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我的身体好得很,我估计可能是有人正在背地里说我坏话。”司马懿神神叨叨的答道。

    “军师,大喜,赵将军命人传讯,兀突骨率众投降,三千藤甲尽收囊中。”帐外传来的禀报。

    “好,太好了,赵将军现在何处?”司马懿闻言不由高兴的问道。

    “正在回营的途中。”

    没了兀突骨这个助力,司马懿倒很想看看那个孟获还能找来谁助战。在南蛮这块地方,基本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如今不是被杀就是归顺了汉军,孟获除了本寨人马,基本找不到什么帮手。而司马懿在深入南中以后,也逐渐将原先清剿孟获这个主要目标改为了清剿南蛮“叛乱”分子。在这时候选择站在孟获那边的,都属于敌对势力,都需要被清剿。为了益南将来的长治久安,司马懿与赵云不介意充当一回刽子手。

    “唔?你还有什么事?”司马懿忽然发现来报信的贾逵神色有些欲言又止,不由纳闷的问道。

    “军师,赵将军在缴获了兀突骨的藤甲后便将那些藤甲分发给了麾下的骑兵,我总觉得这有点不对。”贾逵闻言答道。

    “……对,是不对,这家伙是想黑吃黑。”司马懿多聪明的人,稍微一向便明白过来,不由咬牙说道。

    ……

    “子龙辛苦了。”司马懿笑容满面的对归营的赵云说道。

    “呵呵……若是没有仲达运筹帷幄,那兀突骨也不会轻易屈服。仲达可要见见那个兀突骨?”

    “一个兀突骨有什么好见的。子龙,我怎么忽然发现你麾下的骑兵有些与众不同呢?”司马懿摆摆手,眼望正在回营的骑兵问赵云道。

    “哦,我看那些藤甲不错,正合适骑兵使用,所以就命他们穿戴上了,仲达不会与我计较吧?”

    “呵呵……子龙,你莫非是忘了军规?”

    “……什么军规?”

    “但凡缴获须归公,你这样私相授受,是要掉脑袋的。”

    “仲达,不过是三千藤甲,用不着上纲上线吧?”

    “哼哼……子龙,你少跟我打马虎眼,藤甲是个好东西,这点你知我知,但想要吃独食,别说门,连窗户都没有!”

    “……那你想要多少?”

    “顶多给你留五百副,其余都要归公。”

    “不行,至少一千。”赵云一听坚决反对道。

    “门也没有,六百。”

    “九百。”

    “……我再让一步,七百。”

    “那我也让一步,八百,不能再少。”

    得亏这番对话是在帅帐内没有闲杂人等时发生,要不然也不知会有多少人惊掉自己的下巴,敢情睿智如司马懿,神勇如赵云也会有跟商贾一样讨价还价的时候。(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镜书院

    (全本小说网,。)

    襄阳水镜书院

    自刘表亡故,刘备谋夺荆北,司马徽便关闭了书院,带着还在学业中的弟子隐入山中躲避外界的纷扰。直至刘协挥军南下,夺去了襄阳,司马徽才带着弟子回到书院,不过此时尚未开学,前来书院的人并不多。

    刘协对水镜书院的司马徽一向很好奇,什么样的人才能培养出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些大贤,想必那司马徽也是个不世出的隐士高贤。当然在闲暇时刘协也曾腹黑的想这司马徽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利用推出诸葛亮、庞统这些贤才反衬出自己的高明,不仅可以留名后世,还能加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去揣度这司马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水镜书院已经不是刘协头回来了,只不过第一次来的时候铁将军把门,没人。而之后刘协要忙着收买人心,安抚百姓,也就没工夫来水镜书院拜访。等到送完了关羽,刘协总算是又有了一些闲暇,便又一次来到了水镜书院。

    关羽一死,刘备肯定会急,按照演义里的故事,刘备恐怕会放下巴蜀不再理会,转而掉头来找自己拼命,而这样一来,自己以逸待劳,便可以在夷陵等候刘备的自投罗网。白帝城外的八阵图,刘协早已得斥候探报。后世将诸葛亮的八阵图捧得玄之又玄,刘协身边虽有同样出自水镜书院的庞统,但与其贸然行动,不如静观其变。

    阵是死的,又没长脚,只要人不进去,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危害。虽然这样显得有些焦急,仿佛自己害怕诸葛亮所布下的八阵图,可不过就是一点面子的问题而已,有什么好在意。

    刘协打定主意不入蜀与刘备决战,他的日子也在刘备没找上门来之前闲了下来。荆北世家此番损失惨重,但他们也没办法来找刘协报销,只能自认倒霉,独咽苦果。好在刘协没有乘人之危,愿意以市价购买荆北世家富余的田地。

    土地虽是世家的立足之本,可面对强权,不想要造反的世家也只能选择屈服。至少刘协还算厚道,没有直接动手抢,比起知道自己不能在荆北继续多待就纵兵抢掠的关羽要强。

    这些荆州世家还算识相,否则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是刘协的黑手。直接动武是不可取的,那样会让刚刚恢复稳定的荆北再次动荡,所以刘协采取了更温和的办法。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世家拥有大量的土地,但这些土地不可能都是由世家子弟自己去耕种,而随着荆北动乱,大量百姓衣食无着,刘协在救济这些百姓的同时就暗自盘算,若是荆北世家不肯变卖手里的土地,那自己就将那些百姓尽数迁往司、豫二州,叫那些世家想找人耕种都找不到。

    在大汉朝,闲置良田是种罪,要罚款的,而且良田只要经过数年没有耕种,那就会被官府定为无主之地,是要收归朝廷进行重新分配。

    荆北世家还算识时务,没有领教到刘协为他们安排的后招,要不然他们就不会觉得刘协比刘备要厚道了。

    大量土地的到手,给了新任荆州牧蒯越充足的自信,而朝廷随后送到的大批物资,也让荆州百姓对朝廷产生了认同感。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要是还不服人家管,那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蒯越是荆北世家的代表,刘协任命蒯越为荆州牧,也是为了兑现自己当初对荆北世家的承诺,荆州事荆人治,只有得到荆州本地人的认同,朝廷才能将荆州收入囊中,至于将来的事情,一切等稳定下来以后再说。

    蒯越很清楚自己这个荆州牧做不久,不过是过渡阶段的一个位置,但他却并无怨言,因为刘协已经向他保证,等到三五年后,荆州彻底被纳入朝廷的管辖,到那时蒯越就会被调入京师任职。虽然刘协没有对蒯越明说,但蒯越知道,等自己去了京师,等待自己的不是三公也至少是个九卿。

    蒯家的灵气仿佛都叫蒯越、蒯良这辈人给占光,以至于蒯家的这一代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人物。而蒯越、蒯良在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已经将蒯家兴旺的希望寄托在了孙儿辈身上。在朝中担任一个高职,别的好处先不说,单是可以入太学培养蒯家人脉的便利,就足以让蒯家站在刘协这一边。

    利用是相互的,刘协需要蒯家帮他稳定荆州人心,而蒯家则想要借此机会为下一代的发展提前铺路。

    与蒯家相比,蔡家则是大不如前。在刘表时代,蔡瑁是荆州的水军大都督,但蔡瑁能做这个位置,更多的原因却是他背后的蔡家支持。可现在不行了,由于刘备对蔡家的报复,蔡家的势力大不如前,蔡瑁虽然如愿接手了训练大汉水军的职务,但他手中的权力却是比起当初大大缩水。

    蔡瑁的任务就一个,训练水军,而指挥作战,却是另有其人。说直接点就是蔡瑁如今就是个练兵的教头,打仗的事不需要他操心了。

    大汉水军的大都督,是刘协钦点的陆逊,副督则是甘宁以及太史慈,再加上从亲军中挑选出的精熟水性的丁奉等数十名将官,大汉水军的草台班子就算是搭成了。

    刘协也没指望能马上就看到成效,但想要收复江东,水军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眼下不是收复江东的时候,但提前的准备一定要做。当初不建水军,一是条件不允许,二就是水军派不上大用。益州也有水军,只不过那支水军也就欺负欺负渔民还行,想跟江东的水军打水战,那纯粹就是找虐了。

    刘协没有找虐的习惯,而且眼下最要紧的是对付刘备,而不是江东。反正江东也就是水军牛一点,陆军就水的很,只要守好了江夏、庐江、寿春、江陵这四个地方,江东的水军也就只能小打小闹,影响不了大局。

    ……

    对于刘协的亲自登门,水镜书院上下受宠若惊,刘协是当今天子,亲自登门拜访司马徽,让那些涉世不深,师从司马徽的学子来说是种荣耀。

    “司马徽拜见圣上。”

    “司马先生免礼,朕近来闲暇,听人说司马先生乃当世大贤,故此冒昧来访,还请司马先生勿怪。”

    “圣上折煞老朽了,请。”

    花花轿子人抬人,刘协客客气气,司马徽自然不敢摆高人的架子。将刘协请入后堂,司马徽让人上茶,随后与刘协闲聊起来。

    刘协来找司马徽纯粹就是好奇,也没动过请司马徽出山的想法。江山代有人才出,司马徽是与庞德公、郑玄同一时代的人,如今郑玄正在太学教书育人,司马徽既然也在襄阳教书,那就让他教好了。而且就算司马徽有意入仕,刘协也会想办法拒绝,司马懿、庞统、徐庶、石韬四人皆是出自水镜书院,若是司马徽入仕,如何安排?弟子身居高位,让做老师的担任一地方小吏?又或是让司马徽直入中枢,听从荀彧的调遣?

    不好安排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叫人头疼的事情只要把源头掐断,自然也就不会头疼了。

    司马徽本担心刘协来此是有意请他出山,却没想到刘协真的就只是来找他闲聊。这样一来,主客都放松了下来,司马徽对刘协知无不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