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如松眼神一闪,隐约听出了一丝不同的意味,连忙问道。
“那若叫梁提督来说,此刻该如何准备呢?”
“咱家不懂军务,不过也晓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二位将军刚到此处,须得了解敌我状况,而这城中,最了解敌我状况的,应当算是守城十五日的达云将军了吧,二位不妨与达将军谈谈,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梁永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留下麻贵和李如松一头雾水的站在原地,想不明白梁永到底是什么意思,找达云?这个当口了,找他有什么用?
难不成他们都办不到的事情,达云一个守城将领能够办得到?
不过到了此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可巧的是,他们还没开口,外头就有人来禀报,说。
“将军,大同总兵达云将军求见!”
“请进来!”
片刻之后,头上裹着白布的达云就出现在了大帐之内。
“大同总兵达云见过总兵官大人!”
虽然身上带伤,但是达云依旧坚持行了个军礼。
“达将军请起,是本将来的迟了,差点让将军战死沙场,是本将之过!”
麻贵连忙起身,将达云扶了起来,带着歉意道。
这倒不是假的,要知道,若非到了逼不得已的地步,达云身为前线主官,岂会亲自上阵?
实在是因为此战若败,大同失守的话,达云也就不必回去了,只能自杀殉城了,倒不如战死沙场来的痛快。
而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全都是因为他来的太晚了……
“将军不必自责,守城出战,乃是老夫之责,若能为国捐躯,亦是老夫之幸事!今日老夫求见将军,实是有重要情报,须得面呈将军!”
不过让麻贵没有想到的是,达云一开口便是脸色凝重。
第八百零九章:还是熟悉的味道
京师,内阁。
大军出征已有数十日之久,不比边境烽火连绵,京师当中早已经恢复了平静的景象,无论前线打的再紧张,朝廷还是要运转的,鉴于皇帝对于此次大战的重视程度,朝廷的一干大佬也都很明智的没有胡乱插手进去,而是一切听从皇帝的安排。
当然,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元辅,这是礼部呈递上来的皇太子册封仪注,请元辅过目!”
内阁当中,大学士朱赓手持着一份奏疏,来到了王锡爵的桌前,笑呵呵的道。
虽然宫中已经下了诏谕,邸定了储位的人选的,但是对于一干老大人们来说,却是丝毫都不敢掉以轻心。
宫里宫外那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虽然十分荒唐,但是事涉国本,不能有丝毫的冒险。
所以老大人们将大军送出京师之后,便一致的将注意力都放在了皇太子的册封大典上。
“嗯,这份仪注倒是周全的很,冯尚书是多年的老礼部了,这种事情上,想来不会出错的!”
仔细的将朱赓递过来的奏疏看了,王锡爵方才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开口道。
皇太子册封仪典,乃是朝廷最重要的册封典礼之一,重要性仅次于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其间事务繁杂无比,需要提前做好无数的准备。
而礼部的这份仪注,说白了,就是一份可行性计划,里面按照朝廷的规制礼仪结合现实状况,详细写明了从册封大典的前期准备,到后期的实行当中的各项细节,以及各个衙门需要做好的准备事务,除此之外,还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项意外状况,毕竟这一次,要参与册封的太子殿下,还只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娃娃,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
不过反过来说,礼部的仪注上了之后,后期的工作就好做了,因为到了具体实施的环节,自然有礼部的堂官和各部的侍郎去监督实行,就不必他们这些大佬操心了。
“的确如此,冯尚书这次据说是连着在礼部熬了好几天的夜,查阅了无数的仪典,才拟出了这份仪注,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大的疏漏之处,如果没问题的话,老夫就票拟送交御前了!不过话说回来,太子册封乃是大事,虽则如今太子殿下年幼,但是东宫却得早备,元辅以为呢?”
王锡爵眯了眯眼,他就知道,这个朱赓不会单纯为了一个仪注过来找自己。
却原来,是盯上了这件事情!
按照典制,太子既立,东宫当备,虽然如今这位太子殿下还是个小娃娃,但是既然立了太子,东宫就不能空着,更准确的说,东宫的官职不能空着。
大明朝没有废太子的先例,也就是说,一旦被立为太子,只要不倒霉的在登基之前死掉,那就是铁板钉钉的未来天子。
混进了东宫,就代表着混进了未来天子的班底当中,让朝中的一干大臣如何能不眼红?
要知道,上一任的东宫班底可是前程似锦,最得天子宠信的里停机,如今已经隐隐然在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于其他方从哲,叶向高,韩爌,孙承宗等人,更是平步青云,仕途得意。
这等活生生的招牌摆在面前,容不得一干大臣不心动,朱赓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朱阁老说的不错,东宫的确须得早备,尤其是这詹事府之架构,当早早搭建起来!”
王锡爵一抬眉,轻声开口道。
事到如今,通透如首辅老大人,早就明白了朱赓今天的来意,他这是来探听自己的口风了!
其实也不怪朱大人着急,自从沈一贯去后,浙党就一蹶不振,大不如前,尤其是经历过一次承天门风波之后,更是被天子拿住话柄,一次性罢免了数十位官员,算得上元气大伤。
可以说,浙党想要翻身,这次东宫再建,是唯一的机会了!
“那元辅之意,这詹事府的詹事和少詹事之职,谁人更为合适呢?”
压了压心绪,朱赓继续开口问道。
詹事府设主官詹事一人,正三品,佐贰官少詹事两人,正四品,统管詹事府政事,辅导太子。
再往下就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官职了,做不得什么主,更何况,太子毕竟还小,几位詹事府的主官可以提前预备着,但是想要一下子就全把整个东宫搭起来,未免有些为时过早了。
而朱阁老看上的,也显然是这詹事和少詹事的官职,说到底,他朱赓还是一方大佬,再低的也不值得他这么落下脸面来打探。
“照前几朝的例子,詹事和少詹事当选德高望重,才德出众的大臣担任,一般是从内阁和翰林院讲读学士当中来选,此番恐怕亦是逃不出此理!”
王锡爵瞥了朱赓一眼,淡淡的开口道。
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朗了,朱赓的地位很不利!
因为事实上,朝中对于詹事府存有念想的官员不少,但是实际上有竞争力的着实不多,对于詹事府的官员,朝廷还是有极其严格的规定的。
清流华选是必须的,而且必须是出身二甲前几名的官员,才有被列入候选的资格。
毕竟就东宫来说,首要目的是教导皇太子,才学是必须要有的。
而其次就是德行,但凡德行上有一点点的诟病,也是不可能进入东宫的,免得带坏皇太子。
对于詹事府的掌印官和佐贰官要求就更加严格,基本上除了内阁大臣和翰林学士,都是不用的!
如此一来,其实范围就很小了,内阁的五位大臣,加上翰林学士方从哲,一共六个候选人。
而这六个人当中,首辅王锡爵和次辅衷贞吉的可能性也不大,首先是因为他二人都年岁颇大,精力不济,还有就是,身为首辅和次辅,他们本就已经位极人臣,不适宜再担当皇储的老师,更何况他们也忙不过来,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二人其中之一去挂个名头,至于真正的实权,他们却是不会动的。
所以剩下的四个人当中,情况也就很明朗了,武英殿大学士沈鲤,文华殿大学士朱赓,文渊阁大学士李廷机,翰林学士方从哲。
这四人很明显的分为两派,沈鲤和朱赓早就俱为一体,分属浙党自不必说,李廷机和方从哲是帝党也不必说,应当说,这一次又是浙党和帝党的交锋……
第八百一十章:若……我等之上呢?
所以很明显的是,在这样的交锋当中,帝党明显是占据优势的。
尤其是李廷机,如今圣眷正隆,保不齐就会再度成为詹事府的掌印官,相对而言,朱赓的劣势就明显的多,毕竟这种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意思。
李廷机和方从哲都恰好符合条件,就算是想要争抢,也并不容易!
而这很显然也是朱赓的来意,皇帝那边不好下手,就只能转而寻求其他的途径了,比如说,王锡爵这位首辅的意见……
“元辅明鉴,东宫重任,当选德行出众之辈教导,朝中有人看似道貌岸然,实则不顾廉耻,奉迎天子,无所不为!清流华选,亦有私心昭彰之辈,同僚落魄,不思救助,反而缄默不言,落井下石,若此等样人得入东宫,乃国之不幸也!”
朱阁老一脸忧国忧民之色,叹了口气,望着王锡爵道。
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能不能办成,就看他能不能说动老首辅了,若是换在半个月前,承天门之事以前,他不会对此抱有希望。
但是事实证明,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祸福相依,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些什么!
承天门一事,让老首辅心灰意冷,闭门不出,隐隐有退隐之意,看似已经日落西山,可谁知反倒柳暗花明。
老首辅这一病,改变了天子对他的态度!
虽然只是短短的数日之间,但是很明显,天子已经意识老首辅对朝局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待得边境烽火燃起,老首辅不顾病体再度出山之后,只要稍微有些心思的人都能察觉到。
天子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