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
方从哲却是没有那么乐观,有些担忧道。
“殿下,备倭军的确是一条出路,可臣担心,那些纸醉金迷的纨绔子弟,未必会愿意远赴重洋去异国他乡戍守啊!何况将备倭军的重任交给一帮只会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这……”
京师之地的纨绔子弟多得很,但是章台走马他们玩的纯熟,可要论及戍守一地,处理政事,他们绝对是两眼一摸黑。
将倭国的事务交给他们,真的能办好吗?
更何况,怎么让他们去,也是个问题,这备倭军是要长久驻扎在倭国的,倭国毕竟是边陲小国,贫瘠不堪,真的能吸引这帮纨绔子弟吗?
不过他这句话,却不必朱常洛回答,一旁的叶向高便笑道。
“方兄难道还看不懂吗?这就是陛下将三大营事务交给殿下来办的原因所在!”
望着方从哲迷茫的神色,叶向高继续道。
“方兄可是忘了,当初詹事府新立,有多少人拼着头破血流也要占得一席之地吗?”
方从哲顿时了然,他真是糊涂了。
勋戚是靠什么吃饭的?皇恩啊!
只有紧紧的抱住皇帝的大腿,才是一个勋戚世家长久存活兴盛的秘诀,朱常洛是谁?东宫太子,未来的储君。
这备倭军,是他第一次在军队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视作是由他一手组建。
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却毫无疑问的会是朱常洛未来的亲信之军,这种机会,可是别人拼了头都抢不来的,还怕没有人来?
相比之下,不过是去倭国熬上两三年罢了,又不是一去不回,区区两三年,换上一个从龙之功,简直是赚大发了。
眼见方从哲明白了过来,叶向高也转过身,道。
“殿下,陛下之意,想必是要利用殿下和勋戚之间良好的关系,来组建备倭军,进而借此机会,重整三大营军务,故此,臣以为,殿下是时候去拜访一下京中的各勋戚世家了!”
要说如今朝中和朱常洛最亲近的势力,其实非勋戚莫属了。
且不说崇信伯费甲金早已经是朱常洛最亲近的大臣,就是其他的勋戚世家,因为当初的那件事情,也多多少少和朱常洛有交情。
认真细论起来,说朱常洛对京师的勋戚们有恩也不为过。
恐怕这也是皇帝将这件事情交给朱常洛办的原因所在……
送走了方从哲和叶向高,朱常洛却是单独将李廷机留了下来,从刚刚得知消息开始,他就发现自己这个老师的情绪有些不对,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
这可一点都不像他的性格!
“先生,如今没有殿内没有其他人了,先生可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想要对本宫说?”
驱散了一旁服侍的婢女内侍,朱常洛皱眉问道。
李廷机似是有些犹豫,不过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殿下,关于三大营之事,臣有个想法,如今三大营军纪废弛,是需要一批新的力量来充裕的时候了,殿下当初在王府所率的护卫指挥使司,如今正好可以调拨过来,充入三大营的编制当中,配合陈侯的训练,想必能使三大营现状改善不少!”
一句话出,大殿当中忽的静了下来,朱常洛的脸色一沉,紧紧的盯着李廷机,半晌,方才脸色凝重的开口问道。
“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第五百五十四章:万历二十九年的秋天
王府旧臣,是朱常洛最嫡系的人马,寿王府的护卫指挥使司,更是朱常洛一手建立,上到指挥使,下到一个小小的把总,都是由朱常洛亲自挑选的,这支队伍从上到下,都已经深深的打上了朱常洛的烙印。
但是可惜的是,大明的太子和历朝的太子都不同,东宫有属于自己的侍卫队伍,但是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所以这支队伍如今被放在南京城,由陈良弼代为管理,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和朱常洛疏远了,陈良弼自知这是朱常洛的嫡系人马,从来没有插手过这支军队的管理,甚至就连队伍的一个小小把总更换,都要和指挥使骆养性商议。
可以想见的是,假以时日等到朱常洛登基之后,这支军队就是新的上直二十六卫之一。
而这样一直派系色彩鲜明无比的队伍,一旦调入京城,而且是编入三大营当中,将会引起什么后果,是谁也无法估量的。
要知道,重整军务和在三大营里面培植亲信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朱常洛身为太子,理应预闻军政大事。
军务亦是太子所习的重要内容,虽然三大营地位敏感,但是太子前去整顿军纪,只会让人觉得,皇帝已经无法容忍三大营的乱象。
而若是要将护卫指挥使司的队伍编入三大营,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无论有没有人这么说,皇帝的心中必会产生太子觊觎军权的想法。
虽然如今朱翊钧看似对朱常洛无比支持,但是涉及皇帝和储君之间的关系,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反目成仇!
只是让朱常洛不明白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李廷机不会不懂,但是他还是这么说了,这只能说明,李廷机有自己没有看透的用意……
“不瞒殿下,臣的确有些猜测,只是不敢确认!”
李廷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似是要将胸中浊气尽数排出,顿了顿,面色凝重道。
“臣观陛下今日与殿下之奏对,似有……托孤之意!”
最后的几个字,仿佛重若千钧,李廷机犹豫了良久,方才一字一句的说道,口气十分沉重。
“什么?!”
朱常洛手一抖,旁边的茶盏应声而落,青瓷的茶杯在地上摔出清脆的响声,温热的茶水溅湿了他的衣袍,但是朱常洛却似乎毫无所觉,紧紧的盯着李廷机的眼睛。
“先生,何以见得?”
声音微微颤动,带着意味不明的紧张和……惶恐。
“殿下先不要激动,这只是臣的猜测而已,三大营虽然军纪伦废,可却仍是京师之地最强的力量,自皇上继位以来,便不容任何人染指,朝中大臣争取多年,然历任总督大臣皆为陛下信重之勋戚,更遑论军中常驻中官,可见陛下对三大营之重视,如今却贸然将营务交给殿下处置,不得不令臣多想一层!”
李廷机的眉头紧皱,缓缓说道。
“可……父皇之所以将三大营的营务交给本宫处理,难道不是因为本宫拟定的和谈条约吗?”
朱常洛压下心头种种纷乱的情绪,开口问道。
不错,皇帝的确一直对于三大营的军权看的很紧,就连一个副将的调动任命,都要经由圣旨,但是这又能代表什么?
皇帝总不可能提前料到他会送呈国书,更不可能料到国书之上会有备倭军的出现。
没有备倭军,就算是朱常洛,也没有理由去插手三大营的事务。
“不好说!”
李廷机沉吟了片刻,缓缓道。
“若殿下所转述的奏对无误,陛下今日的确举止异常,加之将三大营之重务托付于殿下,其中意味不得不令臣多想,何况殿下请想,殿下和陈侯的关系,朝野上下共知,若仅仅是要协理营务,定国公必会配合殿下,完全不必多此一举,将陈侯从南京调来,陛下如此而为,极有可能是在做准备……”
顿了顿,李廷机的眉头又拧了起来,道。
“不过也不排除殿下所说的可能,又或许,陛下是在试探殿下也未可知,唉,殿下的这份国书递的的确不是时候!”
若是没有这份国书的话,皇帝的意思就不会这么难猜了,三大营的营务关乎三大营军权,皇帝若是主动提起此事,当可确定是在为某些事情做准备无疑。
但是如今,有了这份国书的存在,李廷机也难以确定,皇帝究竟是恰逢其会,还是有意为之!
“那……先生的意思是?”
朱常洛的心头有些乱糟糟的,深吸了一口气,方才开口问道。
“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圣体究竟如何?这一点,恐怕还是要殿下亲自进宫一趟了!”
李廷机却是面色郑重,开口说道。
皇帝的身体状况,是历朝历代的禁忌,但是再是禁忌,也总会有人知道的,自从坤宁宫那场大火之后,帝后的感情愈加浓厚。
所以对于这一点,王皇后应该是清楚无比的,至于如何从王皇后口中套出话来,就需要朱常洛自己想办法了。
不过听到此言,朱常洛的心头却是猛然一震,这几日他进宫的时候,王皇后的脸色具是愁眉不展,原本他还以为是其他的缘故,现在看来,莫不成真的是……
“若是……先生猜测属实呢?”
朱常洛艰难的说道,仿佛字字都重若千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那……殿下就要早作准备了,至少,护卫指挥使司的军队,是必定要调入京师的!”
李廷机望着朱常洛的目光当中多了几分难明的意味,朱常洛的这个回答,已经代表了很多东西。
只是一想起这句话背后代表的意义,就连李廷机也忍不住背后冒出阵阵冷汗。
“好了,本宫知道了!先生且先回去吧,今日之事,还请先生切莫对任何人多言,本宫过些日子就进宫探望母亲,得了消息,再与先生商议!”
“殿下放心,臣告退!”
送走了李廷机,朱常洛独自坐在大殿当中,萧瑟的秋风自殿门处吹进来,让朱常洛感到一丝凉意。
半晌,朱常洛走出殿门,望着殿外树上显得有些枯黄的叶子,微微有些出神。
已经入秋了啊!
何须去问王皇后,他已经记起了,自己怎么也想不起来的,那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今年,万历二十九年了……
第五百五十五章:护卫指挥使司的去处
随着朱常洛和石星等人联名上书,大明和倭国和谈达成的内容也随之公之于众,不出所料的是,朝臣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