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没有剖腹产的时代,生孩子就如同过鬼门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尸两命。刘协将自己的亲事一拖再拖,就是不想让还未长成的甄宓、赵雨、步鸾三个小丫头过早怀上,但即便是成年人了生孩子也有一定风险,刘协很担心。

    生孩子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种煎熬,此时的刘协恨不得冲进去给甄宓加油鼓劲,可别看他是皇帝,想要进产房还是被人给拦了下来。蔡邕、卢植这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出手,刘协哪敢反抗啊,只得耐着性子陪坐一旁,但坐下不到片刻,又焦急的起身在产房门外走来走去。

    从晚上用过饭以后开始有要生的预兆,一直生到次日天边发白,随着一声孩子嘹亮的啼哭,刘协终于松了口气。

    产房的厚棉帘叫稳婆掀开,刘协立刻迎了上去,张口就问,“我媳妇怎么样了?”

    稳婆愣了愣,作为长安知名的接生婆,接生的婴儿不下百人,但还是头回遇到先问媳妇的丈夫。

    “问你话呢?说话!”刘协不满的催促道。

    回过神的稳婆激灵灵打了个寒颤,急忙答道:“恭喜圣上,母子平安,喜得贵子。”

    听到甄宓没事,刘协这才想起自己有儿子了,低头一看稳婆怀里抱着的男婴。说实话,小孩刚生下来的时候一点都不好看,小脸皱巴巴的,没有一点白白胖胖的可爱样子。但当刘协低头看孩子的时候,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被稳婆抱着的男婴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确切的说是一只眼努力睁开了一道缝。

    刘协忽然感到了一种责任感,伸手小心翼翼的将孩子抱在怀里,仿佛是捧着一件珍宝,随后走进了产房。

    “夫君。”正躺在床上的甄宓看到刘协,脸上带笑,声音虚弱的叫道。

    刘协紧走两步,来到床边坐下,柔声对甄宓道:“宓儿,辛苦你了,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

    甄宓柔柔一笑,伸手接过孩子抱在怀中,问刘协道:“夫君,你打算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

    “唔……”刘协想了想,说道:“如今这天下虽未定,但我有信心在我们这一代结束乱世,至于下一代要做的,应以文事为主,济略天下,不如就叫刘楷如何?”

    ……

    刘协有儿子了,大汉有了继承人,幼小的刘楷刚一降生便受到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不过当孔融、徐干等饱学之士毛遂自荐的向刘协提出愿意担任皇子刘楷的启蒙老师时,刘协婉言拒绝了。甄宓对此感到不解,赵雨的胆子是刘协的媳妇里最大的,她便问起了刘协原因。

    “一个人越小的时候受人的影响就越是严重,楷儿是我的长子,若是不出意外,这大汉的江山,将来就要由他来继承。孔融、徐干等人的学问是没问题,但问题是他们都是君子,而君子,是当不好一个皇帝的。”

    “难道不当君子还要当小人?”赵雨不解的问道。

    “要是想当君子,那就不要想当皇帝。而且当君子有什么好的?孔融、徐干等人品行皆优,可若不是遇到了我,他们坟头的青草都长得不知多高了。”

    “夫君,你是不是在王婆卖瓜?”赵雨调皮的问刘协道。引得一旁的甄宓、步鸾不由轻笑出声。

    刘协没好气的瞪了赵雨一眼,意有所指的说道:“看来昨晚我还不够努力,让你还有胆子敢取笑为夫。”

    甄宓有了孩子,让同样身为人妇的赵雨、步鸾羡慕不已,她二人羡慕了,刘协也就跟着掉进了温柔乡。这几日刘协过得很辛苦,但刘协乐意,累死也值。

    听到刘协意有所指,都是过来人的赵雨顿时脸色通红,甄宓、步鸾也趁机对赵雨打趣,引得赵雨娇嗔不已。

    夫妻间笑闹了一阵,甄宓好不容易安抚住赵雨,这才问刘协道:“夫君,既然你不想让楷儿受孔融、徐干等人的影响,那孩子的启蒙你打算交给谁?”

    “小孩子启蒙又不是教授什么大学问,为夫难道就不能胜任?”刘协闻言笑着反问道。

    “夫君亲自教?”赵雨惊呼道。

    “大惊小怪,我教怎么了?我的学问难道不够?”

    “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夫君有时间吗?”赵雨赶忙解释道。

    “唔……关于这点你们不必担心,此番朝廷对外征战虽然获胜,但损失同样也不小,尤其是这些年积攒下的粮草辎重,基本已经告罄。文若跟我说过,想要未来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结束战乱,我大汉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积累方能从容不迫。”

    “要这么久?”赵雨有些意外的说道。

    “呵呵……打仗不单单是双方将各自的人马拉出来分出个胜负便可以的。就好比这次收复了兖豫二州,这二州的民生就要由朝廷来负责,百姓的生计,官员的遣派,各地的民生恢复,这些都离不开朝廷财政的支持。要是单纯的以消灭各地诸侯为目标,那我可以说现在就有把握结束乱世。但得一地便需要治一地,我是大汉天子,代表的是汉室正统,我若是不管大汉百姓的死活,那凭什么自称大汉天子。得亏我身边有个荀文若,要不然我现在哪有时间陪你们。”

    “夫君,那朝廷如今的财政紧张吗?”甄宓闻言问道。

    “关于这点你不必担心,早在战前朝廷便将那部分用于恢复民生的物资预留了下来,现在的朝廷只是没有余力支持我大汉军队对外征伐,并不影响内部的民生恢复。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身子调养好,其他事情不要操心。”

    启蒙教育因人而异,刘协并不打算让儿子刘楷小小年纪就学的满腹经纶,又或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些东西虽然也会教,但主要还是看刘楷自己的兴趣。那些后世为了让孩子给自己挣面子而把孩子送进各种兴趣班,学习组的家长,刘协是瞧不起的。

    孩子小的时候最主要的是什么,是玩!一个只有补习班、兴趣组的童年的孩子是可怜的。那些孩子的家长则是既可悲又可恨,可悲是他们没有去顾虑孩子的真实想法,而可恨则是他们只是将孩子当做了他们向外人炫耀的工具。

    望子成龙的家长一般没几个是真龙。每一个孩子都是拥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个体,他们既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家长的梦想延续。他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没人可以替他们做主。

    刘协不希望孔融等人担任儿子的启蒙老师,对甄宓等人的解释只是一方面,而没有说的原因则是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人选,孔融等人有着自己的治政理念,在为儿子启蒙时,或多或少就会对其进行灌输。君子国那是在现实中无法生存的国度,宋襄公的故事刘协不希望在儿子的身上重演。

    尊师重道是需要的,但却不能惟命是从,句句奉为经典。刘协不希望儿子将来变成一个道德模范。道德模范只会使人敬仰,但绝对不会有人羡慕。人人都有机会做道德模范,唯独天子不能做,一旦做了,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

    天子有后,大汉后继有人,这个消息令天下震动,那些心向汉室的人自是欢呼雀跃,但那些不跟汉室一条心的人,那就不好说了。比如割据一方的刘备、孙策、曹操还有袁熙。

    这些人以取汉室而代之为目标,大汉的情况越好,他们的日子就越难过。更别说眼下汉室再兴有望,连番对外征战皆以胜利告终,尤其是对并州鲜卑人、匈奴人的战事,更是让天下的民心又逐渐回到了汉室这边。

    以前刘协无后,众人还有点盼头。盼着刘协出个意外,大汉后继无人,朝堂争权夺利,天下再次陷入混乱,那样一来被大汉压得快要透不过气来的人才有翻身的可能。可如今大汉的皇子诞生了,以刘协的年纪,除非英年早逝,要不然还有几十年好活。而等到皇子成年,那这大汉的根基再想要撼动就绝无可能了。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将来开始了行动,但想要成功谈何容易?你当是连续剧里的情节,接近一个皇帝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早在皇子降生以后,长安就进入了戒严状态,但凡外来人口一律不得入内,即便事先混入了城中,可布防严密的皇宫又岂是寻常人可以进入的?

    有王越、童渊这两位武学大家在皇宫亲自坐镇,那些经不住重利诱惑前来一试的江湖高手早就望风而逃。至于那些一般的鼠道蟊贼,他们连长安城都进不来,更别说是入宫行刺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零一章 战云再起

    (全本小说网,。)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由于没有爆发袁曹之间的官渡之战,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后曹操统一北方的事情。历史早已面目全非,以刘协为首的汉室正统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正在逐步恢复到出兵收复兖豫二州前的状态,而随着朝廷的逐渐恢复,割据一方的曹操、孙策、刘备、袁熙四人也越来越感到形势向着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倾倒。

    结盟迫在眉睫!仅凭一家之力,实难抵挡汉军的全力一击,唯有结盟,方有生机。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四家早在去年便开始相互联络,寻求结盟,只是由于“分赃不均”的缘故,四家一直就没有谈拢。

    首先便是指挥权的问题,谁也不愿将自家的人马交予他人,统一指挥。可若四家各自为战,那也不过是给汉军逐一击破的机会而已。

    其次便是四家相隔甚远,尤其是袁熙跟刘备,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想要合兵一处,谈何容易。

    但在汉军的无形威胁下,四家诸侯最终还是决定合兵一处,将打一家。每一家出兵三万,集中到徐州曹操那里,由四家推选出的将领统率。人马好派,四家诸侯都知道刘协的大汉不会任由他们各自为政,收复故土是迟早的事情,为此这几年各家都是不断征兵,扩充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曹操,在失去了兖豫二州后,为了保证不被袁熙、孙策伺机吞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