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他的预计当中,倭国使团此番要回转倭国,至少需要四五个月,而丰臣秀吉就算是恼羞成怒紧急调军,远渡而来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半年的时间便过去了。
到时候他就可以以逸待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谁知道,这番计划,全部都被朱常洛给破坏了,看这份奏疏上所说,虽然没什么证据,但是和真相却已经十分接近。
眉头紧皱,朱翊钧将注意力转回朝堂之上,开口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还是择日再议吧!”
第三百零五章:好声好气的说话
朱翊钧不知道这件事情朱常洛到底是如何知晓的,但是不论如何,这件事情现在还不能显露于人前,更不能在这么众目睽睽的情况下揭开。
所以他甚至来不及思考要如何处置朱常洛,第一反应便是将这件事情暂时拖下来。
对此朱常洛早有准备,这件事情既然拿出来了,就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眼神一瞟,一旁的费甲金就打算上前开口。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便有另一位绯袍高官出列道。
“陛下,寿王殿下所言委实惊人,若是属实的话,乃是陛下驭极以来的第一大案,事涉正二品兵部尚书,关系朝廷颜面,国体大事,臣身为风宪之臣,职责所在,斗胆请陛下将此奏疏公之于众,以安群臣之心!”
老大人面色方正,古朴严肃,胸前一只獬豸威严的很,正是左都御史衷贞吉。
都察院本就有监察百官之责,为耳目风宪之司,如今朝中出了这等大事,于情于理他这个左都御史都不能无动于衷。
而且和皇帝打交道了这么多年,衷贞吉自然看得出来皇帝眼下是在拖延,并不想当着朝堂揭开此事。
但是如此一来,却是让衷贞吉更加担心,因为这或许代表着,朱常洛所说的事情乃是事实!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的话,那将真的是如衷贞吉所言,将是万朝二十多年以来的第一大案。
“陛下,臣兵科给事中徐成楚同请!”
“臣礼科给事中刘道亨附议……”
“臣山东道御史孟诚已附议……”
转眼之间,大殿之内已经跪下了一大片,这其中虽说除了衷贞吉之外,没有九卿级别的大佬,但是六科给事中却足足站出来了三个,以下的御史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这帮人来说,他们巴不得这京城当中发生些什么事情,不然的话哪来的弹劾,身为御史,不弹劾人的话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朱常洛今天所说的话足可称本朝第一大案,谁不想上去刷一把声望。
再说有风宪官当中的老大左都御史衷贞吉牵头,还担心什么?
不过这场面倒是让朱常洛哭笑不得。
这可不是他提前安排的,他原本是打算继续依靠费甲金的力量,让皇帝不得不审下去,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出杀手锏了。
但是谁想到这帮御史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团团扑了上来,倒是省了他一番事儿。
正好,这帮人得罪皇帝是常事儿,皇帝要是罚他们,他们不会生气反而会高兴,但是换了军方就不同了,太庙前的一场苦谏已经是费甲金不惜一切代价换来的结果了,若是在这大殿之上再来一次,保不齐会有多少人退缩。
“好!既然诸位爱卿执意如此,张诚,宣!”
朱翊钧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袍服间的拳头握了又松,最终仍旧是古井无波的将手中的奏疏转手递给张诚,道。
不过皇帝有这般定力,底下的朝臣却是早已经议论纷纷,若非如今是大朝的话,怕是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冒头出来。
当然,这都是些想要在朝堂上多多露脸的低阶官员。
朝臣最前端的几位大佬,尤其是内阁的几位辅臣都是沉默不语,只是频频的交换眼色,眼底一片愁容。
在场的人当中,只有他们最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是如今殿中的形势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怕是就算他们出面,也压不下群臣的朝议了……
奏疏并不长,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张诚自然也不敢耍什么花样,老老实实的将朱常洛的奏疏一字一句的读完。
底下的朝臣却是瞬间就炸了锅。
“陛下,小小倭国,竟敢如此欺我大明,此等大辱断不可忍!”
这是某年轻气盛的御史说的。
“是啊,陛下,我大明乃礼仪上国,尔不过蛮夷小国,竟敢妄图我大明帝姬,简直狂妄无状……”
这是某须发皆白的部侍郎说的。
“陛下,臣愿亲自领兵,为陛下擒其敌酋,显于丹陛之下!”
这是某浑水摸鱼的中军都督府都督说的。
…………
总之在朱常洛的奏疏被读完之后,朝中迅速升起一阵声讨之声,华夏乃中央之国,数千年来的骄傲深入了所有人的骨髓当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面对这样几乎挑衅的条件,都难以抑制心底的愤怒。
更何况如今的大明不是几十年后那个风雨飘摇的大明,而是震慑诸国,屡战屡胜,威仪四方的大明。
对于这等狂妄小国,就连一贯主和的大臣都站出来要求皇帝严查追责。
朱翊钧高居于御座之上,将底下的场景尽收眼底,却是忍不住暗中摇了摇头。
他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但是朝政大事岂是儿戏,若是单凭一时意气的话,这个国家早就完了。
他当然清楚朱常洛是想干嘛,再过十几天就是兵部考功之时了,此事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近军方膨胀的势力着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必须要打压一番了。
而石星乃是这一次兵部考功的主持者,事到如今,临阵换将是定然来不及了。
他本打算在这次考功之后,便让沈惟敬寻个机会,揭开和谈之事的真相,顺理成章的发兵征讨,然后将石星丢出去平息军方的怒火。
但是如今这件事情被朱常洛提前揭了出来,又该如何是好?
若是要保石星的话,这件事情又该如何解决?解决之后,以后要出兵又该寻如何的名义?
如果不保石星的话,势必要提前开启这次大战,而大战伴随的是战功的产生,有功则赏,到时候军方的势力必将形成新一轮的腾飞,如何平衡文臣武将的势力,又将成为一个问题!
无数的念头在朱翊钧的脑中划过,绕成了一团乱麻,使他对底下让他陷入这般困窘之地的朱常洛越发感到不顺眼了。
不过眼下不是与他计较的时候,还是先平息当前的状况为好。
沉吟了片刻,朱翊钧开口道。
“诸卿拳拳为国之情,朕甚为欣慰,然此事事关重大,涉及国体,朕一时亦不得决断,何况和议之事乃是兵部与倭国商谈数月的结果,若是就此无凭无据贸然推翻的话,恐有伤我大明名声,朕意,兵部尚书石星停职回府,兵部事暂由左侍郎邢署理,命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思会审此案,如何?”
第三百零六章:众叛亲离?
三司会审,是除了皇帝御审之外最高的司法程序。
甚至于有些时候御审的效力也未必比得上三司会审的威信,对于朝堂上的诸臣来说,三司会审就像是廷推一般严肃正规的途径,处理这种大案要案最是合适不过。
按理来说朱翊钧的这个做法并没有错,但是朱常洛的脸色却是猛地一沉。
无他,这三司会审虽好,但却是违背了他当初的打算,若是无法当堂将这件事情敲定下来的话,再想要寻找这样的机会就难了。
何况三司会审乃是刑部,大理寺,监察院三司审案,压根没有军方什么事儿。
而如今正是文臣集团蓄势要针对军方的时候,保不齐会审出个什么结果来。
再说了,万一到时候皇帝随便暗示一下,将这件事情拖上几个月,也是一桩麻烦。
更重要的是,走到了这一步,朱常洛已经没有了退路,赢了,他能够赢得军方的友谊,从此在朝廷当中奠定自己的威信。
而要是输了的话,那他会失去所有的一切。
如今朝堂上之所以一拥而上群情激奋,是因为大部分的中低层官员都不清楚事实的真相,只看到了倭国的狂妄自大,所以如此激愤。
但是等到下朝的话,消息一旦传开,他们必然会反应过来,朱常洛是为了保住军方才会有此异常之举,到时候这朝堂的风向会如何变,谁也不会清楚。
何况朱常洛更加清楚的是,他的这位父皇,高居御座之上的皇帝!
正在等着他犯错,并且磨刀霍霍的想要将他打落深渊。
方才在奉先殿前,那两句威胁之言,朱常洛可不会仅仅当成是威胁之语,若是到时候三司会审的结果和他所奏不同,这威胁之言怕是真的会成真!
至于这三司会审会审出什么东西来?
哼哼,上有皇帝施压,下有文官针对军方的大势,朱常洛可不相信这几位大人能够扛的住这么大的压力。
不过皇帝如此做法,的确是理所应当的,难不成要让军方再来一次逼宫?
朱常洛眉头紧皱,一旁的王锡爵却是上前一步,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案涉及两国邦交,不可仅凭一家之言定论,当交由三司详加审理!”
一言既罢,朝堂之上乱糟糟的局面总算是缓和了几分,皇帝和首辅两位达成一致的时候,这朝堂之上还鲜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一众文臣不再吵嚷着要出兵教训倭国,但是还可以看出神色中隐约有些不高兴。
但是紧接着,他们就连这些许情绪都没有了。
因为紧接着,原本立在文臣队列当中的剩下三位阁臣也纷纷站了出来,齐齐道。
“臣附议!”
而剩下的六部尚书虽未出言,但是立在原地也并未反对,四大阁臣都齐齐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