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不是出了其他事情,而且幽州刺史部治所便在蘇县,十余人说到底都算是幽州刺史杨憙的下属,此番立功入京受赏,若是路过蘇县不拜见这位名义上的上官,传出去难免于名声有损,是以即使伏泉与杨憙未见面已有过节,但这份拜见是免不了的。

    清早,伏泉脱了厚衣,换身大袖翩翩的袍服,趿上青丝翘头履与赵苞一行人出了蘇县驿站,一起动身前往刺史部馆舍。实话实说,履不如韦沓合脚,韦沓即皮靴,这严寒天气更不如皮靴保暖,但皮靴舒服是舒服,却上不得台面,像拜访长者、上官这样郑重的事必须穿履才行。十二人着装都类似,只是众人除了徐晃外,头上皆多了一顶进贤冠,端是威风凛凛,唯有他与徐晃二人因未成年还在束发,无形之中,伏泉凭白低了手下众人一头。

    幽州刺史部治所与广阳郡治所皆在蘇县,两官署分在蘇县一南一北,伏泉不由为这广阳郡太守报以同情,身边有着一个随时督察自己的刺史,特别是这个刺史还十分正直无私,作为一郡执掌军政大权的太守,估计日夜都生怕被刺史弹劾吧,何其憋屈!不过此时新任广阳郡太守尚在上任路上,所以众人倒也免去南城官署拜访广阳郡太守。

    众人到了刺史部馆舍,向门口的官仆递上名刺,未久便被接引而入,馆舍和大汉其他官府馆舍一样,不算豪华,稍显朴素,但占地很广,特别馆舍前院有一大堂,非常高,也颇广,里面洋洋洒洒数十人分列数排,着布衣者居多,静静听着台上一鬓发半白的老者讲课,最后几排偶有人回头看见众人也没在意,只以为是来求学的。

    来时便听蘇县附近百姓传言,这位幽州刺史除了奉公疾奸、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外,平日休沐日还喜欢在官府馆舍开堂授课,讲解经学,无论家境富贵贫苦,皆可来听,是以百姓皆称其贤直刚正,今日见之果然如此,妥妥的一个东汉版的“杨青天”。

    想来那台上老者便是杨憙无疑,只见其老态龙钟,背部弯曲不少,外貌看着有些老者,显得萎靡不振,但其讲课时确实神采奕奕,口若悬河,眼神中不时有一抹精光闪出,全然不似老者面貌。他讲的是五经之一的《尚书》,伏泉闻之应是《欧阳尚书》,是他先祖伏生授欧阳生,后欧阳家世代相传之家学,称为《欧阳尚书》,属今文经学,伏泉细细听来,和伯父伏完相比无甚新奇之处,见杨憙估计讲课好要不少时候,便转头开始随意打量四周。

    这时有一中年刺史府掾吏在官仆引领下来到大堂口,与众人见礼后,便言明带众人去后院等待,众人便随其来到一处空旷庭院。庭院一侧看样子应是主人休息之所,能在这休息的除了杨憙并无他人,很显然这位杨刺史未带家眷而来,否则为了避嫌应是不会让他们来后院等待的,那很失礼。

    众人便于庭院里闲谈,刚刚经历辽西之战,话题转着转着便到了塞外的鲜卑之上。

    塞外传来消息,自檀石槐三万人马覆灭于辽西,其亦身死后,鲜卑逃回部落者只有两千余人,这时候当然是要选立新人鲜卑联盟大人。不过檀石槐诸子中有能力争夺联盟大人位的只有其大儿子槐枞与二子和连,据闻此时双方纠缠不下,甚至已有支持男人的部落大人私下里开战的迹象,整个鲜卑此刻隐隐有一副自相残杀的景象,对大汉来说可谓是幸事一件。

    “檀石槐一死,鲜卑内乱,边疆数年必无忧也,此多乃云长之功。”苏不韦一脸真诚的看着关羽赞道,一旁观看这一幕的伏泉心里不由暗笑。似乎数日前这位还要立誓言要把关羽法办,又曾瞧不起关羽,逼的伏泉用激将法把武圣的实力发挥出来,现在却可以如此坦荡的感谢对方,果然是有其先祖之风,坚持心中理念,对方无罪便真诚以待,有罪却是使命告倒。

    关羽脸带傲意,坦然接受苏不韦所赞,正声道:“羽深恨不能灭其全军于辽西,报辽西父老血仇。”说完捋了捋他开始慢慢留的短须道,颇有一副装逼的嫌疑,伏泉想着,若是以后这位美须公留到后世所传的那般长须,就不知这位傲娇武圣要如何装逼了。

    “兵家胜负之事,全在机缘,云长勿急。今汝已为羽林郎,他日征战沙场,远征塞外,必可了此心愿。”赵苞劝解回应,随后望向伏泉道:“然胡人亦乃人也,收编其众可为大汉屏障,一味杀戮只会让诸胡离心,若国不安,恐为祸也。”

    话语落下,伏泉一怔,看了眼自己这位旧上司,暗道还是给了自己情面,就差没张口说自己滥杀无辜了,只是胡人是人吗?

    不是,永远也不是,对于汉家男儿而言,他们根本不是人。

    在这时的伏泉看来,这个问题就和后世抗日战争年代,你问经历过日本人伤害的中国人“日本人是人吗”的问题一样,他们是人类没错,但在受害百姓心里,他们不是,永远也不是。

    伏泉正声喊道:“胡人为何人?汉之殊类也。《春秋》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大汉强盛,诸胡或内附以求朝廷供给,或自立寇边以为存活,更有降而复叛者,不计其数。泉慎思之,此皆乃胡人自古便无忠义之心,一切只为厚利,今日汉强,便附汉室,明日汉弱,便叛汉室,故世宗孝武皇帝收诸胡只可平边患,却不可清边患,后世祖光武立国,大汉四野诸胡莫不欺汉弱而叛,便是明证。故吾以为,于叛汉之胡,皆以‘杀’而震慑其心,段太尉戎事西羌十余年,皆以‘杀’而震羌胡,故数年间未有叛乱,此策甚妙,故‘收胡’不如‘杀胡’,杀其一人可救汉家百姓一人,屠其万人可活汉家百姓万人,不如此,边患不清,汉室难安!”

    话音未落,便听庭院内传来一急促喊声,“胡言!一派胡言!竖子!‘戾龙’也!”

 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杀服人

    刚刚讲课完毕,杨憙未加整理衣袍,出了前堂,便匆匆赶回后院,他未带家人赴任,此刻官舍无人接待上门之人,即使他们算是自己的下官,但将他们滞留后院也是十分失礼的事情。

    哪知道刚刚踏入后院,听到众人议论,便停在院外细细听从众人意见,没想到竟然听了伏泉这番言论,当下怒极,开口便怒喝起来。

    汝真戾龙也?

    戾龙?

    伏泉被面前突然到来的杨憙这句话弄得错愕不已,这是到底给自己的是美名还是骂名?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上官,连番无缘无故的给自己找事情,自己到底招谁惹谁呢?

    “见过明公!”不过心中骂归骂,伏泉还是与前来拜访众人一齐向杨憙行礼。

    杨憙颔首,“嗯”了一声,随即眼中冒火的看着伏泉道:“汝便是伏羽林?”说完,只见老人家眼睛瞪得浑圆,头发似乎都要竖起来了,手上的青筋迸起,呼呼的喘着粗气,看着像是生气极了,令人害怕不已。

    “正是,在下琅琊伏流川。”伏泉行礼回道,心中暗想,肯定又要被这老人家骂了。

    果然,只见杨憙怒声训斥道:“果真是那屠俘的‘戾龙’,《论语》有言,上天有好生之德,汝既出自琅琊伏氏,竟做此灭绝人性之事,有何面目去见汝先祖伏公?”

    好嘛,果然老人家说话就是犀利,直接抬出自己的祖宗伏生,把伏泉说得哑口无言,一句话也不敢顶嘴。杨憙用的是儒家言论,他若是敢反驳,就是反驳自己的家传学术,传出去,恐怕回京后,伏完知道会气的直接提剑来砍伏泉,只能听之任之。

    赵苞眼见情形不对,赶紧出来打圆场道:“明公息怒,流川年少气盛,故大战之后意气用事,杀俘泄愤。然其亦是为国分忧之举,莫要责难太重。”

    “罢了,罢了,此事自有陛下定夺,多说无益。今日诸君前来,憙待客不周,已是失礼,吾已令人备好酒菜,诸君便于此就食如何?”杨憙摆摆手,不提此事,语气里大概也知道提也没用,告到刘宏那里也不能动伏泉分毫,索性转移话题。

    众人对望一眼,随后赵苞率先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长者所赐,不敢辞也!”然后,众人附和。

    许是杨憙年长,牙口有些不好,官舍的餐宴很是简朴,多见素菜,不过众人并未在意,对他们来说此时只要有酒就够了。

    入冬后,幽州大雪连番,才停了几日。现在天气端是凄冷无比,加上塞外寒风刺骨,几人皆是换了厚衣,穿了长袍而来,虽然长袍亦是为了冬天特制而成,料子颇为保暖,内中还缝有部分动物皮裘,但终究还是觉得冷了。这时候取来幽州的烈酒痛饮,顿时觉得全身暖洋洋的,所以菜色好坏倒也无所谓了。

    杨憙与众人轮流敬酒后,可能是年长酒量渐小,便命人唤来其掾吏代自己陪酒。可巧,便是来时引他们进屋的中年男人,众人随后觥筹交错,开怀畅饮。古代讲求食不言寝不语,除了相互敬酒外,宴中无话。

    饭后,杨憙估计年岁大了,又多饮了酒,脸上似有困意,众人见此,相望一眼,随即一齐起身告辞。杨憙大概也知道众人所想,并未挽留,只是送他们到官舍外,这才回去。

    路上,赵苞让众人先行,自己留下随伏泉齐走,显然有话要说。

    “流川此番杀戮太过,进京后需得收敛,莫忘柳城外放一事,欲害汝者甚多,不可不防。”赵苞用只有两人可听到的声音说道。

    伏泉脸露疑惑,这位亦不喜自己杀俘的太守为何如此提醒自己,问道:“明府为何如此抬爱流川?”

    赵苞看其脸色,当然知道伏泉所想,豪爽笑道:“吾与流川只是思想不同耳,虽有偏见,各坚所执,却不碍私情。流川乃吾战场手足,此番祸事,提醒所属应当。”

    伏泉点头,暗道河北男儿真多乃豪爽率真之人,即使与朋友意见相左,但却不放于心中,伪善交友。想了想,伏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