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言语责怪自己遇上伏杀一事不告知他们,同时告诉伏泉八名死去的忠仆骨灰业已收到,另外伏完又说他由派了一批退役的越骑营兵卒,收为家仆,前来保护自己。最后伏完叮嘱他在任务必小心,等到积攒一番功绩,伏完定会上奏朝廷,尽快迁他去它处为官。

    至于这批人如何退役,伏泉想来定是使了手段,因为他看这些越骑营士兵有的才三十余岁,哪像行将老亦的该退役之兵?看来自己那伯父已经深深学会挖国家墙角之精髓了。

    本已为信已完,未想往后一扫,竟还有一张纸,看那有力子集,伏泉一怔,因为此乃刘坚字迹,暗道这女人写信给自己干嘛?

    纸上只有寥寥几语,也是叮嘱伏泉万分小心,一点它意都没有。伏泉本欲将信塞入怀中,只是突然手上一动,便见这纸竟然是双层的,略一揉搓,便拿出被粘着挡住的那张纸,上面有字。

    伏泉读之,不由心神大变,只见上面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此文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大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刘坚写此意欲何为?她如此谨慎用两层纸应是害怕被刘华伏完发现,难道她对自己有意?

    伏泉大惊失色,赶紧将信收入怀里,然后与院中那二十余人打了招呼,一番亲切问候后,便让人带他们下去休息。

    这次又来了二十八骑,加上原本的二十二骑,共五十骑,这样一来自己便有了一队精锐骑兵,皆是上过战场的铁骑,看来以后必是一助力也,

 第一百零一章 关羽来投

    却说关羽带着一家老小入了太行山,沿着前人留下的山涧足迹,辗转山路小道,靠着事先准备的食物,以及山间野果、清水,一家人终于越过太行山,到了并州境内。

    之后一家人遇林则入,逢山便藏,专挑小道,昼伏夜出,路上也遇到些不识相的小股盗贼拦路,不过都丧命于关羽刀下,无一活口。偶尔遇到乡野闲人上前询问,关羽便言其名为关云长,因家乡遭灾,带一家老小去太原晋阳投奔远亲,便不作它言。

    十月底,关羽一家人终于历经一路艰辛,到了幽州辽西郡柳城县。

    此时略显破败的边郡县城,于关羽而言犹如大汉京师雒阳那般繁华,令他不自觉感到安逸起来。他手中马栓握紧,想起与自己只有几日之缘的伏泉,自己杀了老贼之子也有其故,希望这位皇戚能如自己所想一般保全自己,至不济也要让家人无忧。

    关羽身长八尺,雄壮威猛,本来就引人注目,再加上一家人一路亡命躲藏,皆面露风霜,不想普通人家进城,是以走到城门前立时引来一片注意。

    柳城地处边郡,因害怕有鲜卑奸细潜入,故比之中原郡县巡查更加严格。

    几名守门士卒一眼便看到了关羽一家,尽皆上下端详好一阵,其中一人突然举矛喝问道:“红脸汉子!站住!别动!汝姓甚名谁?何方人氏?传在何处?速拿来与吾瞧瞧。”

    关羽乃是亡命之徒,一路躲逃而来,哪可能有传,便强自镇定抱拳道:“回禀诸君,吾乃关云长,乃伏越骑故吏,后老母得病回乡照顾。听闻伏柳城入仕本县,适逢家乡遭灾,吾与伏柳城相识,今特领着家小投奔于他。”

    士卒听了无不心中一惊,伏泉上任后,家世背景早已在县里传开,一听关羽越骑校尉伏完故吏,都和声说道:“原来是伏县令好友,多有得罪。”

    “不知者不怪。”

    当然这些兵卒并非傻子,关羽自称是伏完故吏,然其身上无传,所谓空口无凭,总不能任凭关羽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关羽一个河西口音之人,不远千里跑幽州投奔实在可疑,毕竟他去雒阳投奔伏完不是更好。

    是以有年长兵卒提议道:“伏县令现下于城外巡视,君若是不急便于吾等休息之所暂待,等其回城如何?”说完,手指城门内,靠近城门一破旧凉棚,地上放置几张草席。

    关羽望了眼凉棚,点头称“善”。牵马跟从士卒来到凉棚里,扶着母亲、妻子下马就坐草席后,自己也坐下,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甚至他还时不时与其身旁被派来监视的守城卒闲聊几句,坐等伏泉回来,倒未让人多心生疑。

    伏泉此时也正从城外归来,前世看了那么多军史书,当然知道熟悉地形的道理,加之柳城县下亭乡亦需熟识,同时调查案件,是以到任这半月以来,倒也好生走了一圈,回来时思虑更重。

    柳城往北可谓是一马平川,鲜卑之所以时常走此路,便是如此。其绕道辽西长城后,从此地走,便直插幽州腹地。而柳城之地却是鲜卑南下辽西的毕经之路,加之柳城四周唯有南方两百多里外白狼山地势险峻,然而却对柳城而言吾任何帮助,是以鲜卑无论围城还是强攻都有优势。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伏泉隐忧的却是县内乌桓人,当他得知现任辽西郡的乌桓大人为丘力居时,面色忧虑,记忆里这位可是有叛汉记录的。加之近年来,鲜卑几次寇边,郡内乌桓抵抗皆动作迟缓,伏泉不由怀疑其早于塞外鲜卑有所勾结。

    好在柳城县附近乌桓人不多,只有一个数百人的部落,平时游牧县内,只需派人防范便可。若有异动,通知四周亭乡百姓撤逃,自己关了柳城县城城门,亦能守住,等待郡内援军速至便可。

    正思索间,身边一身材魁梧的刚毅男子道:“明府,那张氏二郎偷牛案定罪太过,吾欲放了其人,毕竟情有可原。”

    伏泉回过神,点头道:“确实,其母病重,这二郎偷牛卖钱为母诊治,实属大孝。这样既然牛已找回,吾薄有余财,将钱还给那家买牛之人便可。”

    “明府高明。”那人楫手赞道,其叫田猛,出身柳城豪强田氏,被伏泉任命为文无害。文无害,亦称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

    田氏乃幽州大姓,分散州郡之间,多有人投军,虽于军中登高位者不多,但于幽州各地基层势力盘根错节,不可小觑。而田猛近期被伏泉任命为文无害,与易度被他任命为令史一样,都是伏泉为了拉拢当地豪强而开出的条件。只是两人又有些不同,易度是伏泉实打实的利益交易,而田猛则是他为了向柳城豪强表明态度的妥协结果,毕竟易度家族在柳城而言地位不高。

    对伏泉来说,无论是易度还是田猛的官职任免,都是自己上任换取当地豪强支持的必然结果,这也是东汉官场的潜规则。郡守、县令、县长任免属吏,一方面培养亲信吏员,建立亲属关系,这些下属视他们如父母、国君,十分忠诚可靠,就像柳城的前任县令升官去往它地,其原本的亲信毫不犹豫辞去令史一职跟随一样,另一方面拉拢地方豪强,维持地方安定。

    盖因西汉中期以来,当时朝廷为了提高郡、县长官的行政效率逐渐下发了一些吏员的任免权利,到了两汉之交,新朝建立,西汉后期原本的迁陵制度被破坏,使得地方豪强地主坐大,又更加下放任免官吏权利,以维持地方稳定。

    所谓迁陵制度,是指西汉政府知道只靠地方官,并不能做到完全抑制和限制豪强的势力。所以索性釜底抽薪,以帝陵工程和建邑帝陵的名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断的利用帝陵建邑,充实陵邑的名义,将地方难以处理豪族大贾,迁徙到关中,帝陵之旁居住,美名其曰为皇帝守陵,为天子奉祀,有效的防止地方豪强坐大,这也是西汉不需要依靠豪强的原因。

    而到了光武刘秀立国,天下豪强并起,土地兼并严重,已无法限制,而且其得天下更是多依靠豪强,是以直接不再限制豪强,同时为了安抚他们,更加下放了地方郡守、县令和县长的任免官吏的权利。加之东汉罢免郡国兵后,这些地方大员军政一手抓,使得他们名为汉臣,但实际上在自己任地与一国之主无异。

    当然你若是认为郡守、县令和县长可以完全横行无忌便是错了,因为东汉政府也知道需要制衡他们的权利,所以对于群守的二把手长史、郡丞以及县令、县长的二把手县丞、县尉都是由中央朝廷任免,意在加以限制他们的权利,是以在黄巾之乱前,各地方长官并没有出现权利失控的危机。

    伏泉当然没有什么打土豪地主的想法,在两汉发展至今的今天,不依靠世家豪强,想称王称霸,无异于异想天开,是以他当然要拉拢柳城的几个豪强家族了。

 第一百零二章 武圣归心

    一路无波折,伏泉等人刚入城,便有守城兵卒报曰,有伯父旧吏关云长来投,登时诧异不已,关羽怎么突然改了表字,还口称伏完旧吏?

    立马令人带路,便见关羽一家风尘仆仆的样子,伏泉暗道有异,突然想到不会这是历史上关二爷亡命幽州的事情吧?

    “尔等退吧,此人乃吾旧识。”

    “诺。”

    那几名县卒得了吩咐,便行礼离去,只留下伏泉亲随与关羽一家。

    “长生此来所为何事?”伏泉随后问道。

    关羽先是左右看了一眼,感觉此地人多,便行礼道:“此地人多嘴杂,非说话之地,流川能换一地乎?”

    “善。”伏泉点头道,心中,他越发认定关羽定是出事了。记得史书上就说关羽是亡命奔涿郡,期间投靠刘备,从而走上了“万人敌”之路,而今关羽和他因前事有了情谊,自然其逃到幽州后无须避难涿郡,而是来辽西投靠自己。

    众人随后返回官舍,路上伏泉、关羽、黄忠几人一边走着,一边随意聊着,关母和胡氏跟在关羽身后。

    “长生旬月未见,竟改名乎?”

    “未改,只改了字,以后吾字便是云长。”说完,关羽摆手向关母与胡氏道:“此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