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吗?这兄弟两个字倒是写得非常好!拟旨,着调任侍御史蔡卞为起居舍人兼侍讲,起居郎蔡京回国后亦调任起居舍人。对了,你顺便打听一下,将在京的五品以上大臣家中,凡是和佣儿年龄相差不多的子弟的品性搜集一下,送到我这里。”

    皇族中也有不少和赵佣同龄的,可是,宋神宗就这么一个儿子,把他放到那些心怀叵测的皇族身边,能放心吗?所以,打算多召集一些大臣的儿孙。

    伴读,就是这些孩子将来的工作,别看现在无品无级,但如果消息一传出,不知多少人打破脑袋想要获得一个位置。

    “诺!不过,陛下,我这里听到一个有趣的传闻,不知……”石得一刚想把官家的吩咐交代给手下人去办,突然想到什么,便说道。

    “说!”宋神宗有些诧异,怎么感觉石得一今天有些跳,这不像他平时的为人啊!不过,他并没有反对,而是闭目静静地等着,想听听这个传闻究竟有多有趣,能让石得一想方设法把它传到官家的耳中。

    “官家,您不知是否还记得,蔡卞的二儿子?”

    “嗯!就是那个比佣儿早生三天的孩子,他还活着?”宋神宗思索了一下,这孩子他还真记得。

    主要是这孩子的身份太特殊,更何况他是满朝大臣子孙当中和赵佣生辰最接近的一个,还记得打小亲自抱过他。不过,那孩子生下来身体不好,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消息,以为那孩子夭折了。

    “陛下,您的记性真好,隔了那么久都还记得!”石得一还没忘了拍拍马屁。

    咳!宋神宗轻咳一声,石得一立刻不再说废话:“这传闻,还是勾当泉州市舶司的赵忠传回来的。那孩子……”

    这个孩子自然就是蔡道,石得一把他在兴化军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即便石得一没有添油加醋,但是传闻经过口口传递,肯定会有实施的地方。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足够引起宋神宗足够的关注了。

    宋神宗这才明白,难怪今天石得一胆子这么大,原来是听他刚才问起蔡卞的事,这才将这个传闻告诉自己。传闻毕竟是传闻,可如果事实能够达到传闻的一半,那么,这个孩子即便不能给自己提供多少帮助,将来也会是佣儿的好助手。听石得一说完,他来来回回在大殿中踱了半天步子。

    “石得一,立刻宣狄卿家马上来见朕。”宋神宗打定主意。

    狄卿家指的是狄青的次子——狄咏,大宋朝著名的帅锅,也就是后来宋哲宗所说得‘人样子’,要知道,宋哲宗继位的时候,那时的狄咏已经是大叔了。

    “诺!”石得一答应一声,躬身施完礼,马上来到文德殿外,一面吩咐人将狄咏招来,一面吩咐皇城司的人立即去搜集大臣子侄的资料。

    作为东头供奉官,狄咏这些年一直在皇宫内当值,自然来得很快。

    狄咏进入文德殿,跪下行礼。

    宋神宗坐在榻上,挥手示意狄咏起身,说道:“狄卿家,有件事你马上去办。”他显然石得一将蔡道大致的情况一说,不等狄咏回复,就吩咐道:“第一、安排妥当人,到兴化军蔡家传圣旨,加封蔡京、蔡卞之母为三品淑人。第二、将那个孩子平安的带回京城。”

    “诺!”听官家吩咐完,狄咏答应一声,可是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疑惑。为了这么一个小孩子,官家犯得上这么大张旗鼓吗?

    “怎么,狄卿家,你是不是心中疑惑,想问那个孩子值得朕这个天子这么做吗?”宋神宗看出来狄咏的困惑,笑着说道,“其他事情先不说,单单就是兴化军两季粮食大熟这件事,如果能有传闻一半的产量。这就是祥瑞啊!还是兴化军知州晓事,没有过份拔高这件事。所以说,这孩子如果真是运财童子的话,大费周章地把他带回京城,就非常值得!”

    是呀,一亩地能够提高一倍的产量,就能够养活多少人。传闻中一亩六石、十石的产量虽然不可信,但是,这要都是真得呢?狄咏完全无法想象,也难怪官家这么重视,我家要是有个这么个金宝宝,也得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狄卿家,一定要安排些稳妥的人,毕竟那孩子还是太小了。不过,让他们尽快出发,争取正月里就赶回来。当然,一切以那个孩子的身体为重。”宋神宗不放心,又着重嘱咐了一遍。

    “诺!”狄咏答应一声,刚要转身离开,就听到那个大太监说的话,不得不停下来。

    石得一走到宋神宗近前,低声问道:“官家,是不是派个文官稳妥些?毕竟这是传达圣旨!”

    “嗯!”宋神宗也知道这么做不是很妥当,思索了几分钟,还是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派文官的话,太耽误时间了!文官们要是硬顶着,那宣读旨意这件事,就交给兴化军知州,事急从权吧!”

    的确,要在正月里赶回来,从今天算起,也只有将将两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回程的时候,又要照顾那个孩子的身体所以,从京城出发就得夜以继日的赶路。可如果带个文官上路,那这差事无论如何都完不成。可为什么官家要这么召集呢?狄咏将这个疑问藏在心里,唱了个肥喏,转身离开了文德殿。

    于是,当天下午,狄咏让自己的亲侄子,狄府的第三代,他大哥狄谘的二子——狄安,带着禁军中九个好手骑着快马离京。

    第二天,蔡卞在京城的府邸门外张灯结彩,门里门外好不热闹。中书舍人虽然只是五品官,但那可是天子近臣,平日里起草诏书,自然就能接触很多国家机密大事。只是,这个蔡府的人不知道,远在老家孝慈里的三公子,让老爷和夫人厌恶的蔡道就要进京了

    ……

    转回孝慈里蔡府,一个月之后,临近过年,整个孝慈里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此时天色尚早,可蔡道却完全没有一点睡意。

    并不是因为刚才那个噩梦的影响,而是腊八之后,瓢泼的大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从那天前,他就一直觉得有些心绪不宁,总感觉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得,可研究了几天,连点头绪都理不出来。

    走到屋子角落里,那里摆着一个蜂窝煤炉子,炉子上放着一个大铁壶,壶嘴上微微飘出一些白色的蒸汽。

    提起大铁壶,走到桌边,拿出茶叶,冲了一壶淡淡的清茶。

    就这么坐下,一手扶着下巴靠在桌子边,一手品着甘甜的清茶,放空整个大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念,就是默默地望着窗外的月亮……

    “菘菜绿,甘蔗甜,稻穗压折腰,茶花香远山”

    “虾儿大,兔儿圆,鸭儿浮满溪,家里过丰年”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窗外传来了整齐而清脆的童谣声

    日出东方,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祖逖励志恢复中原的故事。

    可是,眼前的这些男孩女孩们更加勤劳。公鸡还未报晓,他们和她们便忙碌了起来。

    宅院之中有一大片空地,收拾得非常平整,上面铺着一层细细的沙子。这些孩子们来到院落中这片空地上,大部分都很自觉得按照自己平日的位置站好,里面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站在原地哆哆嗦嗦,看着周围同伴们熟练的样子,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蔡道即便身为穿越者,因为年龄太小,能做的,也就只能身体力行,去改变身边的人。眼前的这些孩子就是他从海里一条一条救活的小鱼。

    咚……咚,三下轻轻地敲门声响起。

    紧接着,门外传来了问安的声音,“少爷,您醒了吗?”

    “醒了,早饭都准备好了吗?”蔡道放下茶杯,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回答道。

    “少爷,辰……辰时,饺子就……就下锅。”说道吃的,另外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应道,一说到吃得,声音中立刻能听出一股子兴奋劲。

    “知道了,你们把洗漱的东西放在门外就行了,我待会再出去!”还有两刻的时间,蔡道并不着急,打算在自己的房间里锻炼锻炼身体。

    “是,少爷!”门外两人齐声应道,不过,蔡道知道这两个憨货并没有离开。

    外面那两个家伙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救下来的头两个孩子。

    说话结巴的是四管家蔡喜的大孙子——蔡篮。

    头一胎孩子,凡是做父母都非常珍视,蔡篮他爹娘也不例外。可是,随着年龄见长,等到了三岁以后,大家赫然发现,这个孩子居然有些痴傻,三岁了还不会说话,嘴角经常流着口水傻笑。

    蔡喜的大儿子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花了大价钱,悄悄地请了一个外乡知名的大夫。可那个大夫看过以后,连钱都没有收,直接摇头走人。

    在古代,天生的傻子即便它是个病,可是根本就无药可医。于是,蔡篮他爹就想偷偷把他给淹死。毕竟,谁家生个傻子也不是件光彩的事,还浪费粮食。

    这时,刚赶上蔡喜带着蔡道回到家乡。一岁的蔡道人小,却从蔡篮他爹古怪的神色中猜到了这个情况,见了蔡篮就一直死抱着他的大腿不放。

    于是三岁大的蔡篮就成了一岁大的蔡道的第一个跟班。

    现代人都知道,小孩子痴傻,不是发烧引起的脑膜炎,就很有可能是孩子的遗传问题。而蔡喜的大儿子娶得恰恰就是他的亲表妹。起先,蔡道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幸好在后来,蔡道发现蔡篮并不真是个低智商儿童,他只是得了一种这个时代人无法理解的病。用后世的话来讲,他得了先天性的自闭症。

    前世,蔡道并不是心里医生或者博士什么的,只是个小职员而已。可是,他这个人有一个小特点,就是有事没事特别爱瞎琢磨,爱瞎鼓捣一些东西。再加上,亲戚家里就有孩子恰好得了这种病,所以,他恰巧知道一些无需药物的治疗方法。

    经过三四年的朝夕相处,在蔡道的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