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他诛命,怕他诛心啊。”
“现在看来,恐怕韩将军全军五万多人,都是死于这种怪病了。根据哨骑营的说法,当时他们所见的那种黑血,和我们染病将士口中所出的黑血是如出一辙。”
萧燕儿的黛眉微微的皱了皱,想来这疫病是从哨骑营爆发出来的,而哨骑营很有可能就是去探查韩将军所部而染上的,那么韩将军所部的疫病从哪里来?想必就是夏军了吧!
萧燕儿想着想着忽然嗓子一痒,重重的咳了两声,
“咳咳~”
她忙用案边的手帕捂住了自己的娇唇,光洁的脸颊上瞬时染上了一抹潮红,秀气的双肩随之而来一阵剧烈的娇喘。
韩光德忙忧心道:“太后,要不我找医官给您瞧瞧吧,您这总说风寒风寒,可也不见好啊!这个节骨眼儿上,还是要加着小心呐。”
萧燕儿轻抚着自己的胸膛,缓了几口气,然后微微笑了笑着朝他摆了摆手,“算了,若真的是疫病,恐怕我早就像那隔离区的兵士一样命丧黄泉了,你叫医官来又能有何用。”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咱们是远道而来,不可能在营中突然发病,这种怪病应该是从大夏那边传过来的,就是不知道是四川还是陕西了,恐怕他们也一定也爆发了这疫病。”
韩光德捋着胡子思躇了一会儿,方才皱着眉头似恍然道:“怪不得我说今晨来报说兰州城的夏军开始有不少营帐都扎在城外,你们这样看来兰州城里也一定是和我们一样,对这疫病束手无策了,开始和我们一样在城外设置隔离区了。”
萧燕儿点点头,似乎是费了很大力气用那纤细的藕臂强撑着娇躯一般缓缓的站起身来,那一袭艳红色鸾凤锦袍披在她的虚弱的病体上显得格外沉重,就连绕过帅案的步伐都显得有些蹒跚,
她转身将帅案上的一卷写满了镌秀小字的黄绸递给了韩光德,
“老帅看看吧。”
韩光德赶忙起身,双手恭敬的结果萧后手里的黄绸,捧在眼前仔细的瞅了瞅,
“这个是。。。。。。。。跟大夏议和所拟定的条陈?”
萧燕儿臻首缓缓的点了点,应他道:“现在大夏和我们一样都是遭了这疫病的袭扰,而且很有可能不止是兰州,甚至是成片的地区都已经受了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倒不用担心夏军的反击。恐怕他们心里也是着急议和,好腾出精力物力去对付可能因为疫病而延伸出的动乱,因此现在是我们议和的最好时机。而且。。。。。。。”
她那一双美眸不着痕迹的忽闪了一下,沉声道:“而且怕是咱们朝中已经有人有所动作了,咱们再不回去,是要出大事。”
说着她抬起玉手朝那韩光德手里的黄绸一指,问道:“这是我草拟的一些条件,老帅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韩光德自知这种事情上他肯定是没有萧后缜密的,所以对于黄绸上的条陈是没有什么可补充,便转而问道:“不知太后对于和谈的地点和人员可有计较?”
萧燕儿应他道:“地方的话就在韩林吧,也算是个折中的地点,到时候老帅挑上五千精兵跟我一起前去。”
“太后,您这病体未愈,来回到韩林奔波上百里,这西北又是苦寒之地缺医少药,我担心这要劳出问题的呀!”韩光德对于萧后决定亲自前往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现在疫病闹得厉害,一旦萧后在这个时候病倒,恐怕朝中真的是要变天了,
“要不我一个人前去即可,或者您指派个使者,个中条件原有您事先跟我们挑明便是。”
萧燕儿的眼眸微微一滞,想了想,却还是摇了摇头:“还是不可,有些条陈怕是大夏那边也要斟酌审议,到时候谈判桌上少不了些个明争暗斗,老帅毕竟是个豪爽之人,还是我亲自去才好放心。还有就是。。。。。。。咳咳。。。。。。”
萧燕儿说着说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而后又抬起娥首深深的吸了几口气,似是借助冰凉的北风来缓解一下胸腔中那如有根羽毛在不停撩拨般的瘙痒,
韩光德忙站起身来欲要将她有些摇摇欲坠的身躯扶住,却又被萧燕儿摆了摆手按回到了座位上,接着缓了口气吩咐道:“到时候我乔扮为时辰,老帅同我一起前去,一切到时候看我眼色形式便可。”
韩光德听得此话倒是有些不解,“怎么?太后为何不以至尊之躯示之,非要乔扮使臣?”
“第一次和谈,我这个太后就迫不及待的出去了,倒是让大夏觉得我们着急了,现在这个时候,心里越着急越要拿的稳才是。”
萧燕儿轻叹了一口气,盯着帐外有些灰蒙蒙的天空,俏脸上挂这些愁容的沉吟道:
“既然现在没能一鼓作气打垮大夏,咱们就只能从这谈判桌上找安定了,稳住东南的这只老虎,才有功夫对付西域那一群饿狼。”
第二百一十二章 祸不单行
第二百一十二章·祸不单行
蜀王依着崇正的旨意归成都主持大局之后,这边兰州的一应事宜就只有安逸和大都督孙德璋在维系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虽说夏辽之间进入了一个比较默契的休战期,但是并没有正式的宣布战争的结束,所以安逸和孙德璋两个人不仅要维持军务的一应事宜,还要继续探查辽军的动向,确保在这非常时期之内兰州的安危,
再加上这疫病的爆发给城中带来的各种纷乱繁杂的事物,还有崇正吩咐下来要准备的和谈的事儿,恨不得让两个人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
不过好在安逸上表上次战役中有功之臣的折子崇正倒是说话算话的一概照准,算是给他省了不少心思,
安逸先是表奏姜尚做了四川都指挥副使,统筹四川绿营的一切行伍事物,然后把原火器营把总江云调到了甘肃镇边军的序列,升做了个副总兵,并且把整个火器营都划了过去,主要开始着手因战而导致近乎全军覆没的甘肃镇边军扩员的问题,毕竟安逸自己现在是真心腾不出手理甘肃镇边军的事儿了,暂时一股脑丢给了江云,
成都的左、右两卫则被安逸统一交由新升任游击将军的赵凌风一手操持,只有左右卫指挥使的人选那就是他赵凌风自己要操心的了,
最后是孟崎,孟崎也被安逸从原成都守备署衙先锋营里面拽了出来,委了他个成都守备将官的缺儿,不过暂时并不归姜尚管辖,而是来给这兰州城做个“大浆糊”,并拨了他一千人马意在这非常时期维系兰州城内的一应秩序。
为什么叫“大浆糊”呢?要说这名还是安欣给起的,不过让安逸说确实贴切,
兰州城里面因为疫病的原因,少不得和成都一样官兵都要进每家每户例行检查病患,这些兵不少都是百战余生之人,做起这些来少不得有粗蛮无礼的事儿在里面,这到了百姓的嘴里有时候就会成了这官军打着检查疫病的幌子,干些个欺男霸女的勾当,
不过这事儿和江如月通过信的安逸心里清楚,有时候这些百姓家中私藏病患的事也是确有发生,今天留一个在床上,明儿就是一家子人躺在地上,但是大兵们又都不是能说会道的秀才,好话赖话说不听的时候就只能来硬的了,
这时候孟崎这“大浆糊”就派上了用场,手里攥着静远伯爷安逸给的令牌,哪儿有这些争执纠纷,就出现在哪里,甭管你是民是兵,是绿营还是边军,可以说除了崇正、安逸、孙德璋和廖瑛这四个之外,只要你敢惹事儿,孟崎都照样拿人,
孟崎因为上次在豆腐脑摊子前仗义出手的事儿,在这兰州城百姓心中的好感度还真是颇高的,所以安逸这一手安排,倒是让这虽是疫病密布的兰州城却并没有陷入混乱之中,依然维持着应有的秩序。
安逸这儿给自己码牌似的摆了一堆的左膀右臂之后,就接到了大都督孙德璋打过来的太极推手,
倒也不能怪孙德璋讨巧,实在是忙的焦头烂额而且还都是自己不擅长的,索性他便和安逸私下商量,军事方面的事儿他大都督一应负责,城中有关疫病和对辽和谈的事情,就只能委托他安逸来接手了。
安逸倒也是欣然接受,这老都督入身行伍大半辈子,这些繁杂军务对于他来说是琐事,对于孙德璋来说不过信手拈来,而且和谈的事儿他本身也是要尽快去解决的,赶紧敲定谈完才能回成都去,见他心中牵挂的人,
况且,这还能顺带着帮安逸把最头疼的柳彪给安排了。
上次战役之后,对于柳彪的封赏安逸可以说是苦思冥想,这原本兰州将军的称号虽说是个人尽皆知的虚衔儿,但是在崇正和惠妃眼里那是说小可小,说大可大的,
安逸也不是傻子,这边皇上给了个虚衔,自己非得借着军功去给他讨个实际的缺儿,若是给个将官把总的,倒是让惠妃觉得自己给他弟弟降了级似的出力不讨好;若是真要个游击、参将的,不仅自己底下人不好交代,让崇正看着自己攀附后宫的行径也太明显了点儿,
因此,安逸想着倒不如虚上加虚,表了柳彪一个“兰州威武大将军”,
这下估摸着也是中了崇正的下怀,大笔一挥便应了这听起来赫赫威名,实际上光杆儿将军一个的大头衔。
孙德璋表示主梳理军务之后,安逸便麻溜的把这位“兰州威武大将军”塞给了他,也是考虑到自己手头的事儿都是慢工出细活的,这小少爷是真心帮不上忙,
哪知道这小少爷轴的很,死活不愿意,就是要跟着安逸,
弄得安逸也很是无奈,便故作唬吓得说他道,你跟我可以,但是我这现在主要心思不在军务上,这一是打不了胜仗二来只能安排你到孟崎哪里做个小旗官,
安逸心道这小少爷估计听完第一条就要不乐意了,哪知道这柳彪二话不说转天儿就去孟崎那报道了,
这没办法了,都答应人家了还能反悔不成?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