一次中央军挖的壕沟不是防骑兵用的,而是一面带着斜坡的,这属于步兵防御用壕沟,只有半人深,却有近两丈宽,大道中间,两侧山坡都连绵在一起。
黄忠在距离中央军的防线两百丈的地方扎住阵脚,因为他已经听说了中央军步兵有一种大型连弩,可以射到一百五十丈之外,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一箭之地了。
黄忠让全军原地站稳阵脚,自己则出阵搦战,这也是他藏了个小心思,他要给自己的部下争取点喘息的时间。
而且他对自己的武艺十分自信,也想借此机会涨一涨自家的士气,灭灭中央军的威风。
远远见到荆州军远道而来,却不急的进攻,而是派出了一员武将要进行单挑,朱灵用下巴挑了一下向自己看来的太史慈,意思就是“去吧,给你一次过瘾的机会!”
按照中央军的传统,武将单挑这种方式要尽量避免,减少高级军官的无谓伤亡,所以现在中央军很少有单挑的行为。
太史慈这种喜欢单挑的武将自然是憋坏了,难得师长放纵自己一次,可得跟对面这位好好玩玩。
黄忠见对面阵中出来一位年轻的奖励,手提长枪倒也是气宇轩昂,像个好汉。
黄忠右手扬起大刀,点指太史慈,“对面的娃娃报上名来,你家爷爷刀下不斩无名之鬼!”
太史慈一听就不乐意了,“老匹夫,你管谁叫娃娃?大爷就是东莱太史慈,中央陆军第十旅的旅长,你算哪根葱?在这跟我装样?”
黄忠也是火爆脾气,自己虽然长得老了一点,着急了一点,可也是春秋鼎盛啊,喊自己老家伙,太过分了!
“太史慈?没听说过,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你家爷爷就是这支荆州军的主将,长沙黄忠是也!让我来教教你做人的道理!”
说着,便举起大刀向太史慈砍来。
太史慈一听,这老头就是荆州军的主将黄忠,可就存了必杀之心,杀了黄忠,这仗也不用打了,可不能让这大功跑了,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举枪迎战黄忠。
说起本事,两个人真是不相上下,黄忠的大刀上下翻飞,大开大合,可比年轻人还有劲的很,他的力量还在太史慈之上。
太史慈的长枪则是如同白蛇吐信,招式灵活,不与大刀硬碰,充分发挥长枪的速度优势,枪头闪烁不定,黄忠只感觉有些看不过来。
两个人大战了五十个回合,仍是不分上下,势均力敌,时间长了,都有些气喘吁吁。
不过毕竟黄忠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耐力上不如正当二十多岁好年纪的太史慈,便决心使用自己的一大绝招,不再拖延时间,而是拨马向远处逃去。
太史慈也想速战速决,见黄忠不败而逃,猜到这个老家伙想使诈,无非就是什么拖刀斩之类的,自己正好可以用弓箭射他。
因此太史慈便在后面一边追赶,一边拿起了长弓,他可不知道对面的黄忠最擅长的也是射箭,黄忠的箭法可是荆州第一人。
黄忠边逃边取出长弓,向后瞄去,见太史慈果然追来,暗自高兴。
小子,你虽然本领不错,可惜碰上爷爷我,两军阵前只分生死,对不住了。想罢,回头望月,三箭齐发。
太史慈也在黄忠射出三箭的同时,也射出了连珠三箭。两人同时射箭,也同时发现了对方射来的三箭。黄忠连忙用大刀拨落一箭,侧身躲过第二箭,低头躲闪第三箭时,却是慢了一拍,被一箭射落头盔上的红缨。
太史慈面对黄忠的三箭,也是狼狈的很,长枪挑落一箭,用手戟格挡了一箭,最后一箭则把他的头盔射个正着,幸亏中央军的制式头盔质量好于普通头盔,才保他平安。
太史慈暗自咋舌,这老黄忠,箭法不错,气力也真不小,换个别人恐怕就死在他手里了。
黄忠逃归本阵,也是阵阵后怕,这太史慈也真有两下子,算是棋逢对手。
算了,还是早些进攻,夺回房陵吧!
黄忠看了看地势,左侧是小山丘,中间是大道,右侧是平地,如果从中路突击,恐怕会受到两侧的夹击。
山丘虽小,可是也有长长的缓坡,重装步兵会有些吃力,还是先从右侧的平地下手吧!
他传令下去,三千重装步兵,三千长矛兵,三千弓弩手从右翼发起攻击,剩下的人严阵以待。
第192章 该死的壕沟
九千人攻击中央军一翼,怎么也具有人数优势了吧,他们总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集中到一侧吧?
可惜,他猜对了,朱灵看到荆州军从自己的左翼发起进攻,便将中路和右路的部分军队,主要是弓弩手通过壕沟隐蔽地机动到了左翼阵地上。(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个时候,这个壕沟就起到了交通壕的作用,甚至他把十一旅和十二旅的连珠炮也都转移了过来。
一个营有三台连珠炮,一个团就是九台,一个旅就是二十七台,三个旅加一起足足八十一台。
所以当荆州军的三千重装步兵举着大盾慢慢的接近到一百五十丈之时,大号的弩箭就呼啸而至,前排的大盾首先经受了连珠炮的洗礼。
荆州的大盾质量不错,确实坚固,连珠炮的大号弩箭,带着巨大的惯性,竟然很少能够一箭射穿大盾。
不过大盾能够承受得住,人可不行,巨大惯性还是可以将重装步兵连人带盾击倒在地。
这个时候倒是体现出来黄忠平时训练之严苛,军纪之严明,一个人倒下,立刻后排就会有人递补上来。
重装步兵穿的依然是板甲,新式的链子甲则都是长矛手和弓弩手穿着的。
五万荆州军只有半数人换上了链子甲,毕竟链子甲只适合防御远程攻击,近身肉搏之时并不占优势,制作工艺和流程比普通的甲胄要复杂不少。
所以虽然早就由西域传入中原,却没人打造装备,始终不曾普及,现在也是因为中央军的连弩威力太大,各路诸侯才想起了链子甲,并开始大规模装备。
链子甲从头开始防护到腿,这样一来薄弱的脖颈也得到了了有效保护。
所以当荆州军的长矛兵进入中央军长弓手的抛射射程之后,以往无往不利的抛射战术,并未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出乎了朱灵和太史慈的预想。
朱灵皱紧了眉头,看来关东联军在针对中央陆军的战术,装备的方面,下功夫研究了,他们的链子甲确实可以有效地减少长弓抛射造成的杀伤。
当荆州军的弓弩手进入了对射的射程之后,朱灵发现链子甲对弩箭的防护效果也很明显,而且荆州军的硬弩虽然不能连发,可是发射力度,装填速度都明显改善。
加上链子甲的有效防护,他们已经可以跟中央军对射,而且他们也学会了三段式攻击,不再直挺挺地站在原地一边挨射,一边装填。
还好连珠炮对他们的打击还是很明显,而且中央军的连弩手大多都是躲在壕沟里,只有一半身体暴露在外面,面积很小。
而且根据中央军的战术要求,连珠炮将重装步兵放倒之后,连弩手才会从露出的缝隙中攒射后排的长矛兵和弓弩手,而不会在重装步兵的大盾上浪费弩箭。
无论如何,荆州军的步兵都用最小的代价接近到了三十丈之内。
壕沟中的中央军开始纷纷后撤到壕沟后面严阵以待的重装步兵身后。
中央军的长矛兵则奋力地掷出了投枪,进行自己的最后一轮远程攻击。
接下来长矛兵就会拿起长矛,准备肉搏了。
不过在近身肉搏之前,还有一个问题在等待着荆州军,那就是那条该死的壕沟。
天知道,中央军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挖出来这么深,这么宽的壕沟的。
黄忠在马上也看到了那条横亘在两军之间的壕沟,中央军是怎么挖出来的?
两丈宽,半人深,马都跳不过去,何况是重装步兵?
副将来请示黄忠,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自己是进攻的一方,也不能站在原地,看着壕沟发呆啊!
继续进攻,翻过去吧!接到军令,荆州军的重装步兵们只能无奈的跳下壕沟,然后艰难的派上陡坡,仰攻而上。
笨拙的他们爬坡的时候需要手足并用,大盾根本就没有用,都被留在了沟边。
失去了重装步兵的掩护,长矛兵和弓弩手立刻受到了中央军强大远程力量的攻击。
多达七、八千具连弩的覆盖性攻击,还有连珠炮的尽情肆虐。
没有了大盾的防护,链子甲又如何挡得住连珠炮的大型弩箭,羊肉串的场面再现。
黄忠看到这惨烈的场面,也没有了主意,只能本能地下令鸣金收兵。
这个时候,中央军的壕沟又一次体现了它的歹毒,靠近中央军的一侧是陡坡,可是另一面则是垂直的沟壁。
半人深的壕沟,轻装步兵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出来,重装步兵却是无能为力。
有些长矛兵想去帮助自己的伙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