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永脸上带着敬服之意,对着朱常洛赞叹道。
“哦?是什么奏疏,竟然能比京察更加重要?”
只是事到如今,始作俑者却是一副哑然的样子,端起茶杯饶有兴致的问道。
梁永倒是没有察觉到朱常洛的异样,反倒是兴致勃勃的说道。
“殿下可不知道,奴婢还是头一次见皇爷气成那个样子,据说要不是内阁的几位老大人拦着,皇上当场就能将那个雒于仁给下了大牢,不过纵然如此,他也没落下好处,挨了三十廷杖,估计不死也要脱层皮!
而且皇上回了后宫之后,更是气的跳脚,连他平常宝贝的几件描金瓷都砸了个粉碎!
要奴婢说,这位雒于仁大人,能吧皇爷气成这个样子,也真是个有本事的人!”
“要是我说,他是你家殿下我蹿腾去的,你还这么开心吗?”
朱常洛放下杯子,似笑非笑的盯着梁永说道。
一瞬间让后者的笑容一滞,讪讪的说道。
“奴婢只是佩服那位大人的勇气,没有别的意思……”
只是眼中闪过的一丝惧意却是没有逃过朱常洛的眼睛,脸上浮起一丝笑容,朱常洛淡淡的反问道。
“你不会真以为,这回对付我的是郑承恩吧?”
“殿下说笑了,郑承恩自然是没有这个胆子的,这其中必然有郑妃的插手……”
梁永微微一愣,似是明白了什么,头上流下一滴冷汗。
“不管是谁,敢算计我,都得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朱常洛的口气冰冷,只是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却是瞬间让梁永的身子僵硬起来,他没想到,这位主竟然真的有胆子,真的有能力,和那位对着干……
没错,无论是梁永还是朱常洛心里都清楚,这次的事情不是一方能够发起的结果,如果说郑妃是主谋的话,那么皇帝就是妥妥的帮凶。
从事情的一开始,就是皇帝在默许,无论是最开始的弹劾奏疏,还是以后闹到谋反的程度,皇帝都在有意无意的推动着事情的发展,或许他没有预料到郑承恩竟然敢闹得这么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皇帝的确想要借着这次机会将朱常洛打落深渊!
梁永作为宫中之人,又是这次事情的参与者之一,自然是对于内幕清楚的很。
但是他一直不敢想,直到朱常洛方才的话,彻底告诉了他答案……
他曾经偷偷看过雒于仁的那份奏疏,名为《酒色财气四箴疏》!
世人皆知海瑞曾经上疏骂皇帝,但是那份奏疏当中的语言还算委婉,但是这份雒于仁的奏疏,简直就是在指着皇爷的头大骂,你就是个贪财好色贪杯易怒的混账!
没错,这份奏疏的总体思想就是这句话!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皇上诚嗜酒矣,何以禁臣下之宴会;皇上诚贪财矣,何以惩臣下之饕餮;皇上诚尚气矣,何以劝臣下之和衷……”
奏疏中的字字句句,梁永现在想起来都感到一阵心惊胆战,谁又能想得到,这份奏疏的背后,竟然是这位在暗中推动!
“不然的话,你以为雒于仁上了如此奏疏,还能稳坐大理寺评事的位子吗?”
朱常洛叹了口气,意有所指的说道。
倒不是他上赶着蹿腾老雒找死,而是就算没有他,这份奏疏也会出现的皇帝的案头,他不过是让这份奏疏出现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罢了。
而且他这些天跑遍了各大府邸,也并非白白跑的。
像张位和王锡爵这等欠了自己小人情的阁老重臣,让他们在大是大非上帮自己有些困难,但是要保下一个区区大理寺评事,却并不难。
无论如何,雒于仁这也是犯言直谏!
若是真的因此而被流放处决,文官集团的面子上也挂不住!
印象中原本雒于仁仅仅是上了奏疏,并非当面直言,就气的神宗要杀了他,可见这份奏疏当中说的有多么难听,要不是有人拦着,恐怕老雒连辞官归乡都捞不着。
而现在,虽然雒于仁受了廷杖,但是官位尚在,有了犯言直谏的这个名号,只要熬上几年,他的仕途将会一番风顺……
“这个先不谈,你这几日在宫里呆着,可知道京察的事情怎么样了?”
顿了顿,朱常洛的脸色微微肃然,开口问道。
京察,顾名思义是吏部对于所有京官的考核,四年一次,由吏部尚书亲自主持,通过“四格”“八法”评判官吏在任上的表现,优秀者提拔,不合格者黜落,是吏部铨选之权最直接的体现。
而这一次的京察,和朱常洛也脱不了干系……
“这倒是让殿下问着了,奴婢前两日在御前侍奉,恰好听见孙大人向皇爷禀奏京察一事,这次京察孙天官也是直接将奏章递到了皇爷的案头,说起来,这回孙天官的胆子也不小,提请黜落的官员里边,有好几个都是赵阁老的亲信,就连王阁老的心腹也有……”
眼见朱常洛问起此事,梁永连忙收起纷乱的心思,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只是这两句话却是让朱常洛皱起了眉头,轻声问道。
“王锡爵?”
如果说李太后是朱常洛给郑妃准备的后手,雒于仁是给皇帝添堵的手段,那么孙鑨的京察,就是朱常洛用来打击那帮心怀不轨之人的利剑。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孙鑨的这把火,到底还是烧到了王锡爵的头上……
ps:还是补昨天的~
顺便推荐一本书,也是写明朝的,和我同时期开书,成绩还不错,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书名:大明1629
第八十六章:罂粟(第三章)
对于王锡爵这个人,朱常洛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对于他当初提出三王并封还有后来护佑郑养性这两件事情颇为不满,但是另一方面,朱常洛也很敬佩他这种为国为民的品行!
这是一位真正的忠臣,神宗这么多年倚重于他并非没有道理,而且当初王锡爵前来劝自己的场面还记忆犹新,平心而论,朱常洛对他好感大于恶感。
所以他到孙府的时候,并没有提起王锡爵,而且希望孙鑨将目标对准赵志皋!
没错,这一年的京察,正是朱常洛在背后一手推动的!
照理来说,惯例的京察时间并不是现在,而是明年开春的时候,但是朱常洛却知道,这一次的京察注定不同凡响,孙鑨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大明朝发展到现在,除了国本之争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矛盾就是阁部之争!
自从太祖皇帝废除中书省,权归六部之后,六部就成了大明朝的最高行政机关,而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更是权威深重。
但是这个状态保持的很短,在内阁出现之后,阁老辅臣的地位很快就逼近了六部尚书的地位,甚至于到了现在,首辅更是稳稳的压吏部尚书一头!
甚至于在某些特殊时期,吏部尚书在街上碰到阁老都要避让!
为了夺回属于吏部的地位,历代天官都做出了无数努力,孙鑨自然也不例外……
朱常洛记忆当中,二十一年京察,就是孙鑨发动的总攻,他绕过内阁将京察的结果直接禀奏到了皇帝的案头,并且将黜落的对象直接对准了两位威名赫赫的阁老重臣,其中就有王锡爵……
而朱常洛清楚的是,孙鑨之所以拖到了现在都没有动手,就是因为他手中缺少确凿的证据,而当初一时兴起在明史上研究过这件事情的朱常洛,刚好能够帮到他!
不过让朱常洛有些意外的是,他本来只是将赵志皋手下的几个亲信的罪证交给了孙鑨,没想到他竟然还是拖上了王锡爵……
果然历史还是有惯性的吗?
轻轻摇了摇头,朱常洛没有继续发表看法,转而开口问道。
“那宫里的状况如何?”
孙鑨的事情他不想再继续操心,京察之事已经是席卷了整个京师的大事,朱常洛这点小胳膊小腿,掺和进去绝对没什么好下场,既然孙鑨想要找死,那就让他去撞撞这个南墙吧!
不过想到此处,他却是猛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情,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位大名鼎鼎的顾宪成,就是这场京察当中得到好处最多的人吧……
看来是时候找个机会,跟他见一面了!
“殿下,宫里的事情都在殿下预料之中!奴婢将武清伯被郑承恩煽动蛊惑的事情告诉了太后娘娘之后,她老人家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召武清伯来问个清楚,可巧的是,这个时候陈秉笔恰好来慈宁宫,将朝堂上的事情禀了太后娘娘,这才有了她老人家一怒上殿的事情!
如今郑妃的阴谋败露,太后娘娘最恨的就是有人算计她的家里,若不是顾及着皇爷和三皇子,恐怕郑妃这回免不了要被打入冷宫,不过就算是三个月的禁足也够她受的了。
这回太后娘娘下了严令,只在郑妃身边留了两个婢子侍奉,不许任何人出入长春宫!”
梁永的脸上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他现在成了朱常洛的人,自然是巴不得郑妃倒霉。
朱常洛淡淡的笑了笑,却是没有和梁永一样幸灾乐祸。
只有他才知道,那天在大殿之上的凶险之处,若是李太后再来迟一步,恐怕事情是另外一个局面,朱翊钧明显已经被郑承恩说动,哪怕是被扣上可能谋反的帽子,他以后都不会再那么容易脱身。
而事先他也的确不清楚,郑承恩竟然打着这般恶毒的主意,他只是知道武清伯的身份,所以命梁永将这档子事直接捅到了李太后的面前!
李太后虽然护短,但是却识得大体,自然清楚李高如此闹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到时候不必朱常洛动手,李太后自己都会好好收拾李高。
但是他没想到竟然会闹得这么大,若非陈矩及时将李太后请来,恐怕局面还不知会如何发展!
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