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是在赶鸭子上架,毕竟他没有任命长史的权力。
不够此刻赵士桢的态度则是让他满意的很,这才是一个上位者应有的胸襟,若是处处按着所谓的官场规则,有能者难以出头,那还得了?
有没有具体处理事务的能力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知人善用的眼光的气魄,就拿这件事情来说,杨涟事实上是抢了他的风头的,对于很多官员来说,这个风头即便是自己得不了,也不愿意让下属得到的,不然的话岂不显得自己无能?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私下里将法子交给自己,然后由自己来出这个风头。
而恰恰是赵士桢这等提携后进的态度,让朱常洛对他的好感度再次升高。
赵士桢却不知道,他无意当中鼓励杨涟的行为竟然能在朱常洛心中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却说杨涟忐忑不安的看了看赵士桢,确定他不是说反话之后,才放下心来,拱了拱手道。
“殿下恕罪,臣平生最崇敬之人,便是前首辅张公,然而他老人家一生最为人诟病之处,便是胡椒苏木折俸之策……在臣看来,如今这刘知府所提的建议,和当年的胡椒苏木折俸如出一辙,不过张公是为了充裕国库不得已而行之,而这位刘知府怕是为了一己私利罢了!”
说到底,杨涟还是个带着几分热血的年轻人,说着说着脸色便涨红起来,变得有些义愤填膺。
“殿下,臣闻这刘知府乃是出身商贾之家,他的大兄便是这平安府最大的染织商人,此刻向殿下提此倡议,定是想要为自家牟利!”
当然,更重要的一句话杨涟没有说,他心中最崇敬的张居正,怎能任由这等小人玷污?
张公行此不得已之策是为了国家,而这刘知府效仿之下,却成了为商人牟利之举,简直是在扇张公的脸啊!
“嗯,说的不错!”
朱常洛微微点了点头,虽然杨涟还是没有全部说到点子上,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的能力却是有的,至少在这三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最先看出其中的蹊跷。
“不过杨纪善在来之前做过功课?”
不然的话,他怎么会知道这刘守友的出身呢?
杨涟起身恭敬的答道。
“回殿下,臣有一位年兄在平安府做事,我等常有书信往来,得知即将到寿王府任职之后,我便在信中问了平安府的状况……”
果然,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啊!
朱常洛感叹了一声,却是将头转向了一旁的骆养性。
“骆指挥如何看待此事?”
不过他的这句问话倒是让骆养性微微一愣,无他,虽然朱常洛刚刚是在问他们三人,但是骆养性压根就没有认真去想。
这其实也是朝中的老惯例了,自从永乐以后,勋臣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朝中事务大都被文臣包揽,除了军务之外,大多数时候,武将都是泥塑雕像,听着就行。
而税赋问题,更是文官的禁脔,所以对于朱常洛开口问自己,骆养性多少是有些意外的。
不过他和赵士桢不同,他虽然不清楚刘守友打的什么主意,但是他一直在锦衣卫当中混迹,通晓各种下作手段,很快便得出了结论。
“殿下,以臣之见,这丝绸折税倒也不是不可,不过一匹丝绸折多少银子,却不能是那刘知府说了算!”
骆养性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赵士桢杨涟都不同,他想的是,如果他是刘守友,会如何来操作这件事情,让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
毫无疑问的是,当然是用低价购入丝绸,然后高价折税,这种手段是外出的内宦敛财常用的手段,骆养性自然清清楚楚,冷笑一声,便开口说道。
ps:感谢书友zippoboy319五百币的打赏~
第一百九十四章:议税(3)
朱常洛点了点头,果然对付小人还是得用锦衣卫里出身的人……
倒不是他对于锦衣卫有什么意见,而是如今时代的局限性,让杨涟这样的读书人先天就存在缺陷,想想看,为什么朝廷要让千辛万苦考上进士的人去做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是为了打磨他们的见识,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证明了他们的毅力和恒心,圣贤书教育了他们忠心报国的思想,接下来他们欠缺的,自然就是能力问题了!
县令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领一地之庶务,作为亲民官,能够直接接触到老百姓,也能见识到胥吏的各种手段,这样等他们身居高位之后,自然对民情了如指掌。
当然,作为内阁成员后备基地的翰林院另算……
总而言之,赵士桢和杨涟二人,都没有亲民官的经历,能够想到如此地步,朱常洛已经很满意了,他们一直接受的是君子的教育,故而自然对这等手段知道的不清楚。
而骆养性则恰恰相反,他在锦衣卫当中见多了这种手段,所以自然轻而易举的就识破了刘守友的用心。
叹了口气,朱常洛轻声说道。
“骆指挥说的不错,这入手出手之间,可以玩的猫腻太多了,所以本王是不可能答应他的要求的!可是如此一来……”
“如此一来,殿下在平安府中定然会寸步难行,毕竟这刘知府乃是地头蛇,就算是殿下也不好贸然强压!”
话头微顿,赵士桢皱着眉头开口接话道。
他算是看出来了,自己眼前这位主其实并不在意所谓的官场顺序,他更喜欢自由讨论的方式,所以赵士桢很明智的当了这个捧哏的角色。
事实上,若是论地方庶务,或许杨涟在州县当中游历了几年,赵士桢比不上他,但是论揣测官吏们的心思,杨涟可就比不上赵士桢了。
毕竟他在鸿胪寺呆了这么多年,官场上的争斗,没学会也看的多了,自然清楚得很。
“不错,这刘守友在此地根基深厚,刘家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若是本王贸然拒绝他的话,必然会引起事端,故而本王打算……答应他!”
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朱常洛会说出什么计策的时候,朱常洛却是吐出了这三个让人大失所望的话。
答应他?
开什么玩笑!
这件事情当中有多少猫腻,在场的人到了现在都清清楚楚,若是真的答应了他,王府不知道每年会有多少银子流进那刘守友的口袋里,这怎么能行?
不过到底还是赵士桢反应的最快,很简单的思维,既然朱常洛已经知道了刘守友的打算,那么又怎么会傻乎乎的跳进去呢?
“殿下是打算……和他做交易?”
在官场上什么最常见?当然是利益交换!
往往一个看起来不可能被推行的政策,经过各种利益交换之后,就会顺利的被推行下去,既然这件事情明显会损害到朱常洛的利益,那么他之所以会答应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件事情会在其他方面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何况对方能够提条件,难道己方就不能了吗?
“不错,那刘知府狼子野心,本王自然知晓!可如今本王初到平安府,尚未站稳脚跟,不宜与他过分交恶,他既提了此种建议,本王不妨暂且顺水推舟便是,不过这交换的条件,却是要诸位帮本王参谋参谋……”
说句实话,虽然朱常洛心里压根瞧不上这个只会钻营的刘守友,但是天朝的太祖不是也曾经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自己在平安府根基尚浅,而刘守友其人固然平庸无为,但是毕竟在平安府当了好几年的知府,加上其家族的力量,在平安府当中的关系可谓盘根错节,若是以为凭着一个亲王的名头,就能让对方就范的话,那只能说朱常洛太没有政治智慧了。
何况在官场当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乃是必修课,虽然刘守友肯定是要铲除掉的,但是用什么手段却要好好斟酌一番。
“既然殿下已经决意如此,那么丝绸折税的定价之权必须要握在自己的手中,最不济,要双方共同议价,切不可让刘知府把持物价,而且一定要快,刘家既然是丝织大户,必然有影响物价之力,若是彼时尔等哄抬物价,吃亏的还是殿下!”
说话的是骆养性,而且保持着一贯的风范,不吝用最险恶的用心去揣测别人,考虑最坏的情况。
是以他这句话一出口,一旁的赵士桢和杨涟便皱起了眉头,在他们看来,那刘守友好歹是士林中人,虽然出身杂流,可既然做到了知府的层面,定然是要脸面的,怎么会行此下作手段。
不过朱常洛倒是对骆养性的话深以为然,他接触刘守友的时间最长,故而最了解他的为人,此人与其说是一个官僚士大夫,倒不如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商人性子。
只要有利可图,怕是颜面什么的,压根不会在意,所以骆养性说的可能性,刘守友完全能够干得出来!
“殿下,臣倒以为当务之急乃是要将平安府上下的税赋之事掌握清楚,既然刘知府执意要推行丝绸折税,那么我等不妨顺势让王府官入驻府衙,监管税务,防止有人弄虚作假!”
赵士桢虽然对于骆养性说的可能感到有些不屑,但是却并没有开口反驳,反而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不过他考虑的和骆养性又有不同,骆养性是在考虑对方会如何损害自己的利益,而赵士桢则是在想如何才能够通过这场利益交换争取到更大的权力。
要知道,税赋之事如今是府城方面一手把持,虽然寿王府方面有名正言顺的名义接管此事,但是想也知道,刘守友不会心甘情愿的交出手中的权力,若是能够通过部分妥协来换得王府的人接管税赋庶务,倒是笔划算的交易。
事实上,朱常洛对于赵士桢和骆养性所说都十分满意,但是他却仍旧没有说话,反而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有些郁郁的杨涟。
“杨纪善以为呢?”
“回殿下,臣还是觉得,此事不妥,商税乃是国家税赋,丝绸折税定会助长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