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在下华佗,谯县人氏,这位公子,我真的不是盗墓贼。”
刘协听到这人自称华佗,心里不由一惊,自己早就派人一直寻找华佗下落,倒不是有什么急病需要华佗,而是为了有备无患,人吃五谷杂粮,那就没有不生病的,能有一个手段高明的医生在身边,那就等于多了一条甚至几条命。
只是与张仲景一样,华佗也是个居无定所的,四处为人症病,想找到并不容易。刘协也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过眼下不是招揽华佗的时候,刘协面不改色的上下打量了华佗一番,回到老者面前说道:“老丈,实不相瞒,小子恰好要去拜访当地县令,眼见天色将晚,不如将此贼交于我,由我将其交给县令处置如何?”
说到这刘协冲一旁的马汉使了个眼色,马汉会意,回马车取出两贯钱,刘协接过塞给老者道:“这点钱就算是酬谢诸位见义勇为。”
村民要把盗墓贼送去见官只是出于义愤,眼下有人愿意代劳,正忙着秋收的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而且还能得两贯辛苦钱,别的不说,一人喝完水酒还是足够的,也不算白忙一场。
等到村民们都走了,刘协翻看了一下村民走时送过来的褡裢,说是从盗墓贼身上缴获的。
“马汉,快给华先生松绑。”刘协笑眯眯的看着华佗吩咐道。
“……多谢公子出手搭救。”华佗抱拳向刘协感谢道。
“华先生不必多礼,华先生可知,我可是找你很久了。”
“……公子家中有病人?”华佗一愣,习惯性的问道。
“现在没有,但难保将来不会有。”
“……公子可能要失望了,华某久不归家……”
“哎~华先生既然思念家小,何不举家迁来关中,以先生的本事,那是肯定可以在关中立足的。”刘协打断华佗的话道。
“……华某只想治病救人,还请公子海涵,放华某归去。”
“……华先生,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就凭你一人,这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可若是你将你的医术传授给别人,那又有多少人可以治好多少的病人。”
“公子说笑了,医者贱业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学的。”华佗苦笑摇头道。
“华先生莫要妄自菲薄,什么贱业,那是偏见。先生可知神农氏?”
“华某当然知道那是古之圣贤。”
“那华先生可知神农为何要尝百草?以身试毒?”刘协又问道。
“为弄清草木药理,治病救人。”
“是啊,古之圣贤之所以被称为圣贤,那是因为他们对当时的人们做出了巨大贡献。燧人氏教会了我们用火,有巢氏教会了我们筑屋,伏羲氏教会了我们渔猎,华胥氏教会了我们制衣,先生为何要妄自菲薄。不瞒先生,只要先生愿意,我愿出资帮助先生修建我大汉第一所专门教授医术的学院。而且别的不说,就拿华先生盗墓一事来说,别人不理解华先生,可我却是理解的。
“你理解?你真的理解?”别的话华佗都没有什么反应,唯独刘协最后一句话,让华佗的神色变得激动起来。
“我是真的理解,先生开棺的确只是为了研究人在死后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是为了其他。人在死后,大脑与心脏停止工作,但身体的其他器官中有一部分依然在活动,比如头发或者指甲,这也是为何人们有时会发现人在死后头发或者指甲长得老长的原因。要说起人在死后的身体变化,我还真知道一些。”
“愿闻其详。”华佗两眼放光的说道。
“唔……人死后,肌肉变得僵硬……”
不等刘协把话说完,拉着赵雨跳下车的甄宓就尖叫一声,威胁刘协道:“住口!姓刘的,你要再敢说,今晚你就别想在马车里睡!”
刘协无奈的对华佗耸耸肩“华先生见谅,改天有机会我再跟你说。其实我知道的也只是有限,华先生日后也可以自己去观察研究。”
“……你支持我的研究?”
“支持,只要华先生需要,研究材料我会想办法为先生提供。”刘协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你真的相信我的研究不是……邪术?”
“我相信,先生的研究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与那些旁门左道的邪术绝对不同。”
“……我愿意留下,不为别的,只因为公子你懂我。”
“那真是太好了,我相信华先生日后一定不会后悔今日答应我的邀请。”刘协高兴的说道。
在场的人都不能理解刘协为何看重这个像盗墓贼的大夫,可刘协却清楚将华佗招揽过来的重要性。但是华佗那一身医术,那就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还是那句话,这世上就没人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的,有良医为伴,那就意味着可以活得比别人更长久。
意外遇到了华佗,让刘协的游兴大减,当即不顾甄宓的反对,下令队伍掉头,返回长安。再过不到一月,郑玄就会到长安,刘协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很忙,不趁现在有空将华佗的事情处理好,也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
既然给出了承诺,那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快落实。刘协已经打算好了,先私人资助华佗在长安开一家医馆,同时找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去当学徒,至于建立医学院的事情,还是等朝廷财政更好一些时再考虑。
华佗并不反对刘协的安排,常年在各地行医,华佗对人情冷暖四个字是深有体会。刘协所作所为是否发自真心,华佗心里有数。
在安置了华佗,命人前往谯县接华佗家人来长安团聚后,刘协便被荀彧找到了,商量对于杜畿的安排。这几日荀彧对杜畿的能力有了大致的了解,只是杜畿是由刘协介绍过来,荀彧担心刘协对杜畿别有重用,所以一直就没有给杜畿具体官职,只是让杜畿每日来官署协助自己处理政务。
“河东郡不是没了郡守吗?让他去试试如何?”刘协闻言笑道。
“河东郡?唔,以伯候的才能,倒是也合适。只是河东世家不少,就凭伯候一人。”
“谁说就让他一个人去?河东的郡兵因为董承的关系如今已经所剩无几,让典韦辛苦一趟,率一千步卒前去协助伯候重建郡兵,等河东郡兵可堪一用的再回来。”
“……圣上倒是舍得。”
“没有舍不舍得的,都是我的人,都是替我办事,我当然要支持。对了,调夏侯兰去河东负责郡兵重建一事,他跟着赵云学了快一年,差不多也该能独自领兵了。”刘协笑了笑,又补充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十四章 暗流
(全本小说网,。)
兖州濮阳
此时的曹操已经收兵,数月攻伐,若不是粮草用尽,曹操未见得会从徐州退兵。只是这次没有解决陶谦,曹操明显不死心,在回到濮阳没几天就宣布开始准备第二次进攻。当初随同曹操起兵的亲信将领多是曹操的宗族或是交好的夏侯氏,对曹操的决心那是无条件的服从,可作为谋士的陈宫却在这时提出了坚决的反对。
说起来陈宫与曹操相识很早,在曹操刺董失败逃亡的途中,曾经被当时作为中牟县令的陈宫抓住,曹操的生死可以说就在陈宫的一念之间。陈宫没有杀曹操,反倒被曹操说动,弃官准备和曹操一起起兵反董,但在路上发生了吕伯奢一事,以至陈宫对曹操感到不满,进而选择离开了曹操。
曹操虽然不是个小气的人,可当他在兖州见到曾经舍弃他的陈宫时,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跟领导有矛盾,想得到重用自然也就变得很困难。不过陈宫这回没有走,虽然不喜曹操的为人,但对曹操的能力陈宫还是认可的。事实也如陈宫所料,在曹操在兖州落户以后,兖州迅速从混乱中安定下来,而曹操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也让陈宫对曹操充满信心。直到曹操率兵攻徐州,所过之处鸡犬不留,这种作法实在是超出了陈宫的道德底线,再加上之前曹操杀了兖州名士边让一事,陈宫对曹操的不满也就越发的严重了。
当众劝阻曹操停止攻伐徐州,至少也该等春播结束,结果却是被提出了中枢,赶去了东郡做守备。心灰意冷的陈宫离开了濮阳,准备和好友张邈告别以后就去东郡上任。
借酒浇愁愁更愁,陈宫本来就一肚子的不满,在跟张邈喝了几杯之后,好朋友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便向张邈诉说了自己心中的愤慨,大骂曹操的残暴。可叫人奇怪的是张邈既不阻止也不赞同,等到陈宫发泄够了,这才低声对陈宫说道:“公台,既然你也觉得曹操非你我明主,那何不另投他人?”
“……孟卓,你说什么?”陈宫半醉一醉,没听清张邈方才所说,等听张邈又说了一遍,这酒也醒了,压低声音对张邈说道:“孟卓休得胡言,你这话要是传出去,性命堪忧。”
“哼哼,公台你的胆子怎么变得如此小了?这里是我家内宅,他曹阿瞒就是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知道今日你我的谈话。实不相瞒,我与公台一样对曹阿瞒很是不满。边让兖州名士,他竟然说杀就杀了,光是这一条,我就不能原谅他。”
“孟卓,你方才说另投明主,不知这明主是谁?南阳?河北?亦或是……关中?”陈宫看着张邈问道。
“公台为何一定要寄人篱下?这兖州是我们的兖州,曹阿瞒只不过是一外人。我们为何要将大好基业拱手让人?”张邈笑着问道。
“孟卓莫不是想要造反?曹操虽非你我明主,可手下大将颇多,仅凭你我恐力有不逮。”陈宫吃惊的说道。
“公台无忧,纵是他曹阿瞒麾下猛将无数,也非是天下第一猛将的对手。”张邈见状笑着安慰道。
“孟卓莫不是已经投靠了关中?”陈宫闻言狐疑的看着张邈问道。就见张邈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