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陈述完了。

    如今,就要看赵煦自己有没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了。

    赵煦沉思了好大一会儿,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似得,紧紧地攥紧了自己的拳头,看着蔡道问道:“蔡道,你惊动吕家,最终的目标却是什么呢?”

    “陛下,吕家是否主动迁往惠州,其实,无关紧要,因为吕家是淮南人,他们是否愿意迁走,并将土地交还给朝廷,对边境的影响不大。贫道真正想动的地方,却是河北东西路、河东路、西北诸路之内的那些土豪劣绅和世家,只要将这些人清理出去。

    总得来说,就是在河东路、河北东西路和西北诸路实行屯田和均田制,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将长江以北地区全都实施均田制。陛下以后再奖赏文臣武将的话,除了爵位、钱财之外,如果还想奖励其土地的话,可以将南方的良田赐予他们。

    陛下,自从真宗皇帝引入占城稻之后,南方地区的财政收入早就已经超过了北方,而汴梁城如今更是严重依赖大运河从南方运送过来的粮食。而且,北方的土地,即便是一年耕种一季粮食,其产量都会受到地力不足的影响,可南方有了占城稻之后,大部分地区一年两季种植粮食,其产量就非常可观。

    何况,北方的徭役和兵役本身就要比南方频繁,特别是西北诸路,边境上百姓就要辛勤地种植粮食,还要随时随地预防西夏国的侵略。这也就难怪,那些逃荒的灾民,要么就直奔汴梁城,要么就会一直逃到南方。元丰八年河东路的那场大雪,逃难到汜水关钱的百姓都被安置到了荆湖南路,这几年,河东路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可是,当年,那些逃难的百姓们大部分已经不愿意在回到家乡去了。

    说到这里,陛下,章惇当年开发荆湖南路和北路的时候,为了击败、降服一直桀骜不驯、烧杀抢掠荆湖两路汉人的梅山蛮,在南江之地杀了不少的人。进士张颉向朝廷上书,说章惇在南江杀戮过甚,其中无辜者十八九,浮尸蔽江,民不食鱼者数月。

    陛下,这个张颉在江陵做推官却无法拯救那些被梅山蛮掳掠走到宋人百姓,章惇用武力降服了那些自宋初就不曾降服的蛮人,张颉却厚颜无耻的说章惇杀的人,是有八九都是无辜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张颉把蛮人当成无辜者,那么,那些被蛮人掳走、杀死的宋人又是什么?

    陛下,贫道认为,您首先就应该将这个张颉全家迁居到洪德城周边,让他感受一下西夏人是不是无辜者。”

    “嗯!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这么一个小人物,赵煦自然不会驳蔡道的面子,况且,他明确处置这个张颉的话,还能卖章惇一个人情,也算是收买这位财相的一个手段。不过,赵煦并不需要特意去记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到时有梁师成提醒自己便可。

    听了那么多,赵煦如今迫不及待地就把蔡道撵出了皇宫。

    而随后而来的就是那道向全天下颁布的求大宋卜式的皇榜。

    文人执掌朝政,自然都知道卜式是谁,也明白赵煦此举的含义。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赵煦的笑话,大宋朝当中自然不乏接榜的富商,可是,这些接榜的富商们顶多也就是却凑凑热闹罢了。

    就算看热闹的人再高估一些,这些商人向朝廷捐献的粮食数目,一个人撑破天顶多也就是百万石而已。(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29 谁是大宋卜式3

    (全本小说网,。)

    就算看热闹的人再高估一些,这些商人向朝廷捐献的粮食数目,一个人撑破天顶多也就是百万石而已。

    这点数量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就无济于事。

    这一点,财相章惇和丞相韩缜二人心中最是清楚。

    刚刚当上新官职的这两位重臣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基本上已经摸清楚了如今朝中的形势。

    一句话,就是极度缺少应急的粮食。

    元佑年的诸位相公除了废除新法之外,也的确在这八年中没有怎么折腾。

    做到了他们承诺的与民休息,而西夏国也处于政权更迭的时期,除了去年的洪德城之战以外,宋夏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大规模的冲突。

    可是,朝廷的财政收入从来都是收支两条线,他们仅仅是想通过缩减支出来减少赤字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八年多的时间,文彦博和吕公著根本就是在寅吃卯粮,躺在宋神宗、王安石和蔡确搜刮来的粮食堆上苟延残喘。特别是,两位相公举荐的郑侠和范祖禹更是拖了他们自己的后腿。

    河东路和河中府在前六年的时间之内,一直都是再靠汴梁城给他们输血。

    因此,刚刚上任的财相章惇,这几天,根本就没有在忙别的事物,一直都在向四处筹集粮食,正是因为这项工作进行的非常简单,他才更不看好赵煦亲笔签发的这个求贤令。

    可是,偏偏就有这么两位超级富豪,一出手就立刻双双打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想要籍此来混个官身的商人还是非常多的。可从这些人报上来捐献的树木来看,大部分商人都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思来参与这场盛事的。

    不过,就在榜文张贴出来的第三天下午,终于有人打破了一百万石粮食这个人们预期的极限。

    这两位超级富豪不是别人,正是,青州府的丁有才和莆田县的金钱。对比其他前来凑热的商人,他们同时达到之后,一出手,每个人就要捐赠两百万石。后来,这两个富豪似乎为了斗气,逐步将他们捐献的粮食数目最终提高到了五百万石。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五百万石的粮食似乎并不起眼,可是,要放在一个商人的名下,那就是极为惊人的财物了。何况,他们两个这可是无偿捐献给朝廷。

    这一下,整个汴梁城里上至丞相,下至贩夫走卒,全都沸腾了。

    韩缜和章惇一前一后,亲自接见了这两位出手豪气的商人。

    这可是解了章惇的燃眉之急了。

    也难怪一向自傲的章惇愿意亲自接见两个低贱的商人。

    不过,在听到这两个商人的名字之后,有两个人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归位了。一个是赵煦,而两外一个就是见过丁有才和金钱的杨畏。

    他们二人如今都知道了,这两个豪商都是在卖蔡道的面子,才会出手这么口气的。他们根本就是在演戏。

    既然是演戏,自然就要演全套。

    这出戏,杨畏这个开封府尹亲自出马,按照汉武帝和卜式的套路,先是问了他们二人要求,二人自然不敢替什么要求。于是,赵煦又发明诏,嘉许了二人的忠肝义胆,却拒绝了他们两个无偿捐献粮食给朝廷的意愿。

    再后来,京西东路的百姓逃荒到汴梁城的时候,杨畏出面接受百姓的募捐,丁有才和金钱这才把之前承诺的五百万石粮食悉数捐给了开封府。

    最后,因为这件开封府纳捐的事,赵煦得知之后,亲自接见,并嘉奖了四个富商。

    蔡道编导的这出大戏,也就骗一骗老百姓,很多文臣武将其实都看明白了,他们即便家中有这样的巨资,也不愿意为了这不是从正途得来的官职,而平白捐献大量的家资。可商人之中,自然不乏精明之辈,

    比如,蜀中的一位巨商,就看出了其中端倪,同样也给朝廷捐献了相当于五百万单粮食的银钱。他这么做,已经是倾家荡产了。看到这样的情势,蔡道又提前知道了赵煦奖赏这几个商人的筹码,便又在其中加了一把火,他让穆老寨主也参与到其中,向朝廷捐献了三百万石的粮食。

    赵煦用来酬谢这四个巨商的筹码却是大宋境内的群牧司。

    之前,在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也曾想改良大宋朝养马的制度,便推行了新法保马法,可是,因为这个新法推行困难,且不合时宜,没过多久,这条新法便被废除了。

    原本的养马制度也改成实行民牧制度。

    即便是这样,这个民牧制度也在元佑初期被废除了,文彦博和吕公著硬是重新恢复了大宋原本的群牧司。

    这一次,在章惇的建议下,赵煦决定永久废除群牧司,其中的那些官员,年龄大的全都让其致仕,年纪较青却一直尸位素餐的,将他们全都安排到更加清闲的部门,而那些一直尽心尽力任职的官员全都纳入三司。

    不过,这里面还是有例外,这些在群牧司任职的官员或者皂隶,除了主官之外,只要是牵扯到贪污、倒卖国有资产——就群牧司土地和其中的马匹、牛羊的,一律抄没家产、家属远贬岭南,准确的说,是贬谪到广南西路。而那些皂隶只要问清楚罪名之后,直接就杀了就是。

    处置之严厉,大宋立国未有,要知道,群牧司除了主官两名都监和两名判官之外,诸如都勾押官、勾押官、押司官等其他辅佐官。这些人虽不是正途的文官,但也是从太学里毕业的学生。可是,这一次,他们居然都被杀了。一时间,舆论哗然,那些贪官们也是人人自危。

    可章惇却不管这些,他公布了群牧司在各地牧场的具体分配方案。

    西北地区的牧场,统一交给丁有才管理,三年之后,每一年都要上朝廷上交一定数量的马匹,当然,朝廷也会用市价购买这些马匹的。

    而金钱得到的是河北诸路的牧场、穆老寨主得到的是河东路的牧场,那个蜀中的富商却是得到了蜀中各路的牧场。

    于是,四位大宋朝版本的卜式同时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而他们也在之后的岁月中,闪亮地登上了哲宗朝的政治舞台。

    同时,章墩还宣布,废除除了以上四个地方,其他各路的牧场,原有土地发卖给当地那些家中无地的贫民。并且,恢复民牧制度。

    这就是这位财相上任之后,恢复的第一条新法。

    而第二条将要恢复的新法就是王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