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但是这次出动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明晃晃的打着皇帝的旗号,这也是他们不敢招惹的,前一次扣阙的殷鉴在前,足以让这帮大臣们知道,胆敢跟皇帝硬抗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所以这些大人们只剩下一条路,找大腿!
在官场当中,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作用的,他们官位低微,皇帝可以毫无顾忌的随便乱抓,但是朝中的大佬们,皇帝总不会乱动吧?
身在官场,谁还没个靠山!
于是一时之间,京城中的百姓发现,原本宽阔的大街上顿时多了无数的轿子和马车,变得拥挤不堪,与此同时,各个大佬府中的门房也是收拜帖收到手软,不过让这些官员们失望的是,无论他们走到哪一个府邸,门房回给他们的话都只有一句。
我家老爷不在,请稍后再来!
门房当然没有骗他们,朝中的大佬们的确都不在,他们此刻都被召集到了内阁当中。
“元辅,外头现在可乱的很,陛下将我们禁足在此,究竟想做什么?”
事实上,早在上一道诏旨发布之前,朝廷当中够得上资格的大佬们就受到了皇帝的召见,纷纷赶赴了宫中,但是等进了承天门才发现,内阁的一干大臣也同样受到了召见,只不过据内廷大太监王公公所说,天子暂时不便,让他们稍待一会。
这一等就是将近一个时辰,虽说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可这些老大人们哪有心思享受,虽然他们人不在外头,但是宫内外的消息渠道却是并未断绝,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一道道公文发来,顿时让一干大佬头皮发麻。
“稍安勿躁,老夫已经派人进宫询问去了,想必很快就会有回信了!”
面对着同僚的质疑,王锡爵也是一阵无奈,今天的事情,内阁实际上早就有了准备,和外头那些天真的官员不同,内阁的一干老大人早就知道,皇帝不会就此罢休,虽然不会大动干戈,但是用皇帝的话说,旨意都拟好了,哪有收回的道理。
不过这肯定是玩笑的话,虽然皇帝下发了这么一道旨意,但是毕竟边境大战将起,朝廷还是要以稳定为主,所以早在上一道旨意拟好的时候,内阁就同时拟好了另一道安抚朝臣的诏旨。
只是让王锡爵都哭笑不得的是,那旨意都已经走完了程序,用了印了,却被皇帝要了回去,说是要当着朝廷一众大臣的面宣布。
然后,朝廷的一干大佬就被召集到了内阁,再然后,他们就被晾在这了,原本预想当中的宣旨太监连个影都没有。
不过之所以老首辅是感到哭笑不得而非感到担忧,是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天子的用心……
皇帝这明显是孩子气犯了!
事已至此,皇帝不可能会扣着圣旨不放,因为那没有意义,当今虽然手段多变,但是从未有承诺的事情做不到的,他既然答应了不会追究那些老老实实上缴银钱的大臣,就算心中再生气,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的。
这一点从天子大大方方的给赦免他们的旨意用印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来,要知道,圣旨可不是只有一份,尤其是这种会昭示众臣的旨意,在内阁都是留有副本的,副本上的印玺和内容,甚至是阁老们的签名都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压根不是皇帝扣着圣旨不放就可以抵赖的,而现在这种状况,很明显就是皇帝的孩子气犯了。
王锡爵看得出来,天子对于对这些贪官污吏毫无处罚十分不满,但是处于资金的承诺和内阁朝臣的反对,不得不这么做,心中很不高兴,所以他便用这种方式来给这些朝臣一个教训。
虽然不能真正的罚他们什么,但是叫他们急上一天半天的,却是不成问题。
不过……
老首辅抬头看了看天色,距离锦衣卫前往抓人已经有将近一个多时辰了,想必外头如今已经乱成一团了,要是天子再不松口下旨,恐怕就会闹出大乱子来了。
要知道,这次的官员清查,涉及到了几乎是京城九成以上的官员,他们乱了起来,朝廷的各种政务立刻就会停摆,这短短的一个时辰,还不知道会耽误多少事儿呢!
“诸位大人,司礼监陈太监到了!”
就在众人都着急不已的时候,外头中书舍人满头大汗的进来禀报道。
“快快请进来!”
一众大臣仿佛见到了救星一般,连忙开口道。
其实不用他们请,陈矩也已经走到了内阁的门口,施了个礼,道。
“诸位先生请了,咱家带了陛下的圣旨到,请诸位先生接旨吧!”
“臣等接旨!”
陈矩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背后还跟着几个小内侍,手里捧着盘子,当中放着玉轴黄绢的圣旨,见到此情此景,老大人们终于松了口气,连忙跪下道。
不过陈太监似是看出了他们的急躁,反而慢慢悠悠的,看的人着急,从身后小太监背后的盘子当中拿起圣旨,缓缓展开道。
“上谕,朕前诏命众臣清报家产,上缴贪腐银两,经户部,内阁核算,京城上缴银两者共计一千一十名,收缴银两一千六百余万,触目惊心,骇人不已,千里之堤毁于蚁x,诸臣工乃国之肱骨,贪腐至此,朕痛心不已,然所幸诸臣深明大义,主动上缴银钱,朕前诏有言,凡主动清缴银两者,既往不咎,特下此诏以明群臣,凡清缴银两者,户部已登记造册,封存宫中,自今日起,群臣不得以万历三十年以前有贪腐银两之罪攻讦京城诸臣,朕亦不以此罪罪人,然若今日之后,尚有胆敢贪污**,搜刮民脂民膏者,定罪不宥!另,锦衣卫与东厂所抓之官员,乃核实有罪贪腐者,为存文臣体面,朕不布案情,一律抄没家产,罢黜为民,若有不服者,家眷可入宫请登闻鼓,朕必令三司严审其案,依律判罚!钦哉!”
“陛下英明!”
这应该算是,皇帝继位之后,除了登基之时的诏书外,最长的一封诏书了,但是长长的一大段听下来,一众大臣却丝毫没有不耐的感觉,反而重重的松了口气。
有了这份诏书,一切就都好办了……
倒是陈矩,将诏书缓缓合上,扶起一众大臣,笑呵呵的道。
“陛下还有口谕,说是没什么事儿了,想必外头先生们也等的急了,有事儿的就可以先回了!内阁的诸位先生,还有吏部孙天官,都察院万总宪几位辛苦着,跟咱家再进宫一趟,陛下召见!”
众臣一阵苦笑,皇帝还真是直白,就差说今儿就是特意扣着他们了,不过如此也好,外头乱糟糟成那个样子,他们也的确得赶快回去收拾局面了……
第七百九十七章:事儿还是要人来做的
得了天子的诏命,一干大佬各自出宫去处理各部的乱局不提,
内阁的几位大人和吏部孙天官以及都察院万总宪却是跟着陈矩来到了乾清宫,天子到底是天子,或许会一时意气,但是总不会白白的将他们都一直扣在宫中不放的,如今召他们进宫来,恐怕是有正事了。
至于是什么正事?
在场的老大人们都是久经宦海之辈,扫了一眼天子召见的人选,就大致猜了个七七八八,既然召见的是吏部尚书,那么这次的议题肯定和人事有关。
而这次锦衣卫查抄各府,银两赃物暂且不提,着实会有一大批官员落马,既然罢黜了一批官员,自然就要重新筛选一批官员顶上,毕竟朝廷的政务还要有人来处理。
至于说召见都察院的万总宪,就更是呼之欲出了,出于大战将起,稳定朝局的考虑,皇帝这一次出手还是手下留情了的,某些关键位置上的人,还是没有擅动,而相对的是,平时地位不低的科道官员就成了皇帝开刀的首要对象!
这一次罢黜的官员当中,有将近五成都是御史科道,都察院上百位御史当中,一次性罢免了超过二十位,数量不可谓不众……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清宫中,天子一身蟠龙袍,坐在御座之上,虚手一抬道。
“诸位先生请起,今日请诸位先生过来,是想商议一番,这官员铨选之事!”
众臣起身,一副不出所料的神色。
朱常洛顺手从身旁的奏疏当中抽出一本来,继续道。
“吏部所上奏疏,朕已经看过,内阁众位先生的票拟,朕也心中有数,并无太大不妥,只有一处,这奏疏上有言,调吏部郎中杨涟为吏科给事中,被内阁诸位先生驳回,不知是何缘故啊?”
事实上,这一次查抄各臣的府邸,虽然看似是突然之举,但是无论是内阁,还是宫中都已经酝酿许久,朱常洛也早就密召孙丕扬入宫,让他拟定继任者的名单出来,而孙天官也加班加点,总算是拟定出了一份比较“合适”的名单。
但是奏疏送到了内阁,却出了一点小小的差错,而这点差错,就出在杨涟的身上,按照内阁和天子的双重要求,也因为这次铨选的多是科道官员,所以孙天官这次拔擢的人才大多数出自翰林院,占据了整份名单的将近六成,而这六成当中,也很完美的体现了孙天官的行事风格。
往常铨选的人数并不多还好,这回一次性出现了这么多的空缺需要填补,孙天官的个人风格一下子就体现出来的,不夸张的说,这份名单简直就是一份官场势力分布图。
孙天官完全是按照朝中各个党派的势力大小来分配名额的,精确到了分毫不差,当然,这仅仅是针对于从翰林院拔擢的人选而言的。
翰林院之外,孙天官讨好的意味就十分明显了,密密麻麻简直是帝党的天下,户部郎中刘一燝,礼部员外郎朱延禧,兵部郎中何宗彦,还有这次备受争议的吏部郎中杨涟,都被孙天官一次性给拟调入了科道当中担任掌道御史或是各科的给事中。
而接替他们本职的人选,毫无疑问的也是帝党的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