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道心里有话想说,可是又有些踯躅,不知道如何开口,便故意将这种神情表现在了脸上。

    蔡玄看出来了,便问道:“贤弟有什么难处,不妨说出来,族兄我也能给你参详一二?”

    蔡道立刻板着小脸,严肃了自己的表情,说道:“既然如此,请恕弟大胆了。族兄,如此变革之际,您却还在家中安坐。难道,你真得打算这一辈子都不做官了吗?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先翁历事三朝,如今当年他手下的那些老人死的死,致仕的致仕,朝中的新人又有几人还记得先翁的好啊!

    远的不说,就说本县的县令。说起来,他还是真宗朝名相王旦的孙子啊,其父亲、叔伯也都在朝中为官。乌台诗案的时候,又有几人为他说情呢?可是,为什么是他独独被贬到宾州呢?

    族兄,听闻你与他交好,你就没有想过其中的缘由吗?”

    “这……”蔡玄听完蔡道这番话,开始觉得这娃娃有些小题大做,可是,越思量越是觉得自己的处境的确和王巩现在的境遇极其相仿。

    要知道,王巩的叔叔王素还是神宗朝的重臣,他却落得如此下场。宋神宗在世还好说,等到新皇登基,万一自己要是绞进什么风波之中,谁又会出面保他呢?

    蔡道见火候差不多了,便接着说道:“族兄,当然,现在汴梁是个大漩涡,入朝做官并非良策。你如果做一个靠近京城的州府主官的话,以你的能力,干出成绩那是易如反掌。当今宰相,非韩即吕。不论是当今的官家,还是新皇,都想要打破这种格局。到时,你看准时机进京的话,成为当朝执政,也不是妄想。”

    蔡玄被蔡道说的心动了,可是,他已经四十多岁,现在才出去为官,当个县令的话,着实有些丢面子,便问道:“贤弟的主意不错,可是为兄从未当过官。即便看在先父的面子,官家也不可能让为兄出任州府的主官啊!”

    他也知道蔡道如今是宋神宗面前的大红人,所以才有此一问。

    蔡道这才把来意仔仔细细地说了一番,末了,说道:“族兄,这件事虽小,却也是功德无量,你如果能够说服王县令的话,那就更好了。对了,今年还是大举之年,你也可以效仿富弼富公,进京参加制科,想必官家会看在先翁的面子上……”

    他并没有把话说完,可蔡玄心理面明白,不管制科的结果如何,宋神宗一定会看在蔡襄的面子上,赐自己同进士出身的。正如蔡道所言,这并没有什么可丢人,前相公富弼不也是这么做得吗?

    蔡玄慨然应允道:“贤弟啊!你能够这么想,说明你这次进京,真得学到了不少东西。先翁常说,名声这个东西,有时候固然是益处,有时候就是枷锁。你年纪还小,背负着太大的名声,对你是有害无利啊!如今能够适时的将它从身上分散出去,不失为良策啊!这件事,为兄定当鼎立相助。不如这样,两座神庙既要在孝慈里兴建,那也可以在仙游县兴建吗?”

    “多谢族兄!”蔡道连忙站起来,唱了一个大大的肥诺。

    “贤弟无须多礼!”蔡玄也起身拱了拱手,坐下时,嘴里嘟囔了一句,“唉!就是不知道官家会把为兄派到那里去当官!”

    看似无心之言,其实是在试探蔡道。这个娃娃怂恿自己出去当官,不知道是受了谁的嘱托,还是他自己的想法。

    蔡道一直想找一些政治上的同盟,可惜的是,他如今已经和蔡家分家。蔡京和蔡卞,以及他的兄弟们成为他的同盟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所以,他才会想要激蔡玄出山。这是他如今能想到的第一个天然盟友。

    所以,他便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自然是关中,官家想必会为族兄挑一处善地。可是,善地却不是个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关中自汉唐以后,便不复之前的沃土,西夏又连年入侵我大宋。导致关中一直只能从外地购粮弥补军粮的损失。开始的时候,一直还有盐政在支持着。可如今,盐政败坏,西夏的青盐又比官盐便宜很多。所以,运往关中的粮食越来越少,途中消耗很大,关中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小弟在京师的试验田一旦成功,第一个试行地必然会先选择关中。小弟离京前,已经说动了孙觉老爷子出任陕西路转运使。你去的话,不用直面西夏人,即便做不了京兆府的知府,也能做到通判。你也看到了,小弟在孝慈里的试验田小姑十分显著,关中丰收也是指日可待的!”

    他离京的时候,的确是鼓动孙觉离京,如今呆在京城,除了陷入无休止的党争,一点实事多做不了。还不如趁此机会迎难而上,替关中的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字宋朝建国以后,黄河几乎年年决堤,对东京汴梁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如何治理黄河始终是历代皇帝心中的一个死结。

    蔡道假托自己的师傅托梦告诉自己,‘治黄先治渭’,黄河的泥沙只要就是来自于黄土高原。

    而想要恢复八百里秦川的沃土,同样也必须治理关中平原的三条大河——渭河、泾河和北洛河。

    蔡道想孙觉举荐了他如今唯一记得的、现在已经成年的两位大牛人——宗泽和张叔夜。他们二人去治理泾河和渭河,是不二的人选。

    剩下一条北洛河,蔡道打算举荐蔡玄。所以,这次来也是试探一下蔡玄的想法。如果他真得只是想当一个闲云野鹤,蔡道也不会难为这个待他不错的族兄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95、096 用意

    (全本小说网,。)

    剩下一条北洛河,蔡道就打算举荐自己的族兄蔡玄。

    蔡道之所以选择蔡玄,是因为他对宋朝的历史知道的太少,那些宋末出名的文臣和武将,要么就是没有出生,要么就是如今比蔡道的年纪还小。

    说实话,蔡道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这个族兄心内的想法和为人。可是,经过前几次的接触后,蔡道初步看出了蔡玄的几个特点。

    一是脸皮厚,蔡道那么小,蔡玄居然都能张口闭口的贤弟叫着,脸皮能薄的了吗?蔡道认为,这个优点,是一位官员当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是蔡玄这个人虽然有些贪财,却从不以势压人,算是取之有道。

    三就是出身好,他父亲蔡襄的名望太大,而且他本人也交游广阔,认识的人不少。

    想必出山以后,身边出主意的人少不了。

    所以,蔡道这次来,不管是为了神庙的事情,也是想试探一下蔡玄具体的想法。

    如果他真得只是想当一个闲云野鹤,蔡道也不会非得逼迫这个待他不错的族兄出山。

    更何况,蔡道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就在今年,为了报五路伐夏之仇,西夏国主一定会派军队大举进犯宋国西北诸路。而这是,也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蔡玄到时即便没有在前线任职,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关中对外界粮食的需求,那也是大功一件。

    五路伐夏战争之后,种谔帅鄜延路士卒,一路上势如破竹,先后得到银、夏、宥三州。

    可惜的是,到最后,高遵裕为了一己之私,贻误战机,导致种谔的军队粮运不济,半路上军队便溃散了。刚刚得到的三州,也得而复失。

    蔡道进京后,宋神宗便听从他的意见,把种谔派到了熙和路任职。

    而沈括,这位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大宋百科全书《梦溪笔谈》的作者。此刻正在延州,也就是后世的延安任职,他早在元丰三年便被派到延州,被任命为延州知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元丰五年初,也就是今年二月,经过几年功劳的积累,沈括终于升为龙图阁学士。

    如果,这位沈括沈大人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在延州带下去,不要像种谔那样妄动刀兵的话,他这个龙图阁学士,用不了几年就能回汴梁,进入中枢成为枢密使或者枢密副使。

    可是,这位出名的妻管严却把自己当成了诸葛亮第二了。

    也不知道沈括的脑子是不是被他家的河东狮给打的,那根弦搭错了,明明安稳地日子不过,非得要整出了妖蛾子。

    这不,蔡道遇刺没有多久,他就上奏宋神宗,提出自己的战略设想——在横山修筑城墙,俯瞰平夏,修筑永乐城。

    大宋刚刚经历过五路伐夏的惨胜,朝中的大臣都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大宋如今的状况并不适合大动干戈。

    特别是以司马光为首的那些保守派大臣自然是坚决反对沈括的意见,而正丞相王硅和次相蔡确此次居然同时保持了沉默。他们两个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让宋神宗和其他大臣猜疑不已。

    那些变法派的大臣虽然分成了几个派系,可是,看到王硅和蔡确的态度,经过几番思量之后,也都纷纷保持了沉默。这样的场面搞得宋神宗十分的尴尬。

    于是,宋神宗不顾大臣反对,立即下诏派徐禧与内侍李舜举去西北,探察筑城这件事是否可行。

    宋神宗本就是一个锐意进取君主,即便经历过去年的惨胜,他还是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灭掉西夏这个的疥癣之疾,不想遗祸子孙。

    蔡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大为不安。

    他并不知道徐禧与李舜举是谁,自然也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如何。可是,他知道沈括啊。

    蔡道隐约还记得他看过的度娘里关于沈括的百科知识。沈括,最高也就是做到龙图阁学士,并未当个丞相和枢密使之类的职务。

    那么,如果这次永乐城建造成功的话,沈括作为发起者,肯定是首功,当丞相也许不够资格,可当个枢密使则完全不在话下。那么,他在后世也就不仅仅只是个闻名遐迩的科学家了。

    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大的差池,而永乐城建城计划到最后也一定不会成功。这就是蔡道基于沈括的相关资料得出的判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