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善,一些勤劳加上没有遇到天灾的百姓家中甚至积贮了足够吃三年的粮食。
这几路,百姓家中不敢说家家都有私人的耕牛,可租借官府的耕牛手续简单,租金也不贵。百姓们如今靠着各式手艺或者种地就能够养活自己,以及全家老少,因此,敢于占山为王的强盗和土匪也渐渐失去了根基。没有手下的小喽啰,就算是宋江转世,也玩不转水泊梁山了。
在这种情况下,京东西路的百姓还能勉强维持住,可海南东路和淮南西路的百姓渐渐开始向周边地区,尤其是京畿地区迁徙。
谁不向往富足美好的生活。
特别是寿州,在刑恕鼓动下,虽然收回了吕家的所有田产之后,他还有来得及做安排,就被章惇调回了京城。安置到这里的也同样是保守派的官员。
章惇知道,趁此机会如果将吕家的田产都分给百姓的话,寿州肯定会在短时间里恢复过来。可这对于彻底在击垮保守派的目标不符,因此,他才会这么快做出调整的。
果然,新到任的保守派寿州知州为了拉拢当地残余的士绅,将从吕家收回来的土地全都贱卖给这些贪婪的大地主。他倒是没有从中捞取一文钱财,可爱好古版书籍的他却收到了不少珍本和绝版书籍。
这一切,皇城司和御史方面的人都记在了他们的小本本上。
欲要其灭亡,比使其疯狂。
保守派的官员就是如此。
刘挚和梁焘,以及其家属,还有文彦博,先后陷于西夏国,这让保守派残余的官员人人自危,在曾肇和章惇的有意纵容之下,这些官员全都聚集到了淮南两路。
通过周边汇集来的信息,以及对比,这些官员也都知道,他们如今已经逐渐失去了民心,又不得官家的欢心,整个朝堂完全被章惇曾肇之流所把持。
可谓是暗无天日。
所以,他们只要是一上任,便开始通过贱卖官府手中的官田,减免赋税等等方式和手段,疯狂地拉拢当地的大小地主。甚至于,其中有的官员已经开始派手下或者指使一些被抓住把柄的小地主,在暗中勾连两路的私盐商人、土匪、山贼。
造反,这些保守派官员自然是不敢的。
可是,以邻为壑,将山贼和土匪引到周边临近各路州府,攻陷一两座县城,甚至攻陷一两座州城或者府城,那么,他们就能够立即改善保守派在民间的声誉。
没有人能够忘了,大唐正是在黄巢这个私盐贩子手中,彻底土崩瓦解的。
当蔡道开始插手盐业以后,他并没有用海盐冲击蜀中的盐业,却利用海路、运河和长江,彻底将两淮所有的盐商彻底击垮了。
两淮盐业陈旧的生产方法,如何比得上蔡道煮海为盐。
如今,整个大宋,依然是官方经营食盐的买卖,可是,各地每斤食盐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不超过十文钱。而汴梁城,京畿地区更是降到了五文钱。
这让大宋境内,除了蜀中之外的所有盐商,恨蔡道恨不能食其肉。
大宋北方大多数地区在新法的加持下,正在逐步恢复元气。
蔡道自然不会坐视保守派的官员使用阴毒的方法破坏如今大宋大好的局面。
通过七色领组织,蔡道暗中已经查明了那些暗中勾结匪类的保守派官员的名单,以及他们的企图。
剩下的,蔡道将这份记录却是交给了自己的伯父蔡京,这种隐私之事,不适合让曾肇这个谦谦君子知晓。而蔡京如今虽然还是御史中丞,典型的位低权重。(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71 大宋周边的局势1
(全本小说网,。)
由他派出手下的精干御史,只等对方出招,就可以将保守派残余的官员一网打尽,至于王岩叟、刘安世是否知晓这种事,是否参与这种事,有无证据其实根本就不重要,之所以一直留着他们,就是要让全天下百姓们都看一看,保守派官员都是些什么样的货色。
说就天下无敌,做起来,连一些变法派荫补的官员都不如。这些北方的两榜进士,只是些大宋朝的蠹虫而已。
宫中,孟氏替赵煦生了皇子之后,从来没有求过朱太后和赵煦一次,除了每个月见一次小皇子之外,就一个人呆在瑶华宫,安安静静地当她女道士。
赵煦自然有些心怀愧疚,因此,他对之前在后宫搅风搅雨地刘婕妤便有些疏远。别说是早就已经许诺的皇后之位,就算是给皇上生了第二个皇女,也没有被提升任何的等级。
朝堂上,老韩缜终于死了。
赵煦也终于可以摆脱丞相对自己的约束,第一个提为宰相的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一个人——元佑年末期的丞相吕大防的哥哥吕大忠。
之后,赵煦又提了几个前朝的老臣,比如三旨宰相王珪的儿子。他本来还想将蔡道的二舅王旁也招进经担任虚职宰相,可没想到却被这个王安石名声不显的儿子给拒绝了。
这一次,赵煦为了照顾面子,也为了维持大宋朝的传统,用尽了心思,挑选了六个比较听话的老臣,一下子就补足了以往六名丞相的缺额。
而最后一个丞相的人选,最终,赵煦还是听取了曾肇的意见,选择了原京东西路转运使范纯礼。
范纯礼虽然在京东西路转运使任上干得并不太出众,可毕竟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京东西路也没有向淮南两路那样,大量流失掉境内的百姓。他的作为相比于那些保守派大臣实在是好太多了。他还是范仲淹的儿子,光是这一个名头,就足够他就任宰相一职了。
何况,范纯礼为人做官,品德和操守都非常好。
而接替范纯礼就任转运使的是他的弟弟范纯粹,这次却是出自章惇的推荐。
兄弟先后担任一路转运使,也开创了大宋朝的第一个先例,在京东西路当地被传为美谈。
可范纯礼和范纯粹两兄弟却是有苦自知,他们全都对这个任命的真正含义心知肚明。
这个任命肯定是变法派的人使出的杀招。
这是想他们兄弟彻底在京东西路坏了名声。
之前,范纯礼只是运气好,在他的任期内,整个京东西路并未发生任何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再加上他自己清廉自守的作风。治下的百姓即便生活再怎么困苦了一些,可只要为官者给了他们活路的话,他们还是会对这样的官员感恩戴德的。
这就是大宋,
这就是大宋境内的百姓,
勤快、善良、吃苦耐劳
这也是华夏古代生活在底层百姓们可贵和可爱的地方。
……
政治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应的,在军事方面,赵煦和章惇也都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就此止步不前。
如今,大宋国曾经的四境之敌。
大越国,自从升龙城被攻破搬空之后,那里便成为了一座被空置的鬼城。因为,大越国如今其他的当政者,谁也不敢保证,大宋国还会不会按照上次的路线,再一次入侵这座城市。
面对大海,这座并不滨海的城市,在大宋海船面前根本就是不设防的。
其国内分成了很多的势力,不少王氏成员各自占领一片区域,相互之间战事频仍,可是,这几个势力几乎是势均力敌,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生打死,几年之内,谁也分不出个胜负输赢。
这当然就是蔡道留下的伏笔。
也同样是大宋君臣共同想要看到的局面。
这还不算完,大越国如今的疆域之外,也是强敌环伺。
在南方、东南方和西北方三个方向上,大越国同时遭遇到军事重大的挫折和极大的军事压力。
占婆国和真腊国如今不仅占据了不少原本属于大越国的领土,而且,这两国之间也主动罢兵,还一直在其与大越国的边境上屯重兵。
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防止大越国国内突然稳定下来,并且出兵报复两国,收回其失地。
另外一方面,两国仍然虎视眈眈的,想要趁着大越国内乱的机会,趁机瓜分掉其剩余的领土。
而北方,正是大理国,以往,大越国也曾经出兵打败过大理国的军队,并且占据了不少大理国的领土。
经过高氏之变,段正明虽然被迫割让了不少领土。
可他内心中还是对大宋感恩戴德的。他当政后,对大宋朝表现地非常恭顺,不单单只是因为,大宋国替他铲除了高氏,助他夺回了段氏统治国家的权利。
也是因为,如今颠州的转运使仍然还是蔡玄。
大理国也开始一步步恢复了繁荣。
段正明当政后,主动请求大宋国派出文臣武将助他治理国家。
在大宋朝的协助下,段正明开始重新整顿整个国家,厉兵秣马。
首先,赵煦主动派来了一些大宋朝中变法派年轻的文官协助其在国内,也同样实施新法。
当然,具体实施的新法并不会照搬大宋国内的新法,而是会依据大理国的风俗习惯适当调整新法的内容。
不过,有一点,得到了整个大理皇族的支持,那就是大力发展大理城的规模。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段正明开始派官员召集大理城周围各地的百姓,开始向大理城迁居,为此,他还拿出内库的钱财,大幅度提高了大理城内原居民的生活待遇。
其次,趁着这个机会,大幅度扩充大理国禁军的数量,并且,在大宋将领的协助下,训练终于段正明的禁军。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强干弱枝。
第二个好处,防止再次出现被权臣架空所有权利的可能性。
当然,能够实施这些举措,主要是大理城地理位置和周边资源优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72 大宋周边的局势2
(全本小说网,。)
整个滇南的精华之地,都在几个湖泊上,除了滇池和洱海以外,其他淡水湖大多出于高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